羊烈(513年—586年3月11日),字儒卿[1]泰山郡梁父縣(今山東省新泰市)人,東魏、北齊、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羊烈是西晉太僕卿羊琇的九世孫,北魏梁州刺史羊祉弟弟的兒子,父親羊靈珍是北魏兗州別駕。羊烈年少通達聰慧,注重自身的修養,有成人的風範,喜好讀書,能談玄理,以玄學而知名。北魏孝昌末年,羊烈的堂兄羊侃太山郡太守,佔據太山郡起兵向南梁叛變。羊烈暗中知道了羊侃的謀劃,深深害怕禍及全家,就和堂兄廣平郡太守羊敦奔赴洛陽告發禍難。朝廷將要重獎羊烈,羊烈對人說:「這好比是砍掉自己的手來保住整個身軀,保存重要的,怎能因為堂兄的失敗為自己謀取利益?」羊烈最終也沒有接受獎賞[2][3]

虛齡十七歲時,羊烈被兗州徵召出任主簿,又兼任兗州贊治[1]。刺史本來正為政事憂慮,羊烈因為辦事幹練而有成效受到知遇。羊烈以太師咸陽王元坦的太師行參軍為起家官,升任秘書郎高洋最初擔任儀同三司開府時,任用羊烈擔任倉曹參軍事[4]天保初年,羊烈出任步兵校尉[1]輕車將軍,不久兼任並省比部郎中,出任主衣都統,又接受敕令兼任領軍大將軍府事,屢次出任左民侍郎右民侍郎,轉任尚書祠部郎[1],所在都被稱為稱職。天保九年(558年),羊烈出任黎陽郡太守,食干衛國縣[1],治理地方有能幹的名聲。當時北齊境內多次爆發蝗災,黎陽郡境內卻是一點蝗蟲都沒有,齊文宣帝下敕書褒獎稱讚。皇建二年(561年),羊烈升任光祿少卿,加龍驤將軍、兗州大中正,又進號平南將軍天統年間,羊烈出任太中大夫,外任東郡太守[1]武平初年,羊烈出任驃騎大將軍[1]義州刺史,很快因為年老患病返回故鄉[5][6]宣政元年(578年),羊烈出任鄉郡太守[1]開皇六年二月壬午朔十六日丁酉(586年3月11日),羊烈在沙丘里捨去世,虛歲七十有四,開皇九年六月壬戌朔十一日壬申(589年7月29日)遷葬於宮山以南[1]

羊烈家族世代操守清白,家庭有品德修養,受到世人的稱讚,家中的女子從沒有改嫁的。北魏太和年間,羊家在兗州造了一所尼姑寺,家中女性守寡又無子女的都出家作了尼姑,而且都嚴守戒律。天統年間,羊烈和尚書畢義雲爭奪兗州大中正的職務,畢義雲極口稱讚東平畢氏門閥高,說我家幾代人都是兗州刺史,你家世代都是我家的下屬。羊烈回答說:「你家自從畢軌被殺以後,就一直沒出過傑出人才,近代的刺史都是在戰場上因為征戰得來的,有什麼值得說的?哪裏比得上我家東漢河南尹羊陟、西晉太傅羊祜,名望德行、學問品行,流芳百世。而且我家男子雅正,女子貞節,足以稱的上冠族,其他方面也都值得大家稱道。」羊烈這樣說大概是諷刺畢義雲家庭的淫亂[7][8]

其他

編輯

羊烈曾經為道經和佛經做註解,達到七十多卷[1]

家庭

編輯

九世祖

編輯

高祖

編輯
  • 羊哲,濟南相[1]

祖父

編輯

父母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羊修,北齊尚書左丞

夫人

編輯
  • 長孫敬顏,北魏錄尚書、上黨王長孫稚孫女,僕射、司州牧長孫子彥之女,隋朝開皇十一年歲在辛亥閏十二月戊寅廿二日己亥(592年2月10日)在兗州太陽里去世,虛歲六十五,開皇十二年十月癸酉朔卅日壬寅(592年12月9日)葬於宮山以南[1]

子女

編輯
  • 羊行思,早亡[1]
  • 羊敏方,娶博陵崔氏[1]
  • 羊敏正,早亡[1]
  • 羊敏行,娶趙郡李氏[1]
  • 羊敏則[1]
  • 羊敏博[1]
  • 羊敏齊,早亡[1]
  • 羊樊□,長女,早亡[1]
  • 羊靜玄,出家[9]
  • 羊惠□,早亡[1][9]
  • 羊靜則,嫁安定□□□[1]
  • 羊靜德,嫁敦煌李仲英[1][9]
  • 羊靜猗,早亡[1]
  • 羊靜□,嫁清河□□之[1][9]
  • 羊無□,早亡[1]
  • 羊靜質,嫁北海王弘基[1]
  • 羊靜□[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6.5: 77–80、373–376 、389–390. ISBN 978-7-101-11639-7 (中文(繁體)). 
  2. ^ 《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五》:羊烈,字信卿,太山鉅平人也。晉太僕卿琇之八世孫,魏梁州刺史祉之弟子。父靈珍,魏兗州別駕。烈少通敏,自修立,有成人之風。好讀書,能言名理,以玄學知名。魏孝昌中,烈從兄侃為太守,據郡起兵外叛。烈潛知其謀,深懼家禍,與從兄廣平太守敦馳赴洛陽告難。朝廷將加厚賞,烈告人云:「譬如斬手全軀,所存者大爾,豈有幸從兄之敗以為己利乎?」卒無所受。
  3.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烈字信卿,少通敏,頗自修立,有成人風。好讀書,能言名理,以玄學知名。魏孝昌末,烈從兄侃為太山太守,據郡起兵外叛。烈潛知共謀,深懼家禍,與從兄廣平太守敦馳赴洛陽告難。朝廷將加厚賞,烈告人云:「譬如斬手全軀,所存者大故爾,豈有幸從兄之敗,以為己利乎。」卒無所受。
  4. ^ 《北齊書校勘記·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五·五》:顯祖初為儀同三司開府倉曹參軍事 按「開府」下有脫文,當云:「顯祖初為儀同三司,開府,〔以烈為〕倉曹參軍事。」若非脫,則上雲「顯祖初」,下又雲「天保初」,殊嫌重複。本書卷四文宣紀記高洋於天平二年授儀同三司,可證。
  5. ^ 《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五》:弱冠,州辟主簿,又兼治中從事。刺史方以吏事為意,以幹濟見知。釋巾太師咸陽王行參軍,遷秘書郎。顯祖初為儀同三司,開府。倉曹參軍事。天保初,授太子步兵校尉、輕車將軍,尋遷並省比部郎中,除司徒屬,頻歷尚書祠部,左、右民郎中,所在咸為稱職。九年,除陽平太守,治有能名。是時,頻有災蝗,犬牙不入陽平境,敕書褒美焉。皇建二年,遷光祿少卿,加龍驤將軍、兗州大中正,又進號平南將軍。天統中,除太中大夫,兼光祿少卿。武平初,除驃騎將軍、義州刺史,尋以老疾還鄉。周大象中卒。
  6.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天保中,累遷尚書祠部、左右戶郎中,在官咸為稱職。除陽平太守,有能名。時頻有災蝗,犬牙不入陽平境,敕書褒美焉。遷光祿少卿、兗州大中正。武平初,除義州刺史,以老還鄉,卒於家。
  7. ^ 《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五》:烈家傳素業,閨門修飾,為世所稱,一門女不再醮。魏太和中,於兗州造一尼寺,女寡居無子者並出家為尼,咸存戒行。烈天統中與尚書畢義雲爭兗州大中正。義雲盛稱門閥,雲我累世本州刺史,卿世為我家故吏。烈答云:「卿自畢軌被誅以還,寂無人物,近日刺史,皆是疆埸之上彼此而得,何足為言。豈若我漢之河南尹,晉之太傅,名德學行,百代傳美。且男清女貞,足以相冠,自外多可稱也。」蓋譏義雲之帷薄焉。
  8. ^ 《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烈家傳素業,閨門修飭,為世所稱。一門女不再醮。魏太和中,於兗州造一尼寺,女寡居無子者,並出家為尼,咸存戒行。烈天統中與尚書畢義雲爭兗州大中正。義雲盛稱門閥累世,本州刺史,卿世為我家故吏。烈云:「自畢軌被誅以還,寂無人物。近日刺史,皆疆埸之上,彼此而得,何足為言。豈若我之漢河南尹、晉朝太傅,名德學行,百世傳美。且男清女貞,足以相冠,自外多可稱也。」蓋譏義雲之帷薄焉。
  9. ^ 9.0 9.1 9.2 9.3 王其禕,周曉薇編著;王慶衛,樊波助理;毛漢光,耿慧玲顧問. 《隋代墓志铭汇考 2》. 北京市: 線裝書局. 2007年10月: 82–85. ISBN 9787801065889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