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孝慈(538年—601年),名慈,字孝慈,以字行扶風郡人,北周隋朝官員。

家世 編輯

北魏鮮卑拔略氏之後,北魏孝文帝時改為蘇氏。

  • 曾祖 蘇強,恆州刺史
  • 祖:蘇樹仁,黑城鎮主
  • 父:蘇武周,西魏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兗雲二州刺史、平遙郡開國公,贈綏銀延三州刺史。生蘇順、蘇孝慈二子。

生平 編輯

蘇孝慈少時沉謹,有器干,相貌俊美。北周初年,為中侍上士。後拜都督,多次出使北齊,升為大都督、位至工部中大夫,宣納上士。後跟隨周武帝伐齊,以功進位開府,賜爵文安縣公,不久改封臨水縣公,累遷工部上大夫。

隋文帝受禪,進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隋文帝徵集天下工匠,由蘇孝慈總管,世人都認為他很能幹。後官至兵部尚書,兼任皇太子楊勇東宮的右衛率。

隋朝在陝州設置常平倉,作為京城長安的糧食儲藏基地,因渭水多沙,行船不便,朝廷準備挖開渭水連通黃河,就令蘇孝慈總管這事。水渠挖通後,受到隋文帝的讚賞。又領太子左衛率,仍判工部、戶部二尚書,稱為干理。進位大將軍,轉工部尚書,率如故。

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準備廢掉太子楊勇,忌憚蘇孝慈在東宮為官,將他外放為淅州刺史。楊勇得知後,大驚失色。仁壽元年(601年)四月遷洪州總管,俱有惠政。後桂林山越相人聚眾為亂,詔蘇孝慈為交州道行軍總管,出兵平定。六月癸丑卒於任上,年六十四,諡號「安」。子蘇會昌。侄子蘇沙羅

墓誌 編輯

蘇孝慈墓誌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夏出土於陝西省蒲城縣。原石現存陝西蒲城縣博物館。

蘇孝慈墓誌 編輯

大隋使持節大將軍工兵二部尚書司農太府卿太子左右衛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饒袁撫七州諸軍事洪州總管安平安公故蘇使君之墓志銘

公諱慈,字孝慈,其先扶風人也。九曲靈長,河流出積石之下;十城側厚,玉英產崑崙之上,故地稱陸海之奧,山謂近天之高。秀異降生,岐嶷繼體。祖樹仁,魏黑城鎮主。父武,西魏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兗雲二州刺史、平遙郡開國公,贈綏銀延三州刺史。時魏氏秦趙將分,東西競峙。公王父、顯考,立事建功,庇大造於生民,獎元勛於王室。福延後嗣,以至於公。公承親之道,孜孜先色;奉主之義,謇謇忘私。寬仁篤行之風,彰於弱摻;成務理物之志,表於壯年。後魏初,起家右侍中士。三年,加曠野將軍。周明革運,授中侍上士。天和二年,授右侍上士。四年,授都督,充使聘齊。五年,治大都督,領前侍兵。六年,授正大都督,仍領前侍兵。公久勞禁衛,頻掌親兵。慕典軍之慎密,似秺侯之純孝。其年,重出聘齊,受天子之命,問諸侯之俗。延譽而出周境,陳詩而察齊風。還授宣納上士。王言近納,帝命攸宣。咫尺當扆之尊,渙汗如綸之重。七年,授左勛衛都上士。建德元年,授夏官府都上士、治中義都上士。九府分職,六官聯事。公遍歷兼治,庶績咸舉。四年,授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領胥附禁兵。台司之儀,功高東漢;車騎之將,名馳朔漠。其年,改領左侍伯禁兵。五年,周武帝治兵關隴,問罪漳鄴。發西山制勝之眾,挫東贏乞活之軍。一鼓而窮巢穴,三驅而解羅綱。公潛稟神算,內沃皇心。惎帷幄之謀,董權勁之卒。欲渡河北,漢光與鄧禹計同;將涉江南,晉武共張華意合。及偽徒平殄,齊相高阿那肱巳下朝士數百人,公受詔慰納,並率所領影援高隆之兵,還授開府儀同大將軍,封瀛州文安縣開國公,邑一千五百戶。開幕府而署賢,垂徽章而發號。峻田井之賦,展車服之容。宣政元年,授前侍伯中大夫。其年授右侍伯中大夫。其年周宣帝授右少司衛中大夫。大象元年,授司衛上大夫。二年周靖,授工部中大夫。開皇元年,詔授太府卿,其年改封澤州安平郡開國公,尋轉司農卿。逄舜日之光華,睹漢官之克復。國淵天府,粟衍泉流。自非物望時材,何以當斯重寄。二年,詔授兵部尚書,其年兼授太子右衛率。四年,詔知漕渠總副監事,七年,兼右庶子,尋改授太子左衛率。喉唇治本,元凱摳端;領袖宮僚,股肱儲衛。八年,判工部尚書,其年又判民部、刑部尚書事。十二年,授工部尚書,其年授大將軍,衛率封如故。十八年,以君王官積,歲承明倦。謁出內之宜,刺舉僉允,授浙州諸軍事、浙州刺史,大將軍封如故。政平訟理,威申澤被。仁壽元年,遷授使持節總管洪吉江虔饒袁撫七州諸軍事、洪州刺史。行清明之化,播信順之規。吏畏之如神明,民歸之若江海。時桂部侵擾,友川擁據。詔授公交州道行軍總管。方弘九伐,遽縶千里。遘疾薨於州治,春秋六十有四。粵以三年歲次癸亥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歸葬於同州蓮芍縣崇德鄉樂邑里之山,諡曰安公,禮也。公樹德為基,立言成訓。揚清以激濁,行古而居今。韜難測之資,蘊莫窺之量,存善無際,歿愛不忘,可謂具美君子矣。先遠協吉厚夜戒期。祖奠迎晨,徂芳送節。茫茫原野,前後相悲;冉冉春冬,榮枯遞及。世子會昌等,終身茹酷,畢世銜哀。感靜樹於寒泉,托沈銘於幽石。文曰:

岳峻基厚,流清源潔。動靜無滯,方圓有折。舉直平心,連從掉舌。獨悲魏禪,終存漢節。駿發克昌,申甫貞祥。作鎮憂國,隼集鷹揚。遷都尊主,蛇輔龍驤。誕厥令胤,傳茲義方。一毛五色,一日千里。堤封絕際,波瀾莫涘。天經至極,人倫終始。優學登朝,飛英擅美。鈎陳奕奕,陸衛森森。戎章重綰,侯服再廞。端儲率校,掌庚司金。五曹遍歷,二部頻臨。㳂洛泝江,風馳雨布。去嘆其早,來歌其暮。除惡伐林,求賢開路。二嶺行涉,五溪將渡。閱世俄盡,觀生易終。泛舟川逝,推轂途窮。松阡暗日,柳駕搖風。郇戈楚鼎,盛跡元功。

此志出土後,即由知縣張榮升在第三十一行「文曰」的「曰」字之下加刻跋文二行。但有人認為「跋文」刻於原石不妥。光緒十五年(1889年),彭詢任知縣時,便將張之跋文鏟去,但鑿痕依舊可見。

張榮升提書:
光緒戌子夏月,公出西南鄉,風聞有人獲隋臣蘇慈墓碑,被蘇姓阻奪,往驗之,並詰蘇姓世系,家乘無考。見字法精嚴遒健,純得魏齊神髓,惜無書丹姓名。爰飭畀碑署中,俟考博古君子。知蒲城縣事張榮升志。

傳記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

 北史·卷075》,出自李延壽北史
 隋書·卷46》,出自魏徵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