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楊瓑越南語Bùi Dương Lịch裴楊瓑,1757年—1828年),字存誠,號石甫存齋越南儒學學者。

生平

編輯

景興十八年(1757年),裴楊瓑出生在乂安鎮德光府羅山縣安仝社安會村(今河靜省德壽縣松影社安仝村)。景興三十五年(1774年),他參加鄉試,考中鄉貢。後來前往昇龍,進入國子監讀書。景興四十七年(1786年),他被任命為蒞仁府(今河南省)訓導,但他沒有接受。

昭統元年(1787年)十月,裴楊瓑參加會試,考中會元。十一月,參加庭試,考中第二甲進士出身第一名,是該科庭元,時年30歲[1]。不久,西山朝武文任攻破昇龍,他隨昭統帝出奔諒山。後來昭統帝流亡中國,他則取道太原返回昇龍光中三年(1790年),阮惠徵召他到富春,他藉口需要奉養母親而予以拒絕。

阮朝建立後,他在嘉隆四年(1805年)被任命為乂安督學。奉乂安協鎮吳仁靜之命,他開始編纂《乂安記》。嘉隆十一年(1812年),他被任命為國子監副督學。一年之後,他獲准致事還鄉,繼續編輯書籍。

明命九年(1828年),裴楊瓑在家鄉去世。

作品

編輯

裴楊瓑著有《乂安記》、《裴家訓孩》[2]等。

註釋

編輯
  1. ^ 大越史記全書
  2. ^ 《裴家训孩》詳細介紹.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