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宗室錄》,又稱《辨宗錄》、《後魏辨宗錄》,是北魏宗室元暉業於北齊時期所撰寫的有關北魏宗室世系的傳紀,有四十卷[1][2][3]和三十卷[4][5][6]兩種說法。

元暉業於北齊時期不與人交相往來,時常很悠閒,於是撰寫北魏藩王的家世,號稱《辨宗室錄》,流行於世[1][2][3]魏收撰寫《魏書》時,《辨宗室錄》是其主要參考資料之一[5][6][7]

辨宗室錄在隋唐時期仍然存在,但只剩兩卷[8][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魏書·卷十九上·列傳第七上》:暉業之在晉陽也,無所交通,居常閒暇,乃撰魏藩王家世,號為《辨宗室錄》,四十卷,行於世。
  2. ^ 2.0 2.1 《北齊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暉業之在晉陽也,無所交通,居常閒暇,乃撰魏藩王家世,號為辯宗錄四十卷行於世。
  3. ^ 3.0 3.1 《北史·卷十七·列傳第五》:暉業之在晉陽也,無所交通,居常閒暇,乃撰魏藩王家世,號為辨宗錄四十卷,行於世。
  4. ^ 《魏書·附錄》:其後,溫子升作《莊帝紀》三卷,濟陰王暉業撰《辨宗室錄》三十卷。
  5. ^ 5.0 5.1 《北齊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九》:始魏初鄧彥海撰代記十餘卷,其後崔浩典史,游雅、高允、程駿、李彪、崔光、李琰之徒世修其業。浩為編年體,彪始分作紀、表、志、傳,書猶未出。宣武時,命邢巒追撰孝文起居注,書至太和十四年,又命崔鴻、王遵業補續焉。下訖孝明,事甚委悉。濟陰王暉業撰辨宗室錄三十卷。收於是部通直常侍房延右、司空司馬辛元植、國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書郎高孝幹專總斟酌,以成魏書。
  6. ^ 6.0 6.1 《北史·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始,魏初鄧彥海撰代記十餘卷,其後崔浩典史,游雅、高允、程駿、李彪、崔光、李琰之郎知世修其業。浩為編年體,彪始分作紀、表、志、傳,書猶未出。宣武時,命邢巒追撰《孝文起居注》,書至太和十四年。又命崔鴻、王遵業補續焉,下訖孝明,事甚委悉。濟陰王暉業撰《辨宗室錄》三十卷。收於是與通直常侍房延佑、司空司馬辛元植、國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書郎高孝干專總斟酌,以成《魏書》。
  7. ^ 《陔餘叢考·卷七》:《魏書》自道武帝詔鄧淵著《代記》十餘卷,太武帝又詔崔浩撰《國書》三十卷,皆用編年體,孝文帝詔李彪、崔光改作紀傳,後又有崔鴻、王遵業續撰,宣武帝又命邢巒追撰《孝文起居注》,又有濟陰王暉業撰《辨宗室錄》。此收書所本也。
  8. ^ 《隋書·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經籍二》:後魏辯宗錄二卷元暉業撰
  9. ^ 《新唐書·卷五十八·志第四十八·藝文二》:元暉業後魏辨宗錄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