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祠位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潛口村南首,為當地望族潛口汪氏宗祠,也是古徽州境內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祠堂,傳其建築佈局和特徵部分仿北京故宮太和殿建造,故又俗稱「金鑾殿」或「皖南小故宮」[1]。紀念在隋末動亂中,汪氏四十四世祖汪華為保障杭、睦、歙、宣、饒、婺六州立下大功而建。建築始建於南宋隆興二年(1164),明正德九年(1515)遷至現址,嘉靖、萬曆時擴建,主要格局奠定於萬曆二十年至二十九年(1592-1601),由八十一世祖汪一誠奠基,萬曆壬辰(1592年)奠基修建,1601年竣工。清康熙三年(1663)大修,1950年改為潛口糧站,期間進行了一定的拆改建,文革時又遭損毀,2012年7月至次年12月由徽州區政府投資修復[2]

金紫祠
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黃山市徽州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5-65
認定時間2004年10月

建築群佔地面積7110平方米,通進深達196米(以櫺門計算,以牌坊計算則為210米),原自南至北依次為三間四柱牌坊、三源橋(下為方形水池)、櫺門、戟門、儀門(前有東西碑亭)、享堂、寢殿(與享堂前均有東西廊廡)和汪公廟(坐西朝東,祀汪氏先祖越國公汪華)。1950年,門前兩隻石獅被拆遷歙縣太白樓新安碑園大門口。1976年大部分建築拆除,改建為糧食倉庫、糧站辦公室和職工宿舍,僅牌坊、戟門、碑亭、寢殿倖存。其他建築均為修復時重建,享堂仍留遺址[3]

參見

編輯

圖集

編輯
遠景
牌坊,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
三源橋與櫺門
戟門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皖南小故宫”全面修复完成》. 曹曉東、甘飛雲. 中青在線. [2014-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2. ^ 《皖南:徽文化旅游专家为徽州区"金紫祠"旅游业态打造把脉问诊》. 中國旅遊新聞網. [2014-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 
  3. ^ 《金紫祠》. 安徽省文物局. [2014-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