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長篇小說)

青春》(英語:Youth: Scenes from Provincial Life II)是荷蘭裔南非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副標題是「外地生活場景之二」(英語:Scenes from Provincial Life II),「外地生活場景」是他的長篇小說《男孩》。中文版本省略了副標題。[1]:1-4

寫作和出版

編輯

《青春》寫於2002年,是庫切的自傳體長篇小說。[1]:180-182

內容

編輯

全書一共二十章,前面四章的地點是南非,後面都是英國倫敦

20世紀60年代,「約翰」離開家鄉去南非開普敦大學,他依靠打工維持生活資金,並且徹底斷絕了和家庭的經濟聯繫,之後約翰去了英國倫敦,在一家計算機公司工作,並且一直生活在倫敦。

角色

編輯

約翰

編輯

約翰是全書的主人公,他性格內向,鬱鬱寡歡,不擅長交際,大學主攻數學,不過他更願意當詩人,母親對他呵護備至,但是他感到窒息,父親做人非常失敗,令他感到恐慌,他厭惡南非這個國家,於是去了英國,他認為到了英國他就可以當一名詩人,當他到了英國一段時間,他仍然沒有當成詩人,他認為是自己沒有遇到那個打開他內心心靈之泉的女人,為了謀生,他在一家計算機公司工作,然而,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英國,他的夢想一步步落空,滑向失敗。[1]:180-182

評價

編輯

庫切在1987年以色列最高文學獎「耶路撒冷獎」的時候談到自己的文學作品:「南非文學奴役中的文學……充滿了無家可歸的感情和對一種無名的自由的渴望。……正是你認為在監獄裏的人會寫出來的那種文字。」[1]:180-182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詞說:「他的自傳體小說《男孩》主要圍繞着父親的人格屈辱以及由此引起的兒子的心理分裂。但小說同時展現了南非老派鄉村生活的奇妙場景,以及布爾人英格蘭人之間、白人黑人之間永無休止的衝突。在續篇《青春》中,作者冷酷地剖析自己,刻畫了一個以古怪的方式祈望得到他人認同的年輕人。」[1]:183-185

譯著

編輯

簡體中文版本已經由翻譯家王家湘翻譯。[1]: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 《青春》. 杭州市: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4-04-01. ISBN 7-5339-1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