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混合國家代表團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2014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28個大項中有17個大項設置了混合團體賽,其中包括由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運動員組成的混合國家隊參加的國際混合團體賽。[1]這些比賽中既有全部都由混合國家隊參加的項目,也有兼有混合和非混合國家隊參加的項目。混合國家隊獲得獎牌時升奧林匹克會旗而非國旗;獲得金牌時奏奧林匹克會歌而非國歌。

2014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混合國家代表團
混合國家隊在奧林匹克會旗下參加青奧會
混合國家隊在奧林匹克會旗下參加青奧會
南京2014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參加情況
獎牌 金牌
11
銀牌
11
銅牌
12
總數
34

第一個獎牌榜統計的是在所有隊伍都是混合國家隊的項目上獲得的獎牌。

獎牌 金牌
2
銀牌
1
銅牌
2
總數
5

第二個獎牌榜統計的是在有單一國家隊參加的項目上獲得的獎牌。

背景

編輯

混合國家隊的概念於2010年夏季青奧會首次引入。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運動員組成一支隊伍(常常是代表其大洲)參加比賽。這與早期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混合代表隊形成了對比。

獎牌榜

編輯

下列獎牌榜列出了所有跨國組成混合國家隊參賽而獲得獎牌的國家或地區代表團。如果獲獎牌隊伍中有多個來自同一國家或地區的運動員,則只記一枚該獎牌。運動員在代表混合國家隊參加比賽所獲獎牌並不計入運動員所屬代表團的獎牌數內。

排名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1   俄羅斯(RUS) 2 3 0 5
2   烏克蘭(UKR) 2 1 3 6
3   法國(FRA) 2 1 2 5
4   英國(GBR) 2 1 1 4
5   德國(GER) 2 1 0 3
6   中國香港(HKG) 2 0 0 2
  荷蘭(NED) 2 0 0 2
  葡萄牙(POR) 2 0 0 2
  烏茲別克(UZB) 2 0 0 2
10   匈牙利(HUN) 1 3 1 5
11   意大利(ITA) 1 2 3 6
12   阿根廷(ARG) 1 2 1 4
  中國(CHN) 1 2 1 4
  日本(JPN) 1 2 1 4
15   埃及(EGY) 1 2 0 3
  墨西哥(MEX) 1 2 0 3
17   澳洲(AUS) 1 1 3 5
18   韓國(KOR) 1 1 2 4
  波蘭(POL) 1 1 2 4
20   白俄羅斯(BLR) 1 1 0 2
  馬來西亞(MAS) 1 1 0 2
22   瑞典(SWE) 1 0 1 2
  科摩羅(COM) 1 0 1 2
24   保加利亞(BUL) 1 0 0 1
  丹麥(DEN) 1 0 0 1
  愛爾蘭(IRL) 1 0 0 1
  英屬維爾京群島(IVB) 1 0 0 1
  挪威(NOR) 1 0 0 1
  菲律賓(PHI) 1 0 0 1
  波多黎各(PUR) 1 0 0 1
  羅馬尼亞(ROU) 1 0 0 1
  瑞士(SUI) 1 0 0 1
  泰國(THA) 1 0 0 1
  委內瑞拉(VEN) 1 0 0 1
35   中華台北(TPE) 0 2 1 3
36   巴西(BRA) 0 2 0 2
37   美國(USA) 0 1 2 3
38   烏拉圭(URU) 0 1 1 2
  巴林(BRN) 0 1 1 2
  西班牙(ESP) 0 1 1 2
41   布隆迪(BDI) 0 1 0 1
  智利(CHI) 0 1 0 1
  黑山(MNE) 0 1 0 1
  巴拉圭(PAR) 0 1 0 1
  新加坡(SIN) 0 1 0 1
  塞爾維亞(SRB) 0 1 0 1
  贊比亞(ZAM) 0 1 0 1
48   危地馬拉(GUA) 0 0 2 2
  拉脫維亞(LAT) 0 0 2 2
50   奧地利(AUT) 0 0 1 1
  加拿大(CAN) 0 0 1 1
  開曼群島(CAY) 0 0 1 1
  克羅地亞(CRO) 0 0 1 1
  捷克(CZE) 0 0 1 1
  多米尼加(DOM) 0 0 1 1
  厄瓜多爾(ECU) 0 0 1 1
  埃塞俄比亞(ETH) 0 0 1 1
  薩爾瓦多(ESA) 0 0 1 1
  芬蘭(FIN) 0 0 1 1
  希臘(GRE) 0 0 1 1
  以色列(ISR) 0 0 1 1
  立陶宛(LTU) 0 0 1 1
  盧森堡(LUX) 0 0 1 1
  馬爾代夫(MDV) 0 0 1 1
  新西蘭(NZL) 0 0 1 1
  秘魯(PER) 0 0 1 1
  斯洛文尼亞(SLO) 0 0 1 1
  斯里蘭卡(SRI) 0 0 1 1

射箭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
詳細
李佳蔓
  中國(CHN)
路易斯·加夫列爾·莫雷諾
  菲律賓(PHI)
欽蒂婭·弗賴瓦爾德
  德國(GER)
穆罕默德·扎里夫·沙赫爾·佐爾克佩利
  馬來西亞(MAS)
埃里克·彼得斯
  加拿大(CAN)
米里婭姆·圖奧科拉
  芬蘭(FIN)

田徑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8×100公尺接力 Team 034
  混合國家(MIX)

默滕·霍韋
  德國(GER)
達烏·巴卡爾·阿布巴卡爾
  科摩羅(COM)
特雷·威廉斯
  澳洲(AUS)
威他瓦·吞差
  泰國(THA)
瑪麗亞·西曼卡斯
  委內瑞拉(VEN)
塔季揚娜·布拉戈維申斯卡婭
  俄羅斯(RUS)
拉凱莎·阿什利·沃納
  英屬維爾京群島(IVB)
伊萬娜·特奧多拉·格奧爾基
  羅馬尼亞(ROU)
1:40.20 Team 038
  混合國家(MIX)

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娃
  俄羅斯(RUS)
亞歷山大·馬洛西洛夫
  烏克蘭(UKR)
蕾切爾·佩斯
  澳洲(AUS)
穆罕默德·薩阿德
  巴林(BRN)
欽妮·奧科倫克沃
  美國(USA)
阿梅代·馬尼拉基扎
  布隆迪(BDI)
科拉莉·加薩馬
  法國(FRA)
悉尼·西亞梅
  贊比亞(ZAM)
1:41.39 Team 017
  混合國家(MIX)

薩曼莎·格迪斯
  澳洲(AUS)
米哈埃拉·赫魯巴
  捷克(CZE)
諾埃爾-阿曼·德爾塞羅·比拉爾塔
  西班牙(ESP)
馬丁·尼古拉斯·卡斯塔尼亞雷斯·馬里亞諾
  烏拉圭(URU)
沃格內·澤比西貝·西達莫
  埃塞俄比亞(ETH)
侯賽因·沙胡丹·法胡米
  馬爾代夫(MDV)
達基琳娜·法蒂瑪
  科摩羅(COM)
薩勒瓦·納賽爾
  巴林(BRN)
1:43.60

羽毛球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雙打
詳細
詹俊為
  馬來西亞(MAS)
吳芷柔
  中國香港(HKG)
常山幹太
  日本(JPN)
李佳馨
  中華台北(TPE)
薩欽·迪亞斯
  斯里蘭卡(SRI)
何冰嬌
  中國(CHN)

單車

編輯

單車比賽混合團體項目的獲獎者均為國家代表團,因此此處留空。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接力
詳細

跳水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
詳細
2號隊
亞歷杭德拉·奧羅斯科·羅薩
  墨西哥(MEX)
丹尼爾·延森
  挪威(NOR)
4號隊
吳聖平
  中國(CHN)
穆哈卜·庫爾迪
  埃及(EGY)
5號隊
格拉西婭·萊登·馬奧尼
  美國(USA)
佩雷普·特卡琴科
  烏克蘭(UKR)

馬術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團體障礙超越
詳細
歐洲
馬蒂亞斯·阿爾瓦羅
  意大利(ITA)
邁克爾·達菲
  愛爾蘭(IRL)
傑克·塞韋爾
  英國(GBR)
菲利普·阿格倫
  瑞典(SWE)
莉薩·諾倫
  荷蘭(NED)
南美洲
弗朗西斯科·塞拉芬·卡爾韋洛·馬丁內斯
  烏拉圭(URU)
安托萬·波特
  智利(CHI)
巴萊裏婭·瑪麗亞·希門尼斯·卡瓦列羅
  巴拉圭(PAR)
馬丁娜·坎皮
  阿根廷(ARG)
比安卡·德索薩·羅德裏格斯
  巴西(BRA)
北美洲
波莉·瑟普爾
  開曼群島(CAY)
瑪卡蕾娜·奇裏沃加·格蘭哈
  厄瓜多爾(ECU)
薩布麗娜·裏韋拉·梅薩
  薩爾瓦多(ESA)
斯特凡妮·布蘭德
  危地馬拉(GUA)
瑪麗亞·加芙列拉·布魯加爾
  多米尼加(DOM)

劍擊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
詳細
亞太隊1
錢其樞
  中國香港(HKG)
蔡俊彥
  中國香港(HKG)
江村美咲
  日本(JPN)
金東柱
  韓國(KOR)
李辛姬
  韓國(KOR)
宮脅花綸
  日本(JPN)
歐洲隊 1
埃斯泰加約什·帕特裏克
  匈牙利(HUN)
伊萬·伊利英
  俄羅斯(RUS)
瑪爾塔·馬爾季亞諾娃
  俄羅斯(RUS)
埃萊奧諾拉·德馬爾基
  意大利(ITA)
安傑伊·扎德科夫斯基
  波蘭(POL)
阿林娜·莫謝伊科
  俄羅斯(RUS)
歐洲隊 2
基婭拉·克羅瓦裏
  意大利(ITA)
馬裏奧斯·亞庫馬托斯
  希臘(GRE)
利努斯·伊斯拉斯·弗呂加勒
  瑞典(SWE)
阿莎·林德
  瑞典(SWE)
昂蓋朗·羅歇
  法國(FRA)
安娜·希姆恰克
  波蘭(POL)

高爾夫

編輯

高爾夫比賽混合團體項目的獲獎者均為國家代表團,因此此處留空。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
詳細

柔道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
詳細
Team Rouge
摩根娜·杜謝納
  法國(FRA)
阿耶倫·埃利塞切
  阿根廷(ARG)
阿德裏安·甘迪亞
  波多黎各(PUR)
米哈伊爾·伊戈利尼科夫
  俄羅斯(RUS)
莉薩·米倫貝格
  荷蘭(NED)
瑪麗亞·西德羅特
  葡萄牙(POR)
蘇赫羅布·圖爾蘇諾夫
  烏茲別克(UZB)
Team Geesink
萊亞娜·科爾曼
  巴西(BRA)
內馬尼婭·邁多夫
  塞爾維亞(SRB)
季米特裏·明科夫
  白俄羅斯(BLR)
柳升桓
  韓國(KOR)
伊萬娜·舒涅維奇
  黑山(MNE)
阿納斯塔西婭·圖爾切娃
  俄羅斯(RUS)
王俞郡
  中華台北(TPE)
Team Douillet
古斯塔沃·巴西萊
  阿根廷(ARG)
馬爾科·布巴尼亞
  奧地利(AUT)
阿多尼斯·迪亞斯
  美國(USA)
柳德米拉·德羅茲多娃
  烏克蘭(UKR)
李惠京
  韓國(KOR)
布麗吉塔·瑪蒂奇
  克羅地亞(CRO)
彼得·邁爾斯
  英國(GBR)
Team Xian
阿部一二三
  日本(JPN)
基婭拉·卡爾米努奇
  意大利(ITA)
娜奧米·德布呂納
  澳洲(AUS)
若朗·弗洛裏蒙
  法國(FRA)
布裏莉特·加馬拉·卡瓦哈爾
  秘魯(PER)
費利克斯·彭寧
  盧森堡(LUX)
馬魯莎·斯坦加爾
  斯洛文尼亞(SLO)
伊丹·瓦爾迪
  以色列(ISR)

現代五項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接力
詳細
13號隊
瑪麗亞·米蓋斯·特謝拉
  葡萄牙(POR)
安東·庫茲涅佐夫
  烏克蘭(UKR)
9號隊
ZS·托特·安娜
  匈牙利(HUN)
里卡多·亞米爾·貝拉·雷耶斯
  墨西哥(MEX)
10號隊
奧蘿拉·托涅蒂
  意大利(ITA)
朴奇龍
  韓國(KOR)

射擊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10公尺空氣步槍
詳細
哈迪爾·邁希馬爾
  埃及(EGY)
佩尼·伊什特萬
  匈牙利(HUN)
費爾南達·魯索
  阿根廷(ARG)
何塞·桑托斯·巴爾德斯·馬丁內斯
  墨西哥(MEX)
維多利亞·蘇霍魯科娃
  烏克蘭(UKR)
呂紹全
  中華台北(TPE)
混合團體10公尺空氣手槍
詳細
利迪婭·嫩切娃
  保加利亞(BUL)
弗拉基米爾·斯韋奇尼科夫
  烏茲別克(UZB)
鄭琇憶
  新加坡(SIN)
艾哈邁德·穆罕默德
  埃及(EGY)
阿加特·拉斯馬內
  拉脫維亞(LAT)
維爾馬·馬德裏
  危地馬拉(GUA)

乒乓球

編輯

乒乓球比賽混合團體項目的獲獎者均為國家代表團,因此此處留空。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團體
詳細

網球

編輯

網球比賽男子雙打項目所有獲獎者以及女子雙打銀牌獲得者均為國家代表團,因此這幾處均留空。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男子雙打
詳細
女子雙打
詳細
安赫林娜·加里寧娜
  烏克蘭(UKR)
伊琳娜·希曼諾維奇
  白俄羅斯(BLR)
耶蓮娜·奧斯塔佩柯
  拉脫維亞(LAT)
阿克維萊·帕拉津斯凱特
  立陶宛(LTU)
混合雙打
詳細
伊爾·泰希曼
  瑞士(SUI)
揚·傑林斯基
  波蘭(POL)
葉秋語
  中國(CHN)
山崎純平
  日本(JPN)
施托拉爾·范妮
  匈牙利(HUN)
卡米爾·邁赫扎克
  波蘭(POL)

三項鐵人

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接力
詳細
歐洲隊1
本·戴克斯特拉
  英國(GBR)
埃米爾·德勒烏蘭·漢森
  丹麥(DEN)
埃米莉·莫裏耶
  法國(FRA)
克裏斯廷·蘭維希
  德國(GER)
歐洲隊3
卡門·戈麥斯·科爾特斯
  西班牙(ESP)
萊赫曼·本采
  匈牙利(HUN)
沙恩·雷恩斯利
  英國(GBR)
朱利奧·索爾達蒂
  意大利(ITA)
大洋洲隊1
布裏塔妮·達頓
  澳洲(AUS)
丹尼爾·霍伊
  新西蘭(NZL)
伊麗莎白·斯坦納德
  新西蘭(NZL)
傑克·范斯特克倫伯格
  澳洲(AUS)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青奥会17个大项设男女或国际混合赛 可临时组队. 南京青奧組委. 2014-03-21 [2014-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2).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