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Happyseeu/偽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

本條目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地區的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此處意為:基於一些非學術的目的,故意否定史實的發生,或故意淡化一些史實的影響的做法。[1][2][3][4] 也有學者稱此現象為「偽歷史」。[5][6][7]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則用「歷史虛無主義」一詞。[8][9][10]

習近平2013年內部講話談到前蘇聯解體的教訓,是「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一路否定下去,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11][12]

背景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地區的的歷史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依意識形態寫歷史,不尊重歷史事實,受到其他歷史學派的學者、不認同該理論的科學家、自由主義者、民主主義者、人權活動家、唯心主義知識分子以及在各種政治運動中受害者的批評,其中對近代史,特別是1949年後的歷史,質疑最多。歷史唯物主義本身也飽受質疑。

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余英時表示:中國大陸從1949年後有的「歷史」都是假歷史,是為了政治宣傳而造出來的偽歷史。要揭穿偽歷史,只有將來學術完全自由以後,資料開放,根據原始資料說話才可以[5]

韓戰(1950-1953年)

編輯

直到1988年,中國還有大學出版的歷史書籍主張:韓戰不是由朝鮮發動,而是由韓國與美國發動。[13]二十世紀的中國高中歷史教科書也扭曲史實,說韓戰是由韓國發動。200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中國高中歷史教科書,則說:「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而不提戰爭爆發的原因。[14][15]

聯合國大會在1951年2月1日以44票贊成,7票反對,8票棄權,通第498號決議,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介入朝鮮是「侵略行為」,[16][17],也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指為「美國操縱聯大」,「盜用聯合國的旗幟」。[13][18]

三年大饑荒(1959-1961年)

編輯

中國從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導致全國性的大饑荒。中國政府從未直接公佈非正常死亡人數,檢討責任問題,或對大饑荒道歉。[19]Clarissa Sebag-Montefiore 認為,馮小剛能拍電影《一九四二》揭露國民黨統治下的飢荒,中共統治下的大饑荒在中國卻是禁忌話題,顯示出對歷史的選擇性記憶。[19]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編輯

中國淡化毛澤東對於文革的責任,而將主要責任歸於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洛杉磯加大教授宋永毅認為,中共長期掩蓋文革的歷史真相。[20][21]宋永毅曾經因研究文革被中國當局判刑坐牢。[22]一位西方官員表示,中共一直竄改歷史,迫害宋是中共最近掌控歷史使用的手段。[23]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對於十年文革,只展示一張照片,三行字。這是中共企圖控制對歷史的話語權,對不同的歷史觀點加以壓制的結果。[24]

六四事件」是被中國國家防火牆封鎖的敏感詞。許多過去曾經歷抗議活動的中國民眾在政府干預之下多選擇保持沉默,且不願發表任何與六四事件有關的意見[25],這使得如丁子霖領導的天安門母親運動變成了少數仍堅持提及六四事件的團體[26]

教科書以及學術中的歷史修正主義

編輯

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以「歷史唯物主義」立場敘述包括中國古代現代史和世界史在內的所有歷史,即其所稱的古代「封建王朝」、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反動統治、西方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等等。對於帝制時代引發的「民變」,通常將責任歸屬視為民眾的反抗,比如對於黃巾之亂,直呼反抗者為「賊」,從歷朝歷代至今日中華民國的教科書皆是如此;而1949年之後,中國大陸教科書站在被壓迫者立場上改稱為「起義」(與中共以工農起家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貶低中國國民黨的形象,如稱其在抗戰期間「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說蔣介石在抗日時「上山摘桃」,對於1948年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及政府也一度以「偽」稱之,到近年兩岸關係緩和之後,才開始出現轉變。[27]

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的劉統教授讀了中國軍事科學院的檔案後,發現中共的歷史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教育群眾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學的黨史課等等;還有一個是真正的歷史,那是藏在中共檔案裏,或是當事人口口相傳的。[28]

袁騰飛老師說:「中國歷史教科書真實率低於5%」。[29][30]

某些西方學者研究中國初中歷史課程,認為改革開放後,雖然課程內容還是由意識形態與政治目的主導,與毛時代相比,已經有進步。[31]

紐約時報2004年的文章指出,中國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不忠實於歷史,越近代的歷史越扭曲。教科書扭曲歷史事實的例子如:不提大躍進造成中國約三千萬人死亡;說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共成為國家統一的核心力量;說新中國從不侵略外國,只進行自衛,無視中國1979年發動對越戰爭,1950年入侵西藏;不提六四事件有任何人死亡。[32]華盛頓郵報引用紐約時報的文章,批評中國在指責日本歷史教科書失實時,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也失實。而中國只有一個版本的歷史,修不修改由中共決定,與日本不同。[33]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劍雄教授表示,深入探討毛澤東鄧小平,或國共內戰的歷史在中國還是禁區。[32]上海師範大學蘇智良教授主編過上海市歷史教科書,他表示他有時候也想寫史實,但是他必須採取實際的方式。也許十年後,中國會變成更開放的國家。[32]《紐約時報》認為2006年上海市的新版中學教科書並沒有修正許多對於近代史的扭曲。[34]

黨史

編輯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90年後的2011年,官方終於出版了1949-1978年的黨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35]本書四年完成初稿,重大改寫四次,經過64個政府與中共組織審核,包括曾慶紅胡錦濤習近平都明確指示修改,政治局經過十二年才同意定稿,共歷時十六年。中共黨史專家楊奎松對此書不屑的說:這都是政治與宣傳,我沒有興趣。[36]哈佛大學文革史專家馬若德教授說:有個關於共產黨的老笑話,馬克斯主義者可以預測未來,但預測過去有困難。又說:共產黨重視歷史,因為它為現狀找到藉口。過去犯的錯誤,現在要找到理由辯解。[36]本書資深編輯石仲泉表示,本書最敏感難寫的部份,是從毛澤東發動反右運動開始的十年歷史。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在這段期間被毛澤東打倒,本書將此錯誤歸罪於康生。石仲泉說:你無法攻擊毛澤東,而不攻擊中國共產黨。[36]

偷換「封建」概念

編輯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的特點是「領主、封臣、采邑」,[37]這些特點與中國傳統上西周的封建制基本一致,因此,當年在翻譯西方文獻時就把歐洲中世紀的制度翻譯作中文的「封建」。西周的制度數千年來在中國都是稱作「封建制」,秦至清的制度稱為中央集權制,中央集權與封建剛好是相反的兩個制度。封建主張「地方分權」,中央集權則反對「地方分權」。數千年來,這些概念絕無異議,至今台灣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學者都一直如此稱呼。 [38]

西周的封建制早於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制,與馬克思的社會發展五個階段理論完全不相容。馬克思本人認為五個社會發展階段僅適用於西歐,指出東亞有特殊的「亞細亞生產方式」,但這一理論從蘇聯時代開始被擴大到全世界[39]。中共上台後,為配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發展五個階段理論,將秦至清的社會強行改稱「封建社會」,而原本西周的封建則被強行改稱「分封制」。因此出現了「在封建社會(地方分權)推行中央集權」的邏輯矛盾。中國自秦朝至清朝,沒有真正的土地私有權,也沒有穩定的世襲貴族階層,因此中國並不是封建社會,而是「專制社會」。將秦朝以後的中國社會稱為「封建社會」是「偽歷史」。[7][40]

此外,封建一詞又被中共加上落後、迷信等原本與之無關的特點。


另外,電視劇「南宋皇朝」(實際並未拍攝,僅限於文學劇本)將岳飛明褒暗貶描述為謀求個人地位的小人,把秦檜描述為識大體顧大局的忠臣。因為是當初杭州市委宣傳部將其列入了五個一工程,亦有所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因當時的政治環境及高句麗歷史在中國歷史上的份額不足,沒有強調高句麗是中國歷史這一看法,但也從來沒有否認這一點。事實上,於1954年開始編撰到1973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冊》(統一書號:12178•017)中,高句麗就已經被認作為中國的歷史政權。這一看法也被1978年出版的《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和1985年出版的《世界中世紀史》以及後來中國曆次出版的歷史地圖冊及教科書所繼承。

2002年2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東北三省相關學術機構及大學聯合組織的大型學術項目「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正式啟動[41][42]

南北韓學術界認為中國的東北工程將原本朝鮮半島歷史的高句麗列為中國歷史,是中國民族主義發展的結果,利用學術搞政治,並認為中國「自古」就承認高句麗為朝鮮歷史。不過朝鮮韓國方面,卻在歷史書中將傳說的檀君等說成史實,大力宣揚韓國起源論


西藏「農奴制度」爭議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西藏在1959年民主改革前是一個農奴制的社會。部分反對的學者認為這是一種「歷史修正主義」。哈佛大學學者Tashi Rabgay表示,把舊西藏描寫成「由地主農奴組成的封建社會」是歷史修正主義,不符合事實;舊西藏也有商人,牧民,貿易商,自耕農,獵人,土匪,出家人,音樂家和藝術家。[43]Mikel Dunham等人認為196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農奴》中的歷史修正主義至今依然存在。[44][45][46]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Ian Buchanan. revisionism. A Dictionary of Critical Theory. 牛津大學出版社. In history, revisionism is generally reserved for those historians who seek to deny that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such as genocides actually took place. The so-called Holocaust-deniers are one example, but there are many others. 
  2. ^ Eric Van Young. Getting Ready for Amsterdam: The Beijing General Assembly of CISH . 美國歷史學會. November 2007. day-long symposium on the state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organiz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Historians (ACH)... the discussion in another panel of the recent kinder, revisionist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the Kuomintang drew vigorous nods of approval and a quickened interest from the audience (英文)
  3. ^ James McPherson. Revisionist Historians. 美國歷史學會. September 2003. (英文)
  4. ^ Willy Lam. China's Own Historical Revisionism. 華爾街日報. 2005-8-11.  (英文)
  5. ^ 5.0 5.1 余英時; 北明. 到歷史中尋找今天中國問題的根源—余英時縱論中國近代史. 縱覽中國. 2002年2月17日. 
  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杜光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7. ^ 7.0 7.1 閻紹文. 反封建?——偽歷史教育!. 中國政治發展. 
  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求是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陈之骅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唐莉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1. ^ 习近平以斯大林主义应对公民挑战. 法廣. 2013年3月17日. 
  12. ^ 金鐘. 告別暴力論,回歸修正主義. 《開放雜誌》. 2013年5月9日. 
  13. ^ 13.0 13.1 彭樹智; 胡益祥主編. 当代世界史讲座.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88年8月. ASIN B00AZI1268. 
  14. ^ 書雁. 歷史教科書中的朝鮮戰爭之中國篇. 人民網. 2010年08月02日15:35. 
  15. ^ Robert Marquand. China, North Korea no longer close as 'lips and teeth'. 基督科學箴言報. July 25, 2003. (英文)
  16. ^ Resolution 498(V) Intervention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Korea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介入朝鮮] 請檢查|url=值 (幫助). 聯合國. 1951年2月1日. 
  17. ^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s Cold War Files. Wilson Center. (英文)
  18. ^ 陳輝. 朝鲜战争中美国操纵的特殊“联合国军”揭秘.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佈. 
  19. ^ 19.0 19.1 Clarissa Sebag-Montefior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till Won't Acknowledge the Great Famine. 紐約時報. November 30, 2012. (英文)
  20. ^ 宋永毅. 文化大革命: 歷史真相和集體記憶. 田園書屋. 2007. ISBN 978-962-339-065-1. 
  21. ^ 宋永毅. 《文化大革命:歷史真相和集體記憶》前言. 華夏文摘. 2007年. 
  22. ^ 記者蕭融. 宋永毅編中國政治運動數據庫 在美獲頒學術自由獎. 自由亞洲電台. 
  23. ^ Kevin Platt. China's airbrush aimed at history. 基督科學箴言報. January 28, 2000. (英文)
  24. ^ At China's New Museum, History Toes Party Line. 紐約時報. 2011-4-3.  (英文)
  25. ^ China's youth post-Tiananmen: Apathy a fact or front?. 有線電視新聞網. 2009年6月3日 [2012年2月28日查閱] (英文).
  26. ^ All references to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closely censored for 20 years. 無國界記者. 2009年6月2日 [2012年2月28日查閱] (英文).
  27. ^ 詳見人教版課本《歷史(初中)》《歷史與社會(初中)》《歷史(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教材編寫機構;大多數省份的高考都採用其編寫的歷史、政治教材。
  28. ^ 劉統. 1948年共產黨戰勝國民黨的真正原因. 鳳凰網. 2008年11月14日. 
  29. ^ 顏昌海. 中国大陆历史教科书真实率低于5%?. 中國數字時代. 2011-5-8. 
  30. ^ 中國歷史教科書真實率低於5%. 多維新聞. 2011-5-12. 
  31. ^ Alisa Jones. Politics and history curriculum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2, 37 (6–7): 545–566. (英文)
  32. ^ 32.0 32.1 32.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紐約時報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3. ^ Fred Hiatt. China's Selective Memory. 華盛頓郵報. 2005-4-18.  (英文)
  34. ^ Joseph Kahn. Where's Mao? Chinese Revise History Books. 紐約時報. 2006-9-1. 
  35. ^ 中共中央黨史硏究室 (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 1949-1978.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1年. 
  36. ^ 36.0 36.1 36.2 Andrew Higgins. In China, a long path of writing the Communist Party's history. 華盛頓郵報. 2011-5-26.  (英文)
  37. ^ 佩里·安德森.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437. ISBN 978-7-208-03589-8. 
  38. ^ 柳宗元,《封建論》
  39. ^ 馮天瑜. “封建”考论.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500-48815-6. 
  40. ^ 任畹町. 推翻「反帝反封建」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近代史論. 
  41.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 
  42. ^ 孫宏年.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取得初步进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02-12-10. 
  43. ^ China's Favorite Propaganda on Tibet...and Why It's Wrong, 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
  44. ^ Mikel Dunham. Who Owns Tibet? Mikel Dunham reviews Warren W. Smith's China's Tibet? Autonomy or Assimilation. Tricycle: The Buddhist Review. Fall 2008. 
  45. ^ China's Tibet?: Autonomy or Assimilation [Paperback]. Amazon.com. 
  46. ^ Woeser: Replaying the Film 'Serf' Won't Brainwash Anyone! . 中國數字時代. 20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