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Pashan/File0504

  • 討論分類
  1. Category:進行中的討論
  2. 關於台灣問題的討論
  3. 2005年6月之前的討論(本頁面)

歡迎加入

編輯
您好,Pashan!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0:52 2005年1月24日 (UTC)


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

編輯
你可以看看我在台灣問題這頁上發言——我也是過來人,我剛來時也對某些問題氣憤不已。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更明白,無謂的爭論並無任何意義
你也看到了,我好不容易才勸服Bibian——為什麼?我自虐嗎?當然不是。我只是希望別人不要在走我的路而已。
相信你也明白,實幹才是硬道理——在wiki上,實幹就是為wiki做貢獻而不是爭吵。
一個真真正正為了wiki做貢獻的人,即使不在理,別人也不會看低他;一個只會挑起爭端的人,無論他說得如何有道理,別人也不會理他
而且,在某些方面,與其表現自己的卓越知識和辯才,不如顯示自己超人一等的度量,那樣,更令人信服--zhouxiao 04:29 2005年1月28日 (UTC)

不知道把回復to zhou xiao寫在哪裏,權且寫在這裏了;)

謝謝你的指教,漸漸地,我開始認知了wiki的宗旨和約定俗成的定調。而且,的確如您所說,我們應該把更多的力量用到wiki的貢獻而不是無畏的論戰。其實,我們都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台灣問題的爭論也好,對英文wiki中國政治定義的爭論也罷,都不是你我能夠左右的。中國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真的把熱情放錯了地方。國家統一的責任,有胡溫和他們領導着的幾百萬軍人負責;國家形象的維護,也有着許許多多專業的外交人員負責。無需妄自菲薄,我們,真的不是那些領域的專家。另一方面,與我們爭論的,也並不是台灣或世界之當其位者。和他們的爭論,勝也罷,敗也罷,對我們國家的事業,對我們自己的事業,都沒有任何助益。

只是,感情上,不允許他們不公正地定義歷史。

在英文版中,有人給我留言說,我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描述會令很多wiki人不高興,所以不可以寫上去。我可以不寫,因為世界不會因此而改變。但是,我對wiki的NPOV產生了一些懷疑。所謂中立,是數量上的平衡,還是對客觀現實的尊重?因為英文使用者中持偏頗中國觀點人比較多,我們就不能把自己對中國的觀點寫到wiki上?

我出國近兩年了,對英文世界的中國觀,頗不以為然。然而,在英文世界,我們中國人沒有太多發聲的機會。媒體不可否認是從他們固有的歷史觀去看問題的。那麼,在wiki上,是否可以包容更多的觀點?雖然,在討論中,大家都說要以『『A認為B,因為C;同時D認為E,因為F。『『的方式編寫,然而,遺憾的是,主文章一再的宣稱中國是獨裁的,殘酷無情的。而對於正面的東西,往往以*我們給出描述的企圖失敗了*,*估計是。。。*等等。不能否認,主文章中的觀點的確是英文世界的主要觀點。但也同樣不能否認,那不是事實的全部,有些甚至是只見輿薪,不見泰山。一方面,是他們真的看不到,媒體都有選擇性的報道的。比如,在我接觸的40歲以上英文使用者中,幾乎所有人是把毛澤東和希特拉,斯大林並列為近現代史上的三大獨裁者和法西斯,每每說他們殺戮了多少多少人。我問他們你們怎麼知道?他們說媒體上都是這樣寫的。而且,他們堅信西方的媒體是無比客觀的,而中國的媒體都是虛假的宣傳。另一方面,是作者刻意的遺忘和忽視了,當然,我寧願相信wiki人不是後者。他們的觀點,多數英文wiki使用者的觀點並非客觀和中立的。儘管,wiki不可以引用別人的東西。但是,我覺得,編寫不能因此僅僅基於傳說,而應該基於事實證據。最終版本也不應簡單的基於持某種觀點的人數多寡,而是否應該站在客觀的中立立場?

中國有13億人,隨着英文使用者日增,隨着我們和英文世界交流的增多,我相信,英文世界對我們的了解肯定會更多更全面。我也願意,在wiki這個平台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wiki更全面,更中立。Pashan 12:21 2005年1月28日 (UTC)

首先,關於對話頁的添加。
只需要在「編輯本頁」右邊的「+」點一下就行了,
或者,編輯其他段落時插入「==XXX==」(XXX為任意文字)。
此外,一般請先添加在最後(這一點一開始我也很不習慣^_^)
其次,關於偏見問題。
偏見總是存在的,這點無法避免——其實,你也該明白,國人對外國人也有偏見,只不過某種意味上,我們明白自己存在偏見而某些人不明白而已^_^
但是應付偏見是需要靠「手段」而非「道理」的,否則,那就不叫偏見了。
如果你跑到毛澤東主題的中國論壇上去說毛澤東怎麼怎麼壞,我想,國人就不會是只是留言了——客觀上來說,雖然我不想承認,但不可否認的是,西方國家的人的道德修養還是超過國人一籌的。
偏見,是需要慢慢糾正的,想一蹴而就,只會適得其反
比如說,我最近就在編輯「蘇聯」和「社會主義」——因為,我覺得這些條目問題實在很大,比英文版(至少是我看到的對應的英文版)還嚴重
當然,我沒有你的條件,我的英文水平實在不足以讓我跑到英文版上去為國人丟臉(^_^),
再次,wiki總體來說還是客觀的
不可否認,有少數害群之馬,那是不可避免的,因為wiki完全是個「無政府主義」的世界^_^
撇開少數害群之馬不談,觀點對立也是存在的——你也不能說自己一定就對吧,至少將來不一定就對吧
老實說,一開始到wiki,我也覺得wiki的偏見成分很多。但待久了,就發現那只是管中窺豹而已
wiki有很多刺激的人神經的條目,但客觀的條目更多,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遠一點
此外,個人覺得,即使是錯誤的觀點,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wiki不是大法官,無權評判誰對誰錯,只能表達事實
如果你覺得那些觀點完全是無稽之談,那麼只要找出反例就行了
如果你覺得那些觀點完全是個人偏激,那麼只要用自己客觀的言語征服他就行了
wiki不是一塊釘死的鐵板,讀者有能力辨別誰是誰非——至少,你該相信讀者有能力辨別誰是誰非^_^
而主觀上的爭論,只會令讀者產生反感——比如台灣板塊上的某位台灣朋友,不是也被其他台灣朋友反唇相譏了麼
最後,請接受我最誠摯的敬意——因為,就個人向來觀察所得,去海外的朋友極少會積極主動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尊嚴,何況你已經待了兩年了。
如果國人都能像你這樣,中國早就富強了(我這話絕對不是客套,更非諷刺,是真心的)
希望你能永遠保留那份至誠,以及生為中國人的驕傲
另外,個人建議你先四處瀏覽一下,其實wiki和一般的論壇什麼的都差別很大,一開始我也總鬧笑話。
而且,可能的話,個人希望你在台灣板塊上對自己的「激烈言詞」稍微表達一下歉意,也有利於大家團結——注意,我是指「激烈言詞」,而非內容本身。老實說,個人覺得你說得一點都不錯,反倒是某人,完全是作了有失身份的發言。
今天我要回家去了,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見面。同時,也希望我回來時,你已經贏得了更多人的敬意^_^--zhouxiao 21:29 2005年1月28日 (UTC)

有件事希望你能幫個忙

編輯
英文版里說大躍進期間「餓死三千萬」,這點屬於歪曲了統計結果的原意,實際上是「非正常減少三千萬」
兩句話雖然看上去類似,但本質上有點不同,
因為,所謂「非正常減少」,就是按原來的「人口出生率」推算出的人口,和實際人口數的差距。
也就是說,還包括了因為饑荒而減少生育的數目、流產、嬰兒夭折等等
至於真正餓死的人數,當然無法具體統計,有人說大約1000萬。不過也有人反駁說,這麼多屍體,根本沒法秘密處理,純屬無稽之談。
以上內容,希望你能幫我到那邊的討論頁傳達一下(我是說討論頁,不要直接編輯,會引發爭議的^_^),主要是因為本人的英語水平很難表達如此精細含義差別,所以只能拜託你了^_^--zhouxiao 22:51 2005年1月28日 (UTC)
不敢當;多謝提醒:)Pashan 12:28 2005年2月10日 (UTC)
謝謝你對英文wiki中國內容的關注,幫助不敢當,大家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略盡綿薄而已。
至於您提及的三年自然災害中,中國死亡的人數,以及死亡方式的問題,我並沒有第一手的數據和證據。其實,曾經看過一些國內半月談一類的刊物中關於那段歷史的回憶文章。有很多人的確不是直接因為飢餓而死亡的。在1950年代初期的反右傾運動,曾經讓相當一大批從來沒有農業生產經驗的知識分子去諸如北大荒,西北荒地去勞動改造,讓他們自給自足,也間接導致了一些人餓死。所以,我覺得,簡單的寫餓死,也許,更洗鍊。Pashan 19:21 2005年1月29日 (UTC)


刪除請求

編輯

你好!你可以到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提出刪除請求。新年快樂!-- Gakmo (Talk) 13:19 2005年2月10日 (UTC)

刪除請求已在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提出。-- Gakmo (Talk) 14:40 2005年2月10日 (UTC)
多謝--Pashan (talk) 14:57 2005年2月10日 (UTC)

簽名

編輯

有關簽名的設定可參閱Wikipedia:討論後要署名 -- Gakmo (Talk) 14:49 2005年2月10日 (UTC)

多謝--Pashan (Talk) 15:02 2005年2月10日 (UTC)
提示:在參數設置中,把暱稱改為 Pashan]] [[User_talk:Pashan|(Talk) 可以在簽名中加入對話的連結。--Pashan (留言) 14:51 2005年2月13日 (UTC)

蔡公時

編輯

早已有繁體版 蔡公時,可能應該整合為一。又,民國的政治人物放在Category:民國政治人物會比Category:民國時期人物合適。 Peterpan 06:36 2005年3月1日 (UTC)

謝謝合併! 希望一起多建民國歷史條目。 Peterpan 16:17 2005年3月1日 (UTC)

關於棗莊

編輯

這兩天我把各省地名整理了一遍。在中國城市中收到縣級市,在XX(山東)城市裏收到縣,區一級收在地級市的分類下面,要不省級城市分類就顯得很亂。就棗莊做一分類,顯而易見,這個分類目前還小得可憐,但也算是給以後搭個框架,下面沒有條目的先不設類。不知你意下如何?--高晶 07:12 2005年3月2日 (UTC)

邀請已經發送,請查收。

編輯

Gmail請已經發送,請查收。謝謝你在維基百科的工作--維游 (對話) 10:07 2005年3月2日 (UTC)

Wallop邀請已經發出

編輯

最近有些忙,回應遲了一些,見諒!--肉絲跑蛋 (留言) 13:55 2005年3月11日 (UTC)

又發出了,請查收一下郵件,不要又廢掉哦 :)--肉絲跑蛋 (留言) 15:40 2005年3月19日 (UTC)

Oui...

編輯

Je parle français, je suis Français, de Bordeaux => 伯爾朵 ??

Yug

Monsieur: je pense que c'est 波爾多. Ils sont des prononciations pareilles, mais je pense que les chinois sont plus familier avec le deuxième nom.

波爾多, Ok, je ne sais pas très bien écrire chinois >.<" . C'est cool que vous fassiez wikipedia chinois, j'espère pouvoir progresser assez pour pouvoir bien le lire un jour ^0^. Yug

在這裏見到會用客觀立場說話的人了. 做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為我的國家感到自豪, 可是國內個大BBS上的貼子不看也罷.

我在美國上大學, enrolled i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我的中文教授有一次在一個BBS上發表了一下對李白一首詩的看法, 結果後面的人非常的不客氣. I was really mad about that because that's my Chinese professor! I'm sure she knows more about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an most of the people who bitched at her afterwards.

That wasn't only about the improper words, that was about the whole reputation of Chinese people. After that, she never pressed anything on any Chinese language-based BBS.

And I saw what you wrote about 6-4 Tian'anMen Square affair, I'm happy to see there are people who can actually understand what I'm trying to say. Sorry both my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really wierd without any reasons these days, apologies for that. And the reason that I used English is because it's simply so painful to type Chinese.

And do you know if I can log in the Chinese page using the English page registration or I actually have to register again, because I already registered on the English page. Thanks again.

199.111.246.213 22:16 2005年3月18日 (UTC)

:) tks
中文wiki需要重新註冊一個ID。不過,舉手之勞嗎。--Pashan (留言) 23:26 2005年3月18日 (UTC)

很想交個朋友!

編輯

兄弟好,我是一個武漢讀書的在校研究生,今年就要踏上社會了,可能還有很多的東西不了解,你出國在外,還能這麼熱愛自己的祖國,我非常感動!我以為只有向我這樣一個如同「憤青」一樣的人才能在此講出共產黨的好話,難得!我只是看不慣那些口稱自己自由民主中立的鳥人在利用維基這個平台來散佈他們喜歡的言論,再者說,我也說出很多中國人的心裏話,我們不容忍他們亂來。另外,我希望能交你這個朋友,我叫駱翔宇。可以加我QQ:17791242。--冰封沙漠 10:17 2005年4月1日 (UTC)

有個奇怪的問題請幫忙·

編輯

近日我在編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的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時候,「塔 吉 克」三個字老是變成「塔吉克斯坦」,我反覆編輯了幾次都這樣,是不是維基出了什麼問題?我看了一下,繁體版的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是不是自動轉換的錯誤?請幫我解決一下好不好?--冰封沙漠 07:44 2005年4月5日 (UTC)

我還有一事不是很爽,請教閣下:就是我文中的問題可以按您的方法解決,可是標題依然還是沒有變,請問標題怎麼變回來?還有,您所指的是繁體和簡體之間轉換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啊,可是我本來就是用簡體寫的塔吉克啊,他怎麼把我簡體的塔吉克都給變成塔吉克斯坦啦?還有,只有塔吉克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烏茲別克、哈薩克之類的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又怎麼解釋啊?--冰封沙漠 11:05 2005年4月5日 (UTC)

嗯,問題我已經解決,還是謝謝您的關注!--冰封沙漠 11:45 2005年4月5日 (UTC)

致敬

編輯

看了你和他們關於台灣問題的討論還有那些精彩的條目很受感動,以個人名義向你致敬. --浪人猿 (與我對話) 02:22 2005年4月9日 (UTC)

我做了幾個模板,請賜教

編輯

pashan兄,您好,我做了以下幾個模板,請賜教。

經濟互助委員會 template:蘇聯加盟共和國 template:華沙條約組織

這幾個模板寫很多名詞都是歷史上存在的國家或者現在存在的國家,但是國號改了,我只好連結到現在的國號上去了,我想編輯歷史上相對應國號的國家,但我有心無力,現在要寫研究生畢業論文,有點忙。--冰封沙漠 07:55 2005年4月12日 (UTC)

我沒有聽說過取消會面之說

編輯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請問「溫家寶總理取消了與日本外相町村」一說是引用了那裏的報章呢?--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5:17 2005年4月18日 (UTC)

看了您回復學習第一的帖子,感到不爽。知識越多的人越不會指責別人孤陋寡聞和自以為是。我覺得您需要改變一下交流的口氣。謝謝。--Hamham 02:55 2005年4月19日 (UTC)
算了算了,主要是我能找到的消息說是因時間衝突未能安排,所以想來核實一下。請您不要有什麼想法,我還是想請您給出一個確實的連結,因為我想如果是用「取消」一詞說明兩方的會談是本已安排好的,真的是取消會談那個中意義不言而喻。--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8:49 2005年4月19日 (UTC)
對不起。我開始沒有看懂你最後那句話。我以為你指責學習第一「自以為是」,是我的中文太差了。當然,我沒有對你進行人身攻擊。如果你感到了不快,那麼請接受我的道歉。--Hamham 03:05 2005年4月20日 (UTC)

印度地圖的問題

編輯

打擾一下,本人編輯了幾個印度地圖,將藏南地區(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大部分)標示出來,並已上傳到中文維基裏面了。我的英文不是很好,不想到外國人面前丟人,如果您有能力,將其上傳到英文維基,並將其用英文說明一下中國的立場,以示中立原則,如何啊?如果能這樣的話,真是善莫大焉。這三個印度圖片在中文維基,如下:

 File:IndiaMap2.PNG 

--冰封沙漠 要發飈請找我:-) 02:44 2005年4月21日 (UTC)

請參加投票

編輯

Wikipedia:投票/台灣相關分類的歸類原則,這是一個更原則性的投票,謝謝。--Hamham 04:42 2005年5月6日 (UTC)

同不同道,異地皆然

編輯

列那狐您好: 我們應該算是老朋友了,之前在您的網頁非常贊成您公投改國號的想法,大陸網友有此想法,乃是非常先進性的突破,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若有您的想法,中國早就統一了。希望您繼續登高一呼,十三億中國人一起響應,您想那是多麼偉大壯觀的場面!非常企盼這樣的一天早日到來!連戰第一次踏上祖國是到中山陵,宋楚瑜第一次踏上祖國是到黃帝陵,我門第一次踏上祖國,是到山西臨汾的堯廟,向這位中國的聖王焚香跪拜。 因為在我們十幾年前的著作「大中國」(1993)一書中,有一篇「大哉!堯之為君也。」專門研究大堯王的為政之道。您可以想像,到了華夏第一都時,我們的心情多麼得激動。但是大堯王如果生在今日,您認為他會歌功頌德?還是大皺眉頭?山西的經濟情況不太好,我們在山西時,聽到煤礦崩塌的消息,許多人一瞬間喪失了至親的人,令人鼻酸。後來又到上海,杭州,南京,揚州,無錫,蘇州,崑山,這一帶可以稱為黃金線,尤其是上海的浦東機場,有着世界第一流機場的大氣派;中國的確變了,然而離全面的脫胎換骨,還有一段時日要走;希望有機會能再到華中,大西部看看。國力要靠經年累月的積累,如果大陸的年均所得,達到台灣1987年的水平,五千美元,將是世界一流的強國,目前就像您所說的「反觀中國,韜光養晦,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政治立場和世界觀都縮手縮腳,到處被日美攻擊,很被動。」幾乎與我們的看法一樣,所以我們應該算是同道,不是嗎?再談。 --李學忠&林秀英|一寸鐵工作室19:39 2005年5月8日

中國有十三億人,人均5000美元的時候,必然傲然寰宇了。雖然這是條眾所周知漫長的道路,但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無論是夏商,唐元,明清,中國都曾經多次走在世界的第一位。我相信,在今後的歷史中,中國仍然能夠很多次的一再領先於世界。
人生短暫,壽命不過百年的中國人在數以千年的中國歷史面前,是渺小的,但更是驕傲的,個人屬於浩瀚的中國歷史,中國精深的文化也同時存在於每一個個人。
你們是做學問的,應該比普通人更了解歷史文化的宏大力量,阻撓中國發展的力量,現在的確不少,美國日本也從來沒有停止過扼殺摸黑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但是,所有那些屑小行為以及為之趨從的反華勢力,都將被歷史碾碎。
中國人講究正大光明的,雖然在普通百姓如我者看來政府目前對付周邊國家一些小陰謀還擊的不夠有力,但是,我佩服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的政府的正大光明,中國的中央政府如果也像台灣政府一樣口無遮攔,LP橫飛,玩弄文字,不負責任的話,中國就不能成為今天迅速發展的中國。因此,感情上,我雖看到中國受欺負而不忍,理智上,我卻永遠支持中國政府的小不忍則亂大謀。而且,我相信,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中國的老百姓,都比血氣方剛的我更加有那樣的遠見,隱忍和智慧。
結論是,當任何國家或人群面對十三億個浸潤過五千年歷史而且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的中國人時,螳臂擋車永遠都不應該是他們成功的選擇。--列那狐 (留言) 00:34 2005年5月13日 (UTC)

中立性

編輯

Pashan:看到你新近編輯的一些內容(大部分涉及美國),可以說非常不中立。比如說小布殊是20世紀希特拉,杜魯門是法西斯幫凶等。希望你能斟酌改進。--Louer 23:00 2005年6月5日 (UTC)

請問說小布殊是20世紀希特拉,杜魯門是法西斯幫凶的出處何在?有代表性嗎?--Louer 23:16 2005年6月5日 (UTC)

你所說的只是你的意見,不是公認的看法,不應該成為維基百科的內容。你完全可以只記錄事實,比如小布殊發動了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但你不應該隨便在實施基礎上進行推演。除非這種推演已經是人類公認的知識。維基是因該公平表達各種觀點,但應該是公共觀點,而不是個人意見。所以若你的看法沒有可以被視作公共觀點的出處的話,我認為是不適當的。--Louer 00:10 2005年6月6日 (UTC)

對美國以及小布殊的批評意見,只要又根據都是可以說,但是最好給出適當的出處,我相信你能找得到。我們這裏是不允許有沒有經過同行評議的個人的獨創觀念,所以給出出處很重要。相對論如果沒有經過同行評議是不可能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公共觀點並不一定是主流觀點,我們一點也不排斥非主流觀點。關鍵在於你所引用的出處被大眾認可。--Mountain(Talk) 05:15 2005年6月6日 (UTC)

你在註釋里寫的是"刪除評論性語言。", 但你的編輯卻正是添加大段不中立的評論性語句, 所以刪除你的編輯 -- Moses   20:12 2005年6月7日 (UTC)

薩達姆也連續發動過戰爭, 時間也比布殊早/ -- Moses   20:20 2005年6月7日 (UTC)
你寫的整個語気都不對, 維基百科應該使用同情的語調 -- Moses   20:25 2005年6月7日 (UTC)
不管對"無辜民眾"還是你所謂的"殺人者"都要用同情的語調, 這是維基百科的邏輯 -- Moses   20:30 2005年6月7日 (UTC)
請仔細看中性的觀點 -- Moses   20:34 2005年6月7日 (UTC)
還有請注意不要進行欺騙性編輯 -- Moses   20:35 2005年6月7日 (UTC)
您看錯了, 那一句的兩個字是"批評"而不是"評論" -- Moses   20:47 2005年6月7日 (UTC)
參見我給你的第一句留言內容 -- Moses   20:56 2005年6月7日 (UTC)
請找好資料再編輯, 添加個人評論或是未經證實的內容的結果都是被無警告刪除 -- Moses   21:09 2005年6月7日 (UTC)
我倒不覺得那句話本身有什麼不中性,問題是不明白為何要在前面特意加那句話?下面都有交待了呀,而且文章又不長,馬上就能看到,同樣的話何必重複兩遍?--3dball 20:38 2005年6月7日 (UTC)
這個之前倒真沒有馬上看到,可能是因為放在個人生活的二級標題下吧,從新加了標題,任內大政以及戰爭行為應該不是個人生活。此外,戰爭的確是牽涉千萬人生命的大事,不容忽視。竊以為,若干年後,提起bush可以不說墮胎,但不能不說伊拉克戰爭。您說呢?--Pashan (留言) 20:51 2005年6月7日 (UTC)

二二八事件

編輯

請問一下我的編輯有什麼不妥之處,而必須被刪除回原來的樣子呢?

麻煩告知一下,謝謝。 Jumpdc (talk) 23:07 2005年6月8日 (UTC)


我不了解我的言論有何不中立之處,原先的背景只有經濟層面,而我加上了政治與社會層面。一般來說政治腐敗、社會的動盪與不安與經濟蕭條、治安敗壞都是導致二二八事件因素,這些在各大網站都有同樣的說法,日語版的維基百科也是。我只是不想平板的敘述,才舉了一些實際上的例子,除了最後對軍警的看法可能略為不佳之外,其他部分我認為沒有問題。相較之下,我覺得備註之處的編輯還比較不合宜,我完全不了解把光復二字加上粗體及引號的用意為何,而且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文字不覺得太誇張了些嗎?

Jumpdc (talk) 10:28 2005年6月9日 (UTC)

已經有這個條目,而且首頁上就寫着……而且本身並不是一個小島的。我去把它redirect。--wooddoo (talk) 16:26 2005年6月11日 (UTC)

沒問題的,當初我也應該順手加上個關塔那摩的redirect就好了。--wooddoo (talk) 16:52 2005年6月11日 (UTC)
返回到 "Pashan/File0504"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