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傳統百科全書條目/語言學名詞

本頁列出了中文維基百科所缺少的《語言學名詞》(ISBN:978-7-100-06871-0)中的語言學相關條目。

數據更新在WikiProject:傳統百科全書條目/語言學名詞/data.json

53.3% 完成

   

理論語言學

編輯

學科

編輯

學派

編輯

理論與方法

編輯

核心術語

編輯

交叉學科術語

編輯

文字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漢字的起源和發展演變

編輯

漢字的結構

編輯

漢字的形體

編輯

漢字系統內部關係

編輯

漢字政策、應用研究等

編輯

語音學

編輯

一般語音學

編輯

漢語語音學

編輯

發音語音學

編輯

聲學語音學

編輯

聽覺語音學

編輯

音系學

編輯

語法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詞法

編輯

句法篇章

編輯

語義學、詞彙學

編輯

語義學與語義理論

編輯

語義、詞義分析法

編輯

詞彙學

編輯

詞與詞彙

編輯

詞義

編輯

構詞法、構詞單位、造詞法

編輯

熟語

編輯
  • 熟語 phraseological unit; stereotyped expression; idiomatic phrase
  • 成語 idiom; set phrase
  • 四字格 quadrisyllable word
  • 慣用語 formulaic expression; routine; refabricated language
  • 社會習慣語(社會方言詞語、習慣語) social idiom; social dialect
  • 術語 term; terminology
  • 行業語(行業詞、行話) jargon; cant
  • 委婉語 euphemism
  • 禁忌語 taboo
  • 警句(警語) epigram; aphorism
  • 歇後語 a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
  • 諺語 proverb
  • 格言 maxim; motto; aphorism
  • 典故詞 allusive word
  • 俚語詞 slang; slang word
  • 詈詞(惡言、惡聲、穢語、罵言、粗口) abusive expression; swear word; curse; abusive language
  • 俗語詞 popular word; folksay; slang

辭書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辭書編纂

編輯

辭書類型

編輯

辭書釋義

編輯

辭書現代化

編輯

方言學

編輯

方言學通論

編輯

方吉調査

編輯

方言分區

編輯

方言分析

編輯

修辭學

編輯

修辭學

編輯

修辭

編輯

修辭手段

編輯

修辭方法

編輯

語塊、語體與風格

編輯

音韻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音類分析和等韻學

編輯

用韻分析和今音學

編輯
  • 押韻 rhyme
  • 叶音 adaptation
  • 韻腳 rhymed sinigram
  • 韻例 rhyming pattern
  • 合韻 mixed rhyming
  • 合轍 rhyme
  • 詩韻 ①rhyraing system for regular poetry; ②rhyming system of the Book of Songs
  • 平水韻 Pingshui rhyming system
  • 詞韻 Rhyming system of the Ci poetry
  • 曲韻 rhyming system of the Qu poetry
  • 十三轍 13 vernacular rhyming groups
  • 今音學 middle Chinese phonology
  • 今音 middle Chinese sounds
  • 韻書 rhyme dictionary
  • 韻目 rhyme heading
  • 同用 ①shared rhyme; ②identical application
  • 獨用 exclusive rhyme
  • 重韻 chongyun; rhymes with common features but under different headings
  • 小韻 syllable in a rhyme dictionary 「紐」。指韻書中聲、韻、調完全相同的 字組。
  • 重出小韻 redundant syllable
  • 重紐 redundant syllable in rhyme tables
  • 韻系 rhyme set
  • 四聲相承 tonal relation within a rhyme set
  • 反切 fanqie; sinigraphic spelling
  • 被切字 sinigram to be spelt
  • 反切上字 first sinigram in a fanqie
  • 反切下字 second sinigram in a fanqie
  • 又音 another pronunciation
  • 又切 the fanqie for the other pronunciation
  • 倒紐 anti-pronunciation
  • 正紐 normal pronunciation
  • 助紐字 alliterated sinigrams
  • 反切系聯法 interconnection method of fanqie
  • 正例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method
  • 變例 complementary principle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method
  • 遞用 sequential application
  • 互用 mutual application
  • 韻類 rhyme category
  • 聲類 initial cateeory

語音通轉和古音學

編輯
  • 古音學 old Chinese phonology
  • 古音 old Chinese sounds
  • 古本音 old sound proper
  • 古合韻 mixed rhyming in old Chinese
  • 正聲 ①rhyme shifting proper; ②initials proper
  • 變聲 ①rhyme shifting additional; ②initials generated
  • 正韻 ①old rhyme proper; ②rhyme categories with proper initials
  • 支韻 ①old riiyme generated; ②rhyme categories with generated
  • 變韻 rhyme generated
  • 韻部 rhyme group
  • 支脂之三分 a hypothesis that the three neighbouring sets of rhymes of zhi,zhi and zhi in qieyun belong to three different rhyme groups in old Chinese
  • 脂微分部 a hypothesis that the rhymes of zhi and wei in qieyun belong to two different rhyme groups in old Chinese
  • 通轉 tongzhuan; 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honological categories
  • 對轉 duizhuan
  • 陰陽對轉 duizhuan between rhymes with nasal and vowel endings
  • 陰入對轉 duizlman between rhymes with vowel and stop endings
  • 陽入對轉 duizhuan between rhymes with nasal and stop endings
  • 正對轉 primary duizhuan
  • 次對轉 secondary duizhuan
  • 旁轉 pangzhuan
  • 近旁轉 near-by pangzhuan
  • 次旁轉secondary pangzhuan
  • 諧聲 sinigrams with shared phonetic symbol
  • 主諧字 zhuxiezi; sinigram used as the phonetic symbol
  • 被諧字 beixiezi; sinigram using zhuxiezi as the phonetic symbol
  • 諧聲系列 phonetic symbol series; sinigrams based on the same phonetic
  • 諧聲系統 phonetic symbol system
  • 譬況 description
  • 急聲 quick pronunciation
  • 慢聲 slow pronunciation
  • 直音 homophone

音類演變和對音

編輯
  • 古無輕唇音 a hypothesis that there are no light labials in old Chinese
  • 古無舌上音 a hypothesis that there arc no lflininflls in old Chinese
  • 娘日歸泥 a hypothesis that the initial categories of niang and er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ni in old Chinese
  • 喻三歸厘 a hypothesis that the yu initial at the third division belongs to the xia initial in old Chinese
  • 喻四歸定 a hypothesis that the yu initial at the fourth division belongs to the ding initial in old Chinese
  • 三等喻化 a hypothesis that initials of the third division are palatalized
  • 濁音清化 the process of voiced obstruents becoming voiceless
  • 四聲一貫 a hypothesis that tonal distinctions are merged in old Chinese verses
  • 古無去聲 a hypothec that there h no departing tone category in Old Chinese
  • 濁上變去 rising tone of the sinigrams with voiced initials become departing tone
  • 平分陰陽 ping fen yin yang
  • 入派三聲 ru pai san sheng
  • 對音 transcriptions between languages
  • 梵漢對音 Chinese transcription of the Sanskrit words
  • 藏漢對音 Chinese transcription of the old Tibetan words
  • 日漢對音Japanese transcription of the borrowed Chinese words
  • 朝漢對音 Korean transcription of the borrowed Chinese words
  • 越漢對音 Vietnamese transcription of the borrowed Chinese words

訓詁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訓詁體式

編輯

訓釋

編輯

訓詁所見字、詞、句音義關係

編輯

訓詁方法與禁忌

編輯

計算語言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字處理

編輯

詞處理

編輯

句處理

編輯

語篇處理

編輯

形式化方法

編輯

算法

編輯

理論和模型

編輯

應用系統

編輯

機器翻譯

編輯


語言資源

編輯

社會語言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語言變異

編輯

言語交際

編輯

語言接觸與雙語

編輯

語言規劃與語言教育

編輯

民族語言學

編輯

總論

編輯

漢藏語系

編輯

藏緬語族

編輯
藏語支
編輯
景頗語支
編輯
彝語支
編輯
緬語支
編輯
羌語支
編輯
語支未定
編輯

苗瑤語族

編輯
苗語支
編輯
瑤語支
編輯
畲語支
編輯

壯侗語族

編輯
壯傣語支
編輯
侗水語支
編輯
黎語支
編輯
仡央語支
編輯

阿爾泰語系

編輯

突厥語族

編輯
東匈語支
編輯
西匈語支
編輯

蒙古語族

編輯

滿-通古斯語族

編輯
滿語支
編輯
通古斯語支
編輯

南亞語系

編輯

孟-高棉語族

編輯
佤-德昂語支
編輯

越芒語族

編輯

南島語系

編輯

印歐語系

編輯

韓語

編輯

文字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