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維基獎勵

由Jimmy-bot在話題有關Stevencocoboy不斷在授獎提名投票自薦的事情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 年前

本討論頁包含較早期的討論,同期其他相關討論請見Wikipedia_talk:維基榮譽與獎勵。 --達師 - 277 - 465 2014年3月6日 (四) 06:15 (UTC)回覆

這個好! 編輯

(鼓掌叫好)。DMOZ也都有這樣的獎,讓編輯能夠放在自己的頁面中,光宗耀祖。Richy 15:35 2004年12月8日 (UTC)

繼續吧^_^--冷玉 19:17 2004年12月8日 (UTC)

圖片可以勞駕也做繁體版的嗎?--密爾希弗拉雪 08:48 2004年12月9日 (UTC)

這個主意真好呢,樂趣多多哩 --Derson 03:05 2004年12月13日 (UTC)

提些建議 編輯

  • 攝影獎有要求圖片必須在 wikipeida.org 主機上嗎?我現在習慣傳至 commons.wikimedia.org, 因為有很多英文的條目也要使用相同的圖片。sgub 05:22 2005年6月19日 (UTC)

我因為還有參加德國紅十字會的經驗,那邊的志工都比照軍人掛軍銜的,而且有各種服務獎勵,所以來提提我的想法,大家討論看看。

  • 頒發頻率:維基老實說大家來來去去,所以給獎頻率密集一點,最好一個月就給一次,這樣成就感、認同感會高一點。然後依照active user的數目的一定比率(例如1/50)來決定獎項的數量。但是每個月也多給一點,例如每個項目都給3個、5個。時間拉長了,印象會很模糊,到時候大家會依照「過去幾天」的印象來評斷,對於較早有貢獻的人不公平。
  • 累積敘獎:如果每月給一次,那麼banner不用設計太大,我建議按鈕格式(88x31)那種即可。一開始給「銅」質,累積一定次數(例如5次)可以換一個銀的,累積幾個銀的又換成金的,起碼這樣大家會花時間去累積。
  • 特別貢獻:對於有特殊成就的,建議每半年再頒發一次「2005/上半」特別貢獻獎之類的。
  • 頒發標準:票選最好。大家都可以參加。

Richy 13:31 2004年12月9日 (UTC)

畫好了!真不錯呀!我有個問題,要怎樣才不讓人把那個圖自己拿去用啊? @@ --阿福 01:49 2004年12月13日 (UTC)

關於頒發頻率,我覺得不宜太頻繁,我覺得一季(或半年)一次就好。我認為維基希望的是持續貢獻,有恆心的人才能獲得【獎章】。若為了衝「頁績」而僅短期參與,或是修改很多但是品質不足,可以利用統計資訊提報「本月最多貢獻列表」,達標準的人還是可以獲得一個【標章】放在個人頁上,但是沒有頒獎。
另一方面,把人力放在每個月研究誰來獲獎,我覺得並不妥,管理員的負擔會太大的。 阿牛 02:24 2004年12月13日 (UTC)

要把各參與者分等級,我個人覺得有點階級觀念的味道--Hello World! 06:56 2004年12月23日 (UTC)

參考英文維基 編輯

有關維基獎勵我想可以參考en:Wikipedia:Barnstars on Wikipedia。很有趣。-- GakmoTalk [[]] 11:58 2004年12月20日 (UTC)

專家/大師獎能否細化 編輯

現在的專家/大師獎通常是一句話「鼓勵維基人在XXX方面的貢獻」,但是沒有更為詳細的指導。有些獎還好理解,比如攝影,雖然標準或授獎資格也不很明了,但是像服務,指導就更抽象,讓人難以確認。希望能夠給每一個獎項一段話的描述,描述適用的情況,以及相應的資格。這樣大家無論是投支持還是反對,有一個相對把握的點。--用心閣(對話頁) 12:34 2006年4月17日 (UTC)

好奇 編輯

這些獎勵有什麼量化的標準嗎?--一千年以後 02:54 2006年6月30日 (UTC)

沒有量化的標準,「量」只是參考的可能因素之一,因為寫百科不能只追求量,「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ffaarr (talk) 12:57 2006年6月30日 (UTC)

我有資格修改這些圖片嗎? 編輯

感覺有一些不太好看,顏色不舒服,不知道有沒有資格修改?--Tian 21:25 2006年9月10日 (UTC)

可以修改,但修改後請放至互助客棧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再決定是否更換吧。此外,謝謝你創作的年會特別貢獻的圖標,真快手啊。--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1:54 2006年9月11日 (UTC)

維基榮譽的新圖片 編輯

維基榮譽的新圖片有問題啊,在不同的瀏覽器和文字大小的情況下,會出現字體超過底圖方框的現象,所以覺得還是單純使用圖片為好,至於簡繁問題,我覺得統一使用繁體字即可,畢竟大多大陸人都能看懂繁體字。--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4:07 2006年9月16日 (UTC)

維基獎勵是否可重複申領或頒發 編輯

如題,早前討論未果,懸而未決,請諸位表決。

投票為期兩週,屆二〇一四年一月四日終,逾半數者視為共識。--J.Wong 2013年12月22日 (日) 05:42 (UTC)回覆

可以 編輯

  1. (+)支持:見管理員頁面留言來此,我還是再說明一下自己的意思吧。現在這個投票,針對的是在下之前的這個申請:Wikipedia:維基獎勵/授獎提名投票/拓荒特別貢獻/Jarodalien/第二次。我在申請時認為的是無禁止即允許,目前獎項設立太粗,可以考慮將拓荒類特別貢獻獎作為把獎項分開的一種方法。如果擔心重複,可以規定同一個類別不能多次獲獎,如某個類別有過特別貢獻,下一次就不能再重新申請此類。至於不公平的說法其實我是覺得有一點奇怪,難道任何獎項不是一視同仁,所有人都可以申請麼?之前發起的討論已經因為沒有結果而自動存檔,我雖然不明白為什麼在授獎投票中大家的投票就不能算是社群的表態,一定要這樣新開一個投票才算,以後同樣的理由是不是別人也可以認為這個投票也不算,還要再來過等等,但也只能這樣了。--劉嘉留言2013年12月22日 (日) 07:30 (UTC)回覆
  2. (+)支持:只要有能力,大家也認可,多拿幾個有什麼不可以。--管閒事且對地圖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鮮的輪子留言2013年12月23日 (一) 10:29 (UTC)回覆
  3. (+)支持:現行的規則並沒有明文禁止重複申請拓荒獎,即應被視為允許,何況授獎投票的程序已經完成了。請先授予Jarodalien相關獎項,然後我們再來討論拓荒獎是否應該增設重複領獎的禁令。-- 慕尼黑啤酒  暢飲  2013年12月30日 (一) 02:04 (UTC)回覆
  4. (+)支持:只要有能力,完全可以,比如朱可夫獲得過四次蘇聯英雄稱號,卡拉什尼科夫獲得過兩次,所以沒必要去做這種人為的限制。請不要用計劃經濟時代吃大鍋飯的思維去扼殺那些對維基做出貢獻的人應有的功績。--Fayhoo留言2014年1月1日 (三) 13:42 (UTC)回覆

不可 編輯

  1. 獎勵有助於激發志願者編寫熱情,支持一切激勵政策。八國,中國文化講究一個「度」,為防走火入魔,精(精力)盡人亡。方針既然不明晰,從保護志願者身體健康(長期面對電腦)考慮,為保持保護其長期熱情,就支持每個人三個月拿一次(明確個人獎勵間隔時間),細分類不論。(個人觀點,不妥隨便水)。--白開水 打針吃藥 查水錶 )☺ 2013年12月22日 (日) 18:13 (UTC)回覆
    沒明白,你的回覆和這裏的討論沒有任何關係。--劉嘉留言2013年12月23日 (一) 03:18 (UTC)回覆
  2. 一次評獎我就已經看到很多人過度鼓勵了,如果多次評獎就容易造成一些外強中幹的「專家」「大師」了。--Zhxy 519留言2013年12月23日 (一) 14:55 (UTC)回覆

中立 編輯

  1. (=)中立:個人感覺可以重複申請,但是要有個CD時間,比如隔1個月或者2個月等等。--脳內補完。◕‿◕。讨论 2013年12月23日 (一) 16:22 (UTC)回覆
  2. (=)中立:重複申請必須有上限:兩、三次倒可以,但超過五次100%不行,其他(▲)同上。--To be №.N 2013年12月31日 (二) 13:38 (UTC)回覆

意見 編輯

可以按獲獎時間來說。2000年度最佳女歌手、2013年度最佳女歌手--Gqqnb留言2013年12月23日 (一) 02:10 (UTC)回覆
但這不是「最佳」,很多人也取得此獎項--Alvin Lee 酒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2013年12月23日 (一) 05:56 (UTC)回覆

結果 編輯

執行上的問題 編輯

如果能重複申請的話,我比較關心在操作上的一些事宜:當某人已是ABC大師,然後再申請ABC獎,那麼如果通過的話會是多一個ABC專家還是ABC大師?另外,重複得到的獎勵應在用戶頁以重複貼模板顯示,還是在已有的獎勵模板裏以參數形式記次?--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4年1月12日 (日) 10:46 (UTC)回覆

大師者,其能必越專家,既值得再度表揚,則莫應有回,理該二度稱師。或未有突破,或拒榮銜,堪再度稱大師或得獎者,誠可謂少之又少,實毋須標數示之。管見所及,謹此。--J.Wong 2014年2月2日 (日) 07:37 (UTC)回覆

街燈電箱150號君︰可再奪榮銜者,誠少之又少,或因未有突破,或拒絕提名。既然量少,則似乎毋須標數。--J.Wong 2014年2月16日 (日) 04:46 (UTC)回覆

關於維基獎勵 編輯

對於維基獎勵,本人有一點看法和問題:

  1. "原創獎"之名稱有"原創研究"的意思,或變相鼓吹"原創研究"。
  1. "站務獎"解釋中的"其他編輯"是指什麼?
  1. "攝影獎"和"繪圖獎"可以合併為"圖片獎"。
可能我的用辭和看法有不對或不足之處,請指正,謝謝!

--(叮噹呀,誰都喜歡,小貓也自豪!) 2016年1月5日 (二) 10:20 (UTC)回覆

1.原創獎是對應翻譯獎,表示是中文維基百科自己創作出的條目。2.其他編輯的這個編輯是指人,該句的意思應該是指非管理員也有機會拿到站務獎(例如關注度魔人N大之類的)。3.未說明理由,我認為攝影跟繪圖差異非常的大,不適合合併。--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月5日 (二) 12:07 (UTC)回覆
已把「站務獎」解釋中的「其他編輯」修改為「其他編者」。—— 烈羽 2016年1月13日 (三) 01:48 (UTC)回覆

增訂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的放棄方法 編輯

當前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提供有拒絕維基榮譽與獎勵的方法,但沒有提供「事後放棄」的選擇,在下這邊提議:建立放棄方式以更臻完善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的授予與拒絕規範;考量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並非方針,先放在此進行討論,謝謝各位!- 執行編輯 Aotfs2013 留於 2016年10月1日 (六) 14:08 (UTC)回覆

沒什麼好修訂的吧,就跟拒絕一樣,事後放棄的,他自己把使用者頁上的獎勵或榮譽模板拿掉就好了。像是書生大的使用者頁上就沒有獎勵或榮譽模板,但他其實過去有得過獎的--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0月1日 (六) 14:17 (UTC)回覆
(:)回應如上所述,此提案主要是為了更臻完善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的授予與拒絕規範而提出的,而當前並未建議擬事後放棄的用戶採書生大的流程與做法(書生大的做法更像是折衷作法些)。- 執行編輯 Aotfs2013 留於 2016年10月2日 (日) 08:42 (UTC)回覆

維基獎勵提供「紙本授獎申請」 編輯

維基獎勵乃基於鼓勵用戶參與編輯、增加用戶編輯誘因,及表彰具有傑出貢獻的維基人所設立的。

  • 現行的維基獎勵授予方式:社群投票方式核發維基獎勵,並於通過後於當事人用戶頁加上模版表彰其貢獻。
  • 提案之維基獎勵授予方式:基礎不變,增加「紙本授獎申請」,在「維基社群共識」下,遴選組織、團體(如:台灣地區可遴選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香港地區可遴選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澳門地區可遴選澳門維基媒體協會)授予(即寄發)紙本文件予當事人,惟一切產生費用需由當事人負擔。

「紙本授獎」將使「維基獎勵」得運用於求職、求學等用途,更增「獎」的價值,除此之外,也將更吸引維基用戶進行貢獻。僅提個概念,請大家手下留情......。--- 執行編輯 Aotfs2013 留於 2016年10月12日 (三) 17:37 (UTC)回覆

想起台灣棒球維基館以前每年會送編輯量前30的人獎品...拿了好幾次筆記本...--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0月12日 (三) 17:38 (UTC)回覆
@Liaon98:在下認為獎品部分可能涉及重啟維基其他獎勵的討論。- 執行編輯 Aotfs2013 留於 2016年10月12日 (三) 18:07 (UTC)回覆
想要留個念想倒是可以理解。「運用於求職、求學等用途」, excuse me?--W留言2016年10月13日 (四) 13:10 (UTC)回覆
@LeoTschW:「『得』運用於求職、求學」用途」意即端看被授予者要如何使用均可。- 執行編輯 Aotfs2013 留於 2016年10月13日 (四) 13:40 (UTC)回覆
一、如果要用在求學、求職這方面的話,實體證書的認受性是一個問題。二、中國大陸由誰授予實體證書的問題不談,不過澳門分會活動已經停滯多年了,之前AffCom甚至警告會撤銷對澳門分會的承認。三、分會取態如何又是另一回事。--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6年10月17日 (一) 10:46 (UTC)回覆
一個非法的組織頒發了一張屬於並不存在的網站的證書,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 維基獎勵只為鼓勵之用,社群本身不為這些榮譽背書,遑論分發紙本形式的獎勵了。而且既然閣下要將其當作求職升學之用,還有透露個人信息之嫌故而操作上並不可行。--天天 (留言) 2016年10月16日 (日) 22:30 (UTC)回覆
    • 其實紙本形式的獎勵過去台灣有零星在做 (目前有簽出志工時數證明、感謝狀,比較牽涉內容品質的僅有2013年「維基愛古蹟」比賽時得獎者的獎狀)。證書形式只要有組織肯做就可以做,升學求職上使用的效力還比社群獎勵更強。這部分請社群討論的意義不大,大家就算喊支持,發不發得出來、發出來後被不被認可都很難說;相反地,有組織要發,社群背不背書對看到證書的人來說也不是很重要。這部分不如直接跟地方分支組織來談,了解一下不做的原因是什麼,看看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忙解決。
老實說吧,單算直接費用的話,簽張證書不用多少錢,有本事做組織就不會跟你討這種零錢;但是如果算入維護這個機制的行政成本要分攤,沒有人能負擔得起「一切產生費用」。所以沒有很大的戰略誘因,這個機制一定會組織擺在最不重要的業務那一塊。--Reke留言2016年10月17日 (一) 10:39 (UTC)回覆

距離上次留言已距七日,倘若沒有其他新增意見,將盡速提出實施方式的草案以進行後續討論。--- 執行編輯 Aotfs2013 留於 2016年10月25日 (二) 07:38 (UTC)回覆

建議將維基獎勵的投票期時間也顯示至分 編輯

建議將「原創獎」更名 編輯

最近的原創獎提名中,螺釘拒絕了提名,因為他認為「原創」是貶義詞彙。那麼是否應該將原創獎更名為「非翻譯獎」? --🐕🎈維基百科是項目/專案,不是娛樂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對票 2018年4月19日 (四) 02:59 (UTC)回覆

提議設立文學、藝術、宗教、語言、歷史、地理六個維基獎勵 編輯

目前的維基獎勵的涵蓋範圍不廣。在下已經提議增設六個獎勵:文學、藝術、宗教、語言、歷史、地理,以擴大獎勵的範圍。文學、藝術等領域內涵廣大,是需要持久、大量的貢獻的,也有大量維基人參與其中。----LimSoojung留言 2018年9月23日 (日) 03:05 (UTC)回覆

此提名案的有效性 編輯


各位好,標題的提名案是一位維基人有關拓荒特別貢獻的提名案。現時維基獎勵共有兩款,一款是XX專家/XX大師類,另一款是XX貢獻類。按WP:PRIZE,只有在XX專家/XX大師類才會受到「第二次提名必須間隔三個月」的限制,然而XX貢獻獎則沒有此規定。然而J君對上一次的提名案(原創獎)是在今年8月16日完結的。在下對此提名案的有效性提出疑問,亦有其他維基人表示「覺得這是一個Bug」。究竟現正進行的提名案是否受到三個月所限?故現正將這個問題交給各位討論。另外亦可能需要處理這個討論結果是否對前述提名案有追溯力。現通知被提名人Jyxyl9、提名人Theodore Xu和表示「覺得這是一個Bug」的AT。謝謝。-- BenedictusFX 會議廳 訪客簽名 您想擁有維基榮譽嗎? 2018年9月22日 (六) 14:18 (UTC)回覆

@BenedictusFX:法不溯及過往,比較建議您直接提出對提名規則的修正案,另希望您修改下標題(建議您最好不要把本人掛在標題上),謝謝。其餘事項由於利益相關(=)中立——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9月22日 (六) 14:27 (UTC)回覆
Jyxyl9:已修正,閣下請看看是否可以;不行的話,在下再改。謝。修正案方面在下很大可能會提出。-- BenedictusFX 會議廳 訪客簽名 您想擁有維基榮譽嗎? 2018年9月22日 (六) 15:11 (UTC)回覆
我認為需要加上三個月的限制,畢竟都是維基獎勵。—AT 2018年9月22日 (六) 17:32 (UTC)回覆
(&)建議先凍結投票,如果有效,才重新開放,並且延長投票期。個人同AT,認為需要有3個月緩衝。--Cohaf留言2018年9月22日 (六) 17:38 (UTC)回覆
@Cohaf:本來規定是沒有限制這種情況的,為何要凍結投票?中二西奧多B 慶祝地震專題條目數破五百 2018年9月23日 (日) 02:26 (UTC)回覆
@Theodore Xu:不然等下可能有兩個情況,一,有效,但是時間需要延長,二,無效,那些不就白投了。只是在下的小小建議而已--Cohaf留言2018年9月23日 (日) 02:53 (UTC)回覆
  • 我支持修條例,但是修條例歸修條例,投票歸投票。投票結束前,條例還沒修好,那投票顯然是有效的。刻意的把當前不違規的程序暫停,讓人會覺得這是在針對人而非事,觀感不佳。->>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9月23日 (日) 02:51 (UTC)回覆
  • 現提出一個修例建議,一部分是針對3個月的限制,另一部分是事實修正(但都給大家看一看)。這個建議不會影響現正進行的這個提名案:{{比較條文|

維基獎勵 編輯

維基專項獎 編輯

除了基本的維基編輯外,由於維基百科的工作十分繁雜,所以特別針對不同領域給予專家或大師頭銜。專家及大師獎每3個月頒發一次,由助理編輯或以上榮譽者預提名,維基見習編輯或以上者可參與投票,有十票以上贊成,且贊成票數佔2/3或以上即通過即頒發「專家」頭銜。第二次提名同一人的專家或大師獎項時必須間隔3個月,再次提名同一「專家」獎應改為提名「大師」獎。新領域可以隨時增加。維基專家為藍底,而大師則加粗紅邊。請留意:IP用戶不可以獲得維基獎勵。

(略)

維基特別獎 編輯

捷徑
WP:ORA

除了採取年資或定期頒發的獎勵外,針對突發、重大貢獻或活動,也頒發特別事件獎項以資表揚或紀念,例如繁簡互換、奧運或大型的質量提升等等。特殊貢獻或事件為紅底與粗紅邊。請留意:IP用戶不可以獲得維基獎勵。| —以上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於2018年10月7日 (日) 16:42 (UTC)之前加入的。


有人可以解釋上頭是怎麼一回事嗎?-- Sunny00217 --邀請你一同關注歷史上的今天 2018年10月16日 (二) 18:03 (UTC)回覆

維基創作獎問題 編輯

依照UjuiUjuMandan的方案二,Template:ProduceEncouragement可以改成Draft:Template:ProduceEncouragement這樣。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1月29日 (三) 09:35 (UTC)回覆
我是兩個提案都可以,因為在我看來兩個提案都是相對於現狀的改善。如果用方案2,那麼模板自帶的分類可能要移除。(不移除也可以,但能否改成其他形式?)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月29日 (三) 09:49 (UTC)回覆
Draft:Template:ProduceEncouragement裏頭已經改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1月29日 (三) 10:46 (UTC)回覆
覺得@KirkLU君是很真誠的人,這個獎確實鼓勵不少編者,不知不覺地持續貢獻,留着原名似乎也沒什麼不好,所以(-)傾向反對。--Hjh474留言2020年1月30日 (四) 15:30 (UTC)回覆
Hjh474君的話頭繼續說兩句,真心覺得原來的名稱更能打動人,畢竟是個獎勵。在我記憶中這個獎,的確是我剛開始編輯的時候最期待的獎,提到自己獎的級別不斷提升還是很驕傲的。也是因為積極參與DYK的原因,有前輩維基人來帶我(哈哈哈,雖然有的維基人要求好嚴)。總的來說,不符合DYK標準的條目修成符合DYK肯定是提高條目質量的、是好事、是應當鼓勵的。這對於維基條目質量的提升是有好處的,對於鼓勵新手參與、提升新手獲得感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即使是「老新手」只要是把條目從提升到DYK水平我認為也是很有貢獻的。如果說:
  1. 目前的DYK質量不符合大家的期待,應該從改善評審制度、提高DYK標準等方面入手;
  2. 目前的GA/FA/FL相對冷門,也應該從鼓勵評審、獎勵編輯等方面入手;
降低DYK的熱度和對DYK的鼓勵,或者說為編輯獎改一個名字,既不是改善DYK獲選條目質量的手段,也不是促使編輯更多地參與GA/FA/FL的手段。我上面其實就是這個意見,感謝Hjh474君幫我點得更加明確,確實,我傾向於不要修改這個名字。我們應該在上述1、2兩方面着手來得更好,我認為是這樣。--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1月30日 (四) 15:50 (UTC)回覆
如果大家不反對的話,我會日內公示把Template:ProduceEncouragement改成Draft:Template:ProduceEncouragement樣式的提議。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1月30日 (四) 13:04 (UTC)回覆
提出公示建議後,上面Hjh474君補了點意見,我也又補了一點。可能還需要再討論一下比較適宜一些。--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1月30日 (四) 15:50 (UTC)回覆
我的憂慮是:這種「鼓勵」其實有機會對中文維基百科社群風氣有害。觀乎其他語種的維基百科,好像沒一個會有這樣的「鼓勵」。我覺得DYK貢獻轉化而成的「鼓勵」或許是中文維基百科社群對GA/FA/FL興趣不大的一個重要因素。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1月31日 (五) 02:53 (UTC)回覆
我在想的是,我用個比喻——現在DYK是熱鍋(當然DYK評審/質量有提升空間),GA/FA/FL是相對冷鍋;把DYK的冷卻,並不一定意味着GA會燒熱。為GA/FA/FL制定一套里程碑制度、創作獎體系,我覺得倒是個更好的選擇。其實我們還是會發現,動員令的過程中,其實由於差異化的計分,GA/FA/FL產量還是比較高的。包括,之前有提議辦GA2000慶祝活動的提案也是這個初衷。就是要把GA/FA/FL的冷鍋燒熱,不如直接從鼓勵GA/FA/FL撰寫入手(措施下面有稍微提到一點點)。--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1月31日 (五) 07:23 (UTC)回覆
  • 和DYK掛鈎的所謂創作獎(我前面誤稱為原創獎)本身當然是有好處的,但也有壞處。是該好好想想到底在激勵新人做什麼了。我並不認為沒有這麼個獎的名字(變成計數)或者獎級封頂有什麼壞處,真正想寫條目的人就會變得不想寫;而已經能寫GA的人也不會那麼在乎幾級「創作獎」。
我們應該鼓勵新人在能夠寫出丙級或者丙下級條目之後,努力去嘗試上面的GA和FA。比拼DYK條目數本身沒什麼意義,如果真的要通過比拼來促進新人寫條目,那也應該是動員令和亞洲月之類的活動的事。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1月31日 (五) 04:22 (UTC)回覆
如果説要鼓勵其他人寫GA/FA/FL,但又不認為廢掉創作獎這種厭惡療法有效的話,可以考慮把Wikipedia:維基獎勵#維基原創獎Wikipedia:維基獎勵#維基翻譯獎的要求調整(雖然我還是覺得廢掉創作獎這種厭惡療法還是得做)。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1月31日 (五) 06:37 (UTC)回覆
比較大的一個問題是從「具備不斷累積創作獎的能力」到「能夠獲得專家獎」中間有個比較大的gap。也就是說DYK不斷增多,配合着「維基見習、助理、執行編輯」、「維基X級創作獎」,不斷有里程碑來見證積累。而從寫成第一個GA到能夠獲得專家獎,中間嚴格意義上沒有任何「維基獎勵」作為里程碑,能夠不斷鼓勵編者去寫GA/FA/FL。我覺得我們是不是不要把專家獎/大師獎的標準拉下來,而是在兩者之間再填充一個獎就好。形式可以跟目前的創作獎類似,貢獻計算的基礎即為GA/FA/FL,貢獻的判斷是不是可以適當參考動員令。--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1月31日 (五) 06:59 (UTC)回覆
這個可以考慮,至少肯定比只計算DYK的來得好,不過也要考慮除名問題。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1月31日 (五) 07:30 (UTC)回覆
Kirk君提及的「有個比較大的gap」問題確實存在,執行編輯C級要求申請人必須有3條或以上DYK。如果申請人是以原創獎/翻譯獎向主編級進發的話,申請人基本上沒有兩位數字的DYK是沒有可能獲獎的(除非非常多GA/FL/FA)。至於「填充一個獎」的部分,曾有維基人於1年多前討論這個話題,各位可以參考。-- BenedictusFX 會議廳 題字冊 2020年2月1日 (六) 17:45 (UTC)回覆
U:BenedictusFX君好久不見啊(我的三個編輯頭銜都是您給我頒的呢XD)。言歸正傳,我說的增加獎項可能和您引用的一年前的「 提議八:增設見習主編一職」不一樣(當然我也是支持增設頭銜)。我這次主要的想法是,是不是仿照以DYK計數的「X級維基創作獎」,建立一個以GA/FL/FA計數的獎項,比如隨口取個名字叫——X級維基優質創作獎。最好呢,感覺聽上去比創作獎高一台階,鼓勵大家也像努力提升DYK創作獎等級一樣,投身GA等更優質條目的撰寫中。--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2月1日 (六) 19:16 (UTC)回覆
在下這段時間期間主要編輯條目,所以在下這段時間期間在客棧較少出現。依照閣下的想法,在下給閣下1年多前其中一個討論作參考。閣下閱畢後可能會發現維基人對GA、FA和FL應換算為DYK的數量有不同看法。故此,閣下如有意建立「X級維基優質創作獎」,在下認為閣下首先可能需要思考GA、FL和FA之間是否應以一個準則換算(例:GA=1分、FL=2分、FA=3分,然後按分數高低決定「優質創作獎」的級別是什麼)。倘若閣下認為GA、FL和FA之間應以一個準則換算,這等於將在下引用的「提議六:將『主編的優良條目』和『主編的特色列表』納入新條目推薦換算機制」的提議內容中改變一些文字,然後重新拿出來討論。-- BenedictusFX 會議廳 題字冊 2020年2月1日 (六) 20:37 (UTC)回覆
說到編輯頭銜順便說一句,加頭銜也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一同實施,插入在執行主編和助理主編之間的這個頭銜,要求上也可以向GA等作傾斜。但這個措施現在回過頭來看,單獨使用確實效果相對弱,設立一個計數的編輯獎則能更持續地參與到GA/FL/FA中。--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2月1日 (六) 19:16 (UTC)回覆
如果DYKC某種程度會使編者停滯不前(不去拚GA或FA),這也表示DYKC現制是奏效而具有吸引力的,換言之可考慮將GA或FA的制度做得更類似DYKC。其實這就是人性,違反人性的制度經常事倍功半。DYK創作獎只頒給主編,如果GA和FA經常需要協作,可考慮「主編獎」「輔編獎」「獨編獎」「合編獎」等等(←名稱只是舉例,還請大家建議),應該可以吸引編者往前邁進。--Hjh474留言2020年1月31日 (五) 08:07 (UTC)回覆
這可以是一個方向。ꓢꓯꓠꓟꓳꓢꓮ 2020年1月31日 (五) 08:13 (UTC)回覆
  • 這個是有道理的。不過我有個看法:
與其禁止不期望的行為,不如鼓勵期望的行為;但是與其鼓勵期望的行為,不如改革制度來降低期望的行為所需的成本
有沒有可能降低維基人嘗試寫GA的成本?當然了,我能想到的只有良好而有效的同行評審和DYKC/GAC。然後問題又回到怎麼實質性改善評審效果了。我覺得除了靠人去做事,甚至去和擾亂者鬥爭,沒有辦法。那麼退而求其次,考慮鼓勵人寫GA吧。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2月3日 (一) 08:23 (UTC)回覆

我有一個想法 編輯

我有一個想法:上面提及到建立GA/FA/FL計數的獎項的提議,我是同意的,所以我也建議可以弄一個「X級維基優質創作獎」(名稱和詳細計數方式可以另外商量)。至於維基榮譽方面,我個人不太贊同增加新的編輯頭銜(不過大家可以開放討論);我更傾向把維基榮譽的要求更改,讓用戶有更多的誘因寫GA/FA/FL,例如新條目推薦要求可以改成/加入GA/FA/FL要求。維基獎勵方面,BenedictusFX說「如果申請人是以原創獎/翻譯獎向主編級進發的話,申請人基本上沒有兩位數字的DYK是沒有可能獲獎的(除非非常多GA/FL/FA)」是實情,不過我個人不認為社群會有太多人只寫GA/FA/FL而完全不寫DYK,這可是跳級;10個以上的GA/FA/FL應該夠拿原創獎/翻譯獎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2日 (日) 05:58 (UTC)回覆

Sanmosa君的提議和歸納我很贊成,簡單地說就是:(一)與GA/FA/FL相關的建立新獎項;(二)調整現有維基榮譽中編輯頭銜(主要是見習/助理/執行編輯)的要求,使之向GA/FA/FL傾斜。我在想,要不這兩個提議都可以在方針區新開章節討論(當然 在此也可!)。我們先work出一套基礎方案。我覺得難中之難就是判定GA/FA/FL共同編輯的貢獻問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觀點,需要一段討論的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方案。--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2月2日 (日) 13:20 (UTC)回覆
共同編輯的貢獻判定有兩個辦法:一種是照搬DYK的判定辦法,一種是共識另行商議。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2日 (日) 13:30 (UTC)回覆
就調整維基榮譽的分級授予要求,在下認為可以調整。在下認為宜提出調整方案,屆時再探討方案裏提議的調整幅度是否恰當會更好。-- BenedictusFX 會議廳 題字冊 2020年2月2日 (日) 15:56 (UTC)回覆
BenedictusFX維基榮譽來説,進階榮譽打從助理編輯開始,就有新條目推薦數量要求,那個要求説明主編的典範條目視同3條新條目推薦。我覺得可以基於這一點改一改,例如主編的典範條目視同5條新條目推薦、主編的特色列表視同3條新條目推薦、主編的優良條目視同2條新條目推薦。到了高級榮譽,要求就變成新增條目X條或以上,或獲得X個新條目推薦,再加專家獎、大師獎或特別獎;那時候可以強制至少有一定數量的GA/FA/FL(可以限定特定類型),而新條目推薦數量可以用GA/FA/FL換算。當然,也可以考慮直接廢除新條目推薦要求或新增條目數量要求,以GA/FA/FL要求代替。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3日 (一) 08:05 (UTC)回覆
鑒於社群可能有分歧,將主編的GA/FA/FL轉為多少條DYK可能需要一段較長時間討論(閣下可看)。在下認為如要獲得高級榮譽,授予條件需要維持一定的難度。如要提議調整高級榮譽的授予難度,請同時提議將進階榮譽的難度調整(參看)。高級榮譽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維基獎勵授獎提名案通過後同時頒發。如最終共識為在高級榮譽授予條件加入GA/FA/FL要求,授獎提名的提名格式都需要作出更改,在下認為被提名人需要自行申報主編的GA/FA/FL的名稱。-- BenedictusFX 會議廳 題字冊 2020年2月3日 (一) 10:35 (UTC)回覆
不是很建議換算。看作不可比較就可以了。說句白話,同樣是FA,同樣是FL,實際的質量也可能差很大。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2月3日 (一) 10:53 (UTC)回覆
另一個辦法是直接排除DYK於機制之外,改尊GA/FA/FL,那樣可以不用換算。直接廢除新條目推薦要求並以GA/FA/FL要求代替其實也屬於提高授予難度,我從來不反對。自行申報主編的GA/FA/FL的名稱提供查核我也不反對,總好過寫了一大堆意義不大的DYK條目,然後自己很快就忘記了。授獎提名的提名格式需要作出更改那是自然。ꓢꓯꓠꓟꓳꓢꓮ 2019-nCov 2020年2月3日 (一) 12:21 (UTC)回覆

給每個寫出第一條GA的人一個星章 編輯

這個夠簡單了吧。也是很好的小禮物。--Temp3600留言2020年2月7日 (五) 12:19 (UTC)回覆

維基獎勵 編輯

由於在下生活日漸繁忙,無法兼顧處理維基獎勵的各項工作。如符合處理維基獎勵資格的維基人有興趣,可自行處理相關工作。謝謝。-- BenedictusFX 會議廳 題字冊 2020年8月30日 (日) 08:42 (UTC)回覆

有關維基特別獎 編輯

原標題為:有關維基特別獎的得獎資格

我留意到「年代特別貢獻」獎的説明寫着的是「表彰對年代條目的風格統一和整理做出過突出貢獻的維基人」,但「年代條目」的大概涵蓋範圍為何?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18日 (五) 12:57 (UTC)回覆

我覺得年號不算是時代條目吧。--Ghren🐦🕙 2022年3月19日 (六) 02:41 (UTC)回覆
@Ghrenghren:天啊,竟然是祖父條款獎。如果此前只有一個或數個得獎人的話,我們能不能考慮廢除?(但保留已獲得者既有的獎項)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19日 (六) 08:41 (UTC)回覆
將Ktsquare的年代特別貢獻改為是年代拓荒貢獻行不行。不過按今天的觀點他的條目不少都WP:A2  囧rz……--Ghren🐦🕓 2022年3月19日 (六) 08:51 (UTC)回覆
實在有點修正主義,沒有必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3月19日 (六) 11:14 (UTC)回覆
這樣放着就好。只要沒人提名這個獎就好,不像原創獎有這樣多爭議。--Ghren🐦🕚 2022年3月20日 (日) 03:54 (UTC)回覆
@GhrenghrenEricliu1912:不,我的意思是像維基內容獎一樣去處理:Ktsquare的「年代特別貢獻」獎維持不變,但「年代特別貢獻」獎本身不再開放提名與頒授。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20日 (日) 04:34 (UTC)回覆
我覺得內容獎是因為和其他獎重合了才停的,年代獎是單純可以被提名的機會極少而己,兩者感覺不同。說不定猴年馬月有人真的將所有年代條目都擴充了呢。--Ghren🐦🕑 2022年3月20日 (日) 06:46 (UTC)回覆
其實「年代特別貢獻」獎可能某程度上與「維基編輯獎」重合,因為「將所有年代條目都擴充」符合「條目整理」的情形。--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25日 (五) 15:43 (UTC)回覆
對於我來說「年代特別貢獻」只是和「體育、政區、科學」特別貢獻這些差不多而己,符合條目整理的情況,也不一定要提編輯獎吧?--Ghren🐦🕛 2022年3月25日 (五) 16:34 (UTC)回覆
@Ghrenghren:編輯獎至少可以先提名專家、再提名大師,特別貢獻獎只有一級,感覺上有兩級比較能鼓勵一般性的整理工作。而且還要考慮到年代條目的創立已經被(批量)完成了,因此不可能再有人因建立大量年代條目而獲獎,獲獎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整改條目,這與體育、政區、科學等特別貢獻獎項的情況是不同的。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29日 (二) 14:37 (UTC)回覆
說實話也有道理,似乎年代條目不可能產出什麼DYK或者,停掉也沒什麼意見。但是我不解的是為什麼有些獎項能夠被提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特別貢獻,有什麼條件讓一個獎值得獨立出來?--Ghren🐦🕐 2022年3月29日 (二) 17:02 (UTC)回覆
你可能要看看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申請設立榮譽及獎項/存檔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30日 (三) 14:26 (UTC)回覆
@Ghrenghren:然後我看回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申請設立榮譽及獎項/存檔#申請設立「維基獎勵--維基特別獎--年代特別貢獻」獎,才發現「年代特別貢獻」獎當初就是為專門頒發給Ktsquare而設的。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30日 (三) 14:29 (UTC)回覆
權其分別在存檔中也只是大概說是「這個領域並不荒,需要一個獎」,但是否決特別貢獻被拒的理由大概也就是「這個獎既然不荒,就沒有必要」很是矛盾。(見提議增設歷史特別貢獻獎),什麼是荒,什麼不是荒的看法也太主觀。體育獎提案的理由居然是「編輯的參與者卻仍然是寥寥可數」,這不就是拓荒。--Ghren🐦🕛 2022年3月30日 (三) 16:45 (UTC)回覆
早期用戶會認為各個學科,各個範圍都定一個獎是不好的,但是後期科學、ACGN也獨立出來。科學特別貢獻中支持者第10號、第21的立場明顯就是當是一個拓荒的貢獻來看待的。再者,有些特別獎成立的成立上來說似乎重複點也每多的。另外,ACGN的着眼點似乎也太窄了,反而是在其之上部份相關的文學貢獻獎反而兩次都不能通過,對於我來說什麼是縱向領域,什麼是「開荒」,什麼是「質量差依然需要特別貢獻」是應該討論的。年代獎被成立的理由就是這個,領域過少,而且質量差但未必特別貢獻。--Ghren🐦🕐 2022年3月30日 (三) 17:27 (UTC)回覆
那如果大家沒其他意見的話,我打算將凍結「年代特別貢獻」獎(「年代特別貢獻」獎不再開放提名與頒授)一事在滿足WP:7DAYS的要件後公示。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31日 (四) 15:09 (UTC)回覆

提議凍結年代特別貢獻 編輯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如題。見Wikipedia talk:維基獎勵#有關維基特別獎,但尚未公示。現公示7天。Ghren🐦🕙 2022年4月18日 (一) 14:12 (UTC)回覆

我覺得沒有必要。畢竟這是一個legacy。——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19日 (二) 12:34 (UTC)回覆
如果僅單純考慮legacy而不考慮實用性的話,維基百科社群或許會走偏。節刪 2022年4月22日 (五) 02:01 (UTC)回覆
不懂有什麼好「走偏」的,標準擺在那裏,有沒有資格得獎一目了然。另外,維基獎勵本來也就不實用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22日 (五) 17:52 (UTC)回覆
那巧立名目搞一個一次性的獎項,但又放在那邊讓人以為其他人還有機會的用意何在?節刪 2022年4月25日 (一) 04:39 (UTC)回覆
你要說成當年社群是在「巧立名目」,那我也沒有辦法。「以為其他人還有機會」這句,更是無從置評。基本上,我也不反對凍結獎項,就隨你們去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25日 (一) 05:09 (UTC)回覆
@ghrenghren:處理一下吧,至少有個結果都是好的。節刪 2022年5月3日 (二) 15:26 (UTC)回覆
。(笑)——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5月4日 (三) 03:10 (UTC)回覆
這上方算有了共識嗎...?--Ghren🐦🕐 2022年5月4日 (三) 05:33 (UTC)回覆
@ghrenghren:要不然再重行一次公示期?節刪 2022年5月5日 (四) 12:11 (UTC)回覆
可以,這樣的話就在此重新🕗 延長公示7日,2022年5月13日 (五) 12:50 (UTC) 結束吧。--Ghren🐦🕗 2022年5月6日 (五) 12:50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提議廢止維基設計獎,併入繪圖獎 編輯

到目前為止,維基設計獎只有一人獲得榮譽,看起來就是社群為該用戶專門定製了一個獎項,我覺得這不是很公平,而且類似的領域就是繪圖獎,因此我提議將設計獎併入繪圖獎。--準備初中畢業會考Q28~來比比各位的編輯次數吧~請大家關注生活在樹上赤兔之死 2022年6月30日 (四) 22:50 (UTC)回覆

  • Wikipedia:維基獎勵:設計獎重點表彰在設計、版面、易用性等方面作出貢獻的用戶,繪圖獎則是表彰自行繪製插圖的用戶。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獎項,如何合併?另外,什麼叫「只有一人獲得榮譽,所以看起來就是社群專門定製獎項」?只要閣下符合授獎條件,你也可去申請,這很公平。--銀の死神走馬燈劇場祝你在亂流下平安 2022年7月1日 (五) 04:04 (UTC)回覆
(+)支持Q28意見。這個獎項從設立以來只有兩人申請,一人得獎,得獎理由是首頁設計和模板設計,且時間都是2007年以前草創期之時。也就是說近十年來沒人申請,依據供需法則,我懷疑沒有這個需求就沒有人去進行版面設計,畢竟首頁版面不是天天有人變動,模板也不是草創期,現今模板符合當前需求。就算是logo設計也是偶爾一次,需求太少。--Djhuty留言2022年7月2日 (六) 04:35 (UTC)回覆

那現在是達成共識了嗎?--剛剛完成上海市中考Q28~來比比各位的編輯次數吧~請大家關注生地會考國中教育會考 2022年7月13日 (三) 05:01 (UTC)回覆

未見「併入繪圖獎」的共識。看起來不像是要廢除,因為「建議多發獎」的意見有更多人附議。—- 今晚 我想來點 [雪菲🐉蛋糕🎂] 配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7月13日 (三) 05:04 (UTC)回覆

提議增設「線上活動特別貢獻」 編輯

如題。用於獎勵在編輯松、DC等在除年會外的其他活動(含籌備、活動過程與善後)有卓越且突出的貢獻的人。——范博 · · 2022年8月2日 (二) 13:45 (UTC)回覆

參考前例,可授予維基服務獎。——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8月2日 (二) 14:07 (UTC)回覆

有關Stevencocoboy不斷在授獎提名投票自薦的事情 編輯

如果這樣提名顯然沒有問題,那就關閉討論串吧,不要每次早都已經出現結論還不把討論串關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3年5月5日 (五) 01:57 (UTC)回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算及現在還在進行中的提名Stevencocoboy已經第八次自薦更新特別貢獻了,然而在後期那幾次提名中都有人反映Stevencocoboy其實是在明知自己與更新特別貢獻的要求相差甚遠的情況下仍然一意孤行地不斷自薦,到了現在還在進行中的提名都已經有人說要對他實行禁制了。我個人覺得他這種做法是顯然的濫用行為,但這case好像也沒甚麽人關注,所以我就把現在的情形寫在這裏,看看大家認為他這種做法到底有沒有問題。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18日 (二) 15:35 (UTC)回覆

個人不認為有所謂「濫用」之情事。當事人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受到上一次投票的「鼓舞」,認為再多努力即有機會獲得社群肯定。最多只能說當事人「自不量力」,而不應惡意推定其係故意「濫用」授獎提名投票程序。(註:由於對當事人貢獻領域不甚熟悉,這裏不評價當事人實際上是否有資格獲得獎項)——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19日 (三) 14:59 (UTC)回覆
@Ericliu1912:瞭解。那容許我追問一個問題:你認為當事人的做法能不能算是「滋擾」?Sanmosa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2023年4月19日 (三) 15:29 (UTC)回覆
假設他沒有去給他人拉票(當然這也是社群所不允許的),那麼就算不上什麼「滋擾」。投票擺在那邊,也不多礙著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19日 (三) 17:18 (UTC)回覆
  • 同Ericliu。當事人以投票機制檢視自身的努力情況,個人認為並無不妥。--Temp3600留言2023年4月19日 (三) 17:06 (UTC)回覆
  • 先感謝Sanmosa君開篇討論此事,作為提出實行禁制的人,本小姐極其贊同已經引退了的Super Wang君在第五次評選所說的話。雖此案不至於「濫用」,但史蒂芬君這種三個月來一次,但又未見改善其一直為人詬病的編輯習慣的行為,確對社群存在一定程度的「滋擾」。本小姐認為無論是支持(也不算得上支持,應是同情)方還是反對方,在這七次(撇除未CD好就想放招的第二次)評選中眾人已對提名人給予足夠的善意推定,且有多位維基人提出了可改善的問題方向,卻又未見進步下,只可以說是「厚臉皮」了。
應用Joe young yu君的案例,此次事件雖不如DYK般影響廣泛,但社群反應也是過之而無不及,加上已有多番勸阻,就本小姐而言已構成主題禁制之理由。誠然,維基獎勵終究是鼓勵性質的評選,的確難以作出限制,所以本小姐才只作建議,而不去編輯禁制頁面那邊付諸行動。但如果不限制,讓史蒂芬繼續提名又是令人慨嘆「你又來啦」?唉……屬實是進退維谷啊  囧rz…… --MısakaM1koto 要自由 2023年4月19日 (三) 17:54 (UTC)回覆
(:)回應:就好比如說有一些用戶認為同行評審好像都沒人關注,就考慮直接把條目提名至GA評選一樣的道理啊。估計也還沒有人敢說要廢除同行評審或者維基獎勵制度吧?上面也說了嘛,人家好歹也有走那表面流程,沒有違反什麼規定啊。不要總是讓人覺得這個獨裁社群規則都是寫好看、裝飾用的,那樣子一點屁用都沒有。--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3年4月19日 (三) 18:02 (UTC)回覆
  • 可參考DYK提名流程,如果有人持續提名不合相對多數人標準(但仍有人表示支持的)條目,卻以這個理由禁止他參與DYK評選,也大約的確不近人情。另近幾年,有些人在不太爲人所知的地方,其所犯下的事情要比該事件案主嚴重多得多;對比我見過的任何表面友善,弄出一股所謂意見自然於站內形成的表象,卻在背地裏謀劃捅別人刀子的人,Stevencocoboy的行爲顯然要光明正大得多,也不會對這個社群或個別用戶造成相對嚴重的困擾。因此我不太建議對當事人實施編輯禁止。——WMLO議程表 2023年4月19日 (三) 18:24 (UTC)回覆
  • 經查,當事人連續三次冷靜期剛過即提出自薦。雖說並無違規之做法,但也給一些編輯造成了困擾。類比有用戶每6個月提一次RfA,提多了也會引起不滿。不過鑑於行為次數較少,3個月的間隔也較低,建議不對其實施禁制。希望當事人及時暫止自提名維基榮譽的行為。提多了反而無益。 ——魔琴 [ 萬戶涕淚 ] 2023年4月20日 (四) 00:35 (UTC)回覆
    • 就說了嘛,人家至少表面流程也走完了。獨裁社群如果不滿意就改規則啊,要不要考慮改成每年只能提一次名比較快,如果沒過隔年再說?再不滿意的話,就廢除維基獎勵制度啊,但笑這個獨裁社群沒人敢廢除。就算拿到維基獎勵好了,也不代表這個人一定能當獨裁社群的管理員。所以根本不用特別為了「亞麻」而設事、設立新的規則,除非這獨裁社群太閒、管的太囉嗦。--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3年4月20日 (四) 15:19 (UTC)回覆
      我們即要在規則上允許,卻又要憑個人的品味來譴責他。坦率地說,既然他的行為合乎規範,那我個人不認為他的行為能造成什麼「困擾」之類。維基百科不強迫任何人參與,他即沒逼迫別人投票,也沒有在各個用戶頁拉票,那麼就只是個人品味的意見分歧罷了。但這只能是意見,而不是站在客觀層面譴責他的理由。如果有意見,請去更改榮譽推薦規則。--WMLO議程表 2023年4月20日 (四) 15:40 (UTC)回覆
  • 住海邊管很大?不自量力都要禁制了?-某人 2023年4月21日 (五) 05:07 (UTC)回覆
我去看了Stevencocoboy的歷史提名:
  • 第一次:原本夠票,但因為拉票導致了大量反對票,不通過
  • 第二次:距上次提名不到三個月,無效
  • 第三次:幾乎無人投票(支/反:0/1),不通過
  • 第四次:這次收到了不少有關其編輯內容的質疑和反對(支/反:6/6),不通過
    • 主要反對意見:三個月間實質貢獻不足;主要的貢獻不在條目;更新的程度與大多用戶相比平淡無奇;已自薦三次未通過,應反思。
  • 第五次:投票人數不夠(支/反:4/2),主要反對意見與前次接近,不通過
    • 主要反對意見:更新的程度與大多用戶相比平淡無奇(摘自前的反對意見);已自薦四次未通過,應反思。
  • 第六次:投票人數不夠(支/反:3/3),主要反對意見與前次接近,不通過
    • 主要反對意見:更新的程度與大多用戶相比平淡無奇(摘自前的反對意見);自上次申請未改變行為。
  • 第七次:這次很接近通過的門檻(支/反:10/3,差一票支持即可通過),主要反對意見與前次接近,不過寒吉君詳細闡述了反對理由,不通過
    • 主要反對意見(寒吉君闡述):堆積瑣碎內容、更新並未附上來源、更新稱不上「特別」、濫用自薦程序等。
供各位參考。此外,我個人覺得前三次沒通過基本上不是其貢獻本身的問題,實際上提名次數也許可以算作四次。後續的提名不少次是在投票人數不夠的前提下沒有通過的可能性,導致此用戶把未通過提名完全歸咎於票不夠等問題,對反對理由視而不見。--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4月22日 (六) 03:47 (UTC)回覆

  總結:上述各位維基人的意見本人已全數收到。本人的初心及原意只是希望透過自身努力去得到社羣的認同,才申請獎勵,絕對不希望為大家帶來困擾及麻煩。有見及此,鑑於本人的多次提名而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困擾及煩厭,現決定撤回並暫時不會再作任何自薦,並再一次為受影響的所有用戶作出抱歉。Stevencocoboy 2023年4月22日 (六) 05:52 (UTC)回覆

@Sanmosa:Stevencocoboy已撤回維基獎勵的自薦(Wikipedia:維基獎勵/授獎提名投票/更新特別貢獻/Stevencocoboy/第8次),此議題是否還需要再討論?--2001:B400:E2D8:7C25:C421:BBE1:B3E0:CC2C留言2023年4月22日 (六) 08:52 (UTC)回覆
風聲已過至少一個禮拜,估計也告段落了。既然Stevencocoboy的提名是沒有問題(畢竟會過還是不過那是另外一回事嘛),規則也沒有要改的話,那就考慮結案了吧?--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23年4月28日 (五) 17:14 (UTC)回覆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返回專案頁面「維基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