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方教會

南京教會」又稱為「南京召會」或「南京基督教會鼓樓聚會場所」是地方教會(又名基督徒聚會處、基督徒聚會所、小群或召會)的一處重要的教會,它起源於1926年,甚至早於上海地方教會

南京地方教會
The Church in Nanjing
類型教會組織
地址
服務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市

起源

編輯

南京教會最初起源於1926年。1923年初,金陵女子神學院神學教員李淵如王載的邀請,到福州主領奮興會,帶進了當地的屬靈復興,並結識了倪柝聲。1924年,倪柝聲去南京幾個月,在《靈光報》擔任助理,協助賈玉銘和李淵如。其間,李淵如的教會觀受到倪柝聲的影響。1926年,李淵如和成寄歸邀請倪柝聲去南京養病,那時她已經接受倪柝聲地方教會的道路,和她的學生汪佩真、繆韻春、張耆年,開始了南京的孹餅聚會。

1927年3月24日,北伐軍佔領南京,發生襲擊外國僑民和基督教機構的南京事件,砸壞了《靈光報》報社,於是倪柝聲從軍的弟弟用軍車把倪柝聲、李淵如、繆韻春、張耆年接出南京,前往上海,加入在新閘路賡慶里汪佩真家的聚會,建立了上海教會。此後南京教會停止約10年之久。

1930年和1940年代

編輯

約在1936年,倪柝聲派唐守臨來到南京,在「大鐧銀巷10號」恢復恢復了中斷近10年的南京地方教會的聚會[1]。次年抗日戰爭爆發,信徒內遷,聚會停止。1943年,夏文藻在「顏料坊41號」恢復地方教會的聚會。1945年,聚會地點遷至「中山東路西祠堂巷8號」。

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後,李常受應上海和南京教會的邀請,全家離開山東南下,移居到南京祠堂巷聚會處,他本人則往來於上海和南京兩地之間,幫助上海和南京兩地教會。此後,南京地方教會聚會的信徒逐漸增加到500餘人,設有8個「分家」,5位長老,並且開辦豆漿坊、毛紡廠、碾米廠等企業。[2]五位長老中包括兵工署技術研究司司長張郁嵐、夏文藻、王裕堂、中央大學醫學院教師丁榮施[3],以及從淮安農村移居南京的年長同工季永同。南京地方教會的信徒這時組織成許多小隊,到大街小巷、車站、碼頭敲鑼打鼓,散發傳單,熱切傳揚福音,信徒人數猛增。1949年,張郁嵐、夏文藻、王裕堂三位長老隨國民政府遷往台灣。季永同則參加了第二期鼓嶺訓練

1950年代

編輯

1949年以後一段時期內,南京地方教會由於並無外國差會背景,未太受到1950年代初中國反美運動的干擾,在以獨特的方式參與了政府組織的愛國運動,如反美遊行、政治學習、包括控訴運動後,仍然享有一定程度的宗教自由,可以繼續向外傳福音,信徒人數仍在穩步增長,並在1950年代興建了鼓樓頭條巷聚會所。

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在北京召開「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基督教團體會議」,倪柝聲應邀參加,此後地方教會的信徒加入三自愛國運動[4]。但是在隨後立即開始的控訴運動中,南京地方教會(祠堂巷聚會處)與楊紹唐主持的黃泥崗教會一同受到衝擊,雷智伯、季永同、丁榮施、馬宗符四位長老被控「一貫散播反動謠言」[5],「把持教會,壓迫婦女,不許男女教徒在一起談天,女人說話要蒙頭」[6]。長老丁榮施上台檢討,但仍被認為不夠深刻。8月14日,南京《新華日報》刊登文章《揭開屬靈的外衣—祠堂巷聚會處的反動活動》,將地方教會定性為「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利用來進行反蘇、反共、反人民的工具」,講歷史上基督徒受迫害殉道,是驅使信徒與人民政府對抗[7],8月,政府發動南京地方教會的裴宏恩、任定一、傅保羅、張西吉等信徒,控訴雷志伯、季永同、丁榮施、馬宗符等長老把持教會,女信徒在教會中說話要蒙頭,不許男女信徒一起談天等,並刊登在《新華日報》上。

1955年5月22日,季永同發出200多份「意見書」,要求南京地方教會退出三自,批評親三自的長老雷智伯而被捕[8]。丁榮施隨中央大學醫學院西遷西安。

1956年,受倪柝聲反革命集團案的影響,南京教會停止聚會。1958年,鼓樓頭條巷聚會所被要求獻給國家,「支援社會主義建設」,被十一中佔用。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信徒因信仰遭受歧視、迫害。

1980年代以後

編輯

19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開始落實信仰自由政策,南京地方教會的信徒們恢復了擘餅聚會,是在珠江路小紗帽巷的一位信徒家中,人數逐漸增加。他們多次向北京寫信反映情況,要求落實政策歸還鼓樓頭條巷聚會所聚會所,到1998年,終於獲得成功。


2010年代以後

編輯

南京教會本於「彼此尊重」的原則,與當地政府及南京市基督教兩會保持和諧的關係。目前是在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有合法登記的團體。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南京地方志.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06). 
  2. ^ 中国南京网站. [2014-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3. ^ 姚興富:《江蘇基督教史》,361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4. ^ 王長新《又四十年》
  5. ^ 〈教徒紛紛檢舉和控訴,黃泥崗和祠堂巷教會散佈謠言應深刻檢討〉,《新華日報》(南京),1951年6月8日
  6. ^ 任定一:〈控訴「祠堂巷基督徒聚會處」控制思想行動、包辦婚姻、毒害青年的罪行〉,《新華日報》(南京),1951年9月14日
  7. ^ 時行:《揭開屬靈的外衣—祠堂巷聚會處的反動活動》,《新華日報》(南京),1951年8月14日
  8. ^ 邢福增著:《反帝·愛國·屬靈人——倪柝聲與基督徒聚會處研究》,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