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斯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帕拉斯隕石坑(Pallas)是位於月球背面赤道中央的一座小撞擊坑,約形成於39.2-38.5億年前的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裔俄籍學者,百科全書編纂人、博物學家旅行家彼得·西蒙·帕拉斯(1741年-1811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帕拉斯隕石坑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5.48°N
經度1.65°W
直徑49.51公里
深度2.34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2°
命名來源彼得·S·帕拉斯

描述

編輯

該隕坑西北是較小但磨損相對略輕的波得隕石坑、東北毗鄰烏克特隕石坑,它的東側部分重疊在麥奇生環形山的西北邊緣上,而已損毀的施勒特爾隕石坑則位於它的西南偏西,帕拉斯隕石坑西北及南面分別瀕臨浪灣中央灣[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5°29′N 1°39′W / 5.48°N 1.65°W / 5.48; -1.65,直徑49.51公里[3],深約2.34公里[1]

帕拉斯隕石坑的坑壁已磨損、破裂,外觀輪廓略有變形。沿西北側坑壁覆蓋了衛星坑帕拉斯 A、而東北側則分佈一處與麥奇生環形山相連通的裂口。殘存的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120米[1],內部容積約有1955.77立方千米[1],坑內地表已被熔岩淹沒,表面相對平坦,靠北部延伸着一道已磨損的山脊,南部分佈有一些小山丘,中心附近矗立了一座較大的中央峰。

隕坑截面圖

編輯

 

該圖顯示了隕石坑不同方向上的截面部位[4],縱向坐標軸(Y軸)單位為英尺,右上方圖顯示的比例尺為米。

月面閃光

編輯

1953年11月15日,業餘天文學家利昂·H·斯圖爾特醫生拍攝了一幅月球照片顯示,顯示在距帕拉斯隕石坑東南約16公里處出現了一道閃光,該閃光估計至少持續了約8-10秒時間。這一報告曾發表在月球和行星觀測者協會季刊-第1956期《天文學家巡視》上。然而,當時的專業人士認為該事件更可能是進入地球大氣層流星

許多年後,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邦妮·布拉蒂博士看到了該照片,決定進一步查明真像。她在一名研究生的協助下,從克萊門汀號飛船拍攝的照片中識別出了一座直徑1.5公里的撞擊坑,其尺寸、形狀及反照率與所預料的撞擊能量相匹配。現在部分天文學家們同意,斯圖爾特醫生也許真的拍到了小行星撞擊月球的照片[5]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帕拉斯隕石坑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周邊衛星坑圖
帕拉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A 5.97° N 2.35° W 10.1公里
B 4.2° N 2.64° W 3.4公里
C 4.49° N 1.12° W 5.4公里
D 2.37° N 2.63° W 4.1公里
E 4.03° N 1.47° W 24.6公里
F 3.51° N 1.39° W 18.2公里
H 4.64° N 1.59° W 4.8公里
N 7.02° N 0.49° E 5.3公里
V 1.67° N 1.59° W 2.6公里
W 3.6° N 1.26° W 3.5公里
X 5.14° N 3.2° W 2.9公里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Pallas on the map LAC-59. (PDF). [2017-07-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4. ^ Catalogue of lunar craters cross sections I Craters with peaks by Gerald S. Hawkins, William H. Zack and Stephen M. Saslow (PDF). [2017-07-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05). 
  5. ^ Buratti, B. J.; Johnson, L. L. Identification of the lunar flash of 1953 with a fresh crater on the Moon's surface. Icarus. 2003, 161: 192–197. Bibcode:2003Icar..161..192B. doi:10.1016/S0019-1035(02)00027-1.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