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織金彩瓷工藝廠

廣州織金彩瓷工藝廠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衝口街芳村大道東31號。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該廠是廣州特有的釉上彩瓷藝術品生產廠家。據清末劉子芬著《竹園圖記》:「清代中葉,歐土重華瓷,我國商人於景德鎮燒造白器運至粵垣,另僱工匠仿照西洋畫加以彩繪,於珠江南岸之河南開爐烘染製成彩瓷,然後售之西商,稱廣彩者也」。到二十世紀初才出現瓷廠。1947年因金融動盪,全部遷往港澳,1956年重新組建,在天成路96號生產彩瓷,1957年轉由市工藝美術專業聯社接管並建織金彩瓷工藝廠,1958年遷往市大德路160號,1976年遷往芳村至今。廣彩瓷以西紅、大綠、礬紅為主色,兼以黃、藍、粉紅;類型有:花瓶、魚缸,首飾金、瓷版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等[1]

1980年代,隨着中國體制改革開放,外商紛紛前來訂貨,經濟效益直線上升。主要的外商以西亞和非洲國家為主。由於生產貨源需求量大,原廠有部份退休人員開辦工廠並以私營企業經營方式,與旅遊公司掛鈎給予比廣州織金彩瓷工藝廠更高的介紹費與之競爭,令廣州織金彩瓷工藝廠的生產經營走向低谷。由於私人辦廠,受場地、工藝、技術指標等的限制,因產品質量差而一度降低彩瓷對外商的吸引力,儘管後期外商要求高質量的產品,訂貨再從私營中轉回廣州織金彩瓷工藝廠,但受前段時期經營虧損的衝擊,工廠大部分經營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大量流失,加上受國營企業各種體制的限制,已無法從低谷中攀升,到九十年代末已是名存亡,一線的生產工人大部分由「外來工」擔綱,質量已無法與過去相提並論。近年該廠開始實行體制改革,力求重振昔日輝煌。

該廠近年獲獎產品主要有:1988年花籃牌廣州織金彩瓷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獎;1990年花籃牌織金瓷獲首屆全國輕工業博覽會金獎;2003年十二金釵中國禮品設計大賽工藝類金獎;2003年十二花神獲首屆中國禮品設計大賽工藝類銀獎。 廣彩著名藝人有:劉瑞興譚炎,作品有《最後的晚餐》、《唐明皇擊球圖》、《蘇東坡游承天寺》享譽巴拿馬博覽會。 該廠現有工藝師場桂聲,擅長花卉彩繪工藝。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鄺才宣、曾穗強. 工精艺巧 堆金积玉 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 廣州文史. [2010-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