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謂(?—?),追尊魏烈帝拓跋翳槐第四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編輯

拓跋謂寬厚雅致有軍事謀略,經常跟隨魏道武帝拓跋珪征討,立下功勳,出任武衛將軍[1][2]

魏書拓跋謂傳記的勘誤

編輯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張金龍認為,《魏書》中拓跋謂的傳記從「後謝老歸家」至「賜秘器」為傳抄或補闕之誤,理由有三[3]

1、太祖道武帝在位時間為公元386年至409年,顯祖獻文帝在位時間為公元465年至471年/476年,其間相隔半個多世紀,拓跋謂不可能隨魏道武帝征戰而直到魏獻文帝時才能謝老歸家,並受到魏獻文帝的禮遇。考之史傳,魏道武帝時元老大臣無一人能仕至魏獻文帝時期,即為有力佐證。

2、拓跋謂為烈帝第四子,烈帝拓跋翳槐為平文帝拓跋鬱律長子,北魏太祖拓跋珪的祖父拓跋什翼犍拓跋鬱律次子,拓跋什翼鍵於公元376年12月去世,時年五十七歲,則其出生於公元320年,拓跋謂之父拓跋翳槐生年必早於320年,以315年估算,他死於公元339年。那麼拓跋翳槐的兒子拓跋謂生年不得晚於公元339年,以335年估算。以此年齡推算,拓跋謂絕不可能在出生130年後才「謝老歸家」。

3、根據史傳書法,拓跋謂在太祖時已官至武衛將軍,不可能經太宗、世祖、高宗三代半個多世紀無任何政治活動,可知此列傳書法不合常理,必有誤。

查看《魏書》此傳下文,拓跋謂之孫興都傳,文雲:(烏真)子興都……顯祖初,以子丕貴重,進爵樂城侯。謝老歸家,顯祖益禮之,賜几杖服物,致膳於第。其妻婁氏,為東陽王太妃,卒,追贈定州刺史、河間公,諡曰宣。

兩段文字幾乎完全相同。很顯然前者是在傳抄或排版時致誤,後人失察,使其一直沿襲下來。中華書局點校本《魏書》亦未將其校出。另外,《魏書·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早已散佚,「後人補以《北史》,又取《高氏小史》附益之」。考《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傳》對照,兩者文字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北史》拓跋謂傳只「武衛將軍謂……除武衛將軍」一段文字,並無《魏書》多出的一段文字,足證《魏書》之誤。《魏書》本段衍文也有補闕者失察而附益之以致誤。本段衍文無疑應予刪去[3]

家庭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14》,出自魏收魏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魏書·卷十四·列傳第二》:武衛將軍謂,烈帝之第四子也。寬雅有將略,常從太祖征討有功,除武衛將軍。後謝老歸家,顯祖善禮遇之,賜几杖服物,致膳於第。卒,賜秘器。
  2. ^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武衛將軍謂,烈帝之第四子也。寬雅有將略。常從道武征討,有功,除武衛將軍。
  3. ^ 3.0 3.1 張金龍, 《《魏书》勘误一则》, 《中國史研究 》 (01期), 1994年, (01期): 101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