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主義(英語:Reformism),是相對激進革命而言主張漸進改革的思潮。[1]

概要 編輯

改良主義主張在現有架構和基礎上漸進演變、逐步進步,反對激烈變革,反對疾風驟雨式的推翻現有架構,重新構造新架構的革命。改良主義宣揚調和與合作,主張在保存現有制度相對長期不變的條件下實行逐步社會改良。改革者會讓保守派安心,在不影響現有的社會制度下推動改革,在改善經濟同時,他們的改革亦得以實現,達到一定成果。革命者則認為改良主義者背叛革命,與當權者及既得利益者妥協,會使原有的革命目標無法實現。

改良主義有左翼右翼之分。右翼改良主義,如保皇主義,旨在通過防止對現狀進行根本性的結構性改變來維護現狀,而左翼改良主義相信,不斷的改革最終會導致出現與現行體制完全不同的經濟和政治制度。[2]

評價 編輯

正面評價 編輯

歷史學家楊天石意見,採用暴力或激烈方式徹底改變一種社會制度者為革命,採用非暴力方式以求對一種社會制度作溫和、緩慢改革者為改良[3]:278。界定可能不嚴密,但區分卻是清楚、明白[3]:278。社會通過改良不斷革新,避免暴力革命衍生破壞和衝擊,推動社會生產秩序井然,自然是好事[3]:293。不斷改良,也就不斷進步[3]:293。社會蒙發展之益,而無代價過大之虞[3]:293。否則天天革命,社會將無寧日,也會走向進步和發展之反面[3]:293。改良和革命如影隨形[3]:293

負面評價 編輯

歷史常例是:改良受阻,革命就會滋生[3]:293。原來改良主義者,或者向前發展成為革命派;或者堅持原有立場,反對革命,甚至成為舊秩序保護者[3]:293

地區政治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以後,開始逐步確立「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路線,價值觀上早已拋棄計劃經濟模式,在改革實踐中為市場化奠定基礎。對內經濟方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包產到戶,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城市建設方面,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市設立經濟特區。對外方面,擴大進口的數量及進口國範圍;改善進口產品結構,重點為技術輸入;提供外資直接進入中國設廠,改善中國生產結構以及派遣大量留學生赴西方學習科技。這一決策改變了中國大陸自1949年後經濟上逐漸對外封閉近30年的情況。

日本 編輯

伊朗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Definition of 'reformism'.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3). 
  2. ^ ISJ. Left reformism, the state and the problem of socialist politics today •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International Socialism. 2013-07-04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0) (英國英語).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楊天石. 〈論國民黨的社會改良主義〉. 呂芳上主編 (編). 《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 香港: 商務印書館(香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