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漳恭安王朱祁鋆(1431年—1485年5月28日),明朝趙惠王朱瞻塙嫡二子,趙簡王朱高燧孫,明成祖曾孫。[1][2]

生平 編輯

正統八年(1443年)十月賜名。[3]正統九年(1444年)七月,明英宗派隆平侯張淳等為正使、給事中陳宜等為副使,各自持節冊封朱祁鋆為臨漳王。[1][2][4]九月,給朱祁鋆及其三弟湯陰王朱祁𨧨、四弟襄邑王朱祁鋥歲祿各二千石,米鈔各半。[5]

景泰元年(1550年)四月,明代宗遣駙馬都尉焦敬等為正使,吏部右侍郎俞山等為副使,持節冊封兵馬副指揮和泰的女兒為臨漳王妃。[6]

朱祁鋆和兄長趙康王朱祁鎡不和,互相誣奏,代宗命巡按御史及三司官調查得到他們互相誣陷的情狀,景泰七年(1556年)十一月,降敕告諭他們:責朱祁鎡狎近小人、朱祁鋆貪求財利,念及是宗親,姑且不問,以後務必安分循禮、親賢遠佞,以全令名、保全天倫、永保富貴,如有再違,祖訓在上,代宗也不敢偏私。[7]

天順七年(1463年)三月,因朱祁鋆奏請,封其生母王氏為夫人。[8]五月,朱祁鋆奏稱王氏守寡以來仍居趙王府,自己卻分封於外,母子分居,平時都不能侍養,請求讓王氏出府與自己同住,以盡人子之情,獲准。[9]

巡撫都御史張瑄等人向朝廷檢舉朱祁鋆和朱祁𨧨、七弟南樂王朱祁鉷強買婦女、奪人畜產的惡行,也一併檢舉了他們的侄子趙靖王朱見灂的罪過。明憲宗派內官和駙馬石璟、錦衣衛指揮趙能前往會同鎮守巡撫等官調查,得到詳情,下旨讓法司會同皇親及文武大臣商議。成化十二年(1476年)六月,朝廷下詔朱祁𨧨減祿米一半,朱祁鋆減祿米三分之一,都革去冠服;朱見灂、朱祁鉷都革去冠帶,減祿米三分之二;並下敕切責,將書信和招認供辭告知各王;革南樂、湯陰、臨漳三王的校尉,只留十人。[10]

成化十九年(1483年)五月,朱祁鋆奏稱想和嫡長子朱見淔祭掃祖父母、父母墳塋,憲宗命朱祁鋆出城祭掃一次,事畢即回,朱見淔不許同行。[11]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閏四月,朱祁鋆去世。憲宗聞訊,輟朝一日,按制度賜祭葬,諡恭安。[2]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六月,朱見淔襲封。[1][12]

評價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明史》卷一百零三·表第四·諸王世表四
  2. ^ 2.0 2.1 2.2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五》
  3.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九》
  4.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十八》
  5.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一》
  6.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一》
  7.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二》
  8.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
  9.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二》
  10.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四》
  11.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
  12.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一》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臨漳國國王
1444年-1485年
繼任者:
子榮和王朱見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