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鈞

中共早期领导人

林鈞(1896年—1944年5月17日),又名林少白江蘇省川沙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人。中國共產黨上海地區早期領導人。[1]

生平 編輯

 
位於觀瀾小學內的林鈞故居遺址,今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林鈞原來姓朱,後因自幼父母雙亡,由姨母撫養,故改姓林。1910年,林鈞到南匯縣周浦鎮布莊當學徒,後來布莊歇業,林鈞回家。1915年,林鈞赴南匯縣大團小學魯匯小學任教,後轉入川沙縣觀瀾小學任教。其間,林鈞閱讀了《新青年》、《嚮導》等刊物。[1]

1924年,林鈞辭去教職,入上海大學學習。在校期間,經瞿秋白等影響,林鈞加入中國共產黨。其間,他在工人補習夜校任教,並創辦景平女中[1]

1925年.林鈞被推為上海學生代表,在劉少奇蔡和森等領導下參加五卅運動。後來,林鈞當選工商學聯合會秘書、各馬路商界聯合會主席,主持三罷(即罷市罷工罷課),同英國方面進行鬥爭。1926年,林鈞當選上海特別市市民工會黨團書記。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成功,林鈞在周恩來李立三等領導下組織了工人糾察隊,協助北伐軍開入上海。此後,林鈞按照周恩來的指示,籌組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任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委員兼秘書長。他還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其領導下,川沙縣王劍三等人從軍閥手中奪取了川沙縣政權。[1]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件,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林鈞秘密到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勞工部次長。7月15日,汪精衛唐生智發動七一五事件寧漢合流。林鈞奉命到江西南昌參加南昌起義。起義成功後,林鈞隨起義部隊撤往廣東潮汕地區。起義部隊在潮汕地區遭到失敗後,林鈞經香港回到上海。[1]

1928年,在中共江蘇省委惲代英彭湃等領導下,林鈞建立了中共浦東區委。後來該區委擴大為中共淞浦特委,林鈞任書記,委員有劉曉嚴朴杭果人等。1929年,林鈞接替劉少奇任中共滬東區委書記。1930年初,林鈞領導奉賢縣莊行暴動時被國民政府逮捕。1935年,恰逢國民政府因為孫中山安葬南京而實行大赦,林鈞獲保釋出獄。[1]

1936年,林鈞同上海大學校友共同創辦了華華中學,林鈞任校長。[1]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五卅小學遭日軍炮轟毀滅。林鈞獲八路軍駐滬辦事處同意,在浦東創建了邊區民眾抗日自衛總團第四大隊,在浦東、崇明等地多次同日軍作戰。1940年2月,林鈞在崇明的部隊遭崇明民眾抗日自衛總隊繳械。同年冬,他被汪精衛政權特工總部76號逮捕並關押二個月。獲釋後,林鈞在家居住數個月,其間76號經常派人前來查看。[1]

1941年夏,林鈞和聯絡員江鋒取得聯繫,赴浙江從事策反活動,任汪精衛政權特工系統的蘇皖贛閩四省駐金華辦事處少校處長及金華負責人。1943年,林鈞得知其舊部被中國國民黨方面收編為江南挺進總隊,在浙江淳安地區活動,乃辭職到該部說服帶隊總隊長潘可平等率部到浙江西部,準備在太湖創建抗日根據地,配合新四軍作戰。[1]

1944年5月17日,林鈞經過浙江省德清縣時,遭國民黨特務卓清寶逮捕後殺害。[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