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地鐵紅線

波士頓地鐵紅線(英語:Red Line (MBTA))由麻省灣交通局營運,是波士頓地鐵的一條路線。紅線起始站為北劍橋英語North Cambridge, Massachusetts灰西鯡站,穿過整個劍橋市,通過朗費羅橋英語Longfellow Bridge橫跨查理斯河,途徑波士頓市中心和波士頓南站,經過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後分成兩條支線,一條開往布倫泰利英語Braintree (MBTA station),一條開往阿什蒙特英語Ashmont (MBTA station)。在劍橋市,地鐵往返於城市西北和東南方向,經過薩默維爾戴維斯廣場英語Davis Square肯德爾廣場英語Kendall Square肯德爾/麻省理工學院站。在波特站可轉乘波士頓通勤鐵路。在波士頓公園街站可轉乘綠線英語Green Line (MBTA),在市中心十字站可轉乘橙線波士頓南站是一個大型運輸轉乘中心,在這裏可以轉乘銀線英語Silver_Line_(MBTA)美鐵通勤鐵路。在南波士頓地區英語South Boston,地鐵可到達多切斯特 (波士頓)區,並可在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昆西中心站英語Quincy Center (MBTA station)布倫泰利英語Braintree (MBTA station)轉乘通勤鐵路。乘客可在阿什蒙特英語Ashmont (MBTA station)站轉乘阿什蒙特-馬塔潘高速線英語Ashmont–Mattapan High Speed Line輕軌前往馬塔潘站英語Mattapan (MBTA station)

波士頓地鐵紅線
Red Line
紅線列車駛出查理斯/麻省總醫院站,向朗費羅橋英語Longfellow Bridge方向行駛
概覽
營運地點波士頓劍橋薩默維爾布倫泰利昆西
服務類型地鐵
所屬系統波士頓地鐵
起點站灰西鯡站
終點站阿什蒙特站英語Ashmont (MBTA station)布倫泰利站英語Braintree (MBTA station)
營運路線2
技術數據
路線結構地鐵、隔離地面
路線長度11.5英里(18.5公里) 灰西鯡站-阿什蒙特站
17.5英里(28.2公里) 灰西鯡站-布倫泰利站
合共22.5英里(36.2公里)
車站數目22
軌距4英尺8 12英寸(1,435毫米)
電氣化方式600V DC 軌道供電
使用車型1500、1600、1700、1800系列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912年3月23日,​112年前​(1912-03-23
日乘客量281,506(2016年)[1]
擁有者麻省灣交通局
營運者麻省灣交通局

除了阿什蒙特-馬塔潘高速線的山谷路站英語Valley Road (MBTA station),紅線所有車站都是無障礙車站英語MBTA accessibility。麻省灣交通局將沃拉斯頓站英語Wollaston (MBTA station)關閉進行重建改造工程。工程預計於2019年夏天完工,工程結束後,該站會完全支持無障礙乘車。[2]

歷史 編輯

 
1912年,從波士頓側望向劍橋大橋(如今的朗費羅大橋英語Longfellow Bridge),大橋中間未完成的鐵軌用於地鐵紅線,兩側清晰可見的鐵軌用於有軌電車。

劍橋隧道 編輯

地鐵紅線是波士頓四條地鐵線中最晚修建的一條。綠線橙線藍線分別於1897年、1901年和1904年投入營運。

劍橋隧道是紅線地鐵用於連接哈佛廣場和波士頓市區的隧道。由於地鐵線中間站點數量設置的爭議,導致隧道施工進程受到阻礙。市長沃德韋及劍橋市居民希望設置至少5座地鐵站,然而郊區的居民希望設置車站儘量少,甚至只在中央廣場設置一座車站,以此減少進城所需的時間。長久的爭論過後,終於達成妥協,在波士頓和哈佛廣場之間的中央廣場和肯德爾廣場設置兩座地鐵站。工程因此得以在1909年開始動工。[3]:41

哈佛站公園街站段地鐵最早由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英語Boston Elevated Railway營運,1912年3月23日投入使用。如今的哈佛巴士隧道曾經是一座封閉車站英語prepayment station,可以與有軌電車直接轉乘。從哈佛站出發,劍橋隧道修建在麻省大道英語Massachusetts Avenue (metropolitan Boston)下方,途徑中央站並直到與主街英語Main Street (Cambridge)交匯後沿着主街延伸到肯德爾/麻省理工學院站。地鐵在朗費羅橋英語Longfellow Bridge附近鑽出地面,通過大橋中央預留的鐵路到達波士頓。進波士頓後,紅線有一段很短的高架鐵軌,其下方是車流密集的查理斯迴旋處英語Charles Circle (Boston)。地鐵在燈塔山附近迅速鑽入地下,到達公園街站地下二層的月台。1932年,在查理斯迴旋處上方新建了查理斯河站,如今改稱為查理斯/麻省總醫院站

1973年12月,查理斯站重命名為查理斯/麻省總醫院站,1978年8月7日肯德爾站重命名為肯德爾/麻省理工學院站。[4]

多切斯特隧道及延長線 編輯

 
1927年,多切斯特延長線上建設中的哥倫比亞站,後來成為堅尼地博物館/麻省省大學站

多切斯特隧道上的華盛頓街站波士頓南站分別於1915年4月4日和1916年12月3日正式開業。在這兩站分別可以轉乘華盛頓隧道大西洋大道高架英語Atlantic Avenue Elevated。之後,路線規劃者繼續將這條隧道延長,1917年12月15日,延長線上的百老匯站正式通車,1918年6月29日,安祖站開放營運。這兩個站內都可以轉乘有軌電車。百老匯站分為上下兩層,地下一層是有軌電車,地下二層為地鐵。由於大多數有軌電車路線縮短,並只到安祖站,百老匯站地下一層的有軌電車於1919年廢棄,變成夾層大堂。

緊接着隧道修建的是多切斯特延長線,這條延長線就是如今的阿什蒙特支線。1870年,肖馬特支線鐵路設立了路權英語Right-of-way (railroad)並於1872年被舊殖民地鐵路英語Old Colony Railroad收購。舊殖民地鐵路利用路權修建了多切斯特及米爾頓鐵路英語Dorchester and Milton Branch Railroad,與其幹線鐵路相連。紐約、紐黑文和哈特福鐵路英語New York, New Haven and Hartford Railroad將這條客運線營運到1926年9月4日。之後客運服務被終止,在這條線上修建多切斯特延長線。[5]

多切斯特延長線是分段開放的。延長線第一階段於1927年11月5日完工,從安祖站往南延伸並沿着就殖民地鐵路的西側一直修建到費斯角站。在前舊殖民地鐵路車站上修建了哥倫比亞站英語JFK/UMass (MBTA station)薩文山站英語Savin Hill (MBTA station)。第二階段延長線一直修建到阿什蒙特站英語Ashmont (MBTA station) 和科德曼車庫。二階段延長線於1928年9月1日通車,重建了肖馬特站英語Shawmut (MBTA station)阿什蒙特-馬塔潘高速線英語Ashmont–Mattapan High Speed Line於1929年8月26日建成,興建了雪松林站英語Cedar Grove (MBTA station)

麻省灣交通局時期及品牌化 編輯

 
因為當時地鐵劍橋方向終點站為哈佛大學,學校主色調為緋紅色,因此地鐵被命名為紅線。

多切斯特延長線完工後,地鐵線被命名為劍橋-多切斯特隧道,並在地圖上標識為「1號線」。1964年8月,麻省灣交通局在接管地鐵後,將其作為波士頓地區公共交通網絡的重要一部分進行宣傳。1965年8月26日,交通局對整個系統進行品牌重塑,根據覆蓋地區及歷史,為四條主要地鐵線打上顏色標籤。劍橋-多切斯特隧道因劍橋端的終點站為哈佛大學,用學校的主色調緋紅色將地鐵命名為紅線[6][7][8]

1968年地鐵南部支線被分配了不同的字母編號。A支線為昆西支線,計劃延伸至南布倫泰利;C支線為阿什蒙特支線;B支線可能是為規劃中的布倫泰利至布羅克頓支線所預留。1994年,交通局利用新的電子標誌,為路線重新分配字母編號,「A」為阿什蒙特方向,「B」為布倫泰利方向,「C」為灰西鯡方向。[9]

南部海岸線 編輯

1965年7月28日,MBTA與紐黑文鐵路英語New Haven Railroad簽署合約,購買堡點海峽英語Fort Point Channel和南布倫泰利之間長達11英里(18公里)的舊殖民地鐵路幹線鐵軌,以便在海岸走廊興建地鐵。路線預計兩年內完工。合約同時約定交通局每年向剩餘的通勤鐵路線資助120萬美元。[6][10]原先規劃的南部海岸線與紅線相對獨立,後來方案改變,決定將其改為紅線的南部支線。[11]

南部海岸線的第一階段於1966年開始動工,1971年9月1日投入營運。紅線在曾經的哥倫布站,如今的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英語JFK/UMass (MBTA station)北部鐵路交匯處分出支線。支線最北站為北昆西站英語North Quincy (MBTA station),隨後經過沃拉斯頓站英語Wollaston (MBTA station)昆西中心站英語Quincy Center (MBTA station)[4]

布倫泰利延長線 編輯

 
昆西阿當斯和布倫泰利站均有大型停車樓以方便郊區出行。

過了昆西支線站後,緊接着的是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布倫泰利延長線。延長線通向布倫泰利站英語Braintree (MBTA station),於1980年3月22日投入使用。1983年9月10日,在站點之間增設昆西阿當斯站英語Quincy Adams (MBTA station)[4]布倫泰利延長線是1965年大型拓展規劃的一部分,1969年發佈的波士頓交通規劃審查英語Bost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Review中提及了在昆西中心站之後增設北布倫泰利和南布倫泰利站。由於布倫泰利站的選址爭議,工程被延期。[12]

包括昆西阿當斯站和布倫泰利站在內的部分波士頓地鐵系統區段起初因為離市中心過遠而收取雙倍票價。乘客在入站和出站時需要分別支付一次車票。2007年票務系統更改時,取消了布倫泰利站雙倍車票。[13]

西北延長線 編輯

 
紅線隧道的出入口,為潛在的雷克星頓的延長線而預留。

為了修建紅線西北延長線,1979年3月24日開始,哈佛巴士隧道暫時關閉,地鐵延長至哈佛/布拉特爾以方便乘客轉乘巴士。1981年1月31日,原先的哈佛站永久關閉並拆除,並建立了哈佛/霍利奧克臨時車站。1983年9月2日起,這兩座臨時車站關閉,新的哈佛站與9月6日正式開放。列車在戴維斯廣場轉向。[4]艾略特車庫被拆除,並在此建起了哈佛堅尼地政府學院

1984年12月8日,紅線開通途徑波特站到達戴維斯站的延長線。1985年3月30日,延伸至灰西鯡站,也是目前紅線的終點站。由於灰西鯡站車庫還未完工,低峰時期所有列車都經停此站,上下班高峰時只有阿什蒙特列車經停此站。1985年12月26日,灰西鯡車庫完工,從此開始,所有列車都到達灰西鯡站。[4]修建延長線期間,交通局提出了地鐵藝術英語Arts on the Line項目,為新增地鐵站增加公共藝術設計,提升美感。

原計劃中,紅線從哈佛廣場延伸至列克星敦128號州道出口附近。列克星敦市政府極力支持該項目,然而遭到阿靈頓市內反城市化居民的阻撓,紅線終結於灰西鯡站。

20世紀80年代 編輯

 
中央廣場站的舊月台

為容納6節車廂的列車,MBTA在70年代開始加長車站月台。西北延長線和南部海岸線的月台由於是新建的,可以容納6節車廂。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是第一個被改造的車站,於1970年開工。隨後,阿什蒙特和肖馬特站改造工程與1981年動工。1984年至1987年間重建了剩下的車站。[4]例如中央廣場站和市中心十字站,新的地鐵站從結構上來講與舊車站大有不同。1988年1月21日起,紅線正式開始使用6節車廂長的列車。[4]

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英語JFK/UMass (MBTA station)為紅線布倫泰利支線單獨設立了一個月台,於1988年12月14日開放。[4]從那時起,路線的配置基本上不再變化。

21世紀10年代 編輯

2012年1月,麻省中央交通規劃局公佈了拓寬93號州際公路的設想,需要重新規劃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紅線兩條支線經過這一站時暫時不分開停靠,公用同一月台,在車站南部某處再分開。另一個月台被臨時劃分給舊殖民地線和格連布殊線通勤鐵路。[14]

2013年,麻省灣交通局開始對朗費羅橋英語Longfellow Bridge進行修復,耗資2.55億美元。紅線經過費朗羅橋橫跨查理斯河,連接肯德爾/麻省理工學院站查理斯/麻省總醫院站。工程期間,替換鐵軌需要用巴士接駁替代紅線該段服務25周,。大橋車輛通道在修復的3年中一直關閉。2018年5月,大橋修復完成。[15][16][17]

2015年12月10日,一輛從布倫泰利站英語Braintree (MBTA station)開往北昆西站英語North Quincy (MBTA station)的紅線列車在正常營運的軌道上行駛,然而駕駛員並不在列車上。交通局切斷供電軌道的電力才最終讓列車停下來。事故發生後,麻省灣交通局聲稱列車的系統被篡改,並不是一起故障。晚些時間對其聲明做出更正,事故由操作人員失誤導致。[18]

2018年2月21日清晨9點20分,一輛駛向安祖站的列車電機故障,導致列車出軌,損毀90米鐵軌。事故車輛至少三扇車窗破損,安祖站及車廂內充斥着濃煙。前後三站紅線服務中止營運長達7.5小時,用巴士作為擺渡車往返於這些車站,嚴重干擾了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行。[19]

2019年6月11日,一輛紅線列車在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北側脫軌,撞毀了三個用於控制車站聯鎖的信號設備棚。截至2019年6月21日 (2019-06-21),未來數月內紅線列車發車班次預計被限制到每小時10班車(通常為每小時13-14班車),以便對信號機進行修復。[20][21]經查明,列車驅動電機元件接地故障產生的火花損壞了車輪的軸承,導致軸承斷裂列車脫軌。[22]

冬季問題及防災工作 編輯

 
2015年冬季防災工作期間,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至北昆西站之間服務由巴士代替

2014年底至2015年初的極端惡劣氣候英語2014–15 North American winter中,大雪造成麻省灣交通局公共交通系統多次停擺。地鐵紅線和橙線的地上段在風暴中尤其脆弱,由於暴露在大雪中,軌道結冰導致路線中斷。系統中任意一輛列車失去動力中止營運後,地鐵線上所有列車都受到嚴重影響。沒有列車持續碾壓鐵軌上的雪,鐵軌很快就被大雪完全覆蓋住。(地鐵藍線地上段由於臨海,空氣中帶有腐蝕性鹽,列車使用頂部懸吊式供電路線,並不存在結冰問題。)

2015年,交通局在冬季防災工程中投入8370萬美元,大部分用於改造紅線和橙線,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布倫泰利支線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和沃拉斯頓站之間基礎建設陳舊,大部分建築在堤壩上,十分脆弱。新鋪設的供電軌道使用不同的金屬材料減少磨損,帶有加熱功能,並安裝有擋雪設施。[23][24][25]工程不包含沃拉斯頓更南部部分 。[23]

2016年7月,交通局財政和管理控制委員會批准一項1850萬美元的合約,完成對南部剩餘部分的改造。工程對菲爾茲角和薩文山之間鐵軌的供電軌道進行替換,對北昆西至布倫泰利間的信號系統進行升級,並替換昆西中心、昆西阿當斯和布倫泰利的鐵軌,於2016年下半年完工。[26]

車輛 編輯

地鐵紅線使用標準軌距重型鐵路,馬塔潘段上使用有軌電車。地鐵列車為六節車廂組成的動力分散式列車,由600V直流電 軌道供電

南波士頓的卡伯特車庫是紅線地鐵列車維護站,車庫入口在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站英語JFK/UMass (MBTA station)北部的哥倫比亞交匯口。除此以外,夜晚列車中止營運後,也停放在布倫泰利的卡迪根車庫、阿什蒙特的科德曼車庫和灰西鯡站西岸鐵軌上。[27]哈佛站附近的艾略特車庫曾用於停放東波士頓隧道地鐵(如今的波士頓地鐵藍線)列車和紅線列車,後來於20世紀70年代被拆除。

生產年份 製造商 型號 車長 車寬 列車編號 服役期間 列車數量
1969–1970 普爾曼標準英語Pullman-Standard 紅線#1 21.18米(69.49英尺) 3.1米(122英寸) 1500-1523 1969–至今 24
1969–1970 普爾曼標準英語Pullman-Standard 紅線#1 21.18米(69.49英尺) 3.1米(122英寸) 1600–1651 1969–至今 44 (38節使用中)
1987–1989 UTDC英語UTDC 紅線#2 21.26米(69.75英尺) 3.05米(120英寸) 1700–1757 1987–至今 58
1993–1994 龐巴迪運輸 紅線#3 21.18米(69.49英尺) 3.05米(120英寸) 1800–1885 1993–至今 82 (78節使用中)
2019–2023 中國中車 紅線#4 21.18米(69.49英尺) 3.05米(120英寸) 1900–2151 預計2020 0

1912年劍橋地鐵和1928年多切斯特列車 編輯

 
停靠在艾略特車庫的重軌列車,車型與1912年列車相似,照片拍攝於1967年。
 
1912年,停靠在哈佛站的地鐵列車

劍橋地鐵列車於1912年開始營運,40節列車由標準鋼鐵列車公司英語Standard Steel Car Company生產,另外20節由拉科尼亞列車公司英語Laconia Car Company生產。他們對波士頓現有地鐵進行研究後,設計生產了這種長約69英尺(21米),重約85,900英磅(39,000公斤)的大容量列車。列車每側有三個滑動門均勻分佈。列車首次亮相時是當時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地鐵列車。[28]:127後來,布魯克林-曼克頓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為紐約地鐵生產的標準列車英語BMT Standard和費城百老匯街地鐵列車均採用了類似設計。

1963年普曼列車 編輯

上述的劍橋-多切斯特車隊一直服務到1963年,然後被普曼標準英語Pullman-Standard編號為01400-01491的92節車廂一次性替換。這些碳鋼車最初為藍、白和金色塗裝(麻省的主題顏色),[29]並一直保留到80年代初。為了迎接灰西鯡延長線的開放,所有列車被漆為紅色。列車沒有安裝空調系統,之後的地鐵列車均設有空調。由於不能六節車廂連接,1400系普曼列車於1994年退役。1800系列車投入使用後,四節車廂作為作業車輛被保留下來,另有六節車廂被存放在肯納邦克波特海濱有軌列車博物館英語Seashore Trolley Museum[6]

 
停放在卡伯特車庫的1400系列車

鋁製車身列車 編輯

 
1600系列列車經過朗費羅橋

一共使用過三種制結構列車:1969-1970年,普曼標準英語Pullman-Standard編號1969-1970的1500系列車和1600系列車(也被稱作1號車隊),UTDC英語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1988年生產的1700–57型列車(被稱作2號車隊)。每輛列車可載客62至64人,截至2015年 (2015-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有大概132列車廂服役,包括那些最老的車廂仍在MBTA系統中使用。所有列車都被漆為白色帶上紅邊。

這些列車使用傳統的直流牽引電機,由西屋公司生產,並可以相互操控。1500系和1700系也可以單列運行,但實際上他們一直是串聯運行的。1600系列車只能串聯運行。[30]

 
1800系列車

不鏽鋼車身列車 編輯

1800-85系不鏽鋼車身列車由龐巴迪運輸公司於1993至1994年間生產。列車組件在加拿大生產,並在佛蒙特州巴利組裝。這個系列列車被稱作3號車,共有86節車廂服役。列車安裝有自動化到站廣播系統,列車到站時播報站名,安裝在天花板上的LED同步顯示站名。這些列車為不鏽鋼車身,車身下半部分為紅色,車頭有黃色液晶顯示屏。列車原本使用紅色布質座椅,21世紀早期換為黑色皮質座椅。最近,這些皮質座椅被換成防破壞加強毯式座椅,包含多色圖案。

列車使用通用電氣生產的交流牽引電機,並配有固態電子器件控制。這些列車只能串聯配合使用,並在緊急情況下能與老式車廂一同使用。

 
大紅色列車內飾

大紅色高運量列車 編輯

2008年12月,為增加容量,MBTA開始使用改造過的無座椅1800系列車。MBTA是美國第一個為了這個目的改造車廂的地鐵營運單位。這些列車被標識為「大紅色」列車,車門上有巨大貼紙標明。車站內自動報站系統提示乘客到站的為高運量列車。[31]到目前為止,MBTA只有一列改造過的列車,僅在早上班高峰開往灰西鯡站,傍晚繁忙時開往布倫泰利站英語Braintree (MBTA station)

 
停靠查理斯/麻省總醫院站的灰西鯡站方向列車(2022年2月)

中車長客制列車 - DKZ91 型 編輯

 
2018年8月展出的新列車樣車

2013年10月,麻省交通部宣佈計劃斥資13億美元購置74節新的紅線和橙線地鐵列車,用於替換掉老舊的1500系和1600系列車。並打算進一步購置58節列車替換1700系列車[32]。2014年10月22日,交通部批出5.666億美元合約予北車(該年稍後併入中車),以建造152節新車車廂供橙線使用,以及132節新車車廂供紅線使用[33];兩種新車均以兩節車廂為一列,可進行兩列或三列的重聯營運,其中紅線新車的製造商型號為 DKZ91(由 DK301 和 DK302 兩種車廂組成)。

中國中車集團在麻省春田市紐英倫西屋公司英語New England Westinghouse Company地址上設立生產基地,用於製造新的列車(另有13億美元將用於測試、信號更新和維修設施擴張等方面),其中紅線列車預計2019年開始交付,2023年全部交付完成[34]。每列新車將多載15名乘客,每節車廂有4個輪椅駐車位並有閉路電視監控;車廂車門將更加寬大,使上下乘客更加迅速,單扇車門故障時也能讓輪椅通過[35]

由於1800系列車維護成本逐步上升,2016年12月,管理局選擇向中車集團購置更多同款列車將其替換。訂單採購120列列車,花費2.77億美元。全部列車交付後,高峰期紅線發車間隔可以縮短至3分鐘[36]。紅線的信號系統預計於2023年完成更新,與橙線信號系統更新合計花費2.18億美元[37][38]

2019年10月8日,麻省灣交通局在起官方推特上宣佈其紅線首批新列車通過卡車運抵卡博特車庫。車輛交付後,交通局開始對列車進行測試,並準備將新列車投入使用。首列紅線新車於2020年12月30日投入營運,但由於受到橙線新車出軌事故的影響,該組列車於2021年3月16日暫時退出營運以進行相關調查,並於2022年1月重新投入營運。

藝術與建築 編輯

麻省灣交通局是美國第一個提出在地鐵中加入公共藝術元素的機構,並為項目起名為地鐵藝術英語Arts on the Line(英語:Arts on the Line)。項目為紅線西北延長線站點增設各種公共藝術品。該項隨後被美國其他城市爭相效仿。

肯德爾/麻省理工學院站英語Kendall/MIT (MBTA station)設置的藝術品為《肯德爾樂隊英語Kendall Band》,由保羅·馬蒂斯英語Paul Matisse創作。行人可以與藝術品互動,激活牆上的三個發聲裝置。灰西鯡站頂部懸吊的霓虹燈叫做《紅線的終點英語The End of the Red Line》,由波士頓藝術家亞歷山卓和莫伊拉·希娜創作。近三十年新建的或新翻修的車站都設有公共藝術。[39]

MBTA網站上提供公共藝術目錄,涵蓋其六條主要路線上所安裝的90多個藝術品。指南可供下載,包含詳細的照片、標題、藝術家、地點和描述等訊息。[40]

新建成的地面車站,例如灰西鯡站、布倫泰利站和昆西阿當斯站都有大的停車樓,他們是粗野主義建築的代表。

車站列表 編輯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所在地 啟用日期 轉乘及備註
  灰西鯡 Alewife 劍橋灰西鯡溪公園道英語Alewife Brook Parkway 1985年3月30日[41] 巴士總站、泊車轉乘停車場、分鐘人單車徑英語Minuteman Bikeway
  戴維斯 Davis 薩默維爾戴維斯廣場英語Davis Square 1984年12月8日[41] 薩默維爾社區徑英語Somerville Community Path
  波特 Porter 劍橋波特廣場英語Porter Square 1984年12月8日[41] 波士頓通勤鐵路菲奇堡線英語Fitchburg Railroad
  哈佛 Harvard 劍橋哈佛廣場 1983年9月6日 原有車站在1912年3月23日啟用,1981年1月30日關閉,由現時車站取代
  中央廣場 Central 劍橋中央廣場英語Central Square, Cambridge 1912年3月23日
  肯德爾/麻省理工學院 Kendall/MIT 劍橋肯德爾廣場英語Kendall Square 1912年3月23日 原名為肯德爾並使用至1978年8月6日,1982年12月2日至1985年6月25日稱為劍橋中心/麻省理工學院
  查理斯/麻省總醫院 Charles/MGH 波士頓劍橋及查理斯街 1932年2月27日 原名為查理斯並使用至1973年12月
  公園街 Park Street 波士頓公園、特利蒙特及冬街 1912年3月23日 綠線
原名為公園街地下
  市中心十字 Downtown Crossing 波士頓夏、華盛頓及冬街 1915年4月4日 橙線銀線英語Silver Line (MBTA)第一期
原名為華盛頓並使用至1987年5月3日
  波士頓南站 South Station 波士頓德維廣場英語Dewey Square 1916年12月3日 銀線英語Silver Line (MBTA)第二期及波士頓通勤鐵路南側線
曾經可轉乘大西洋大道高架英語Atlantic Avenue Elevated
  百老匯 Broadway 南波士頓百老匯及多徹斯特大道 1917年12月15日 曾有有軌電車隧道的上層,1919年關閉
  安祖站 Andrew 南波士頓安祖廣場 1918年6月29日
堅尼地博物館/麻省大學以北,紅線上升至地面並分岔成為兩條支線,在該站停靠不同的月台。車站以南兩條支線分岔如下:
  堅尼地圖書館/馬薩諸塞大學英語JFK/UMass station JFK/UMass 多徹斯特英語Dorchester, Massachusetts哥倫比亞路及莫里西林蔭路 1927年11月5日 波士頓通勤鐵路舊殖民地線英語Old Colony Lines (MBTA)格連布殊線英語Greenbush Line
原名為哥倫比亞並使用至1982年12月1日,布倫泰利月台在1988年12月14日啟用
曾為舊殖民地鐵路英語Old Colony Railroad而名彎月大道[42]
分為阿什蒙特及布倫泰利
往阿什蒙特
  薩文山英語Savin Hill station Savin Hill 薩文山大道及悉尼街 1927年11月5日 曾為舊殖民地鐵路英語Old Colony Railroad車站,布倫泰利支線列車軌道在旁邊但不停靠。
  菲爾茲角 Fields Corner 查理斯街及多徹斯特大道 1927年11月5日 曾為肖馬特支線鐵路車站
  肖馬特英語Shawmut station Shawmut 戴頓街 1928年9月1日
  阿什蒙特英語Ashmont station Ashmont 阿什蒙特街及多徹斯特大道 1928年9月1日 繼續經10分鐘的阿什蒙特-馬塔潘高速線英語Ashmont-Mattapan High Speed Line(1929年12月21日啟用)前往馬塔潘英語Mattapan station
曾為肖馬特支線鐵路車站
肖馬特支線鐵路的雪松林站英語Cedar Grove station現已成為馬塔潘線的車站,在那之後路線與舊多徹斯特及米頓支線鐵路英語Dorchester and Milton Branch Railroad即時匯合
往布倫泰利
  北昆西英語North Quincy station North Quincy 昆西東斯關特姆及漢科克街 1971年9月1日
沃拉斯頓英語Wollaston station Wollaston 昆西新港大道及比勒街 1971年9月1日 重建關閉直至2019年末
  昆西中心英語Quincy Center station Quincy Center 昆西漢科克及華盛頓街 1971年9月1日 波士頓通勤鐵路舊殖民地線英語Old Colony Lines (MBTA)格連布殊線英語Greenbush Line,自2012年7月起沒有活躍停車場,截至2016年3月正進行取代停車場規劃[43]
  昆西阿當斯英語Quincy Adams station Quincy Adams 昆西布爾金公園道及中央街 1983年9月10日 泊車轉乘
  布倫泰利英語Braintree station Braintree 布倫泰利象牙及聯合街 1980年3月22日 波士頓通勤鐵路舊殖民地線英語Old Colony Lines (MBTA)
泊車轉乘

參考資料 編輯

  1. ^ MBTA Performance Dashboard. MBTA Fiscal Management & Control Board. 2017 [23 Januar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2. ^ Wollaston Station Improvements.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November 11,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3. ^ Cudahy, Brian J. Change at Park Street Under: The Story of Boston's Subways. Brattleboro, Vermont, US: Stephen Greene Press. 1972. ISBN 0-8289-0173-2.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Belcher, Jonathan. Changes to Transit Service in the MBTA district (PDF). NETransit. 22 March 2014 [26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1-03). 
  5. ^ End of service on Old Colony's Shawmut Branch.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4). 
  6. ^ 6.0 6.1 6.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etransit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7. ^ Sanborn, George M. A Chronicle of the Boston Transit System.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1992 [201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7) –透過MIT. 
  8. ^ Curiosity Carcards (PDF).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9-04-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2-18). 
  9. ^ misc.transport.urban-transit | Google Groups. Groups-beta.google.com. [2012-06-10]. 
  10. ^ Carr, Robert. MBTA Buys Old Colony Line For a South Shore Express . Boston Globe. 29 July 1965 [201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透過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11. ^ MBTA Plans Downtown Tunnel . Boston Globe. November 20, 1965: 4 [201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透過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12. ^ Hanron, Robert. MBTA to Unveil Master Plan Soon For 75-mph Service to Far Points . Boston Globe. November 7, 1965: 48 [201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透過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13.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the Fare Restructuring and Increase.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3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September 2007). 
  14. ^ Centr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taff. Improving the Southwest Expressway: A Conceptual Plan (PDF). Boston Region Metropolitan Planning Organization. January 2012 [16 Jan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7-09). 
  15. ^ 存档副本. [2019-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16. ^ Powers, Martine. Longfellow Bridge repairs, disruption to start in summer. Boston Globe. February 28, 2013 [2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17. ^ MassDOT. Longfellow Bridge. Accelerated Bridge Program.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 [2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4). 
  18. ^ Rosen, Andy; Dungca, Nicole. Red Line train leaves station without operator. Boston Globe. 10 December 2015 [11 Decem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9. ^ McDonald, Danny; Levene, Alana. Red Line service resumes between Broadway and JFK stations - The Boston Globe. BostonGlobe.com. 波士頓環球報. [23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20. ^ Plans to Accelerate Red Line Signal Repairs.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June 21, 2019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21. ^ Stout, Matt; Siu, Diamond Naga. T says Red Line reduced schedule to last through summer. Boston Globe. June 21, 2019 [2019-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22. ^ Levenson, Michael. T attributes Red Line derailment to broken subway axle. Boston Globe. September 16, 2019 [2019-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23. ^ 23.0 23.1 Vaccaro, Adam. Winter is coming, and the MBTA is getting ready. Boston Globe. 23 September 2015 [4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7). 
  24. ^ Gov. Baker Announces $83.7 Million MBTA Winter Resiliency Plan (新聞稿).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4 June 2015 [2019-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5. ^ Winter Resiliency Work Continues on the Red Line: WEEKEND TRAIN SERVICE BETWEEN JFK/UMASS AND QUINCY CENTER SUSPENDED (新聞稿).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9 September 2015 [2019-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6. ^ MBTA: Next Phase of Red Line Winter Resiliency Improvements Approved. MassDOT Blog (新聞稿). 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25 July 2016 [2019-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27. ^ O'Regan, Gerry. MBTA Red Line. nycsubway.org. [29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4). 
  28. ^ Fischler, Stanley I. Moving millions : an inside look at mass transit 1s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9. ISBN 0-06-011272-7. 
  29. ^ Clarke, Bradley H. The Boston Rapid Transit Albu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oston Street Railway Association. 1981: 11. 
  30. ^ Archived copy (PDF). [2012-02-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19). 
  31. ^ MBTA strips out the seats from some Red Line train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11-08.
  32. ^ Governor Patrick Announces Major Transportation Funding Investments (新聞稿).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October 22, 2013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33. ^ Chinese Company Hopes MBTA Contract Will Be U.S. Launching Pad. WMUR.com. October 22, 2014 [October 2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3). 
  34. ^ Chinese Company Hopes MBTA Contract Will Be U.S. Launching Pad. WBUR. October 22, 2014 [December 13,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6, 2016). 
  35. ^ GOVERNOR PATRICK ANNOUNCES MBTA’S RECOMMENDED COMPANY TO BUILD NEW SUBWAY CARS IN MASSACHUSETTS (PDF) (新聞稿). Office of Governor Deval L. Patrick. October 21, 2014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30) –透過State Library of Massachusetts. 
  36. ^ MBTA purchases an additional 120 new Red Line cars (新聞稿).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December 12, 2016 [2019-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30). 
  37. ^ Vaccaro, Adam. Signal problem? MBTA takes aim at prime cause of delays with new signal system. Boston Globe. October 1, 2018 [2019-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38. ^ Red Line Transformation Program. [2022-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6). 
  39. ^ Boston Inspires Public Art (PDF). Boston Public Library: 5, 6. 2003 [2008-09-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10-03). the MBTA collaborated with the... Cambridge Arts Council... to acquire art for the Red Line Northwest Extension Project. The result was the beginning of a world-class public art program and collection that has grown to include over seventy pieces on six transit lines. 
  40. ^ Public Art in Transit: Over the Years. mbta.com.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4-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5). 
  41. ^ 41.0 41.1 41.2 Belcher, Jonathan. Changes to Transit Service in the MBTA district (PDF). NETransit. 20 July 2011 [3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1-03). 
  42. ^ Whiting, E., Map of Dorchester Massachusetts in 1850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2-02. - Boston Public Library Map Collection. The maps shows the Crescent Avenue Depot of the Old Colony Railroad Line.
  43. ^ Jackson, Scott. Meeting On Quincy Center Station March 10. Quincy Sun. 2 March 2016 [4 March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拓展閱讀 編輯

  • Cheney, Frank. (2002) Boston's Red Line: Bridging the Charles from Alewife to Braintree, Arcadia Publishing. ISBN 978073851047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