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雅(404年—461年),字伯度,小名黃頭廣平(今河北任縣東)人,北魏官吏,北魏三游之一[1]

高允作《徵士頌》頌三十四人,游雅為其中之一。

生平 編輯

游雅剛毅、寡言,少有高才。魏太武帝神䴥四年(431年),廣平游雅、渤海高元、博陵崔綽等被太武帝徵拜為中書博士,遷著作郎,同時入京。

神麚六年,擢為東宮內侍長,負責東宮安全。期間游雅代表北魏出使劉宋,交涉和親事宜。向宋朝提出和親請求,拓跋燾願以女兒嫁給武陵王劉駿為妃,同時宋文帝劉義隆將女兒嫁給拓跋燾之孫,屢次立功,拓跋燾又擢為散騎侍郎,跟隨太武帝馬後侍衛。不久太武帝賜爵為廣平子。

太延五年(439年),為太子少傅。太和十二年(451年),魏太武帝又命游雅、高允、中書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拓跋燾對吩咐制定刑罰,寬、嚴、疏、密,一定要適中。他們利用僅半年時間,修訂三百九十一條律令,經太武帝審閱後在全國施行,對北魏政權建設起作用。

正平二年(452年)十月,平定宗愛之亂有功。游雅迎新帝拓跋濬即位有功,進爵為侯,另加建議將軍,又擢為散騎常侍

興安二年(453年)山東平安民變,遂封游雅為平南將軍,帶兵平叛,僅半年平之。同年十一月,隴西王景文聚眾起義,文成帝下詔封雅為雍州刺史平叛。北魏每州設三個刺史,漢人一,鮮卑兩,用以監督漢人。游雅團結鮮卑人刺史,將王景文制服。並徙眾三千家於趙魏。

任刺史近三年,能嚴格要求下屬,曾數次隻身私訪,為民伸冤。有一縣令,仗勢欺壓百姓,雅毫不姑息殺之。雍州由盜賊四起到夜不閉戶,史書記載,在任廉白,甚有惠政。不久文成帝下詔晉為假梁郡公。

太安三年(457年)二月回朝,拜為秘書監。同年六月,魏文成帝命重修國史,游雅因崔浩前車之鑑,乃稱病在家,不勤著述,竟無所成。

北史·游雅傳》:「雅性剛戇,好自矜誕,凌獵人物。」因論議短長忿陳奇,遂陷陳奇被族夷,為論者所斥[2]

和平二年(461年)春去世,終年58歲,魏文成帝下令追贈梁郡公祠,設專人看守祭墳。後逐漸發展繁衍成村,稱為廟上村。文成帝下令使雅子游僧奴、孫游雙鳳沿襲父爵。

著有《太華殿賦》等。

墳墓 編輯

2008年考古工作者與任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的發現假梁郡公游雅之墓,封土高十米,東西長約30米,南北長約25米。在研究游氏姓氏文化,任縣歷史變遷以及南北朝時期政治、文化、風俗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價值[3]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54》,出自魏收魏書
 北史·卷034》,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書目 編輯

《魏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二·游雅傳》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