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560年6月1日),胡姓烏丸氏,字興國[1][2]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王光自稱是東漢司徒王允的後裔,世代為州郡顯貴的豪門世族,獲賜姓烏丸氏。王光少年時雄健威武,有將帥的才能謀略,曾作為天柱大將軍爾朱榮的部下參與了河陰之變,冊立元子攸為皇帝[1]。王光以大將軍帳內都督起家官,升任宣威將軍給事中,因為常有戰功,又升任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爾朱氏滅亡後,王光加入東魏一方。天平四年(537年),王光參與了沙苑之戰,戰敗後歸附西魏[2]宇文泰對待王光非常優厚,封王光為平原侯,任命王光為帥都督大統十年(544年),王光恢復原本的官職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很快外任華山郡太守,任期結束後回朝出任持節大都督,進號撫軍將軍,進爵為平原縣公[3][4],加通直散騎常侍。王光又出任勛州諸軍事、勛州刺史,很快出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2]。因為王光在邊境化境安民有功,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爵位改為首陽公。北周建立後,王光進爵為上黃郡公。北周武成二年,王光患病,四月廿二日(560年6月1日)在蒲州城中去世,皇帝詔令贈予都督義洛三州諸軍事、華州刺史、上黃郡公如故,同年八月庚辰朔卅日己酉(560年9月11日)葬於華州華山郡華陰鄉靈泉里[2]

墓誌 編輯

王光墓誌全名《周上黃郡開國公志銘》,現收藏於大唐西市博物館[2]

族系 編輯

雖然《周書》和《北史》記載王光是王允的後裔,但姚薇元滕昭總都認為其家族為東胡族烏丸[5][6]

其他 編輯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葉煒指出,王光家族原本是六鎮武人,可能在六鎮之亂時成為爾朱榮部下,而他的夫人叱羅招男出自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的核心家族,兩個集團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就被割裂,且二者矛盾日趨深化。河陰之變後,羅鑒一家雖然逃過一劫,但為維持家族地位,也需要儘快尋找新援。此時大批下層武將開始進入北魏上層政治舞台,填補了河陰屠殺造成的大量權力真空,爾朱榮麾下六鎮勛貴地位更為顯赫。在此背景下,羅鑒將已到婚齡的叱羅招男嫁給六鎮武將王光是「理性選擇」。遷洛集團和六鎮集團之間的鴻溝,或許通過聯姻而減小,兩個群體有可能在新政治形勢下結合起來,構成新的統治集團[1]

家庭 編輯

祖父 編輯

  • 王買,北魏使持節、平南將軍、並雍二州刺史、廣陽公[2]

父親 編輯

  • 王於,北魏持節、征東將軍、零丘郡太守、乾陽侯[2]

夫人 編輯

  • 叱羅招男,北魏驃騎大將軍、濟徐二州刺史叱羅退干孫女,北魏驃騎大將軍、岐州刺史叱羅鑒第二女,封曲梁縣君,進封曲梁郡君[2]

子女 編輯

  • 王軌,長子,北周中侍上士[2]
  • 王毗闍,次子,小名阿師奴[2]
  • 王摩耶,長女,嫁拔拔氏[2]
  • 王須摩提,次女[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葉煒, 《从王光、叱罗招男夫妇墓志论西魏北周史二题》,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第00期), 2012年, (第00期): 84–93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胡戟,榮新江主編.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 五五七——五六0. ISBN 978-7-301-16079-4 (中文(繁體)). 
  3. ^ 《周書·卷四十·列傳第三十二》:王軌,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後。世為州郡冠族。累葉仕魏,賜姓烏丸氏。父光,少雄武,有將帥才略。每從征討,頻有戰功。太祖知其勇決,遇之甚厚。位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公。
  4. ^ 《北史·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王軌,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後,世為州郡冠族。累葉仕魏,賜姓烏丸氏。父光,少雄武,有將帥才略。頻有戰功,周文帝遇之甚厚。位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公。
  5. ^ 姚薇元. 《北朝胡姓考》.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7.07: 276—278. ISBN 978-7-307-11562-0 (中文(簡體)). 
  6. ^ 滕昭宗, 《乌丸莫那娄氏考——附考乌丸渴烛浑氏、乌丸叱罗氏》, 《西北民族論叢》 (第00期), 2007年, (第00期): 60–70 [2020-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