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榮(1845年—1900年8月14日),字正孺,號廉生山東登州府福山縣(今煙臺市福山區)人。晚翰林,曾三任國子監祭酒八國聯軍之役拜京師順天團練大臣,不願投降洋人自殺殉國。追贈侍郎榮祿大夫文敏。王懿榮精通金石學,被普遍認為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1]

王懿榮
王懿榮


大清誥授榮祿大夫京師順天團練大臣國子監祭酒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正孺,號廉生
諡號 文敏
出生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山東省登州府福山縣
逝世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京師
配偶 謝氏
親屬 (祖父)王兆琛
(父)王祖源
出身
  • 光緒五年己卯科順天鄉試舉人
  • 光緒六年庚辰科進士出身
著作
  • 《王文敏公遺集》

生平 編輯

王懿榮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王兆琛官至山西巡撫,父王祖源官至四川成綿龍茂道觀察使。王懿榮自幼勤學,但不屑拘泥經學註疏。經過考核,任職戶部主事

光緒六年(1880年),王懿榮考中庚辰科二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曾數度上書建言。

光緒十二年(1886年)因父喪丁憂去職。守喪結束,出典河南鄉試。光緒二十年(1894年),大考一等,升侍讀。次年入直南書房,署國子監祭酒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後,日軍佔據威海登州大震。王懿榮請求歸鄉操練鄉勇馬關和談之後返回京師,補祭酒。兩年後,又遭母喪,守制後復起故官。至此,王懿榮在幾年間已三任祭酒,「諸生翕服」。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八國聯軍逼近燕京。王懿榮與侍郎李端遇同被任命爲京師順天團練大臣。王懿榮指出:「拳民不可恃,當聯商民備守禦。」但形勢已無法挽回。同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東便門,王懿榮率眾抵抗失敗,回家對家人道:「吾義不可苟生」。家人跪泣勸阻,王懿榮不為所動,服毒自盡,未死,在牆上題下「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的絕命詞,投井自盡。其妻謝氏一同殉難。其事上聞,朝廷追贈侍郎榮祿大夫文敏[4]

王懿榮之子近代作家王崇煥(又王漢章)撰《清王文敏公懿榮年譜》(1924,由內務府漢軍旗詞人畫家李孺作序)。

發現甲骨文 編輯

 
甲骨與甲骨文

王懿榮酷愛金石,喜歡收藏古董、珍玩,帝師翁同龢軍機大臣潘祖蔭皆曾稱其博學。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榮身患瘧疾,派人前往藥店抓藥。由於王懿榮略通醫術,服藥時每味藥材,都親自查看。偶然中,他發現其中一味稱作龍骨的藥上刻有文字,於是將藥店的龍骨全部買下,並通過其他渠道廣泛收集。[5]經過研究,金石功底深厚的王懿榮最終確定「龍骨」是中國上古——殷商時期的占卜用骨,而龍骨上刻畫的是比籀文更爲古老的文字,也就是後來所稱的甲骨文[6]。此後,王懿榮開始大量收購甲骨,短時間內即得到一千五百多塊,並使甲骨文爲世人所知[7]

由於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後一年即殉國,未能繼續對這些文字進行研究。王懿榮身故以後,其次子王崇烈(字漢輔),將其所藏甲骨全部售與劉鶚,後者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將其中部份甲骨選刻,出版《鐵雲藏龜》,並明確提出甲骨文爲「殷人刀筆文字」。從此,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迅速興起。王懿榮對甲骨文的發現,爲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史考古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著作 編輯

著有《福山金石志》、《天壤閣雜記》、《漢石存目》、《求闕文齋文存》,皆收入《王文敏公遺集》。

紀念 編輯

 
清代學者象傳》之王懿榮像

王懿榮在北京的故居在今東城區王府井北面的錫拉胡同。王懿榮墓在福山古現鎮東村,民國時已被盜,墓毀於文化大革命。墓碑、旌表碑、神道碑等文物於近年被發現。今福山區建有王懿榮紀念館。[8]

2009年,爲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山東省大舜文化研究會設立了旨在推動甲骨文字考釋、促進甲骨學發展的「王懿榮甲骨學研究獎」。

註釋 編輯

  1. ^ 我们的文字. www.nlc.cn. [2023-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1).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三):光緒六年。庚辰。五月。……○引見新科進士。得旨。黃思永、曹詒孫、譚鑫振、業經授職外。戴彬元、龐鴻書、呂佩芬、張星炳、劉沛然、黃紹箕、朱福詵、彭士芳、吳維藩、郭曾炘、陳夔麟、楊澍先、丁立鈞、吳保齡、崔永安、王懿榮、盛炳緯、志銳、陳與冏、葉大遒、崇寬、蔣艮、汪概、劉煥、安維峻、吳樹棻、梁鼎芬、湯繩和、郭賡平、王乘燮、強鵬飛、李經世、溥良、沈士鑅、陳鼎、胡連、王丕厘、李士鉁、吳國鎮、楊崇伊、蔡世佐、柏錦林、左紹佐、于式枚、顧蓮、汪致炳、福楙、陸善格、吳成熙、黃俊熙、王蘭、馮應榮、徐琪、梁錦奎、高淩霄、杜慶元、王濂、褚成博、謝雋杭、姜自駒、胡錫祜、王頌蔚、裴維侒、何乃瑩、劉名譽、趙曾重、陳景鎏、丁象震、柳芳、林元菼、李佩銘、薩廉、鍾靈、范德鎔、劉桂文、吳同甲、張世英、周遂良、余熙春、袁鵬圖、段樹藩、余文蔚、石鴻韶、汪受礽、連培基、楊福臻、陳應禧、毛澂、陳光明、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二):光緒九年。癸未。夏四月。○引見庚辰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黃思永、編修余聯沅、曹詒孫、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黃紹箕、汪概、劉名譽、謝雋杭、陳與冏、丁立鈞、志銳、蔣艮、周克寬、福楙、崔永安、張星炳、謝希銓、國炳、吳樹棻、楊崇伊、盛炳緯、梁錦奎、葉大遒、安維峻、王懿榮、徐琪、戴彬元、王濂、陳景鎏、劉桂文、溥良、龐鴻書、柏錦林、李經世、吳同甲、王丕厘、梁鼎芬、劉沛然、張鼎華、薩廉、呂佩芬、趙曾重、褚成博、朱福詵、李佩銘、馮應榮、裴維侒、俱著授為編修。
  4. ^ 《清史稿·卷四百六十八》:王懿榮,字正孺,山東福山人。祖兆琛,山西巡撫。父祖源,四川成緜龍茂道。懿榮少劬學,不屑治經生藝,以議敘銓戶部主事。光緒六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益詳練經世之務,數上書言事。十二年,父憂,解職。服闋,出典河南鄉試。二十年,大考一等,遷侍讀。明年,入直南書房,署國子監祭酒。會中東戰事起,日軍據威海,分陷榮城,登州大震,懿榮請歸練鄉團。和議成,還都,特旨補祭酒。越二年,遭母憂,終喪,起故官。蓋至是三為祭酒矣,前後凡七年,諸生翕服。
    二十六年,聯軍入寇,與侍郎李端遇同拜命充團練大臣。懿榮面陳:「拳民不可恃,當聯商民備守禦。」然事已不可為。七月,聯軍攻東便門,猶率勇拒之。俄眾潰不復成軍,迺歸語家人曰:「吾義不可苟生!」家人環跽泣勸,厲斥之。仰藥未即死,題絕命詞壁上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於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擲筆赴井死。先是懿榮命浚井,或問之,笑曰:「此吾之止水也!」至是果與妻謝氏、寡媳張氏同殉焉。諸生王杜松等醵金瘞之。事聞,贈侍郎,諡文敏。懿榮泛涉書史,嗜金石,翁同龢、潘祖蔭並稱其博學。
  5. ^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第一人-大众日报数字报-大众日报电子版-大众日报PDF版. paper.dzwww.com. [2024-03-09]. 
  6. ^ 1933年王漢章在《古董錄》中指出,王懿榮「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
  7. ^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先登等認為,發現甲骨文的第一人並非王懿榮,而是天津人王襄。但其觀點未獲廣泛支持。
  8. ^ 王懿荣纪念馆. [201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7). 

延伸閱讀 編輯

[]

 清史稿·卷468》,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編輯

  • 《清史稿》
  • 孫葆田.《皇清誥授榮祿大夫追贈侍郎銜賜諡文敏前團練大臣國子監祭酒王公神道碑銘》.《清朝碑傳全集》冊4,頁3483-3484.
  • 陳代卿.《清故團練大臣贈侍郎銜賜諡文敏國子監祭酒王公家傳》.《清朝碑傳全集》冊4,頁3484-3485.
  • 《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一百周年論文集》. 齊魯書社. 1999年.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