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儼(?—?),五代十國南唐官員,廬陵人。

蕭儼十歲至廣陵,以童子科擢第,在楊吳官至秘書省正字。南唐烈祖李昪即位,官至大理司直、刑部郎中。李昪晚年,給事中常夢錫幾次上言,說陳覺馮延己魏岑都是佞邪的小人,不適合讓他們在東宮侍奉太子,蕭儼官至也司門郎中判大理寺,上表指稱陳覺奸邪亂政。李昪脾氣急躁,近臣往往被譴責和懲罰。陳覺稱說有病,整月整月地不入朝門,943年二月二十八日,宣告遺詔,陳覺才出來。蕭儼彈劾他奏稱:「陳覺端坐在私人的居室,來等待先帝升仙,請朝廷按律治他的罪。」朝廷沒有追究。

李昪在吳國當宰相時,禁止壓迫良民作奴婢,命令買奴婢之人通過官府立字為據。馮延己、馮延魯兄弟,起草李昪遺詔,聽由民間賣兒女。蕭儼駁斥說:「這事必是馮延己等人所為,不是先帝大行之前的命令。馮延魯任東都留守判官時,已有此請;當時先帝詢問我,我回答說:『陛下從前拿出府庫中的金錢,把民間賣出兒女贖出來,歸還給他們的父母,因此遠近歸心。現在當了皇帝,怎能實行相反的辦法,讓窮人的子女去為富人做役使?』先帝以為我說得對,將治馮延魯之罪。我以馮延魯愚蠢,不足以責備。先帝便把馮延魯的奏章斜封,抹三筆,拿進宮去。現在到宮中去找尋,必然還在。」後來找到馮延魯的上疏。但是,李昪的遺詔已經施行,也沒有再做改變。當時,為李昪定廟號,江文蔚韓熙載建議稱宗,蕭儼認為李昪使唐朝中興,應當稱祖。

944年正月初八,元宗李璟下敕令:「齊王李景遂參與決定庶政,百官中只有樞密副使魏岑、查文徽可以向天子陳奏事情,其餘的人除非召對,不得進見。」給事中蕭儼上疏極力爭論,疏被壓下不予上報。侍衛都虞候賈崇叩門請見,李璟感悟,收回先前下的敕令。

李璟在宮中建造高樓,召集侍臣觀看,眾人都嘆賞讚美。蕭儼說:「只恨樓下沒有修個井。」李璟問他為什麼。回答說:「因為這個不如陳後主的景陽樓而已。」李璟大怒,把他貶官到舒州,讓觀察使孫晟派兵防備他。蕭儼說:「我是因為直言進諫獲罪,不是有野心。從前顧命時,孫兄幾乎把社稷引向危亡,罪過不比我更重嗎?今天你反來防備我!」孫晟慚愧,解除防設。之後,召為大理卿

952年三月,蕭儼多次上疏攻擊馮延己。蕭儼錯判一個婦人死罪,鍾謨李德明等人一定要殺蕭儼,馮延己說:「蕭儼誤殺一個婦人,諸位認為應當處死。蕭儼是九卿之一,難道可以誤殺?」於是向皇帝求情。蕭儼因此得以免死;人們也為此稱道馮延己。

李後主即位,和寵臣一起下棋,蕭儼見到,把棋盤推倒。李後主大驚,責問道:「你想學魏徵嗎?」蕭儼說:「臣不是魏徵,陛下也不是太宗。」南唐被宋朝滅亡後,蕭儼以老病歸鄉。因為有事到州里打官司,說話已經前言不搭後語,州官不知道他已經得病,說江南用這樣的人當正卿,如何不亡。七十五歲去世,家無一金。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