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字興遠北魏官員,新蔡郡鮦陽縣(今安徽省臨泉縣鮦城鎮)人。

年少好學,得意於文章。初任四門博士,歷任殿中侍御史、國子助教、積射將軍、兼中書舍人。對答辯問,被魏宣武帝讚賞。

永平元年(508年),豫州懸瓠城民白早生反魏,宣武帝命董紹受慰勞軍隊。在上蔡被南梁軍襲撃,擒送江東,投入獄中。梁朝領軍將軍呂僧珍與他交談,便相器重。梁武帝聽說後,說:「忠臣孝子,不可無之。今當聽卿還國。」准許董紹回國。董紹於是與北魏擒獲的梁將齊苟兒等十人交換。永平年間,擔任給事中,兼舍人。董紹主張與南梁講和,朝廷不許。之後,加輕車將軍、正式擔任舍人正,轉任步兵校尉。

魏孝明帝初年,董紹獻上《御天馬頌》,孝明帝讚賞,賜帛八十匹。以舍人受位龍驤將軍、中散大夫。加冠軍將軍,出任右將軍、洛州刺史。正光末年,南梁將軍曹義宗王玄真攻打荊州,據順陽郡馬圏。北魏裴衍王羆討伐梁軍。奪回順陽郡,包圍馬圏。馬圏城堅固,裴衍、王羆大軍糧少,董紹上書說裴衍必敗。不久,裴衍失利,順陽郡再被曹義宗佔據。董紹有氣病,求解任洛州刺史,孝明帝不許。

孝昌三年(527年),蕭寶寅在長安作亂,董紹上書請率瞎巴兵三千出擊。孝明帝問黃門徐紇:「這些巴人真瞎嗎?」徐紇說:「這是董紹的壯語。就是說巴人勁勇,見敵人無所畏懼,不是真瞎。」孝明帝大笑,命董紹速行,又加平西將軍。以拒蕭寶寅之功,封新蔡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永安年間,擔任安西將軍、梁州刺史、假撫軍將軍、兼尚書、出任山南行台,以清廉著稱。魏節閔帝派遣元孚到梁州代替他,董紹入長安,在關右大行台爾朱天光屬下擔任大行台從事、兼吏部尚書。轉任征西將軍、加金紫光祿大夫。中興二年(532年),爾朱天光赴洛陽,董紹留守長安。爾朱天光被高歡所敗,董紹在賀拔岳屬下擔任開府諮議參軍。永熙年間,加車騎將軍。賀拔岳後攜董紹在高平牧馬,董紹悲而賦詩:「走馬山之阿,馬渴飲黃河。寧謂胡關下,復聞楚客歌!」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西遷,董紹任御史中丞。西魏文帝即位後,董紹議論朝廷,被宇文泰殺害。

其子董敏,永安年間官至太尉西閤祭酒。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79》,出自魏收魏書
 北史/卷046》,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文獻 編輯

  • 魏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 北史·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