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象尊

商朝象形青铜鸟兽尊,1975年湖南醴陵狮形山出土

醴陵象尊,又稱象尊[1]銅象尊[2],商朝形青銅鳥獸尊,1975年湖南醴陵獅形山出土,現藏於湖南博物院

醴陵象尊
材質青銅
時期或古文明商朝
發掘地點湖南醴陵獅形山
現存於湖南博物院

歷史背景

編輯

殷商時期,中國黃河流域仍有象群分佈,《呂氏春秋·古樂篇》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象尊是商代常見的酒器,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殷墟青銅器通論》中曾收錄有三件象尊[3]

出土與收藏

編輯

1975年2月,醴陵象尊出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湘潭地區醴陵縣仙霞公社獅形山[a](今屬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左權鎮[5]距山頂十多米的山坡上,距地表15厘米左右深度,是當時公社社員張立林挖土植樹時發現[6]。後被湖南省博物館(今湖南博物院)收藏。據器型及紋飾判斷為商晚期至西周初期[7]。1990年6月,醴陵象尊入選北京故宮文華殿「中國文物精華展」並展出[6]

商代青銅象尊,現共有三件,另外兩件分別收藏於美國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和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醴陵象尊是唯一一件仍在中國境內的,也是唯一一件出土地明確的[4][8]

形制

編輯

該象尊出土時尊蓋已遺失[4]。高22.8厘米,長26.5厘米,寬14.4厘米,兩耳間寬14.7厘米[7],重2.78千克[4]

該象尊的象首較大,與真實的大象相比,軀體與頭部比例略小,軀幹、象鼻與象足均較粗大,應是製作該器物的匠人故意為之。象鼻捲起上揚呈S型前伸,象目圓睜,象耳張開,象尾垂下,四足而立,造型惟妙惟肖,生動誇張。象鼻中空,與腹部相通,可作為流口。象背上有橢圓形口,應是注酒所用[2]。收藏於美國弗利爾藝術館的商夔紋象尊與醴陵象尊非常相似,其背部開口處蓋有一個以小象為鈕的器蓋[4][7]

器上紋飾繁縟,象尊鼻端作鳳首形,體態較為扁平,喙自鼻口端上緣前出,近似為長而尖的三角狀,兩側眼珠圓突,中間凹下為瞳孔,眼珠後為翅膀,翅下是蜷曲的鳥爪。鳳冠上俯臥着一頭老虎,虎尾粗壯有力,壓在鳥上,虎尾兩側有尾端向上回卷的縱向陰線,虎頭較大,虎目圓睜,瞳仁為凹點,虎額頭有菱形陰線,長尖的兩耳後伸,耳面有十字形下凹;虎身軀幹較小,兩側有近方塊狀陰線,應是勾勒的肌肉,四足前探抓地,也以陰線勾描肌肉。虎口咬住一蛇頭,露出圓突的蛇眼,蛇身為象鼻背側的扉棱[7]。鼻下端倒懸一蟠虺,象尊額頭上方飾有渦狀蟠虺紋,象尊身上裝飾有饕餮、夔龍、老虎、玄鳥等20餘個動物紋飾,均以雲雷紋為地[2][4][9]

象尊上的動物紋樣被認為體現了商人「神人以和」思想,象鼻上的虎紋則是「巴人崇虎」的表現,結合老虎和玄鳥的構成樣式,醴陵象尊可能是湖南本土的青銅器皿[10]

備註

編輯
  1. ^ 也作「獅形嶺」[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商 · 象尊. 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2020-04-05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1). 
  2. ^ 2.0 2.1 2.2 铜象尊. 湖南省博物館.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1). 
  3. ^ 文物上母子同框的温馨画面. 西安晚報. 2017-05-16 [2023-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9) –透過央廣網. 
  4. ^ 4.0 4.1 4.2 4.3 4.4 4.5 喬松. 湖南醴陵出土商代象尊艺术纹饰及文化寓意探窥. 設計在線. 2016-05-16 [2023-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9). 
  5. ^ 象尊. 湖南博物院.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1). 
  6. ^ 6.0 6.1 《醴陵市志》編纂委員會. 《醴陵市志》.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出版社. 1995年2月: 792 [2024-01-02]. ISBN 75438093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4). 
  7. ^ 7.0 7.1 7.2 7.3 譚鑫剛. 湖南省博物馆藏青铜象尊解读. 文物天地. 2018-09-20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1) –透過參考網. 
  8. ^ 湖南省株洲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出版社. 1996年: 419–420 [2024-01-02]. ISBN 9787543813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2). 
  9. ^ 萬全文. 长江中游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二). 國立故宮博物院: 94-103. [2024-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1). 
  10. ^ 吳衛; 喬松. 湖南醴陵出土商代象尊纹饰分析. 裝飾. 2016, (4): 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