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伯勛(英語:Bor Shium Luh, 1916年1月13日—2001年6月4日)是一位美國華人食品科學家。[1][2]

生平 編輯

1916年出生於滬海道川沙縣顧路鎮(現上海市浦東新區曹路鎮),1938年獲得國立交通大學化學系學士學位,1941年至1946年擔任上海梅林罐頭食品公司化驗部主任,1947年赴美留學,1948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學位,1952年獲得同校食品化學系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食品化學系助教,後升任教授直到1986年7月1日退休。[3][4][5]1974年成立中美食品協會並擔任第一屆會長。

慈善 編輯

  • 2003年夫婦捐資20萬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學建立「陸伯勛食品工程實驗室」和「陸伯勛獎學金。
  • 2005年夫婦捐資300萬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學建立「陸伯勛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參考來源 編輯

  1. ^ UC-Davis biography on Lu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His early publications show an alternative spelling of his middle name as "Shiun," therefore this spelling was used for a plaque acknowledging his contributions outside the new food laboratory located in the Robert Mondavi Institute of Wine and Food Science sensory build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These publications were deposited at Shields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s, UC Davis, in 2011.
  2. ^ Huang, Wen. Asian Foo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C. : 5 [23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7). 
  3. ^ Chinese American Food Society history, as written by Cathy Ang in 2005.. [202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4. ^ Chinese American Food Society Award winners. [2021-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5. ^ 餓了麼又雙叒來到創始人母校,這一次是為食品安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搜狐新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