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亞歷山德羅維奇·瓦西里耶夫

鮑里斯·亞歷山德羅維奇·瓦西里耶夫(俄語:Борис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асильев,1899年—1937年),中文名王希禮,是蘇聯早期漢學家,《阿Q正傳》的第一位俄文譯者[1]。在大清洗中被處決。

鮑里斯·瓦西里耶夫
出生1899年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
逝世1937年11月24日(1937歲—11—24)(37—38歲)
 蘇聯列寧格勒
別名王希禮
母校彼得格勒大學
職業漢學家、翻譯家
知名作品阿Q正傳》俄譯本

生平 編輯

1899年生於聖彼得堡。1922年畢業於彼得格勒大學東方學系,期間師從漢學學者瓦西里·阿列克謝耶夫(阿翰林)。畢業後在亞洲博物館(1930年後附屬於蘇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工作。1924年被派往中國實習,先後到過北平杭州上海開封等地。1925年春被共產國際分配到位於開封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事顧問團,不久後與翻譯曹靖華相識。兩人聊得非常投機,曹靖華還向他推薦了最近的新書《阿Q正傳》。從未接觸過新文學的他讀後甚為興奮,決心將它譯成俄文[2]。在之後的翻譯過程中,他與魯迅進行了多次書信交流。1929年,列寧格勒海潮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阿Q正傳》譯本,一共印了三千冊[3]

1927年回國後,開始在列寧格勒東方學院和文史學院任教。1930年晉升副教授。1935年,晉升教授,同年以論文《儒家觀念對於水滸傳的影響》通過答辯,獲得副博士學位。1937年9月6日在大清洗中被捕,11月19日被定罪,11月24日被處決。同一天被處決的還有涅夫斯基等7位漢學家。他正在撰寫的全博士學位論文文稿《水滸傳在中國文學中的位置》下落不明[4]

與魯迅的交往 編輯

1925年4月17日,王希禮寫曹靖華,希望能把自己引薦給魯迅,以獲得翻譯《阿Q正傳》的許可[5]。在初稿譯完時,王希禮把所有疑難,如白話文中新的語彙、中國賭博中的各種用語都列舉出來,寫在信中寄給魯迅。信中還請求魯迅為俄譯本寫一篇序、自傳並附寄最近照片[6]。魯迅於5月8日收到這封信。他不僅作了詳盡的解答,還專為解釋賭博方法繪了一張圖,按圖說明「天門」等的位置及賭法。為了寄給王希禮照片、序文和傳略,魯迅於5月28日午後照相,29日夜作《〈阿Q正傳〉序及自傳略》訖[7]

王希禮與魯迅有過多次見面。《魯迅日記》1925年8月11日寫道「午後往北京飯店訪王希禮,已行」;10月25日寫道「下午王希禮來,贈以《蘇俄文藝論戰》及《中國小說史略》各一本」;10月28日寫道「下午往六國飯店訪王希禮,贈以《語絲》合訂本一及二各一本」......最後的記錄是1927年5月27日「得王希禮信,五日上海發」[8]

作品 編輯

著有論文《中國戲劇》《中國古典戲曲:以梅蘭芳演出為例》《中國左翼文學》《聊齋小說的古代淵源》。翻譯《阿Q正傳》、《伯牙絕弦謝知音》、白行簡的《李娃傳》、白居易的《長恨歌》、《聊齋志異》若干章節。合編《漢語白話課本》(1935年)、《漢語構造》(1936年)[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佘曉玲. 鲁迅小说俄译研究述略. 俄羅斯文藝. 2016, (1): 38–47. 
  2. ^ 高莽. 中苏文学的架桥人. 人民日報. 2007年8月14日 [2019年12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2月24日). 
  3. ^ 烏蘭汗. 《阿Q正传》在苏联. 人民日報. 1961年9月22日: 第8版. 
  4. ^ 葉可嘉. 苏联汉学家王希礼、文学家特列季亚科夫论中国戏曲与梅兰芳. 戲曲研究. 2014, (2): 64–80. 
  5. ^ 楊四平. 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 東方出版中心. 2014: 56. ISBN 9787547307311. 
  6. ^ 曹靖華. 好似春燕第一只. 人民日報. 1961年6月8日: 第8版. 
  7. ^ 朱正. 鲁迅史料考证/回望鲁迅.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57. ISBN 9787543439993. 
  8. ^ 戈寶權. 阿Q正传的俄文译本. 南開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78, (3). 
  9. ^ 岳巍. 王希礼与俄译《阿Q正传》及其他. 讀書. 2017, (8): 127–13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