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2 45mm反坦克炮 (M-42)

M-42是一個蘇聯半自動45-mm反坦克炮。它的全稱是1942年型45-mm反坦克炮(M-42) (俄語: 45-мм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ая пушка образца 1942 года (М-42))。M-42自1942年以來一直用到二戰結束。

M-42 45 mm反坦克炮(M-42)
塞瓦斯托波爾莎彭山紅軍博物館展出的M-42
類型反坦克炮
原產地蘇聯
服役記錄
使用方蘇聯
華約
朝鮮
參與戰爭/衝突二戰
韓戰[1]
生產歷史
研發者基洛夫州彼爾姆市第172廠試驗設計局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切日裏尼科夫
生產商基洛夫州彼爾姆市第172廠試驗設計局
生產日期1942-1945
製造數量10,843
基本規格
重量戰鬥: 625 kg (1,378 磅)
移動: 1,250 kg (2,756 磅)
槍管長度3.09米(10英尺2英寸) L/66[1]
寬度1.6米(5英尺3英寸)[1]
高度1.2米(3英尺11英寸)[1]
操作人數6[1]

炮彈Fixed QF 45x386 mm. SR[1]
口徑45 mm (1.77英寸)
後膛半自動垂直滑動
後座力液壓彈簧[1]
載具分離式
射擊仰角-8° 到 25°
迴旋角度60°
射速15-20發/min
槍口初速870 m/s (2,854 英尺/s)
最大射程4.55 km (2.84英里)

歷史

編輯
 
芬蘭坦克博物館中的一門M-42 45mm反坦克炮。

在摩托維里喀的第172工廠為給1937年型45-mm 反坦克炮(53-K)進行改進,發展成為了M-42.這門炮的倍徑很大(66倍徑,比53-K(L/46)多了20倍的口徑)。它也有了威力更大的炮彈以及更厚的炮盾(以前的53-K是4.5mm,M-42是7mm)。但是內部的鉸鏈結構讓成員變得更加擁擠,所以他們不得不跪下。為加快生產速度還做了一些小變化。

M-42自1942年以來一直用到二戰結束。在1943年,由於它在攻擊類似於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以及四號坦克H型等新式德國坦克時發現其反裝甲能力的不足,M-42很快就被更具威力的ZiS-2替代了。後者甚至進行了大規模生產。然而事實上它對輕裝甲目標十分有效,能夠從側面擊穿豹式坦克以及四號坦克H型。它所使用的高爆彈與榴霰彈人仍然給予了它的不錯的對人員殺傷的能力,所以M-42仍在不斷生產。

在1945年中期,M-42的大規模生產終止。生產總數為10843門。

彈藥

編輯
  • 彈種
  • 穿甲彈
  • 高爆彈
  • 榴霰彈
  • 煙霧彈
  • 炮彈重量
  • 穿甲彈:1.43 kg
  • 硬芯穿甲彈:0.85 kg
  • 高爆彈:2.14 kg

性能

編輯
穿深
[2]
Type 100米(110 yd) 500米(550 yd) 1,000米(1,100 yd) 1,500米(1,600 yd) 2,000米(2,200 yd)
APBC-HE 71 mm(2.8英寸) 54 mm(2.1英寸) 40 mm(1.6英寸) 32 mm(1.3英寸) 28 mm(1.1英寸)
APCR 108 mm(4.3英寸) 74 mm(2.9英寸) 46 mm(1.8英寸) - -

筆記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 ^ Bird, Lorrin; Lingston, Robert. World War II Ballistics: Armor and Gunnery. Albany, NY USA: Overmatch Press. 2001. OCLC 71143143. 

參考

編輯
  • Shunkov V. N. - The Weapons of the Red Army, Mn. Harvest, 1999 (Шунков В. Н. - Оружие 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 — Мн.: Харвест, 1999.) ISBN 985-433-469-4 
  • Koll, Christian (2009). Soviet Cannon -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Soviet Arms and Ammunition in Calibres 12.7mm to 57mm. Austria: Koll. p. 423. ISBN 978-3-200-01445-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