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諸葛亮

由Likai0927在話題為什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經常被質疑?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0 個月前
基礎條目 諸葛亮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三國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三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三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歷史專題 (獲評甲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甲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甲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傳記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山東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山東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山東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1 編輯

諸葛亮的偉大是在於他面對了一個愚蠢的對手周瑜,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只要有高手,就會有低手,有智者,就會有愚者,諸葛亮的聰明是在於隊碰到了一個笨蛋的周瑜,看到他以後的事情,是他一次一次的失敗,面對劉備伐吳的錯誤決策, 不能說是他的錯,至少他不能阻止劉備的出征的錯,表明他不會說話,不會勸說,而後來遇上了司馬懿就兵敗如山倒了,試想一個,他連勸說劉備不要出征的辦法都沒有,又有什麼辦法去勸說司馬懿出城投降呢?空城計,說得好聽是智慧,但說得不好聽,是一命系在他自己手裏,舜間可能會讓司馬懿全將他殺個五馬分屍了。他不知道萬事不會一直朝着一個方向前進的,陰盛轉陽,陽盛轉陰,他以前一直勝,後來自然會轉敗了,你太大名了就要失敗,如此簡單而已,一個人的智慧是不能控制天地,天地是由天地自已調控的。五千年歷史一直都是如此,一代天子一朝臣,一代換一代,任何事物都是由無到有,由有到弱,由弱轉強,再由強轉弱,由弱轉無,他諸葛亮一樣是如此,只有平常的事才會長久,象草一樣,無色無艷才會長久,太漂亮的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不會長久的。諸葛亮就是一朵開得太漂亮的花,花開盛期無比漂亮,過後,只能轉調謝了。 中國易經的陰陽相互轉換,是不以人的意識都轉移的,它是大自然的準則。 就象現代史一樣,以前是德意日三國一統世界,霸道無比,然後原子彈讓他們煙消雲散,後來是美蘇兩霸,後來是蘇聯一家獨大,嚇得美國人要死,美國總統尼克遜不得不到中國來向毛澤東求救,後來中美合力對抗蘇聯,蘇聯就分解了,現在是美國一家獨大,歷史不過如此,一個個的霸權國家輪流轉…………誰都無法想永遠獨霸世界。美國的雙子大夏的倒掉,本身就是因為他的太漂亮,太高了,極至的好,自然會轉向極衰,甚至於是死亡,毀滅之路。圓明園不是因為英法聯軍的槍炮而毀掉的,而是因為它太漂亮,太奢侈了,太豪華了,所以一定會在某一天毀掉。就象世上任何偉大的人都會死一樣,任何事物太好了就會走向毀滅。我希望中國不要太強大,免得也毀於一旦。

中庸之道啊。


請注意,在正史中諸葛亮跟周瑜並沒有什麼多大的交集,你這是三國演義的情節,並非事實。


空城計不是諸葛亮使用的


希望你能多讀點正史,了解一下真相,不要被三國演義影響太深…

在《三國志》等正史中,根本就沒有「空城計」之說,也沒有和周瑜有什麼交集。晚秋的時節留言2013年11月5日 (二) 14:20 (UTC)晚秋的時節回覆

通篇不知所云的唬爛廢文 還有周瑜一點也不笨 蠢的是你

條目清理 編輯

此條目過度內部連結,需要清理。-- 百楽兎 2007年12月10日 (一) 15:17 (UTC)回覆

已大致清理完畢。--百楽兎 2007年12月12日 (三) 01:58 (UTC)回覆
這好像都是某人一口氣加上的,估計是不熟悉編輯習慣的新手,辛苦了。—Msuker (留言) 2007年12月12日 (三) 07:52 (UTC)回覆

諸葛亮「三十八」代後人的說法 編輯

此模特的自稱身份極為不可靠。1744年前,即公元263年,諸葛亮的第二、第三代後人已可以出現同時戰死沙場的情況。1744年只延續了36代,平均是48.4年才一代。中國古代任何家族,包括皇族,都絕無如此長的跨代(壽命、早生早育習慣問題)。如果此事屬實,幾乎可以成為世界紀錄。

參看一下孔子家族,比諸葛氏長了僅七百多年,但是至今已經到了八十多代,比這一說法多了超過一倍。2400多年八十多代,平均只有30年一代,基本是中國古代上層社會可信的跨度。—Msuker (留言) 2007年12月12日 (三) 07:52 (UTC)回覆

確實不可靠,「後裔」一段已經寫到了第50代,而這位小姐卻是第38代。不過有時會有兄弟姊妹相差數十歲的現象,所以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支系之間長期以來產生的落差(38代不一定就要是最晚的一代)。—bstle2 2007年12月12日 (三) 12:40 (UTC)回覆

幾乎可以確定是錯的。畢竟38代雖然不一定是最晚一代,但是要求此人的前面36代親父平均都是48歲以後才生育,這在中國古代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就算舉盛世帝王來說,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三代直系帝王大概就是康雍乾了,三人分別活了68、58和88歲,按照乾隆的話人到七十已經古來稀了。但是祖孫三人加起來,也只活了145年,還不夠這算法諸葛亮後人三代的平均(3 X 48.4=146.2)。極端情況如果持續三代、六代也就算了,畢竟有老來得子等等,但持續三十餘代1700多年,每一代都要堅持到50歲還能生兒子,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此事完全是根據這一明顯錯誤信息的原創研究,所以只能在條目中提醒讀者注意了。- Msuker (留言) 2007年12月12日 (三) 13:27 (UTC)回覆

既然是明顯錯誤,我已經刪除。且引用處不過是某個二流媒體的八卦內容,不適合放在本條目中。 —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6月20日 (五) 04:39 (UTC)回覆

我想補充一下我所知的資料,可作為參考。孔子家族因為世系清晰,家譜連綿不絕,歷來被作為研究中國世代傳承的經典案例。當前孔子後裔中,最大輩分是六十七代「毓」字輩,最小輩分是八十三代「念」字輩。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09:03 (UTC)回覆

不是任何出版物都是有公信力的資料 編輯

請看搜狐相關[報道 http://news.sohu.com/20070906/n252001251.shtml]。再着重看其中一段:「 《中國最虛偽的男人:梅朝榮品諸葛亮》一書的責任編輯余先生對記者說,該書書名確實有點偏激,而且作為學術問題來討論也很不嚴謹。但是「我們將這本書定位為一本通俗的大眾讀物,所以無傷大雅。」明顯不是什麼學術著作。這種個人意見,顯然沒有加入維基歷史條目的必要。--Msuker (留言) 2008年5月16日 (五) 14:51 (UTC)回覆

關於毛澤東對隆中對評價的小意見 編輯

其實毛澤東的筆記本身並不是很嚴謹的臧否人物的筆記,後人多引無益。隆中對因為是宏觀性的闡述,是很精確的時勢分析。從執行結果找毛病,是無稽。隆中對關於北伐戰略有個基本前提就是中原有變,然後任上將帥雄獅直插曹魏心臟地帶,但當時除了荊州日強之外,曹魏政權並未有變,勝利本身就是難以企望的。在勝利難以企望的前提下,益州作為首腦所在,只能搖旗鉗制隴右。至於其失敗,不止在於益州沒有很好的因應。更在於關羽戰略執行的失敗。隆中對是以孫吳為援,關羽變援為敵,根本上違背了隆中對。對吳的敵視政策,或許更多是劉備的默許與關羽的剛愎自用。關羽的對魏的冒進,對內的不協調也是無法責成戰略策劃的。兩處分兵之意,狀似雄偉,其實攻守皆備。但是益州的首腦也沒有很好的呼應荊州的出擊,再加上居中的救援隊(孟達等人)居然背叛戰略,以致攻守皆失。最大的失敗就在於東吳的偷襲了。怎麼看,這次失敗絲毫無關帷幄戰略規劃之失。 還有軍國戰略的決策者是劉備,在關羽對東吳的強硬策略上,肯定是得到劉備的支持的。後來乾脆推翻隆中對策略,企圖消滅東吳,更加顯示對時勢的判斷與戰略規劃上,劉備心中另有線路圖。諸葛亮是比較安全的,聯盟弱小,瓦解強大。劉備後期的戰略線路是,滅掉弱者,順江而下,擊潰東吳。完全控制長江一線,而不欲與他人共守長江之險。從而兩分天下。後來司馬政權倒是幫他實現了這個線路圖,佔據吳蜀地形之後,就奄有江東了。東晉與北方對峙也是依靠這個戰略形勢。 這裏不是說劉備的冒險路線劣於諸葛亮的萬全之策,周瑜想要逆江而上先取益州(看起來比諸葛亮更誇張和千里迢迢),就是考慮到我要不要與人共守長江天險,天知道荊州這幫人是狼還是虎。劉備想的是和周瑜一樣的東西 就是把戰壕里的兄弟先幹掉,再干江對面的曹操。魏延說過了,「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就很知心,這樣就大可以放手掐死長江戰壕里的孫仲謀了。關於那是劉備昏了頭,舉國為弟報仇來着,言過其實。玄德後來因為自己的戰略失敗很是羞憤,被壓抑的隆中線路圖必然得到張揚,所以來了個假禪讓。戰爭時期,軍國線路是一個最重要的權利。君主丟之,豈不喪本?荊州之敗到東伐失敗,才使得蜀國頓時與吳國平起平坐了,大傷元氣。毛澤東好標新立異,愛翻案,必有偏頗。 -自在才

毛澤東的言論正符合「事後諸葛亮」此一名言。

同上

支持上面分析,老毛喜歡故作驚人語出風頭,為唱反調而唱反調,欺負古人起不來他說現成話,正如樓上說的純屬事後諸葛亮。諸葛亮治蜀賞罰皆服,上下無怨,老毛搞得窮人富人高層底層都埋怨,他還不如諸葛亮呢。2012年11月29日 (四) 12:10 (UTC)

諸葛亮膝蓋中箭事件 編輯

請各位參與討論,特別是熟悉三國歷史、地理等知識的朋友。幾年前我就在天涯社區的煮酒論史版看到過雙方爭諸葛亮的討論貼,內容我不提。最近突然發現口水都打到維基百科來了。看到相關條目的歷史,發現互相有矛盾。故在此提出,希望經由大家的努力來改善相關內容。

事件源於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一句:「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有爭議就是這個躬耕於南陽,因為在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有南陽郡,而現代也有南陽市,但兩者區劃不是一一重合的,古代南陽郡南部鄧縣樊城蔡陽等地在現在的襄陽市境內,這是一;

第二就是諸葛亮沒有說具體,其躬耕於南陽的何處,因為南陽郡是個大的範圍,漢朝大部分時間實行的是虛刺史部一級、實兩級,到黃巾之亂時方為改為州—郡—縣三級。具體來講就是一郡下轄數縣,一州再轄數郡。按當時的區劃,南陽郡轄三十多個縣,郡治在宛縣。南郡也有近二十個縣,郡治在江陵縣。兩郡都隸屬於荊州,其州治在南郡襄陽縣

第三就是隆中,在該條目中根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 卷2l《襄州襄陽縣》:"諸葛亮宅,在縣西北二十里。" 說隆中在襄陽縣附近。但其條目中又說「臥龍崗和紫山,乃臥龍鳳雛隱居之地,古時這裏被稱為隆中」,這裏沒有來源來佐證,存疑。

究竟是隆中有爭議還是躬耕地有爭議? 編輯

矛盾的是,究竟是爭躬耕地還是爭隆中?而臥龍崗又是從哪裏冒出來的?這導致幾個條目的內容互相衝突。

  • 隆中里說是爭隆中,但其中語焉不詳,無可靠來詳。
  • 諸葛亮條中則說「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市臥龍崗務農」引用的是:「《大元一統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臥龍崗在南陽縣境內,諸葛亮孔明躬耕地。』、 《大明一統志卷60·襄陽府》「諸葛亮琅琊人,寓居南陽,往來隆中。」」,這其中的第二個來源提琅邪,因為明朝並沒有琅邪這個區劃,可見這裏的地名是指三國時代,三國時有琅邪郡和南陽郡,沒有南陽縣,這證明是諸葛亮居於南陽郡境內。後來說新莽時將宛改叫南陽,但這並不能證明東漢時仍然是這樣,要知道王莽時期改過大量的地名,漢朝中興後就全改回去了。翻遍各類東漢、三國地理歷史資料都找不出宛在當時叫南陽。而據此條目的描述,則爭的是務農地,即躬耕地,並認為隆中不屬於南陽郡。條目中說:「南陽郡和南郡以漢水為界」,這不絕對,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和《中國歷史地圖》,南陽郡和南郡的邊界不全以漢水為界,南陽鄧縣有一塊在漢水以南,深入南郡境內。根據這個條目的說法,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市臥龍崗務農,同時沒有提到隆中。
  • 三顧茅廬條又說「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北上到南陽臥龍崗拜訪諸葛亮。」,沒有引出來源。查《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而裴注引《魏略》:「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據此說明亮躬耕地在樊城以南,如此才需要北行去見備,而該條目所提到的臥龍崗在今南陽市臥龍區,當時屬宛,宛在哪裏?地圖顯示宛在樊城的北方。同時條目中並未有任何資料提及隆中和臥龍崗。也就是說該條目認為有爭議的是躬耕地,並且條目所說的臥龍崗是從哪裏冒出來的?當時叫什麼?。
  • 再查資料,之所以將隆中和諸葛亮對上,是出於《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裴注引習鑿齒漢晉春秋》:「 亮 家於 南陽 之 鄧縣 ,在 襄陽 城西二十里,號曰 隆中 。」

至於隆中的位置:

  • 據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 卷2l《襄州襄陽縣》:"諸葛亮宅,在縣西北二十里。但隆中條目說和現位置不同,現隆中在西南。
  • 查譚版《中國歷史地圖集》和中華文化大學版《中國歷史地圖》,隆中位於襄陽西。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23:40 (UTC)回覆

標題? 編輯

這和膝蓋中箭有什麼關係……Zzarch (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1:32 (UTC)回覆

上古捲軸V:天際#.E8.B6.A3.E9.97.BB--玖巧仔留言 2011年12月26日 (一) 04:14 (UTC)回覆

敬告某些用戶 編輯

維基不是個人、組織機構、地方利益的宣傳平台,也不是學術討論的平台,不要在多個條目詳述原創研究的爭議。尤其在隆中條目,加入大量單方面隆中說為什麼「不正確」的觀點,難道一個維基編者或者單一個地方研究院的研究員就有資格駁斥中國國務院、中國社科院認定的諸葛亮故居?隆中說的支持者同樣也可以在臥龍崗條目加入幾十條理由說為什麼南陽市不可能是隱居地。這種行為對於維基百科沒有半點裨益,嚴重違反百科的方針和宗旨,請自重。維基百科除了記錄有爭議,沒有必要、也不能細述沒有定論的學術爭議內容,真的要記錄,社科院的這個結論是最符合中立性(WP:NPOV)的,因為是多數觀點或者是重要的少數觀點(有「一批知名的擁護者」)。-Msuker留言2012年7月9日 (一) 08:05 (UTC)回覆

關於劉備諸葛亮敘述「臨終託孤」的三點問題 編輯

@User:118.170.97.111

    • 章節名值得重修,閣下所言甚是。至於兩文章節不同,大約是出自不同編者之故,如果都是有來源而且配合各自條目行文,其實描述有所差異並沒問題,重要不要互相矛盾而已。

另有關那文的來源出自《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註:

《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Eartheater留言2014年12月23日 (二) 06:02 (UTC)回覆

網絡紅人 編輯

網絡紅人的條目裏,孔明被列為網絡紅人,因此要不要在本文中加入相關的敘述,並且把Category:網絡紅人的分類加入條目中?--「小橘子」溫雅·馬特 2019年5月1日 (三) 21:36 (UTC)回覆

關於諸葛亮的諡號 編輯

之前改的時被修正了,可我覺得有點奇怪,當時的臣子如果加諡的不是都有一個侯字嗎?似乎稱忠武侯比較合理114.39.158.150留言2021年4月22日 (四) 09:06 (UTC)回覆

為什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經常被質疑? 編輯

為什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經常被質疑?--2001:F90:4880:4D6:8186:E190:DE98:2B5F留言2022年11月7日 (一) 23:15 (UTC)回覆

因為這些人往往就是一點軍事不懂,甚至是史盲引用陳壽的話,可笑的是陳壽也只是用可能的詞語,人家軍神李靖曾說史官鮮克知兵不能記其事焉直接反駁陳壽,論戰略諸葛亮就是歷史戰略天花板,隆中對僅僅十年不到登川地定鼎荊益,助一個最弱小的諸侯登上三分天下的位置,巔峰實力一度超過吳國,在漢中重創最強大國力強蜀國五倍不止的魏國,頭號功臣絕對是武侯,論理論,便宜十六策,兵法二十四篇,將苑等等主要為治軍,兵法一直從敵國一直到唐朝影響後世幾百年,戰術又開創歷史上第一個反鉗形戰士,在鹵城之戰重創司馬懿,其戰果根據推算跟二爺的水淹七軍都有的一比,論佈陣,更是比不了,王雙追王雙死,張郃追張郃死,又把八陣圖演變到巔峰,西晉名將馬隆就是靠八卦陣大破鮮卑,所以黑子有什麼資格說諸葛亮不懂軍事--Likai0927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21:23 (UTC)回覆
返回 "诸葛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