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颶風伊歐凱

由Tenbeens在話題建議復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典範條目颶風伊歐凱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6年3月26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6年4月9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6年3月26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典範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熱帶氣旋專題 (獲評典範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熱帶氣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美國專題 (獲評典範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美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美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典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氣象專題 (獲評典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建議改名:「颶風伊歐凱 (2006年)」→「颶風伊歐凱」

    編輯
     完成:已由管理員移動。--Kolyma留言2015年8月31日 (一) 04:32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

    編輯

    颶風伊歐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太平洋熱帶氣旋,提名人:7留言2016年3月19日 (六) 14:00 (UTC)回覆

    投票期:2016年3月19日 (六) 14:00 (UTC) 至 2016年3月26日 (六) 14:00 (UTC)
    6支持,0反對,入選。--14.113.14.253留言2016年3月26日 (六) 14:06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特色條目評選

    編輯

    颶風伊歐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熱帶氣旋,提名人:7留言2016年3月26日 (六) 14:10 (UTC)回覆

    投票期:2016年3月26日 (六) 14:10 (UTC) 至 2016年4月9日 (六) 14:10 (UTC)
    8支持,0反對,入選。--14.113.4.133留言2016年4月9日 (六) 14:1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颶風伊歐凱中的7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7:15 (UTC)回覆

    建議復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

    編輯

    先前在下復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但遭到數位用戶的回退,故希望先在討論頁取得共識。Weather Synchronize君在颱風蓮花討論頁曾經說過:

    首先這是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無論如何也不會被稱為「颶風」,而「颱風基礎資訊」是為西北太平洋風暴而設,改模板沒有正當性可言;其次改了模板之後,其他部門評定的強度資料,及路徑圖反而要另外放置,這其實對改進條目沒有幫助,甚或反而令條目質素倒退。
    • Karta0800900君:本條目最初是使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經過Jarodalien君的修改,根據英文維基百科對應頁面全文推倒重建,結果選上典範條目,但改用了颶風模板,因此「先到先得」原則下,應該使用颱風基礎資訊模板。
    • 林天蓬君:《典範條目標準》並未規定必定要是全翻譯或原創條目才可成為典範條目,不存在「颶風伊歐凱是翻譯的典範條目,若改成颱風基礎資訊可能就不是特色條目(因未全翻譯)」。
    • Tenbeens君。
    • 以上。--M.Chan 2017年10月27日 (五) 17:25 (UTC)回覆
    何況,颱風基礎模板非只為「西北太平洋」所設,不然參數就不會出現印度氣象局(IMD)、中太平洋颶風中心(CPHC)、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甚至是南半球的氣象機構了;再看看颶風模板,明明是稱為颶風模板,卻有日本氣象廳(JMA)、印度氣象局(IMD)和南半球的氣象機構,顯然二者可互相互換,但前者可以加入更多參數(不過那樣,等於要幫北大西洋颶風那裏要加十幾個國家的氣象機構強度了),後者即使不能像前者那樣加上機構參數,但也是可以在條目中寫入其他非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的機構評級(如:颱風納莉 (2001年)),而且這樣做怎麼會讓內容品質下落?
    其實本來就在想這個問題了,要不要各洋域熱帶氣旋均考慮統一模板?要統一的話,要使用颶風模板抑或颱風基礎資訊模板?--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27日 (五) 22:20 (UTC)回覆
    Tenbeens君:颶風模板僅能提供2個參數,而颱風基礎資訊模板提供更多參數,明顯後者更好用。--M.Chan 2017年10月30日 (一) 07:10 (UTC)回覆
    (:)回應@Typhoon Lionrock不是在模板上顯示愈多機構評級,就代表它就是愈好的模板......更多討論請移駕至,謝謝。--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0月30日 (一) 15:10 (UTC)回覆
    返回 "颶風伊歐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