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舌国,又称作支舌国反舌国,是《淮南子》所记海外三十六国之一,其民称作反舌民,其人舌头倒着生,舌根在唇边,舌尖向喉咙生[1],他们说话只有自己能懂[2]。在《山海经·海外南经[3][4]与《镜花缘》中有所记载。

图出自《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第一百七卷》

注释 编辑

  1. ^ 吕氏春秋·卷二·功名》:“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德厚也。”高诱注云:“一说南方有反舌国,舌本在前,末倒向喉,故曰反舌。”
  2. ^ 《淮南子》高诱注:“语不可知而自相晓。”
  3. ^ 《山海经·海外南经》:“岐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4. ^ 郭璞《山海经图赞》:“铄金洪炉,洒成万品。造物无私,各任所禀。归于曲成,是见兆朕。”

参考书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第一百七卷》,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