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光述(1903年—1987年),日治台湾高雄州旗山郡溪洲(今高雄市旗山区)人,台湾企业家,光阳机车创办人。

生平 编辑

柯光述毕业于旗山公学校,后考取台北国语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前身)普通科。毕业后,回到故乡,任教于溪洲公学校。调任至邻近的古亭公学校担任训导主任,于1932年,任潮州郡枫港公学校校长。在其父亲过世后,为就近照顾其母,请调回到旗山郡沟坪公学校,担任小学校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因应日本大东亚战争的需求,旗山的川野街长,聘请柯光述担任助役,协助征兵等事务。

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因为在台湾的日本人被遣送回国,柯光述与同宗柯新坤至高雄,顶下原由日本人经营的酱油厂,创立三光行,开始经营酱油生意。1947年,柯光述又与柯新坤、柯文杞、吕荣卿、吕荣炎等人合作,在高雄哈玛星成立光隆行,经营进出口生意。他们买下一艘船,平安号,在高雄港与汕头之间往来,进口中药材、黄豆、豆饼等商品,至台湾贩售。

1952年,因为政府规定,同一间公司不能进口同一辆机车的所有零件,当时开设庆丰行的黄继俊与柯光述是台北国语学校的同学,两人合作,以机车修理为名义,两间公司分别进口一半的零件,再彼此合作交换,组装成完整机车出售,首创台湾销售同一品牌机车先例。

1963年,日本开放台湾香蕉进口,香蕉出口生意成为旗山地区重要的产业。因为柯光述精通日语,在地方上又有声望,长期担任高雄青果台作社理事,1964年曾出任主席。

当时,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公司计划到台湾南部设厂,三阳机车董事长黄继俊介绍柯光述与本田机车接洽。柯光述亲往日本,与本田机车签约。之后与柯新威、柯新坤、陈金豹、陈水来、吕良千等人合作,筹措到足够资金,买地建厂,并向行政院经济部申请许可,在1963年建立光阳机车

光阳机车最早专为本田公司生产零组件,但后来在本田技研的技术支援下,建立了机车生产线,以本田机车为品牌名称,销售台湾,柯光述也成为南台湾重要的企业家。除了生意之外,柯光述也重视回馈乡里,1968年,由柯光述与柯新坤捐献的溪洲国小图书馆落成。1976年,光阳公司捐献3百50万元,在溪州建立溪洲大桥。大桥在1979年落成,成为当地重要地标之一。1983年,柯光述因病过世。

家庭 编辑

柯光述生有二子三女。长子柯弘明继承光阳机车,次子柯幸郎是渔业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