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2°58′11″N 120°17′34″E / 22.969805°N 120.292914°E / 22.969805; 120.292914

归仁仁寿宫位在台湾台南市归仁区,主祀保生大帝[注 1][1][2]。仁寿宫有“归仁大庙”之称,是过去归仁北里的公庙[3][4]。该庙与保西代天府关庙山西宫合称“府城东郊三大庙”(东门城外三大庙[5]),有12年轮流做醮交陪的习俗[1][2],该项活动已经以“归仁仁寿宫王船醮典暨绕境”名义登录为台南市文化资产[6]

归仁仁寿宫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归仁区文化里001邻文化街二段16号
主神保生大帝
地图
地图
仁寿宫正殿

沿革 编辑

立庙由来 编辑

根据清代方志,如陈文达《台湾县志》等书的记载,归仁仁寿宫旧称“大道公庙”,建于明郑时期[5][1][2]。庙中保生大帝神像据说是当年定国公郑鸿逵部将吴鸠山为祈求渡海平安,自白礁慈济宫迎请而来[5][1][2][3]。最初神像供奉在“国公府”[注 2]的吴鸠山宅第内,因保生大帝相当灵验,信众渐多,而有建庙之议[5][1][2][3]。最后由吴鸠山担任炉主发起募捐,进而建庙[1][2]

发展 编辑

仁寿宫建庙之后,在雍正二年(1724年)增建左右二厢[5][1][2][4]。咸丰四年(1854年)再修,并购置13多甲土地做为庙产[5][1][2][4]。同治六年(1861年)庙内成立“敦源社”,为敦源圣庙之前身[1][2]。光绪七年(1881年),在陈廷魁、林汉宗、刘寿等人领导下再次重修[5][1][2][4]

日治时期,仁寿宫在明治卅九年(1905年)与昭和十二年(1937年)重修过[5][1][2]。而庙内的敦源社则在昭和二年(1927年)迁出,于今址建立敦源圣庙[1][2]

二次大战后,仁寿宫在民国五十年(1961年)又一次重修,于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决定拆毁旧庙重建,次年(1975年)落成,后于民国八十四年(1995年)再次重修[5][1][2]

宗教活动 编辑

角头 编辑

仁寿宫的祭祀圈分成五个角头,在庙中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新充油相祀费碑记〉已有提到归仁北里仁寿宫有五角头[3][4]。根据“社内”耆老陈吉雄表示,角头划分的方式与人口多寡和相邻地域有关[4]

角头 聚落 庙宇
看东里 北安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绕境时,该庙主神禅师菩萨会被指定为先锋[4]]
第一角 归仁里 红瓦厝、社内 归仁忠顺府
第二角 新厝里 湾厝、槟榔园仔、崁仔下 崁仔下观音堂、湾厝北极殿、槟榔园翰林院
辜厝里 辜厝、崁仔头 崁仔头清水宫、辜厝翰林院
第三角 许厝里 许厝(顶许、下许)、罗厝、姓林仔 许厝代天府、许厝文衡圣帝堂
第四角 后市里 后市仔 后市五公禅院
文化里 国公府仔
第五角 看东里 杨厝、公馆边、旧社、向东仔 看东弘农宫
看西里 杨厝 看西武圣宫、看西清水宫
归仁里 香果宅 敦源圣庙:后来加入[4]

王醮 编辑

归仁仁寿宫王船醮典暨绕境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仪式、祭典、节庆
详细登录资料

仁寿宫与保西代天府、关庙山西宫有12年1科,接办王醮之说,但实际上并未照此举办[3]。有记录可查者,分别是在1905年、1961年、1977年、1995年及2015年,且多是因为庙宇重修重建完工后建醮[3]。但这三庙有交陪关系,建醮时另两庙会派出阵头支援[3]。如在1995年的乙亥科五朝王醮,山西宫派出宋江阵、金狮阵、蜈蚣阵、跳鼓阵与十三太保,代天府则有宋江阵、金狮阵与蜈蚣阵[3]

仁寿宫王醮多在农历十一月举行,但准备工作会从农历七月就开始[3]。以1995年王醮为例,在选出主会团后,约在农历七月会搭建船厂,八月初会“拜人客”(拜门口,各户自办)、“取‘舟参’[注 3]”(取龙骨),八月中取水[3]。十一月初时会请天师,1995年时由归仁“玉皇坛”为醮祭总坛,至府城天坛迎请张天师,此外也请仁和宫(德高厝上帝庙)上帝爷来观醮[3]。而在迎请天师之外,十一月初还会“安斗灯”[3]

而在“敦聘辕门官”后,便是“一朝火醮”以恭送火王[3]。火醮之后的午夜则举办“王爷开光醮”,而从开光当日起五天则是重点的“五朝王醮”,在第一天上午会有“王船出澳”,末日上午则有“点卯”仪式,下午举行“普渡”[3]。而在王醮结束后隔天会举行绕境,交陪友庙的武阵也会参与,仁寿宫为欢迎外来武阵,会让辖境武阵分站欢迎诸阵入庄,离去时也是同样阵仗欢送诸阵离去[3]。绕境过后次日会休息一天,再隔天便是“送王”仪式,送王之后下午会举办路醮[3]。送王的隔天则“送天师”,将张天师与上帝爷恭送回原庙[3]。送天师的隔日“谢灯篙”后,完成整个醮典的活动[3]

事迹传说 编辑

据说在1996年时有位家住关庙乡新光村(今关庙区新光里)的信徒黄赐忠,在母亲身体不适时,祖堂所供奉堂所供奉的妈祖托梦表示要到仁寿宫祈求一件宝物作药引[1][2]。庙方人员先是疑惑是何宝物,后来在乩童指示下,于庙中大柱旁的木制阶梯[注 4]发现了一株七叶黑灵芝[1][2]。黄赐忠求得黑灵芝的一部分后,让母亲服下,据说连多年的心脏病也痊愈了[1][2]。而这株黑灵芝,据说日后也治愈许多信徒的痼疾[1][2]

又据说有外地信徒因病到仁寿宫求药签,上头写说需要新鲜龙眼,但当时为秋末冬初,季节不对[1][2]。后来保生大帝指示希望在东方,派神轿与宋江阵前往寻找,最后在归仁旧菜市忠孝北路一带王明玉家门口找到一棵老龙眼树,上面还结有几颗龙眼,众人乃将之采下让那位外地信徒服用,而后病情果然好转痊愈[1][2]

此外据说当地有信徒生病到各医院检查都查不出病因,乃向保生大帝求药签,结果药方是“牛乳糖半饭碗,调酒服之”[1][2]。该信众半信半疑服用后,病症竟真痊愈[1][2]。而后此事传出,当地有一阵子会在茶余饭后含一粒牛乳糖来强身保命[1][2]

注释 编辑

  1. ^ 当地又称“大帝爷”[1][2]
  2. ^ 位在仁寿寿宫南边,民族北街与国光街一带,又称“姓翁仔”[5]
  3. ^ 僻字,左舟右参。
  4. ^ 该阶梯是1995年办王醮时位方便信徒,而在中庭至正殿之间用板模所钉成[1][2]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许书铭、简辰全、洪郁程. 《南瀛神明傳說誌》. 台南县政府. 2010-06: 页315-320. ISBN 978-986-02-3581-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周茂钦. 《臺南大道公信仰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页274─278. ISBN 978-986-03-9418-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黄文博. 《南瀛王船誌》. 台南县文化局. 2000-02: 页331─346. ISBN 957-02-5454-8.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简辰全. 《終戰前歸仁市街之發展》. 台南县政府. 2010-12: 页163、166、182-186. ISBN 978-986-02-6155-4.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许永河. 《遇見182:從府城到龍崎》.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页264-267. ISBN 978-986-04-3030-1. 
  6. ^ 歸仁仁壽宮王船醮典暨遶境.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