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公真人庙,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朝阳里[1]庙宇,主祀瞿公真人,为台湾清治时期光绪年间湘军所带来的信仰。

瞿公真人庙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大同区朝阳里天水路49-1号
主神瞿公真人
例祭农历八月初九
建立时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地图
地图

沿革

编辑
庙门近景

清光绪年间,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时,湖南勇[a]到台湾驻守防御法国中法战争),同时带来瞿公真人神像,作为医神,保庇伤兵。刘铭传重视士兵的信仰,就把瞿公真人神像供奉在台湾巡抚衙门,并规定士兵若欲参拜可直接进入衙门参拜,不必通报。[3]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台北府城北门外建庙(庙附近为清朝机械局[4])。

台湾日治时期日本人拆除旧台北城墙后,此庙迁到今日的天水街。[3]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以板桥林家林祖寿之名重建,当时庙址为大稻埕得胜街33番地。[5]板桥林家对瞿公真人之信仰传说与求子顺利有关,不过说法有二。一说刘铭传推荐林维源祭拜真人求子,参拜后果真连生林祖寿林柏寿林松寿三子;[3][6]另一说则是林维源之养子林尔嘉往此庙祈子,翌年生男儿林景仁[7]

此庙曾数次成为日本佛教布教所。明治三十年(1897年)春真言宗于此传教,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9月起此庙成为日本佛教净土宗之布教所,直到三十三年(1900年)5月板桥林家请求迁出为止。[8]陈植棋倪蒋怀等人曾以真人庙为主题来绘画,因为台湾民众党总部位于此处。

民国88年(1999年)旧庙于九二一地震中震毁,民国97年(2008年)迁址重建为今貌。[6]

庙门及沿革碑
瞿公真人神位及神像(中)

祭祀

编辑

该庙主祀敕封溥护瞿真人神位及神像,陪祀殷郊元帅神位及神像、福德正神神像,例祭为农历八月初九[5]

庙方认为主神瞿公真人明朝天启时之四川仁寿县孝子[6]台湾日治时期的调查认为真人是南明忠臣瞿式耜[5]嘉庆年间刊行之《长沙县志》、民国时成书的《新续高僧传》则指出其为明清之际湖南长沙地区之僧人,对于旱灾、水灾、疾病等皆有灵验,于同治六年(1867年)由朝廷敕封为“溥护真人”。[9][10]

由于板桥林家求子顺利之传说,地方相信真人对不孕妇女求子甚灵。[3]

庙门
供桌与神像
庙门匾额

注释

编辑
  1. ^ 当时台湾抗法清军以湘军、淮军为主。湘军被称为“湖南勇”,因音近误念为“河南勇”。另外,在乙未战争唐景崧旗下的广东籍“河南营”士兵亦被称为“河南勇”。[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胡芝宁. 〈建成圓環周邊 2~3房舊公寓買氣旺 南京西路巷內物件價格好〉. 《苹果日报》. 2005-05-28 [201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中文(台湾)). 
  2. ^ John Dodd. 〈淡水攻防戰〉.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 陈政三翻译. 台湾书房. 2007-11-13. ISBN 9789866764158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卢易宗. 〈台灣真奇廟 瞿公真人變註生娘娘〉. 《联合报》. 1992-06-12 (中文(台湾)). 
  4. ^ 林衡道. 〈踏出台北古城 台北城基一週〉. 《联合报》. 1981-06-19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瞿公真人廟 1915 調查 • 台北市大同區〉. 中研院民族所数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17-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瞿公真人廟沿革〉 (纪念碑铭). 台北市大同区瞿公真人庙. 2008. 
  7. ^ 李根源. 〈大稻埕寺廟記〉. 《台北文物》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53-11, 第2卷 (第3期) (中文(台湾)). 
  8. ^ 林欐嫚. 〈日本佛教各宗派在臺之布教〉. 《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布教史(1895-1945)》. 台北市: 万卷楼. 2017-07: 页69–70,79. ISBN 9789864780860 (中文(台湾)). 
  9. ^ 《嘉庆长沙县志‧仙释》:“瞿真人名飡苓,万历时人,年七岁出家古华山寺,后修真集云山。国朝顺治八年七月十三日,集薪白沙河边,沐浴举火,端坐诵经,风雷大作,须臾身化。是年八月,肖像于集云山寺祀之,每遇旱年,祈祷辄应。”
  10. ^ 《新续高僧传‧遗身‧明长沙柏林寺沙门释明星传(曼荼罗尊者 参灵)》:“同时有参灵者,姓瞿氏,长沙东乡人也,俗呼瞿和尚,志或作餐苓,目为神仙者,非也。明万历间,出家古华山寺,年七岁。相传为沙弥时,喜闻奇异事,一日闻人拜诵观音号,忽合掌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僧伽者,应发如是心也。’及壮,远游西蜀,得传密印,受持瑜伽大教王经,遂获总持三昧。复回长沙,隐集龙山中四十余年,长爪披发,见者疑为仙也。清顺治初,始出山,集薪白沙河畔,沐浴举火,坐诵瑜伽经如曩,日忽风雷大作,须臾身化,四众感慕。是年八月,建寺集龙山中,造像供奉,每有旱潦疫疠,士庶祈求,莫不应验,至今香火甚盛。至同治丁卯,乡绅念托神佑,列具事迹以请,乃敕封溥护真人。盖沿志书餐苓而误,或又以为佛门仙子,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