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马特遗书》(英语:Last Words from Montmartre;法语:Dernières Lettres de Montmartre[1]),为台湾作家邱妙津的长篇小说作品,于1995年3月中旬至6月撰写,作者于同年6月底自杀身亡,为邱妙津生涯最后一部小说作品,本书于1996年由联合文学出版。[2]

内容概要

编辑

《蒙马特遗书》是邱妙津在法国就读心理研究所时期所书写,全书由二十书(或可说是二十一书,其中〈第十七书〉出现两次)与首尾两篇“见证”组成,用书信与日记体写成,内容穿插了邱妙津个人回忆或对艺术作品的想法和生活琐事的记录。在章节次序上,邱妙津于扉页备注,各书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为手记性质。[3]

评价与评论

编辑

长庚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朱芳玲认为:“书信作为一种自我展示或向他人展示的工具,将写信人邱妙津与收信人的话语加以同化和转化(主体化),写信/书写的过程,因此是邱妙津主体化自我的过程,它所要召唤的,并非永恒理想的爱情,而是邱妙津的‘自我影像’。”[3]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言学系副教授曾秀萍总结本书:“《蒙马特遗书》虽以‘遗书”’为名,但却是不折不扣的‘情书’”。[4]

参考来源

编辑
  1. ^ 邱妙津. literature.sds.com.tw.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8). 
  2. ^ 林, 孟洁. 遺書其後—從邱妙津書信體小說《蒙馬特遺書》、《邱妙津日記》與賴香吟《其後》討論邱妙津其人. 文化研究月报: 36-41. 
  3. ^ 3.0 3.1 朱, 芳玲. 一種關於死亡的生存美學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的愛欲與書寫. 东海中文学报: 85-118. 
  4. ^ 曾, 秀萍. 生死往覆,以愛封緘--論《蒙馬特遺書》中書信、日記的書寫特質與意義. 中文研究学报: 19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