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龙级加油舰 (1939)

西马龙级加油舰美国海军的一类加油船,最初于 1939 年建造,当时名为“国防油轮”,依美国海事委员会的T3-S2-A1型,设计“以符合海军辅助设备在速度、半径和结构强度方面的批准特征”,并预计它们在战争中的军事化。“已与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达成初步计划,建造 10 艘高速油轮,政府支付提高速度所需的大型发动机的费用。到 1937 年 12 月的第一周,标准石油公司已征求并收到了多家船厂的投标,这些船厂将建造多艘16,300吨(载重吨)油轮。招标有两种版本:13节的单螺杆设计和18节的双螺杆设计。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将用于建立政府的成本补贴,以提高速度。两种设计的计划和规格均由海军建筑师 E. L. Stewart 为标准石油公司准备。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18 节油轮(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设计编号 652 NDF)的设计是从该局 (C&R) 的舰队加油船设计演变而来。” [1]

西马龙级加油舰
美国海军 密西西尼瓦号
概观
舰种加油船
拥有国 美国海军
前型卡威级加油舰
次型奇科皮级加油舰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7,470 long ton(7,590 t)
满载排水量24,830 long ton(25,228 t)
全长553英尺(169米)
全宽75英尺(23米)
吃水32英尺4英寸(9.86米)
动力
  • 2×齿轮涡轮机
  • 双轴
功率13,500 shp(10,067 kW)
最高速度18(21英里每小时;33千米每小时)
续航距离12,100 nmi(22,400 km;13,900 mi)
乘员304名
武器装备
其它146,000桶(23,200立方米)石油

最初的12 艘舰艇中的3 艘于1939 年下水时直接服役于海军;其余的在1940 年7 月的《两洋海军法案》下被收购之前,在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Keystone Tankships 中进入商业服务。 1943 年至 1946 年间,又为海军建造了 18 艘,另外还有 5 艘,有时称为Mispilion级,按照稍大的 T3-S2-A3 型设计建造。

1942 年,其中四艘西马龙号被改装为护航航母,另外两艘则被敌军击沉。

船舶

编辑
船级
舰名 舷号 造船厂 建造 下水 服役 退役 结局
“西马龙”号AO-22 (2) AO-22 太阳造船有限公司 干船坞公司 1938 年 4 月 18 日 1939 年 1 月 7 日 1939 年 3 月 20 日 1968 年 10 月 1 日 1968 年 10 月 10 日退役,1969 年作为废品出售
“尼奥肖”号AO-23 (2) AO-23 联邦造船和干船坞公司,新泽西州卡尼 1938 年 6 月 22 日 1939 年 4 月 29 日 1939 年 8 月 7 日 不适用 1942 年 5 月 11 日 于珊瑚海海战中凿沉
“普拉特”号AO-24 (2) AO-24 伯利恒造船公司,斯帕罗角造船厂 1938 年 9 月 14 日 1939 年 7 月 8 日 1939 年 12 月 1 日 1970 年 9 月 19 日 1970年9月25日退役,1971年5月14日出售为废品
“萨宾”号AO-25 (2) AO-25 1939 年 9 月 18 日 1940 年 4 月 27 日 1940 年 12 月 5 日 1969 年 2 月 20 日 1976年12月1日退役,1983年8月1日报废
“萨拉莫尼”号AO-26 (2) AO-26 纽波特纽斯造船 1940 年 2 月 5 日 1940 年 9 月 18 日 1941 年 4 月 28 日 1968 年 12 月 20 日 1969 年 9 月 2 日退役,1970 年 7 月 24 日出售为废品
“卡斯卡斯基亚”号AO-27 (2) AO-27 1939 年 1 月 16 日 1939 年 9 月 29 日 1940 年 10 月 29 日 1969 年 12 月 19 日 1969 年 12 月 19 日退役,1970 年 8 月 3 日出售为废品
“桑加蒙”号AO-28 (2) AO-28 联邦造船和干船坞公司,新泽西州卡尼 1939 年 3 月 13 日 1939 年 11 月 4 日 不适用 改装为桑加蒙级护航航母
“桑蒂”号AO-29 (2) AO-29 太阳造船有限公司 干船坞公司 1938 年 5 月 31 日 1939 年 3 月 4 日 不适用 改装为桑加蒙级护航航母
“希蒙”号AO-30 (2) AO-30 伯利恒造船公司,斯帕罗角造船厂 1938 年 12 月 20 日 1939 年 9 月 9 日 1941 年 7 月 3 日 1970 年 9 月 18 日 1970年12月18日退役,1971年5月14日出售为废品
“切南戈”号AO-31 (2) AO-31 太阳造船有限公司 干船坞公司 1938 年 7 月 10 日 1939 年 4 月 1 日 不适用 改装为桑加蒙级护航航母
“瓜达卢佩”号AO-32 (2) AO-32 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 1939 年 5 月 8 日 1940 年 1 月 26 日 1941 年 6 月 19 日 1975 年 5 月 15 日 1975 年 5 月 15 日退役,1975 年 10 月 16 日出售为废品
“苏旺尼”号AO-33 (2) AO-33 联邦造船和干船坞公司,新泽西州卡尼 1938 年 6 月 3 日 1939 年 3 月 4 日 不适用 改装为桑加蒙级护航航母
“阿什塔比拉”号AO-51 (2) AO-51 伯利恒造船公司,斯帕罗角造船厂 1942 年 10 月 1 日 1943 年 5 月 22 日 1943 年 8 月 7 日 1982 年 9 月 30 日 1991年9月6日退役,1995年解体一部分舰体后于2000年10月15日作为靶舰击沉
“卡卡彭”号AO-52 (2) AO-52 1942 年 11 月 16 日 1943 年 6 月 12 日 1943 年 9 月 21 日 1973 年 8 月 14 日 1973年8月14日退役,1973年12月10日出售为废品
“卡连特”号AO-53 (2) AO-53 1943 年 1 月 2 日 1943 年 8 月 25 日 1943 年 10 月 12 日 1973 年 12 月 15 日 1973 年 12 月 15 日退役,1974 年 4 月 5 日报废
“奇卡斯基亚”号AO-54 (2) AO-54 1943 年 2 月 3 日 1943 年 10 月 2 日 1943 年 11 月 10 日 1969 年 12 月 18 日 1976 年 12 月 1 日,1982 年 5 月 26 日作为废品出售
“埃洛科明”号AO-55 (2) AO-55 1943 年 3 月 9 日 1943 年 10 月 19 日 1943 年 11 月 30 日 1970 年 3 月 17 日 1970 年 3 月 17 日退役,1970 年 11 月 2 日出售为废品
“奥西拉”号AO-56 (2) AO-56 1943 年 5 月 25 日 1943 年 11 月 20 日 1943 年 12 月 22 日 1970 年 12 月 18 日 1976 年 12 月 1 日投产,1992 年 10 月 25 日报废
“玛丽亚斯”号AO-57 (2) AO-57 1943 年 6 月 15 日 1943 年 12 月 21 日 1944 年 2 月 12 日 1982 年 11 月 22 日 1992年12月12日退役,1995年9月18日报废
“海牛”号AO-58 (2) AO-58 1943 年 8 月 28 日 1944 年 2 月 18 日 1944 年 4 月 6 日 1973 年 8 月 14 日 1973年8月14日退役,1973年12月10日出售为废品
“密西西尼瓦”号AO-59 (2) AO-59 1943 年 10 月 5 日 1944 年 3 月 28 日 1944 年 5 月 19 日 不适用 1944 年 11 月 20 日沉没
“南塔哈拉”号AO-60 (2) AO-60 1943 年 10 月 31 日 1944 年 4 月 29 日 1944 年 6 月 19 日 1973 年 7 月 2 日 1973 年 7 月 1 日退役,1975 年 3 月 5 日报废
“塞文”号AO-61 (2) AO-61 1943 年 11 月 24 日 1944 年 5 月 31 日 1944 年 7 月 19 日 1973 年 7 月 1 日 1974年7月1日退役,1975年1月22日出售为废品
“塔卢加”号AO-62 (2) AO-62 1943 年 12 月 23 日 1944 年 7 月 10 日 1944 年 8 月 25 日 1972 年 5 月 4 日 1992年2月21日退役,2010年7月1日出售报废
“奇波拉”号AO-63 (2) AO-63 1944 年 5 月 3 日 1944 年 10 月 21 日 1944 年 11 月 30 日 1973 年 8 月 14 日 1973年8月14日退役,1974年7月15日出售为废品
“托洛瓦纳”号AO-64 (2) AO-64 1944 年 6 月 5 日 1945 年 1 月 6 日 1945 年 2 月 24 日 1975 年 4 月 15 日 1975年4月15日退役,1975年10月16日出售为废品
“阿拉加什”号AO-97 (2) AO-97 1944 年 10 月 26 日 1945 年 4 月 14 日 1945 年 8 月 21 日 1970 年 12 月 21 日 1973年6月1日退役,1976年3月22日出售为废品
“卡卢萨哈奇”号AO-98 (2) AO-98 1944 年 11 月 30 日 1945 年 6 月 2 日 1945 年 10 月 10 日 1990 年 2 月 28 日 1994 年 7 月 18 日退役,出售给英国 Able 报废,并于 2003 年拖至英国哈特尔普尔。2010 年 4 月报废完毕。
“卡尼斯特奥”号AO-99 (2) AO-99 1945 年 1 月 11 日 1945 年 7 月 6 日 1945 年 12 月 3 日 1989 年 10 月 2 日 1992 年 8 月 31 日退役,出售给英国 Able 报废,并于 2003 年拖至英国哈特尔普尔。2010 年 8 月报废完毕。
“楚卡湾”号AO-100 (2) AO-100 1945 年 1 月 25 日 1945 年 8 月 28 日 1946 年 1 月 22 日 1972 年 6 月 13 日 1972 年 7 月 1 日退役,1973 年 3 月 1 日报废

Mispilion 和 Ashtabula 亚种

编辑

关于 MARAD T3-S2-A3 型加油机是否属于自己的类别(Mispillion 级)存在一些争议。 由于这些舰艇在20 世纪60 年代被大型化,与Ashtabula (AO-51)、Caloosahatchee (AO-98) 和Canisteo (AO-99) 一起变得更加复杂,其中一些舰艇当时组成了Ashtabula 级——有时还包括或者没有错误。 更令人困惑的是,一些消息来源将 18 艘战时建造的西马龙级驱逐舰称为阿什塔布拉级。

将 Ashtabula、Caloosahatchee 和 Canisteo 与 Mispillion、Navasota、Passumpsic、Pawcatuck 和 Waccamaw 分开的论点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组的实际设计和设备来提出。 Ashtabulas 和 Mispillions 在外观和 UNREP 装备上有很大不同。 三艘阿什塔比拉拥有完全封闭的井甲板,前部上层建筑没有外部甲板走道,一条穿过前部上层建筑的隧道,允许货物移动到前部甲板,两套STREAM 齿轮,第二套位于前部上层建筑的前部,并且船头没有直升机甲板。 Mispilions 没有这些功能。

船级[2]
舰名 舷号 造船厂 建造 下水 服役 改装 退役 结局
“Mispillion”号AO-105 (2) AO-105 太阳造船及干船坞公司 1945 年 2 月 14 日 1945 年 8 月 10 日 1945 年 12 月 29 日 1965-66 1990年 1995 年 2 月 15 日退役,2011 年 12 月出售报废
“Navasota”号AO-106 (2) AO-106 1945 年 2 月 22 日 1945 年 8 月 30 日 1946 年 2 月 27 日 1963-64 年 1991年 1992年1月2日退役,1995年10月25日出售报废
“Passumpsic”号AO-107 (2) AO-107 1945 年 3 月 8 日 1945 年 10 月 31 日 1946 年 4 月 1 日 1964-65 1991年 1991年12月17日或1991年12月18日退役,1991年12月19日出售为废品
“Pawcatuck”号AO-108 (2) AO-108 1945 年 3 月 22 日 1946 年 2 月 19 日 1946 年 5 月 10 日 1965-66 1991年 1991年9月21日退役,2005年9月21日出售为废品
“Waccamaw”号AO-109 (2) AO-109 1945 年 4 月 28 日 1946 年 3 月 30 日 1946 年 6 月 25 日 1964-65 1989年 1991 年 10 月 11 日退役,出售为废品并于 2005 年 10 月 11 日拖至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

大型化

编辑

从 1964 年到 1967 年,八艘 T3 型加油舰被“大型化”,以将其容量增加到 180,000 桶,海军认为这一数量足以支持超级航母及其喷气机联队的燃料需求。 Mispillion 子级的改装是在SCB 223 项目下设计的,而Ashtabula 子级的改装是在SCB 706 下设计的。[3]这种巨型化是通过用割炬将船只切成两半,然后将船尾部分拉开来完成的,新的中体移入并焊接到船头和船尾。 经过许多其他切割和焊接修改后,一艘新的长船诞生了; 五艘Mispilllions 的船头还安装了一个直升机停机坪。 阿什塔比拉号、卡卢萨哈奇号和卡尼斯特奥号在五艘Mispilllions之后变得庞大,并被赋予有限的弹药和干货储存能力以及新的船中部上层建筑和完整的尺寸,而AO-105至109则保留了其掩蔽甲板配置。

重要性

编辑

美国海军对海上补给的掌握以及无需回港即可在海上为舰队加油的能力是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对抗日本的一个主要因素。 作为最大、最快的海军加油船,西马龙级是直接支援特遣部队的主要舰艇。 西马龙级的许多舰艇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继续维持服役,其中“大型舰”一直服役到波斯湾战争

拥有军官身份的美国海军舰长有资格指挥加油舰,但前提条件是该军官首先拥有“资深的”指挥权; 因此,海军将这些军官分配到具有类似吃水深度的油船上。

参考

编辑

资料

编辑
  1. ^ Wildenberg, Thomas. Gray Steel and Black Oil: Fast Tankers and Replenishment at Sea in the U.S. Navy, 1912–1995.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6 [2013-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2. ^ Whitley 1999, p. 269.
  3. ^ Fahey, pp. 63

来源

编辑

本条目包含来自属于公共领域美国海军军舰辞典英语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