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铁鸿(1914年—1982年4月11日),广东省南海县三山乡人,字云生,号水云乡主;字习瘦金体;性格豪迈爽快的音乐家,其中广东音乐名曲《红豆曲》(1941年)、《流水行云》及《锦城春》更是他的代表作,香港电影演员。1940年代,邵铁鸿在香港显勤学校念书,后转入大同中学,求学时期已经常参加毕业典礼演奏会及慈善筹募会等活动。[1][2]

个人音乐会 编辑

1979年7月14日晚上,邵铁鸿在中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个人音乐作品欣赏会,独奏扬琴二胡古筝洞箫琵琶胡章钊担任司仪:

  1. 音乐合奏《平步青云》及《锦城春》;
  2. 梁洁芳独唱《红豆曲》;
  3. 邵铁鸿扬琴独奏《倒垂帘》及《到春雷》;
  4. 李枫独唱《忆王孙》及《愁怨》;
  5. 黄月娥独唱《花娇人更娇》;
  6. 邵铁鸿二胡独奏《彩凤引金龙》及《鸟投林》;
  7. 邵铁鸿古筝独奏《相思扣》及《汉宫秋月》;
  8. 邵铁鸿洞箫独奏《流水行云》及《龙戏珠》;
  9. 邵铁鸿琵琶独奏《风雪月》及《满江红》;
  10. 邵铁鸿及刘艳华合唱《郎归晚》。[3]

个人唱片 编辑

  • 《流水行云》[4][5]:“韶声唱片”的创业作。12英寸、33转、长行唱片,1967年8月上市。洞箫领导主奏乐曲:
  1. 流水行云
  2. 平步青云
  3. 消遥引
  4. 醉桃源
  5. 到春雷
  6. 汉宫秋月
  7. 饿马摇铃
  8. 走马
  9. 赛龙夺锦
  10. 得胜回朝
  • 《红豆曲》[6][7],“韶声唱片”创业一周年纪念,邵铁鸿担任监制、作曲、主奏。12英寸、立体身历声、长行唱片。
  1. 红豆曲
  2. 忆王孙
  3. 人月圆
  4. 渔父吟
  5. 陶陶乐
  6. 万里行
  7. 相思扣
  8. 缠绵曲
  9. 玉楼春
  10. 彩云归
  11. 洞箫独奏《龙戏珠
  12. 琵琶独奏《满江红》。

电影演出 编辑

  • 《红豆曲》(1941年12月);
  • 《白头情侣》(1947年11月);
  • 《流水行云》(1954年2月),担任男主角,饰演黄家鸿;1957年2月27日(星期三)及28日(星期四)在利舞台戏院随此片登台,以二胡演奏《鸟投林》、以琵琶演奏《满江红》、以洞箫演奏《流水行云》[8]
  • 《彩凤引金龙》(1957年12月),担任男主角,饰演赵金龙。

逝世 编辑

1982年4月11日,邵铁鸿在湾仔轩尼诗道广东酒楼出席披荆文会雅集,在席间突然脑充血晕倒,急送邓肇坚医院,延至凌晨12时卒告不治[9]。同年4月17日下午1时,披荆文会在北角英皇道679号香港殡仪馆主持公祭,许世昌恭读祭文:

铁板声沉,铜琶绝响。鸿爪难寻,空余惆怅。红豆曲终,永怀形相。流水行云,长为时尚。家室无忧,亲朋有让。淡荡襟期,风高节亮。义结披荆,诗多酬唱。风雨晦明,向安无恙。讵意三春,勿归泉壤。文酒当场,魂销绛帐。一瞬千秋,人间天上。得住仙乡,云天万丈。从此心魂,定多安畅。寄语殷殷,伏维尚飨。

遗体在歌连臣角火葬场举行火葬,回程在湾仔轩尼诗道广东酒楼饮解秽酒[10]

香港文人对邵铁鸿的诗词[10] 编辑

奉题邵铁鸿流水行云曲:

  • 赵少昂:

箫声引凤世无俦,流水行云韵更幽。多难万方伤未已,凭君一曲解烦忧。

  • 潘小声:

少年同学故翩翩,中岁相逢法曲传。我亦行云逐流水,回肠最是管弦边!

  • 逸骏杨眉:

行云流水意悠悠,化入风人十指头。朔漠倘教传逸响,厌听笛羌谱凉州。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1979年7月8日(星期日),香港《华侨日报》,第四张;第四页。
  2. ^ 1979年7月14日(星期六),香港《华侨日报》,第五张;第三页。
  3. ^ 1979年7月15日(星期日),香港《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三页。
  4. ^ 1967年7月28日(星期五),香港《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一页。
  5. ^ 1967年7月30日(星期日),香港《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一页。
  6. ^ 1967年10月26日(星期四),香港《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二页。
  7. ^ 1969年2月23日(星期日),香港《华侨日报》,第二张;第四页。
  8. ^ 1957年2月24日(星期日),香港《大公报》,第二张;第五版。
  9. ^ 1982年4月14日(星期三),香港《华侨日报》,第七张;第三页。
  10. ^ 10.0 10.1 1982年4月18日(星期日),香港《华侨日报》,第四张;第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