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明成皇后

最新留言:9年前由风来居士在话题失望内发布
基础条目 明成皇后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政治家及领导人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朝鲜半岛专题 (获评初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朝鲜半岛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朝鲜半岛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有关明成皇后的最近修订 编辑

有必要写得这样详尽吗? -- 61.10.7.234 06:21 2004年1月1日 (UTC)

越详尽越好,这还不能算非常详尽呢。--Formulax 11:12 2004年1月1日 (UTC)
其实我是指被新补进去那一段。有必要将明成皇后如何如何被催残的内容写在百科全书吗? 又,是否有史实根据? --石添小草 14:14 2004年1月1日 (UTC)
还应该详细写明成和袁世凯的事情,不过不知这个说法原始出处可不可考—Ubuntu 2007年5月4日 (五) 10:53 (UTC)回复

这个词条中说大院君亲日,“大院君”词条又说他亲华,怎么回事?

一直都是说他亲日的,直到以下这个修订:
11:25 2004年6月2日 218.24.187.126
由于这个 ip 只做过一个修订,我怀疑是捣乱的。我去更正。--石添小草 19:25 2004年8月19日 (UTC)
据我看到的资料,大院君比较保守,有反日亲华倾向(但对清朝政府支持闵妃不满),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因为政治原因根日本人短暂合作过并不奇怪。数字崇拜 13:45 2005年10月14日 (UTC)

闵妃也是前期亲日,后期亲中,跟大院君这几个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外交方针。基本上是看亲哪一边可以打倒国内政敌,他们就会像墙头草一样变来变去。User:Jessew07 2006年1月30日


“但因反映的历史事实与中国、日本的相关史书多有出入而遭到两国历史学界的指责和声讨。” 有没有论点可以支持?--石添小草 19:18 2004年8月19日 (UTC)

学者呼吁慎重 <明成皇后>成国外历史剧绝唱?论据?--zy26 19:26 2004年8月19日 (UTC)

“她连同兄长及亲人被日军残暴杀害”,既已杀害,又何来后来贬为庶人? --61.141.21.81 15:17 2004年9月19日 (UTC)

那纯綷只是名誉的问题。你看中国历史,如康熙最宠爱的令妃,以及很多其他妃嫔也是死后才封后的。日本人那样做,就是要她死后也不能封后啰。--石添小草 15:30 2004年9月19日 (UTC)

不应该称为明成皇后,朝鲜没有皇,只有王,应该是明成王后.SEVEN 12:16 2004年9月30日 (UTC)

楼上的有所不知,朝鲜也有称帝的时候。虽然大部分时间是王。 但你总不能禁止人家称帝吧?

可这位主角活着的时候,朝鲜还没有帝呢! Angel-64 16:58 2005年12月15日 (UTC)

所以是追封的。朝鲜高宗往前追封了好几代,都变成皇帝了。User:Jessew07

如果明成皇后算抗日英雄 编辑

那韩国的史界真是没救了

西太后成为最高的民族的英雄 --Lulusuke 03:22 2006年10月4日 (UTC)

有必要“参见日本战争暴行列表”吗 编辑

明显地,日本战争暴行列表是记述日本在WWII的战争暴行,没有必要将这个条目连接过去。 猫头鹰 09:42 2006年4月11日 (UTC)

对于朝鲜王朝时代的女性没有名字. 编辑

对于朝鲜王朝时代的女性没有名字.于明成皇后是韩国KBS2台在2002年,假想的名是慈英. 我请根据.谢谢. --Lulusuke 05:52 2006年5月20日 (UTC)

明成皇后真实照片是 编辑

她的死后,于朝鲜她的记录被消去了.可是,在日本的记录不被消去. 请看 明成皇后真实照片 http://blog.livedoor.jp/hash0153/archives/50045134.html http://image.blog.livedoor.jp/hash0153/imgs/d/1/d1a5028f.jpg  出典 别乾坤附录 近代朝鲜人物画报 昭和7年1月1日発行 --Lulusuke 05:30 2006年5月15日 (UTC) --Lulusuke 05:51 2006年5月20日 (UTC)

这张好像也不是真的,根据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100820/16091865.html写的话,没有确定是明成皇后的相片留下来,比较可能的应该是:http://tw.myblog.yahoo.com/jw!s.LEIjqWERnO2wqPDnPdif2tnPU-/article?mid=201&prev=215&next=197

指正 编辑

上文所言的照片不是照片,是"摹想的画像" http://blog.livedoor.jp/hash0153/archives/50045134.html http://image.blog.livedoor.jp/hash0153/imgs/d/1/d1a5028f.jpg

请看 历史资料 编辑

  --Lulusuke 03:04 2006年10月4日 (UTC)

条目中的电视剧部分 编辑

这是一个历史人物条目,因此将有关的电视剧的内容全部删除,否则也太不伦不类了—Ubuntu 2007年5月4日 (五) 12:17 (UTC)回复

应移动到“闵妃” 编辑

看来这个条目有不少懂汉语的朝鲜朋友来编写。闵妃生前不仅不是皇后,连王后也不是,只被册封为妃。应该参照日文维基里的条目名称“闵妃”。看看类似的历史人物的情况,努尔哈赤生前没称过帝,死后追谥为高皇帝,曹操生前没称过帝,死后追谥为武皇帝,吴三桂生前称帝,国号,死后追谥为高皇帝,袁世凯生前称帝,国号中华帝国李虎李昞都被追谥为帝,这些人物的维基条目全都是直呼其名。因此用“闵妃”已经够抬举她了。—Ubuntu 2007年5月4日 (五) 12:38 (UTC)回复

请注意只有开国君主才用姓名为条目名,即使是生前称帝的也是,跟是否追谥无关。而追封皇后也是用谥号为条目名,可以看看一些中国追封皇后的条目。朝鲜王朝‎姓闵的王妃可不止一个,闵妃应改为消歧义,日文版条目名称有问题不代表中文版要跟随--Ws227 2007年11月16日 (五) 15:39 (UTC)回复
拜托,不要乱总结规律,反例一大堆,不用一一举了。—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4日 (一) 08:14 (UTC)回复
中国历史上最情况相似的一位是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宣统帝,又是傀儡满洲国的康德皇帝,你这么喜欢用谥号命名皇后,不如去把婉容改成孝恪愍皇后。—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8日 (五) 07:11 (UTC)回复
拜托!奴隶社会封建王朝称王称帝的君主,往往代表此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行君主之事,有君主之实,王朝第一代君主,由于常常前半生不是君主后半生成为君主,因而维基综合观察他一生的经历身份,取其本名做为条目入口,而那几位反例的第一代君主,往往是有丰功伟绩,才成为公认的名称,西周第一代君主用周武王而不用姬发,用秦始皇而不用嬴政。汉光武帝就可以再推敲,毕竟中间插入了新皇帝王莽,刘秀只是有西汉的皇族血统而已,这点上宋高宗比他更合适,至少南宋北宋在时间上是重叠而不是西汉东汉那样断裂。曹魏的皇帝不是只有废帝才用本名,而是全部的曹魏皇帝都在维基只用本名,根本不是因为被废的原因,当然,这些都可以再议。爱新觉罗·溥仪的例子更好了,此人前半生做过清末代皇帝,伪满的开国皇帝,后半生成为战犯和平民,无论根据开国皇帝用本名的原则,还是根据纵观一生经历身份的原则,用本名作为维基入口都是最合适。这里当然不是日文维基,也断非朝鲜文维基!!当今的两个朝鲜,民族意识空前膨胀,使得他们不能用客观的名字来称呼他们的历史人物,在闵妃这个例子上借鉴日文维基,只是借鉴了日文维基在这一点上的客观,请不要给我上纲上线,无限放大。闵妃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朝鲜王妃,没有一天做过大韩帝国的皇后。因此无论是参照开国皇帝用本名而将开国皇后也对等地用本名,还是参照一生所经历的主要身份,都不应该用明成皇后作为入口。朝鲜学者可以自豪地称她是什么铁女子,但作为旁观者,她就是一个朝鲜的慈禧而已,不断在各种外国势力和她自己的外戚集团利益间权衡寻求利益最大化,兴宣大院君的条目里还说闵妃集团醉生梦死,民愤越积越深。所谓名符其实!中文维基的一个条目的名称如果用明成皇后的话,那这个条目几乎快要被人认为是韩剧了,为什么上面有人提到,这个名字是大部分人接受的名字?就是因为首先这个大部分人是指一般的社会大众,其次这个大部分人尤其是指受到民族意识过度膨胀的韩剧影响的社会大众,大家都看了这个明成皇后的电视剧,或许拍得还挺动人,但毕竟不是历史,闵妃就只是闵妃而已,她是朝鲜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闵妃,因此闵妃这条入口应该可以归她,其他的闵妃,就可以用{闵妃_(老公的名字或称号)}来作消歧页。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情况相近的例子,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的老婆邢秉懿,也是一天皇后也没做过,高宗登基时,她倒是还健在,但是在金国做奴隶,赵构遥册她为皇后,总比李熙追谥死去的闵妃做皇后更为让人认为是应该的吧?其它语言用Empress之类的称呼正是,朝鲜民族意识空前膨胀的结果,大家一定记得韩国有一个所谓的国名英文标记正名运动,它影响了韩朝两国的大部分青年,还有一些中国的朝鲜族同胞,使得他们不但不能拥有正确的历史观,还到处掀起口水战,同时影响了一批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其它语言的维基入口用Empress之类的名字,因为朝鲜历史是和他们本国历史相差太遥远的东西了,一旦有亲朝韩人士创建或移动到Empress,他们也无所谓,因为这和他们无关,而真正相关的只有朝鲜语,中文,日文和俄文维基的读者,不懂俄文不知有没有这一条,日文却是明白地用汉字把这一条写成闵妃,朝鲜语自然不消说,虽然看不懂,也知道他们会用皇后。至于中文,就要看诸位能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了。请诸位看官擦亮眼,不要被韩剧所误。—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6:40 (UTC)回复
历史王室人物
身份阶段 闵玆暎 吕雉 邢秉懿 叶赫那拉·杏贞 爱新觉罗·溥仪
生前身份 朝鲜贵族 秦平民 北宋康王妃,嘉国夫人 清贵族 清贵族
朝鲜王妃 汉皇后(史载第一位皇后) 金奴隶 南宋皇后(遥册开国皇后) 清贵人(咸丰) 清宣统帝
汉皇太后(史载第一位皇太后) 金宋国建炎夫人 清皇妃(咸丰) 满康德皇帝(开国皇帝)
清慈禧皇太后(同治光绪) 平民
死后称号 庶人(朝鲜高宗追贬) 懿节皇后(南宋高宗追谥) XX慈禧XXXXXXXXXXXXXXXXXXX皇后(追谥)
XXXXXXXX明成太皇后(韩开国皇帝追谥) 宪节皇后(南宋孝宗追谥)
现维基入口 明成皇后?? 吕雉 邢秉懿 慈禧太后 爱新觉罗·溥仪

用表格一目了然,不过维基的表做起来好麻烦。

请注意“谥”和“追谥”的区别,李熙不仅“追谥”了他老婆,还“追谥”了他之前若干代的朝鲜国王宗祖做皇帝。“追谥”的身份是被谥人生前所没有经历的身份,因此不应该作为当事人的维基入口。吕雉之所以是“史载第一位皇后和第一位皇太后”是因为她生前经历过这两个身份。如果就是否常用来说事的话,吕后远比吕雉更常被后世引用,但既然有开国君主用本名的原则,开国皇后当然也应适用这一原则。闵玆暎生前没有当过皇后,死后被追谥的皇后身份又是大韩帝国的开国鬼魂皇后,由于朝鲜此前没有实现过帝制,她因此更可以说是朝鲜史载的第一位鬼魂皇后(连尸体皇后也算不上,因为被焚毁了——有一个很妙的成语叫做“尸位素餐”,到了闵氏这里,应该改成“牌位不餐”才合适,鬼魂是节约粮食的),既然是鬼魂,那她就不仅是第一位鬼魂皇后,还能是第一位鬼魂皇太后,这逻辑好玩!
历史王室人物的维基入口的命名原则,应该是此人生前的最主要的身份,这样就可以解释很多人物了,比如溥仪做皇帝前后十几年,做平民20多年,当然是取本名合适。比如慈禧太后,1861年26岁当上皇太后,1862年晋徽号“慈禧”,一直掌权到1908年,死后的谥号又有“慈禧”,当然是用慈禧太后最合适,而非用本名,更不能用“慈禧皇后”,因为她根本没当过皇后。同理“明成皇后”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称号,不但不应该做为维基条目的入口,也同样不应该做为这一条目的同义重定向入口。—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05:07 (UTC)回复

关于明成皇后的命名争议 编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User:UbuntuWikipedia:移动请求/当前‎中提出把明成皇后移动至闵妃闵玆暎,并对反对者提出一些近乎人身攻击的批评,如指反对者被韩剧误导、不客观、大朝鲜主义等,又对命名方针、原则加上很多对人物的主观评价,实际上维基的命名原则并不考虑该人实际功绩,只考虑常用性和正确性,并且倾向尽量使用无歧义且最常用的名称。而闵妃这个名称带有歧义,有个历史事件叫“闵妃重定运动”,所指的闵妃是仁显王后闵氏而不是明成皇后闵玆暎闵玆暎这个名字不算很多人知道,也不算常用。其他语言版本都用“Empress Myeongseong”而不是“Princess Min”(闵妃)或“Min Ja Young”,User:Ubuntu却竟然拿日本中心问题颇严重的日文版维基命名指用“闵妃”才是客观的名称,无视其他语言版本的正确性和中立性,也无视中文维基的命名原则。我觉得User:Ubuntu非常不尊重共识,并且强把主观意见加在其他人和事物身上,请各位对此事提出意见--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25 (UTC)回复

偏向用明成皇后闵玆暎,因“闵妃”一词有歧义,情况像天后条目改用妈祖的情况,因天后有不同意义。至于,正确性方面我并无意见,因对两个名词皆颇陌生。但如Ws227所言常用性、普遍性亦应为考虑之列。至于正确性,我想这个比较难判断,因此不多说。但可用回天后的例子,也比较少人认识“林默”其本名。无论如何,观乎大家都太过用力了,应就事物本身的客观事实讨论。Stewart~恶龙 2008年1月24日 (四) 07:36 (UTC)回复

支持用本名或无本名则用“X皇后 (XX帝)”命名 编辑

例子:王皇后 (汉平帝)‎王皇后 (汉宣帝)张皇后 (明仁宗)

(+)支持闵玆暎,理由见Wikipedia:移动请求/当前‎,至于所谓“韩剧误导、大朝鲜主义、日文版维基”,并非本人考虑之内。而这争议正好反映中文维基对后妃命名问题,最好一次过解决,而且今天我大幅移动后妃条目,该统一用王皇后 (汉平帝)‎王皇后 (汉宣帝)张皇后 (明仁宗)(本人主张),还是用孝平皇后邛成太后诚孝昭皇后(他人主张,其实三人相同)为条目命名来一次决议。—Iflwlou [ M {  2008年1月27日 (日) 11:55 (UTC)回复

支持用本名或无本名则用谥号命名 编辑

例子:孝平皇后邛成太后诚孝昭皇后

(+)支持用明成皇后。关于中文维基的后妃命名方式,我之所以大幅度移动,是认为,后妃如果查的到本名,那当然是以本名为主,这应当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查不到本名的,我个人不偏向使用‎王皇后 (汉宣帝)这样的方式,如果该后妃有正式谥号,我认为应当使用谥号作为条目名。反之,没有谥号又查无本名,我不反对保持原本的命名方式。—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3:06 (UTC)回复
(:)回应,若用谥号,我们应用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昭圣昭皇后来命名吗﹖我认为现在搜查史料的人士,除了诸如慈禧太后这等出名的人士,都只会用“X皇后”搜查,鲜少使用谥号。我认为关于后妃命名,有名用名,没名用“X皇后 (XX帝)”,除非特殊如慈禧太后。—Iflwlou [ M {  2008年1月27日 (日) 13:11 (UTC)回复
  • (!)意见:我觉得不应硬性统一所有皇后的命名方法,用最常用的名称就可以,如果有多个常用名称就以先到先得方式解决--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4:41 (UTC)回复
    • 另外请把日本越南的皇后,以及东亚地区皇族及贵族妇女(包括公主、妃嫔、有封号的命妇等)的命名规则都一并考虑,如用长平公主馆陶公主杨贵妃,还是朱徽娖刘嫖杨玉环--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15:03 (UTC)回复
      • (:)回应,对比来说,只用封号命名,以王昭君为例,她也是公主,甚至是呼韩邪单于和复株累若鞮单于的阏氏(王后),叫她“永安公主”,还是“呼韩邪单于阏氏”、“复株累若鞮单于阏氏”﹖人们会留下印像吗﹖—Iflwlou [ M {  2008年1月27日 (日) 15:30 (UTC)回复
        • (:)回应,应该这样说,如果谥号字数超过5字,则都有简称,就连在正史中的后妃列传对于谥号字数很长的后妃也是使用简称,例如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她的正式谥号总长20多字,但可简称为孝钦显皇后,即将谥号前二字,加上帝谥(有的话),再加上皇后二字。这样的简称适用因累谥的关系使得谥号字数很长的皇后。此外,个人亦支持不应硬性规定中国历朝后妃条目的命名习惯,使用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名称命名即可。杨贵妃与杨玉环,两个名称的知名度似乎不相上下,但为尊重古人,应该使用杨玉环称之。至于像长平公主这样的案例,既知本名又有封号,那就使用最为人知的命名。至于日本的后妃,在正史中都见其名,再加上日文维基的后妃条目甚多,在撰写中文版时以日文维基为准则,我认为如此即可。—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28日 (一) 13:12 (UTC)回复
另外还有朝鲜王朝‎王子宗室,都有XX大君或XX君的封号(大韩帝国改为X亲王),他们的本名也全部可考,这样该用福城君义亲王还是李嵋李堈日本内亲王女王条目名有些附上幼名宫号(如和宫亲子内亲王真宫理子女王),有些没有(如姝子内亲王瑶子女王),有些连“内亲王”、“女王”的称谓也没有(如敬宫爱子秋篠宫佳子)。这些又该怎样处理?--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18:03 (UTC)回复
所以这一直就是我很疑惑的问题,现代日本皇族成员中的中文维基版本,有很多名称根本不对,例如楼上所举出的敬宫爱子秋篠宫佳子两内亲王,只要查编辑历史就知道,原本都有加上内亲王三字,是后来有人将条目移动到没有加上内亲王的现状,我是认为移动条目的人对于日本皇室命名的规则似乎不是很清楚,感觉上好像是把秋篠宫和敬宫当作姓氏了。另外,没有加上宫号或幼名的内亲王或女王,多半是因为本身就没有宫号或幼名,例如瑶子女王。姝子内亲王的宫号,算是我个人的一个缺失,当初编辑时也没想到那么多......。朝鲜王族我支持用本名。—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30日 (三) 16:20 (UTC)回复
(:)回应,(回淡月抄)何为之简称﹖以慈禧太后比喻,所谓简称是“孝钦显皇后”﹖“孝钦皇后”﹖还是“显皇后”,简称有没有一种准则,还是各朝各代都有基准﹖那时以简称称呼合不合礼法﹖这需要探讨。另说长平公主,“长平公主”不过是清朝给的封号,明朝给她的封号是“坤兴公主”,该用“长平公主”还是“坤兴公主”﹖当时南明仍存在。另有同样的例子比对,宋徽宗宋钦宗,两人在北宋亡后被金朝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当时南宋仍存在,那么该用昏德公和重昏侯称呼他们﹖以上的论点我不是要支持谥号和封号(另一争议是那些历史人物用谥号和封号才为妙﹖),而想带出使用谥号和封号来作条目名其实很荒谬和混乱,它们千变万化,无基准,只因统治者喜好而定,全无规则可言。另外日文维基归日文维基、中文维基归中文维基,日文维基是各国维基之中中立性争议极高的一个,参考之举值得商榷,何不我们确立全民皆可用之基准,反过吸引日文维基参考我们﹖
(回Ws227)日本和韩国王室条目命名争议,我想这带出一种情况──混乱。我认为应该把东亚王族,无论是中国、日本、韩国;皇帝、天皇、国王、后妃、公主,通通使用名字作条目名,一为中立,二为统一,三为基准。—Iflwlou [ M {  2008年1月30日 (三) 16:41 (UTC)回复
(:)回应,日文维基中立性的争议性之高,我想是有目共睹的,但依照个人到目前为止所参考(我承认,其实很多都是照着翻过来)的日文维基所编写的条目(我指的是日本皇族成员的部分)来编辑的,我认为在这方面的争议性应该很低,所以问题不大。慈禧太后的简称,我想,在清史稿中就是使用孝钦显皇后一词,而慈禧谥号中间那串字不过是累字,她那整整25字的谥号中,字才是真正的谥号,字则是帝谥,详细情形请参看知识+-->清朝皇后谥号的问题。我想详细看完之后,对于清朝皇后谥号简称准则,应该会比较没问题。
长平公主的情形,既然有本名就使用本名吧,不过我想“坤兴公主”的封号一般人在看过长平公主之前都不太知道吧?钦宗与徽宗还是以原本的名称称之吧?毕竟“昏德公”和“重昏侯”都带有贬意,而且如同“坤兴公主”一般,一般大众知道的人也不多吧。关于帝王的部分因小弟所知不多只能回应到这里。
个人还是偏向后妃以本名为主,无本名则用谥号,后妃的谥号只要字数长都会有简称,条目以简称命名即可。既然当朝统治者给了那样的谥号或封号,虽然只是个人喜好,那就用吧,毕竟绝大部分后妃的谥号都是有意义的。
日本内亲王及女王,部分有宫号,其他则无,无者自然无需多言,但有宫号者,到底该不该在条目名称中加上宫号?日文维基在这方面似乎是无定论。个人是认为有宫号者最好是都加上。—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31日 (四) 13:04 (UTC)回复
(:)回应,那么“钦”是真正皇后的谥号,其余都是累字了,叫“钦皇后”才是正确条目名,这是不是所谓谥号简称的准则﹖以上的结果很滑稽,人们看到“钦皇后”三字,完全比对不出她是何朝何帝的皇后。知识+之类,我不知内容是否属实,何以为证,参考之举也是值得商榷。
至少,长平公主我们得出的共识都是使用本名,但历史人物封号和谥号我也要说一说,封号和谥号非褒即贬,为什么要特意留褒去贬,别忘记钦宗与徽宗在金朝的最终封号是“天水郡公”和“天水郡王”,褒意十足,但钦宗与徽宗愿不愿意用这封号,是另一回事了。
说说胡仙真(名字有争议),她的谥号是灵,“灵”为恶谥,但您把条目名移动到“宣武灵皇后”,却引起我很多疑惑,其一,她实际最高职只做到“贵嫔”,未曾做到“皇后”,这种会使很多阅者混淆;其二,她的谥号是“灵”,北魏有没有加帝谥的传统﹖有没有来源证明﹖假定有,您也不是用简称命名,而是长称了,这令命名条目更混乱,何以时而简称,时而长称﹖其三,“灵”为恶谥,而且是极恶劣的一类,楚成王被儿子楚穆王迫得自缢,楚穆王说要将父亲谥“灵”,楚成王气得一口气吞不不去,死不去,楚穆王改谥“成”,才安心死去。我好肯定,胡仙真绝对不想以“灵”为谥,依您对钦宗与徽宗的推断,这次移动岂不自相矛盾﹖
日韩王族,如前所述,本人认为有名用名,去封号,去宫号(除非宫号成为那王族的姓氏)。封号、谥号、庙号宫号,完全荒谬和混乱,它们千变万化,无基准,只因统治者喜好而定,竟以区区数字概括别人的人生,全无规则可言。慈禧太后非“钦”、宋徽宗非“徽”、昭和天皇亦非“昭”与“和”,全不中立,看看西方的国王女王们,只不过名字加世数,何似东亚混乱麻烦﹖个人认为,名字优先,无名则姓加职位,完全中立,清楚明了,无褒无贬。—Iflwlou [ M {  2008年2月1日 (五) 12:26 (UTC)回复
那么,依照您的观点,中国历代皇帝该全改成本名,昭和天皇应该改成“裕仁亲王”啰?
宣武灵皇后(以下暂称胡氏),当初认知不多,没有意识到褒谥或恶谥的问题,只是看见百科内关于胡氏的名称都无所定(有灵太后、灵后、胡太后、胡充华、胡仙真等),为求统一才移动到正史上所记载的宣武灵皇后一名,的确,若真依照个人对于简称的想法,该以灵皇后称之才是。此外,胡氏在元诩登基后有升为皇太后,并非只到贵嫔。
我不认为简称有到连帝谥都省去的地步,明朝皇后的帝谥,对于皇后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那标明了她的嫡庶之分,只有嫡后才有资格系帝谥。而且帝谥在古代是证明该皇后是哪位皇帝的妻子的一种标记,不应省去。以孝字为谥号开头,是自汉朝皇帝以来的习惯,当然并非历朝帝后都是如此,但既然在清史稿中就是使用孝钦显皇后一称,那就用吧。
既然知识+的准确性有待商榷,那正史的准确性总是比较高的吧,总之,正史怎样称他就怎样命名,除非有本名。个人才很疏、学也浅,但我只是认为,历史可供后人评论,也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但我不认为可以因此而改变它,孔子说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难道因此要把论语中不正确的抹去吗?历史有错有不好,为什么不保留下来,让后人体会当时的情况呢? (说远了,但我只是这样想,所以才坚持以谥号称之,如果谥号很多则以最后或普为人知的谥号称之)
日韩王族,我想那毕竟是外国的历史人物,除非两方所认知的名称有差距,那还是改成以他们所使用的名称称之吧。我认为这样比较尊重他们的历史。—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2日 (六) 15:30 (UTC)回复
个人认为所有东亚皇室成员的名称都不需要硬性规定,使用最常用的名称就可以,有多个常用名就先到先得。用本名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朝鲜很多后妃、公主都是没有记载本名的,查不到本名后妃如果用姓氏,就一定要加消歧义括号,照命名常规应该尽量选取没有歧义的名称,因此我觉得尽量用最常用又无歧义的名称。很多公主的本名都查不到,封号又常会出现相同,建议用最常用名称即可--Ws227 (留言) 2008年2月2日 (六) 19:15 (UTC)回复
突然觉得,我好像太用力了—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3日 (日) 06:46 (UTC)回复
(:)回应,(回淡月抄),依我的观点,我的确认为中国历代皇帝该全改成本名(嬴政刘邦刘备李世民,昭和天皇应该改成裕仁(不是裕仁亲王)。我认为后妃命名应依皇帝生前的最高职位名命,皇帝喜欢随其所好,追封又追谥根本未做到皇后、太后的女子,甚至有些太后丈夫根本不是皇帝,令得史家混淆,阅者不明,作为百科,以这种名命手法,我个人认为,是不负责任。
帝谥代表嫡庶之分﹖本人不以为然,先搞清楚“嫡庶”,嫡庶之分很抽像,何为嫡、何为庶﹖中国的皇者只有成者皇、败者寇,李世民不用说了,宋朝北宋赵匡义在蜡影斧声下夺了赵匡胤的皇位,严格上北宋皇帝都不是嫡裔;明朝的皇帝又有几多是嫡裔﹖朱棣自己已经不是了;清朝废太子后,也不再分嫡庶,以上种种例子,表明加帝谥分嫡庶是很荒谬,加帝谥不代表是嫡裔,只代表他们“成者皇”而已。孔子说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我没有说把论语中不正确的抹去,我的意思是,是把孔子说的话以中立的形式写出,而后妃名命有最中立的命名,却弃之不用,反而用批判性极高的谥号封号命名,这非号称中立的百科所作。另外“谥号很多则以最后或普为人知的谥号”我并不同意,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皇后人人皆知,谁又说得出长孙皇后的谥号﹖
(回Ws227),若不以求统一,就会出现命名争议,闵兹瑛和明成皇后之争不是很好的例子吗﹖假如先到先得,先以闵兹瑛命名,很老实说,争议一样存在。后妃没有记载本名的,如前所述,以“X后妃 (丈夫名)”表示,至于公主是没有记载本名的,无办法,唯一留给她只有封号了,封号出现相同,以消歧义解决。消歧义问题,本人认为中立性优先,无中立性,争议极大的条目名依然不能解决。—Iflwlou [ M {  2008年2月3日 (日) 19:08 (UTC)回复
诚如您所言,长孙皇后的谥号“文德皇后”,的确是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中国历代皇帝呢?以宋理宗为例,他一共有过赵与莒、赵贵诚、赵昀这三个名字,请问该以何称之?若真的选其一命名,那有多少人知道宋理宗的本名?又有多少人在搜寻宋理宗时会打上赵与莒、赵贵诚、赵昀这三个名字的其中之一呢?宋理宗只是一例,其实有太多皇帝的本名其知名度都没有高过他的谥号或庙号,这样的命名方式似乎不符合以最常见名称命名的原则。嬴政刘邦刘备李世民,这几位皇帝的确是在本名这方面知名度很高,但这毕竟是少数。昭和天皇和近代几位天皇的本名知名度或许还比较高,但更早以前的诸多天皇呢?日本天皇毕竟是日本天皇,日文维基怎样称他就沿用,否则我认为就太不尊重对方了,举例而言,汉桓帝在日文维基是这样的名称桓帝 (汉)汉宣帝皇后许平君则是许氏。以上的命名,不知您做何感想,更何况这只是冰山一角(虽然日文维基不是很好的参考例子),若真将昭和天皇或其他外国历史人物改成以我们观点命名的名称,对方大概也会觉得啼笑皆非吧。
X后妃 (丈夫名)这样的命名方式只会出现像张皇后王皇后李皇后刘皇后等内容,也就是诸位皇后之间的命名差异性不高,看起来似乎没有分别(有本名则不列入此范畴),我以清朝皇贵妃分类为例,分内页面中有19位皇贵妃,如果全部改成“X皇贵妃(丈夫名)”这只会更眼花撩乱吧?更何况有部分皇帝不单单只有一个皇贵妃,以乾隆帝的折悯皇贵妃和慧贤皇贵妃为例,以您的观点应改成富察皇贵妃(高宗)高佳皇贵妃(高宗),这似乎不甚妥当吧。
百科内命名我认为应采用最无消歧义的名称,虽然有谥号重复(或近似),如孝惠皇后孝武皇后文明皇后昭宪太后昭宪皇太后等,但毕竟和X后妃 (丈夫名)这样的命名方式,重复的几率会少很多。就算追封太后的丈夫并非皇帝,但之所以追封为皇后(或太后)也一定有原因,昭宪太后就符合您所提及的情况,其夫宋宣组也只是被追尊而已,但昭宪太后是以帝母(子赵匡胤赵光义)的身份受封的。所以追封皇后或太后都是其来有自,不是帝母,就是如孝德显皇后咸丰帝即位前去世)一样,要不就是后代子孙成为皇帝(如显祖宣皇后),技术上也称得上正统。—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4日 (一) 09:12 (UTC)回复
(:)回应,抱歉,因为扩充2008年疑似香港艺人裸照事件,所以把回复押后了。回到正题,‎以宋理宗为例,应用“赵昀”这最后用的名字,这不是人所共知吗﹖现代人改名也不是以最后用的名字为准吗﹖的确,有些人只知长孙皇后不知文德皇后,有些人则只知宋理宗而不知赵昀,诚如我前所述,消歧义问题也好,谥号问题也好,以中立性优先,用批判性极高的谥号封号命名,在号称中立的百科使用,是不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
我说过,日文维基归日文维基,中文维基归中文维基,我不明白为什应人人常说“参考”别的维基,像成了中文维基的常态,反而不想想别的维基“参考”我们。维基百科,只需紧守中立,不需理会别人的情感,一有情感,中立就会倾侧,条目就会依情感摆布,难听一句,所谓中立,就迫我们像机器人般思考。
是的,用我的法子,会出现像张皇后王皇后李皇后刘皇后等内容,诸位皇后之间的命名差异性不高,但这就是维基取中立为最高指导原则的代价,没了这个,请参见百度百科。
另外,您好像误会我的命名方式,如该人物没有消歧,就不用加括号和帝名,即高佳皇贵妃就是高佳皇贵妃,富察皇贵妃就是富察皇贵妃,此外,在讨论之中,我惊觉皇帝之本名才是最高中立性命名方式,如以我方法成为方针,如有消歧义,我认为是以“高佳皇贵妃 (爱新觉罗·弘历)”为准,不过可能牵涉男女权问题,或改以年份为准(不过通过我方法成方针才说)。
如前所述,正统不过是成者皇之确立权威的规则,随时可以根据统治者的需要而改变,今天之正统,明天成异端,再说,以您以上的方法,保太后又如何说﹖还她自己都搞不清自己是不是正统,维基百科要为根据统治者次次不同的正统来命名,但所谓正统,也一次又成异端,又要找新的统治者之新的正统来命名,我已说过,这些所谓正统,混乱、麻烦、荒谬、极高批判性,完全不适合以中立性为最高指导原则的维基百科条目命名。—Iflwlou [ M {  2008年2月7日 (四) 18:03 (UTC)回复
关于皇帝命名,早前已有投票(Wikipedia talk:投票/中国君主条目命名#皇帝名称),欢迎继续讨论。关于后妃命名,我认为应该使用简单并准确地表达某位女性而不标奇立异地打破已有惯用办法的名称。我刚修改包括四位皇后的狄奥法诺条目;根据你们的办法,假设我是其他不知底细的维基人,我应该如何根据你们的办法命名呢?zzz......很困 2008年2月8日 (五) 18:33 (UTC)回复
说明一下,有办法可以统一各种后妃的命名么?zzz......很困 2008年2月9日 (六) 16:04 (UTC)回复
(:)回应,抱歉,虽然这样的回应排列不太对,但为了看起来方便,我以此方式回应。这样的讨论也过了数日,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中外帝王的部分实在不是我的能力所及,所以我不会再打肿脸充胖子的去回应,我对这部分的最后一句话是,外国帝王在他自己的国家是以怎样的名称行于世,就怎样称他,如果有诸多名称,则择一最正确的方式命名,完毕。
后妃,讨论到这里,我想,若一再坚持使用谥号命名就太不明智了,虽然X后妃 (丈夫名)这样的方式个人实在很难苟同,但这纯属个人感觉,百科条目命名根本不能单以我个人意见为基准,我想,后妃命名方式是无法完全统一的,每位后妃有各自适合的命名方式,就算是有本名,也不代表本名就一定好,举例而言,叶赫那拉˙杏贞是慈禧太后的本名,但是,我想一般大众还是知道她叫做慈禧太后多些(在戏剧小说等以讹传讹之下,有更多人以为慈禧本名玉兰或兰儿),所以这种时候中立性已派不上用场,慈禧太后对大众而言已经是依个最适合也最恰当的名称(虽然她一生跟慈禧二字真正的意含谈不上太大的干系)。我举慈禧为例,是想证明有时就算知道本名,但不一定代表本名是唯一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想驳斥他人观点的意思。清朝后妃原本大多使用谥号(部分为徽号)来命名,虽然已经有诸位后妃改以本名命名,但我希望移动页面者能够提出证据来证明后妃本名的真实性,不然我希望能够让清朝后妃回到原本以谥号(或徽号)命名的情况,虽然不符合中立性,但这是一般大众比较习惯的称呼。

共识 编辑

以下是我个人所提出依朝代来做分类的命名情况:

  • 上古时代(包含传说时代即夏商周三代):上古时代的后妃,有部分不要说名字,根本连姓氏都不知道(如妇好),所以不适合以X后妃 (丈夫名)这样的方式命名,若知姓不知名(如太姒),也不适合X后妃 (丈夫名),如果知道姓氏和本名,但该人却以他名著称于世(如女娲,虽然这不是很谨慎的例子),那就以他最具知名度的称呼命名。
  • 秦朝:秦朝国祚短暂,留名传世者不多,所以我认为,史家或史书怎样称她就依样画葫芦。
  • 汉朝(包刮在汉之前的西楚和中间的新朝):知本名用本名,无本名者,若有他称传世用他称,无本名无他称则用合X后妃 (丈夫名)命名。
  • 三国:无本名者(知姓名不讨论)这方面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办,因为看来似乎完全适合X后妃 (丈夫名),这样的方式,但是这样会有一个问题,蜀汉后主刘禅有两个张皇后,如果都用合X后妃 (丈夫名)这样的方式会无法区别(这也是个人之所以坚持使用谥号背后的一个隐忧)。希望大家一起讨论。
  • 晋朝:知名用名。无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五胡十六国:知名用名。无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南北朝:知名用名。无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隋唐:知名用名。无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 五代十国:知名用名。无名使用合X后妃 (丈夫名)。

这只是一个很草率粗造的方案,希望大家都提出更好的意见。—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10日 (日) 10:16 (UTC)回复

支持形成共识,并建议尽快采取行动。—Isnow (留言) 2008年2月23日 (六) 21:36 (UTC)回复
所以呢?这个讨论到这边就要无疾而终了吗?—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10:53 (UTC)回复
以目前大中华地区历史学者最常用的称呼为准,一切以符合WP:NC为原则。--RekishiEJ (留言) 2008年2月24日 (日) 15:00 (UTC)回复

1. 这样的命名整齐划一是否有必要, 2.如果愿意形成共识,可以开设投票页面征求更多人的意见--用心阁(对话页) 2008年2月29日 (五) 11:44 (UTC)回复

真是笑话,说日文维基中立性有问题,我有主张过要全盘按照日文维基?说不过别人,就给别人扣帽子。就你最中立,是吧?--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3 (UTC)回复

不尊重共识的人竟然说别人不尊重共识!Wikipedia:命名常规#历史名称及人名说,开国君主用本名,对等地,开国君主的老婆,当然也是用本名。--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3 (UTC)回复

请问:李熙是不是开国君主?李熙的老婆是不是要用本名??--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3 (UTC)回复

请问:你凭什么在开国君主的老婆命名上动歪脑筋要用所谓“常用名”来取代本名?你又凭什么说“明成皇后”比闵玆暎更常用?难道闵玆暎是什么特殊的历史人物??要区别对待?如果说“明成皇后”比闵玆暎更常用的话,那难道不是因为韩剧使用错误的命名而在一般大众脑海里造成的错误印象么?你能说韩剧是使用恰当的命名么?对于一个从没当过皇后的人,硬冠以皇后之名。如果不是韩剧,有谁知道这个女人?难道缪误重复100遍就自动变成真理了? --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2:54 (UTC)回复

请问:你又凭什么说在闵玆暎这一条上其它语言的版本比日文版本更中立?和这一段朝鲜历史最相关的外国只有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任何其它语言的编辑者都容易被VANK之流所蒙蔽,你又凭什么说他们不是受VANK的影响而使用皇后的称谓的?难道助拳的洋人多了你就占理了?--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14 (UTC)回复

请问:大韩帝国草创于1897年,闵玆暎死于1895年,你凭什么把她从阴间拖出来让她做鬼魂皇后?你那样效忠于李熙么?李熙100多年前下了一道圣旨,你现在还要身体力行?不好意思大韩帝国1910年已经亡国了,你记得不?梦里不知身是客了吧?准备啥时候复国?--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29 (UTC)回复

以上几条都是对Ws227说的。--Ubuntu (留言) 2008年4月5日 (六) 03:06 (UTC)回复

要警惕韩剧带来的文化侵略 编辑

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Ubuntu的意见,我喜欢经常逛不同语种的维基,看到韩文维基确是使用명성황후,也就是明成皇后作为条目名,正因为如此,更需要进行拨乱反正,不能别人错,我们就也跟着错,有趣的是,看到在韩国那边讨论页里面同样有场关于名称的争论,这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不能退让,请Ubuntu继续坚持原则不动摇,在这里引用下你上面说过的话^_^

"还有一些中国的朝鲜族同胞,使得他们不但不能拥有正确的历史观,还到处掀起口水战,同时影响了一批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其它语言的维基入口用 Empress之类的名字,因为朝鲜历史是和他们本国历史相差太遥远的东西了,一旦有亲朝韩人士创建或移动到Empress,他们也无所谓,因为这和他们无关,而真正相关的只有朝鲜语,中文,日文和俄文维基的读者,不懂俄文不知有没有这一条,日文却是明白地用汉字把这一条写成闵妃,朝鲜语自然不消说,虽然看不懂,也知道他们会用皇后。至于中文,就要看诸位能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了。请诸位看官擦亮眼,不要被韩剧所误"

九紫离火很高兴认识你:) 2008年4月13日 (日) 23:54 (UTC)回复

  • 呼“妃”为“后”,便可知中国“礼”文化的丧失。再冠之以“皇”,可见连“耻”都无曾有也。 Sγmαnə    ╰( ̄▽ ̄)╭ 2008年11月22日 (六) 20:00 (UTC)回复
    • 明成皇后最后的封号是皇后。虽然是在日本的鼓动下,朝鲜王朝最后从中国独立是事实。其实从清朝开始,朝鲜已经基本上从中土独立了。前附属国独立,想自己称王称帝,算什么耻辱?凭什么亚洲国家的“礼仪”都要按照中国的礼仪?还是劝中国同胞们不要大汉民族主义。真正客观是遵从如今广泛的称呼,再做一条“当时称作闵妃”的记录。

移动请求 编辑

本来已经移到闵妃了,有人还要移回去,理由竟是只有开国君主才直呼其名(不过这理由太脆弱了,反例:秦始皇周武王汉光武帝曹芳曹奂...),而且还弄出一堆朝鲜历史上有名气没名气的闵妃,来搞个消歧页,好让明成皇后的称谓显得更有理。我想问,你为何不把朝鲜高宗朝鲜纯宗移动到大韩帝国太皇帝大韩帝国孝皇帝?而且既然高宗是大韩帝国开国皇帝,他老婆就是开国皇后了,汉高祖的老婆的条目也只是吕雉。李熙1897年称帝,闵妃1895年就死了,什么理由要用谥号称呼她?朝鲜高宗李熙称帝后把他家的二十多代祖宗全都追谥了帝号,麻烦你,如果要让闵玆暎称后的话,也请把之前朝鲜王朝‎的诸多位王也改成帝。—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7日 (四) 00:00 (UTC)回复

反对,较常用,是条目创建以及之后多数内容之编辑者所使用之名称,且非错误或不正式的命名。—bstle2 2008年1月18日 (五) 06:46 (UTC)回复
只有一些朝鲜民族主义者和韩剧看多的人会觉得这个称呼是正确的,日语wiki用的条目名字就是闵妃。你怎样能把一个一天皇后也没做过的人的条目的名字写成XX皇后?简直是匪夷所思。那你为何不将爱新觉罗·溥仪的条目移动到康德皇帝或者宣统皇帝大满洲帝国大韩帝国的情况是最为相近的了。—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8日 (五) 08:04 (UTC)回复
参见#闵妃 → 明成皇后。—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抢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08年1月18日 (五) 16:26 (UTC)回复
现在是在说理,并不是说有移动权利的人做的都是对的,去年5月份还有管理员做过明成皇后到闵妃的移动,见Talk:明成皇后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18日 (五) 23:02 (UTC)回复

对待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但是朝鲜民族主义者和韩剧迷们显然是做不到公正客观的,朝鲜历史千年积弱,长时间以来就是中国各代王朝的附庸国,其最高统治者只能称王,不能称帝,当然他的配偶也只能封妃,不能封后。那个时期的朝鲜,只是在中日俄三个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弱国,由于中国的末落,才改帝制,就算称了帝,最终还是沦为日本的傀儡政权,朝鲜高宗最后被日本人逼到退位后封为“德寿宫李太王”。—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2日 (二) 02:13 (UTC)回复

你举的是特殊例子,秦始皇中国第一个皇帝汉光武帝建立的东汉一般视为西汉的延续,宣统帝康德皇帝则是因为爱新觉罗·溥仪这个本名较常用,而清逊帝这个庙号不常用甚至不为人知才不用。况且汉光武帝秦始皇爱新觉罗·溥仪嬴政刘秀宣统帝康德皇帝清逊帝常用,符合常用名称的原则,还有就是我说开国君主用本名,不代表开国君主必须要用本名。曹芳曹奂是没有庙号的废帝,没有庙号的废帝都是称名。倒是你,为什么要把日本人的习惯凌驾华语地区的常用名?大韩帝国也跟满洲国的例子不同,前者是受国际承认的,后者不受国际普遍承认,被视为“伪”政权,怎能如此比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中文维基,不是日文汉字维基,现在到底是谁不公正客观,把华语地区的常用名置诸不理,一味只是从日文版的用法看待中文版啊?别忘了其他语言也是用明成皇后为条目名,难道其他语言的维基人又是朝鲜民族主义者和韩剧迷吗?用闵玆暎不是不行,但对于最常用名称可能有争议,况且知道闵玆暎这名字的人不多,闵妃则不适合作为条目名,因为历史上的闵妃有三个。如果知道真名的就要用名字,是不是要把慈禧太后转到叶赫那拉·杏贞?不过你倒是说对了一句,就是“并不是说有移动权利的人做的都是对的”,所以去年5月份的移动也不见得一定是对的--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2日 (二) 23:40 (UTC)回复
知道真名的就要用名字,这条是你创立的原则么???—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13 (UTC)回复
拜托!奴隶社会封建王朝称王称帝的君主,往往代表此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行君主之事,有君主之实,王朝第一代君主,由于常常前半生不是君主后半生成为君主,因而维基综合观察他一生的经历身份,取其本名做为条目入口,而那几位反例的第一代君主,往往是有丰功伟绩,才成为公认的名称,西周第一代君主用周武王而不用姬发(可能因为周的制度是中国一切成文的宗法制度的起源),用秦始皇而不用嬴政。汉光武帝就可以再推敲,毕竟中间插入了新皇帝王莽,刘秀只是有西汉的皇族血统而已,这点上宋高宗比他更合适,至少南宋北宋在时间上是重叠而不是西汉东汉那样断裂。曹魏的皇帝不是只有废帝才用本名,而是全部的曹魏皇帝都在维基只用本名,根本不是因为被废的原因,当然,这些都可以再议。爱新觉罗·溥仪的例子更好了,此人前半生做过清末代皇帝,伪满的开国皇帝,后半生成为战犯和平民,无论根据开国皇帝用本名的原则,还是根据纵观一生经历身份的原则,用本名作为维基入口都是最合适。这里当然不是日文维基,也断非朝鲜文维基!!当今的两个朝鲜,民族意识空前膨胀,使得他们不能用客观的名字来称呼他们的历史人物,在闵妃这个例子上借鉴日文维基,只是借鉴了日文维基在这一点上的客观,请不要给我上纲上线,无限放大。闵妃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朝鲜王妃,没有一天做过大韩帝国的皇后。因此无论是参照开国皇帝用本名而将开国皇后也对等地用本名,还是参照一生所经历的主要身份,都不应该用明成皇后作为入口。朝鲜学者可以自豪地称她是什么铁女子,但作为旁观者,她就是一个朝鲜的慈禧而已,不断在各种外国势力和她自己的外戚集团利益间权衡寻求利益最大化,兴宣大院君的条目里还说闵妃集团醉生梦死,民愤越积越深。所谓名符其实!中文维基的一个条目的名称如果用明成皇后的话,那这个条目几乎快要被人认为是韩剧了,为什么上面有人提到,这个名字是大部分人接受的名字?就是因为首先这个大部分人是指一般的社会大众,其次这个大部分人尤其是指受到民族意识过度膨胀的韩剧影响的社会大众,大家都看了这个明成皇后的电视剧,或许拍得还挺动人,但毕竟不是历史,闵妃就只是闵妃而已,她是朝鲜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闵妃,因此闵妃这条入口应该可以归她,其他的闵妃,就可以用{闵妃_(老公的名字或称号)}来作消歧页。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情况相近的例子,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的老婆邢秉懿,也是一天皇后也没做过,高宗登基时,她倒是还健在,但是在金国做奴隶,赵构遥册她为皇后,总比李熙追谥死去的闵妃做皇后更让人认为是理所应该的吧?其它语言用Empress之类的称呼正是,朝鲜民族意识空前膨胀的结果,大家一定记得韩国有一个所谓的国名英文标记正名运动,它影响了韩朝两国的大部分青年,还有一些中国的朝鲜族同胞,使得他们不但不能拥有正确的历史观,还到处掀起口水战,同时影响了一批持无所谓态度的人。其它语言的维基入口用Empress之类的名字,因为朝鲜历史是和他们本国历史相差太遥远的东西了,一旦有亲朝韩人士创建或移动到Empress,他们也无所谓,因为这和他们无关,而真正相关的只有朝鲜语,中文,日文和俄文维基的读者,不懂俄文不知有没有这一条,日文却是明白地用汉字把这一条写成闵妃,朝鲜语自然不消说,虽然看不懂,也知道他们会用皇后。至于中文,就要看诸位能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了。请诸位看官擦亮眼,不要被韩剧所误。—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6:40 (UTC)回复
日文维基可是出了名日本中心的,你说日文版客观,难道其他语言版本(如英文版)就一定不及日文版客观吗?为什么英文版用的是en:Empress Myeongseong而不是Princess Min或Min Ja Young?不要说什么只有中日韩俄较熟悉,这只代表你太低估其他地区人们的见识了,就算是中国人甚至学者也不见得真的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历史很了解,你又凭什么批评别人不公正不客观?还有就是有个朝鲜有个历史事件叫“闵妃重定运动”,那个闵妃是指仁显王后闵氏。还有按照维基尽量避免使用有歧义名称的命名原则,无论是用明成皇后还是闵玆暎都比用闵妃这个有歧义的名称适合,再加上闵玆暎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最常用而又没歧义的名称就是明成皇后。你所提那个南宋追封皇后邢秉懿无论本名还是谥号的知名度都是差不多,两者常用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就算用谥号也不是不适当,但两者常用程度差不多,那就先到先得。但提到闵玆暎这个名字,又有多少人知道是谁?不客观的是你吧,明明维基的命名原则就没有你所说的视乎功绩而定,而且你对命名也加入太多个人情绪和主观评价,照你所说是不是要无视之前关于古代皇室成员名称的所有讨论共识?不要说反对你都是被韩剧所误,该摒除个人主观偏见的是你才对--Ws227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12 (UTC)回复
追封,追谥都是对死人而言的。遥册是对活人而言的。请先搞清楚再来理论。—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9:03 (UTC)回复
我从没说过什么“只有中日韩俄较熟悉”,你要总结我的意思的话,不妨总结成“这段朝鲜历史只有中日俄最为相关”。我所有的理由都在上面了,大家自有公断。比如一个成语“差强人意”的意思应该是很让人振奋,现在常被人误用为难以让人满意。但这个常用的意思还是错的,一个好的成语字典还是会用正确的解释。—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7:18 (UTC)回复
路过回说个题外话,差强人意一词确实本来是指让人振奋,但是自从刘鹗的《老残游记》就有文章拿来当作令人勉强满意的意思了,您却把他搞成难以让人满意之意?请您先去了解一下来龙去脉再做举例,不要将您自己搞错的事拿来说成好像全天下的人都跟您一样误用好吗?—210.64.14.254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8:09 (UTC)回复
我也很痛心啊,但是我每一次在广播电视上听到差强人意这个词的时候,其语境都是指难以让人满意,或不能令人满意,大陆的电视台听到的次数较少,台湾的电视主播很喜欢用这个成语,而且每用必错。—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4日 (四) 08:16 (UTC)回复
历史王室人物
身份阶段 闵玆暎 吕雉 邢秉懿 叶赫那拉·杏贞 爱新觉罗·溥仪
生前身份 朝鲜贵族 秦平民 北宋康王妃,嘉国夫人 清贵族 清贵族
朝鲜王妃 汉皇后(史载第一位皇后) 金奴隶 南宋皇后(遥册开国皇后) 清贵人(咸丰) 清宣统帝
汉皇太后(史载第一位皇太后) 金宋国建炎夫人 清皇妃(咸丰) 满康德皇帝(开国皇帝)
清慈禧皇太后(同治光绪) 平民
死后称号 庶人(朝鲜高宗追贬) 懿节皇后(南宋高宗追谥) XX慈禧XXXXXXXXXXXXXXXXXXX皇后(追谥)
XXXXXXXX明成太皇后(韩开国皇帝追谥) 宪节皇后(南宋孝宗追谥)
现维基入口 明成皇后?? 吕雉 邢秉懿 慈禧太后 爱新觉罗·溥仪

用表格一目了然,不过维基的表做起来好麻烦。

请注意“谥”和“追谥”的区别,李熙不仅“追谥”了他老婆,还“追谥”了他之前若干代的朝鲜国王宗祖做皇帝。“追谥”的身份是被谥人生前所没有经历的身份,因此不应该作为当事人的维基入口。吕雉之所以是“史载第一位皇后和第一位皇太后”是因为她生前经历过这两个身份。如果就是否常用来说事的话,吕后远比吕雉更常被后世引用,但既然有开国君主用本名的原则,开国皇后当然也应适用这一原则。闵玆暎生前没有当过皇后,死后被追谥的皇后身份又是大韩帝国的开国鬼魂皇后,由于朝鲜此前没有实现过帝制,她因此更可以说是朝鲜史载的第一位鬼魂皇后(连尸体皇后也算不上,因为被焚毁了——有一个很妙的成语叫做“尸位素餐”,到了闵氏这里,应该改成“牌位不餐”才合适,鬼魂是节约粮食的),既然是鬼魂,那她就不仅是第一位鬼魂皇后,还能是第一位鬼魂皇太后,这逻辑好玩!
历史王室人物的维基入口的命名原则,应该是此人生前的最主要的身份,这样就可以解释很多人物了,比如溥仪做皇帝前后十几年,做平民20多年,当然是取本名合适。比如慈禧太后,1861年26岁当上皇太后,1862年晋徽号“慈禧”,一直掌权到1908年,死后的谥号又有“慈禧”,当然是用慈禧太后最合适,而非用本名,更不能用“慈禧皇后”,因为她根本没当过皇后。同理“明成皇后”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称号,不但不应该做为维基条目的入口,也同样不应该做为这一条目的同义重定向入口。—Ubuntu (留言) 2008年1月27日 (日) 05:07 (UTC)回复

图片 编辑

共享资源已有新的图片可用,准备贴到该条目来。—Zhxy 519(联系) 2008年5月8日 (四) 17:06 (UTC)回复

“身世”一段简直是电视剧剧情的翻版 编辑

“20岁时,闵妃就开始经常出宫,积极参加政治。”快成妇女解放的先驱了,实在很难相信在十九世纪的朝鲜,一位王妃可能经常出宫,难道是小燕子?--Berthe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15:22 (UTC)回复

我真的很怀疑编辑身世这一段的使用者的根据从何而来?之后就发现错误很多,看到这一段更是差一点昏倒,李氏朝鲜时期对女子的限制比中国还厉害,一般的两班贵族千金都不能随便出门了,更何况她是王妃,在壬午军乱时那是逼不得已啊。祖民 (留言) 2010年8月27日 (五) 09:11 (UTC)回复

(:)回应:参考朝鲜本国的文献。近代朝鲜名史籍梅泉野录说的明明白白,高宗十年左右借崔益铉的奏折来打击大院君的权利,逼其隐退。这时闵妃同大院君的小舅子串通一气,认其为父亲的嗣子以及自己的义兄。后来朝鲜的主簿便是这位闵升镐,而闵妃通过他独揽大权。高宗十年时~22岁(虚岁),闵妃则大高宗二岁,~24岁。梅泉野录虽然收集的是野史传闻,但是闵升镐是大院君的小舅子,没有高宗夫妇积极拉拢,突然跳槽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要是闵妃没有政治贡献的话,也很难让闵氏外戚成为权臣,况且掌权最多的大臣是与闵妃关系最近的人(闵升镐为闵妃义兄,闵台镐,奎镐兄弟为闵升镐过继的嗣子的亲生父亲和叔父)。所以闵妃确实二十几岁就很强悍了。至于出宫就不知道了,不过“宫”应该不是“皇宫”而是”后宫“。

失望 编辑

对中文维基几乎所有涉及north or south korea 方面的词条都深表失望,几乎全面体现的是韩国人或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人士的观点,不客观、不公正,太政治太民族主义,而且不能碰,一碰即跳,运用还不是太纯熟的中文大肆反击,我宁肯去查看日文或英文的相关条目。114.99.17.84 (留言) 2010年10月16日 (六) 17:08 (UTC)回复

你的说法很奇怪,这是韩国历史ㄟ,不用韩国人的观点要用谁的观点?祖民 (留言) 2010年10月17日 (日) 12:34 (UTC)回复

在各国的历史,当然要站在该国的角度去叙述,难不成要用中国的角度去评论?--首医女张德留言 2010年10月18日 (一) 08:53 (UTC)回复
114.99.17.84君,你别上维基了,去查百度百科算了。那里最中国中心,最不会让你失望。--122.90.93.207留言2014年4月30日 (三) 04:15 (UTC)回复
(:)回应:上面的人确定看过百度百科的本条目?我倒觉得维基百科的本条目并不是用韩国人的观点写的,反倒是自己yy的居多。--风来居士留言2014年6月24日 (三) 17:45 (UTC)回复
返回到“明成皇后”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