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Tb095811zhwiki/援蒋路线

援蒋路线,是指抗日战争(日方旧称支那事变[1])时,于大日本帝国中华民国对立之际,主要由美国英国苏联对中华民国的军事援助输送路线。

概要 编辑

名称的意思,是助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当时的国民政府坚持对日本彻底抗战。而日本长时间对中国大陆投入超过百万以上的军力进行攻击,造成中国国力凋敝。中方为了扭转劣势,必须接受英美的援助。

到了太平洋战争(当时日方称为大东亚战争)爆发后,日方的作战重点之一就是切断国民政府的输送物资路线,以求弱化国民政府的抗战动力。如今在日本,单论“援蒋路线”的场合,多假设为后文中提到的“缅甸路线”。

途径 编辑

 
滇缅公路的空拍画像
 
中印公路的空拍画像
 
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驼峰航线的路线图

援蒋路线的途径,自中日战争开战起,期间经过了太平洋战争,至最终日本投降。包括日本军阻断与苏德战争开战后援助迟滞的路线共有4条。

  1. 香港:通过当时由英国支配的植民地香港,采用陆上的铁路运输与利用珠江水运将物资运往中国大陆内陆。于1938年10月広州被日本军占领后切断。
  2. 法属印度支那:经由当时法国植民地法属印度支那西部的海防市,采用陆上的铁路运输方式,将物资运往昆明。在1940年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后被切断。
  3. 苏联:与其他路线一样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但在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后,物资的供给也逐渐断绝。
  4. 英属缅甸:有新旧陆运2条与1条空运。从当时是英国支配下的植民地(现在的缅甸腊戌(位于掸邦北部的一座大城)、仰光,采陆运方式将物资经铁路或载货汽车滇缅公路运往云南省昆明。但日本军在1942年将缅甸全境攻陷,滇缅公路也遭切断。之后,英美从印度东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开辟了空运通路,即驼峰航线,继续援助物资。
    但是,考虑到空运的数量有所限制,于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新公路建设紧急开展。1945年1月,盟军反攻仰光,此时自英属印度阿萨姆邦雷多至昆明的中印公路宣布完工通车。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与注释 编辑

  1. ^ 日本投降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战败国日本往后禁用支那称呼中国,详见该条目介绍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