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维基荣誉

最新留言:Jimmy-bot在10个月前发布在话题关于维基创作奖

我可以贡献wallop和gmail邀请,不过wallop我自己是不上的。--Googoz【■⊥■】 07:22 2005年4月22日 (UTC)

巴别贴 编辑

把维基荣誉和创作奖的标志做成巴别贴好不好?我还有个更长远的打算,就是一切用户标记都做成巴别贴。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12:29 2006年1月9日 (UTC)

是巴别贴和非巴别贴的差别在那?--ffaarr (talk) 12:47 2006年1月9日 (UTC)
巴别贴可以放在右边的框中。就像这样:{{Babel-1|ProduceStar-1}}显示为:
维基百科:巴别
Template:User ProduceStar-1
查阅所有用户语言
用户巴别信息
查看用户语言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11:33 2006年1月10日 (UTC)

这样的好处在那呢?我觉得二者有个差别是一个是自己加的,一个是自己不能加的,弄成一样会不会可能会混淆?--ffaarr (talk) 01:27 2006年1月11日 (UTC)
应该不会呀,实在不行就把“自己能加”的和“自己不能加”的放在两个框里。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11:12 2006年1月11日 (UTC)
巴别的最大好处应该是不用每级也弄一个新的模版。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15:30 2006年9月9日 (UTC)

这样好像比较占地方呢,原来弄得小就是为了省地方,有的人喜欢大的也不碍事,如果弄大了喜欢小图标的就有意见了。有人还想把创作图标再弄小一点。--维游 (+_+) 11:28 2006年1月11日 (UTC)


改良的巴别贴 编辑

11 级以上的维基创作奖图标星星很多,很难作得好。巴别化的话,一个参数就好办了:{{User ProduceStar|20}}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04:45 2006年9月12日 (UTC)

(+)支持+1,我倒是认为应该可以加上Switch函数。但是你这样做就变成只能用于Userboxes语法内了喔。下一号大人物─布洛克参见大人物 16:08 2007年1月12日 (UTC)

有关维基百科:维基荣誉的澄清 编辑

请问必须要当事人亲自申请才能授予维基荣誉吗?如果是发现到其他应该被授与荣誉者,自己具有授予资格时,可否直接授予?--Good afternoon! (Discussion)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2014年7月8日 (二) 04:22 (UTC)回复

可以不接受的,例如KBE--Qazwsaedx留言2014年7月8日 (二) 05:05 (UTC)回复

...我是指一定要到维基百科:维基荣誉/申请与变更#申请区吗?--Good afternoon! (Discussion)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2014年7月9日 (三) 04:54 (UTC)回复
“‘维基荣誉与奖励’原则上是不可以自己授予自己的,但由于参与贡献的维基人众多,很可能您的贡献没有被人关注到,您可以在这里提出申请,由其他维基人根据得奖条件授予您相应的荣誉。此外,如果发现到其他应该被授与荣誉者,但自己尚未具有授予资格时,亦可以到这里来提名推荐”,从这段话看如果你具有授予资格应该可以直接授予他人维基荣誉,不必由本人提出申请。申请是在自己符合条件但没被授予荣誉或你发现别人符合条件但没资格授予荣誉时的补充办法。 --SFSQ2012留言2014年7月11日 (五) 13:55 (UTC)回复
看来如果你具有授予资格是可以直接授予他人维基荣誉的吧。--Good afternoon! (Discussion)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2014年7月17日 (四) 03:27 (UTC)回复

提议WP:维基荣誉中新增条目的要求可改为同等数目的DYK 编辑

原因:现在这个制度对改良条目者这很不公平。明明在DYK/特优条目选举都可以承认改良者是主编,为什么独独是助理编辑/执行编辑一定要自己新增条目,不容许优化条目。

我提议保留目前条件的同时,容许以DYK代替新增条目数量,即有5个DYK一样可以当助理编辑。--Temp3600留言2014年12月30日 (二) 08:38 (UTC)回复

赞成新方案 编辑

  1. (+)赞成算我一个。——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1月7日 (三) 06:34 (UTC)回复
  2. (+)赞成:改良条目很重要。 -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消除歧见、互助合作、共创美好未来!2015年1月16日 (五) 01:30 (UTC)回复
  3. (+)赞成--WildCursive留言2015年1月16日 (五) 11:29 (UTC)回复
  4. (+)支持如果是在原标准上补充的话并无不可,老实说用处不大,然而要尽善尽美才是--浅蓝雪 2015年1月17日 (六) 03:10 (UTC)回复
  5. (+)赞成:维基百科现在需要改良条目的人,而非创建新条目者。--Carrotkit讨论页新设计 ~ 维基和平约章 2015年1月17日 (六) 03:12 (UTC)回复
  6. (+)赞成:改良条目也一样。 --Lanwi1(留言) 2015年1月17日 (六) 19:49 (UTC)回复
  7. (+)赞成 #ForeverLove 凡人丶 2015年1月27日 (二) 15:05 (UTC)回复
  8. (+)赞成:有时改良条目(尤其是一些基础条目)比创建新条目的贡献还要更大一些。--SnowKylinLi|Sn|ΔH2015年1月27日 (二) 16:04 (UTC)回复
  9. (+)赞成,这样增加了获取荣誉的难度,以及荣誉所具备的含金量。--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1月30日 (五) 14:59 (UTC)回复
  10. (+)赞成--首医女张德奏本 2015年2月1日 (日) 06:26 (UTC)回复
  11. (+)赞成--Whaterss留言2015年2月9日 (一) 02:58 (UTC)回复
  12. (+)支持,说的就是。--Techyan留言2015年2月13日 (五) 02:22 (UTC)回复

不作改动 编辑

意见区 编辑

再没反对我就当提案通过了喔~--Temp3600留言2015年1月18日 (日) 14:22 (UTC)回复

问:维基荣誉ABC哪个较高? 编辑

-- ~Alexanderlimetalk~ 2015年4月6日 (一) 11:58 (UTC)回复

@Alexanderlime:C>B>A。其实根据标准就能分辨的……好像不太符合习惯,一般游戏里评价A都是最高的。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5年4月6日 (一) 13:27 (UTC)回复
不是吧,应以A为最高、再来是B、接着才是C。-Rick Shaw留言2015年4月7日 (二) 15:31 (UTC)回复
并没有写谁比较高,平常也不会显示。但是Wikipedia:维基荣誉自己看可以感觉得出C要求最高,A跟B则明显比C低,但分别是以不同项目低,所以A跟B比较难比较--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4月7日 (二) 17:41 (UTC)回复
C>B>A,以执行编辑为例,A是edit>2000、DYK=2,B是edit>1000、DYK>3,明显B是指用更少的编辑数就完成更多的DYK成就,明显难度略高一些。至于级别识别的确有反直觉问题,不过也可能方便未来增加高评级(虽然已经基本固定了)。——不挖旧坑的Sakamotosan向往旧坑死里钻的愚者致意 2015年4月9日 (四) 03:46 (UTC)回复
说到了模板,为什么不显示ABC呢?113.52.126.162留言2015年4月22日 (三) 13:14 (UTC)回复

对于获得热新编辑和优秀新人荣誉的账号,如果之后被判明为傀儡账号并被永封,是否应当剥夺其获得的荣誉? 编辑

因为这些人显然不是新人,开小号刷荣誉有违其设立本意,应当从荣誉列表中划除。->>Vocal&Guitar->>留言 2020年4月15日 (三) 00:23 (UTC)回复

其实我觉得应该算成“颁授无效”。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长夜 2020年4月18日 (六) 01:03 (UTC)回复
请诠释“颁授无效”的意思。-- BenedictusFX 会议厅 题字册 2020年4月19日 (日) 15:29 (UTC)回复
视同从未颁授(而非曾经有),并删除颁授纪录。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长夜 2020年5月2日 (六) 07:29 (UTC)回复

放宽维基百科:维基荣誉新人奖励的获得条件 编辑

通过:
7天(实际是8天?)公示期间没有有效异议,本提议视为通过。--2, 3, 5, 7, 11, 13, 17... 2021年5月19日 (三) 12:25 (UTC)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目前的规定如下:

现行条文

维基热新编辑: 7天或以内达到250次或以上

维基优秀新人: 7天或以内创造3篇新条目或以上(1500字节或以上、非小作品)

提议条文

维基热新编辑: 放宽至30天内,必须包含10个条目/草稿/用户草稿中可见的编辑

维基优秀新人: 放宽至30天内,并包含30天内已开始写作,最终成功发布的草稿

现在的规定有以下问题:

  • 现时中文维基中,方针指引相当复杂,对条目的发布要求亦比往日高。新人“7日内写3条”,难度极高,也对“慢工出细货”者不友善。
  • “7日规定”亦忽略了草稿空间中,一来一回批改所花费的时间。
  • 要求新人7日内适应中文维基,恐怕只有整个星期都泡在电脑前的人才能办到。
  • “7天刷250次编辑”鼓励的是刷编辑次数,而不是改善维基内容。
  • 目前两项新人奖都是约一年产出6位,个人认为已反映其门槛的不友善。

因此,建议将门槛放宽至30日,并配合其他措施,鼓励新人在社群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刷编辑次数/条目数。

欢迎各位发表意见。--Temp3600留言2021年5月9日 (日) 18:27 (UTC)回复

可。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0日 (一) 03:49 (UTC)回复
举双手赞成。--~~Sid~~ 2021年5月10日 (一) 10:07 (UTC)回复

公示期已过,没有有效的反对意见(即没有人提出新的修改提议或只是单纯抬杠),此提议通过。--2, 3, 5, 7, 11, 13, 17... 2021年5月19日 (三) 12:25 (UTC)回复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关于维基创作奖 编辑

原标题为:重提废除维基创作奖一事

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有人要“故意刷DYK数量”,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看到上面的讨论,只提出了两个可能的缘由:

  1. 维基创作奖
  2. 巡查豁免权

其中,维基创作奖是中维独有的东西,激进派编者可能会呼吁直接废除这个奖项。巡查豁免权则从头到尾都只是“推荐”有75个有效条目,人为把实际操作限定为75个DYK,显得比较微妙。

我对维基创作奖提一点个人看法。把贡献数字化、机械化在一方面保证了绝对的“客观”,但是也变得非常刻板,少了很多回旋空间,导致只能不停打各种各样的补丁。如果变成提名+概述自己做出的贡献,会不会更加有人情一些? --MilkyDefer 2023年7月11日 (二) 03:37 (UTC)回复

维基创作奖的问题至少2020年的时候已经讨论过一次了,我跟UjuiUjuMandan那时候就已经提议过将维基创作奖模板直接改成显示究竟他有多少个DYK通过了,要是大家同意的话,我觉得可以重新推进此事。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1日 (二) 03:45 (UTC)回复
赞成(虽然不知IP用户的赞成是否有用)。--2001:B400:E258:7DE1:D50:F912:5081:771C留言2023年7月11日 (二) 03:49 (UTC)回复
有用,毕竟IP用户也是社群的一部分,Antigng也是IP用户起家的,UjuiUjuMandan有一段时间都是用IP用户示人(当然,他没有同时用注册账户跟IP)。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1日 (二) 03:51 (UTC)回复
@MilkyDefer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1日 (二) 03:46 (UTC)回复
此外,巡查豁免权确实只要求“75个有效条目”,理论上只要建立了75个满足基本品质要求的条目(我理解成初级条目,有些人理解成丙级条目)就可以了,但判定上用75个DYK来判断简单得多,毕竟如果不用DYK来判断的话,这就代表需要逐个逐个条目来检查,大家都是懒人,不喜欢这样做。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1日 (二) 03:49 (UTC)回复
我还是觉得取消创作奖最好。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3年7月11日 (二) 03:53 (UTC)回复
同意。我也只是因为维基创作奖模板已经放了在大量用户页上才提议将维基创作奖模板直接改成显示究竟他有多少个DYK通过,我觉得还要把维基创作奖模板上的文字改掉,让“维基创作奖”不复存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1日 (二) 04:00 (UTC)回复
敝人都赞成取消创作奖,甚至完全不再计数(用户自己想计的话那也可以自己做),这种奖项一直以来都让我觉得在鼓吹大家单打,甚至有鼓吹霸占条目之虞,与协作精神有所违背。取消的话基本上不用再顾虑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1日 (二) 04:21 (UTC)回复
同意废除创作奖。可以像{{User GA}}那样改成让用户自行计数。DYK提名不设“主编”,只有负责解决评审人意见“提名人”(提名人负责制,而不是主编负责制)。然后一篇条目User:甲写了6000字节、User:乙扩充4000字节后,User:丙润色后提名DYK并让条目上首页。三个人可以都认为自己贡献了1篇DYK,也可以都认为自己贡献了0.5篇DYK。这样贡献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努力依然可以彰显,亦不会陷入现在“主编独占荣誉”的死胡同,更不会有一个条目上两次首页算几分的问题(按条目算或次数算都行,现在没有创作奖了,who cares?)。--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1日 (二) 12:38 (UTC)回复
我觉得不是“不符规则”而是“不公平”,如果真的有人像“街灯”所说“多次增批同一条目刷数量”,这实际上就是同样的工作量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于同样的工作量实现质量最大化的人完全不公平。然而规则都是平等的,我们制定规则不是致力于实现维基百科志愿者人格的理想化,即便很多人真的是为了某些利益才刷条目,只要他不违背维基百科的利益和目的,哪怕他承认是为了个人利益我也不会怪罪,英文维基百科想要成为管理人员的比比皆是,没有理由因为动机否认贡献。如果按照“Milky”说的“从动机下手”反对追逐利益过于标榜道德义务,维基百科志愿者没有必要一定清高,这实际上违背了真实人性,以后真实沟通的成本也会变得很高。我觉得从动机入手并不是一种好思路,应该还是主要完善贡献的标准。----Cat on Mars 2023年7月11日 (二) 04:16 (UTC)回复
有关类似维基创作奖,但是是用提名+概述贡献来取得的奖项,目前已有“维基原创奖”及“维基翻译奖”。--2001:B400:E258:7DE1:D50:F912:5081:771C留言2023年7月11日 (二) 04:22 (UTC)回复
@MilkyDeferUjuiUjuMandanCdip150LopullinenCatOnMars:已分拆出重提废除维基创作奖的讨论至此。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03:20 (UTC)回复
所以这要怎么推动?--MilkyDefer 2023年7月14日 (五) 09:08 (UTC)回复
很简单,不要受理就好了,没办法处理自然也不会有创作奖产生。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7月14日 (五) 09:26 (UTC)回复
维基创作奖不是一个要去申请的奖项,而是一个放在用户页的模版{{template:produceEncouragement}},后面会有通过dyk的次数,Dyk通过后,数字会自动加1, 也会依Dyk通过次数,将用户页放在“x0-x9级维基创作奖”的分类里。--2001:B400:E258:7DE1:D50:F912:5081:771C留言2023年7月14日 (五) 10:13 (UTC)回复
@MilkyDeferMilkypine:现时明确提到“维基创作奖”的地方只有Wikipedia:维基荣誉#维基创作奖一处,因此理论上只要废除那部分的规定,然后把{{ProduceEncouragement}}显示的文字和里面的设定调整,接着再把维基创作奖相关分类全部删除即可。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1:19 (UTC)回复
敝人建议仿效Category:维基内容专家那般把创作奖冻结,不撤销已颁发的创作奖,单纯停止颁发新的奖项和停止增加计数即可,不需要删除分类或更改模板。--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1:26 (UTC)回复
(1)先说一下我刚刚想说的事:刚参照了UjuiUjuMandan在2020年1月28日 (二) 08:57 (UTC)的意见写了{{ProduceEncouragement/sandbox}}。此外,他在2020年1月29日 (三) 09:49 (UTC)的意见也提到了这种做法会导致模板自带的分类可能需要移除,所以我在沙盒里直接移除了分类。(2)考虑到现在存在{{ProduceEncouragement}}模板的用户页比较多,以及现在bot预设会更新{{ProduceEncouragement}}的计数,我感觉直接只改掉模板显示的东西可能影响更小,而且这“维基创作奖”能不能真的算“奖”我个人也非常怀疑(毕竟如IP在2023年7月14日 (五) 10:13 (UTC)所言,这“奖”并不是申请得来的),这样的话冻结后要做的事情可能比直接废除后要做的事情更多(比如要修改bot的设定,而且考虑到bot还在试运行,这有机会会产生更大的问题)。此外,我也私心觉得让用户知道自己写了多少个DYK是他们的知情权,毕竟有些人真的写了很多DYK,这种情况下会很容易算错。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1:33 (UTC)回复
单纯废除{{DYKEntry}}的author参数即可停止bot计数,完全不用改bot。而且我认为应该像GA、FA那样不设主编制,取消创作奖项但却保留主编制,这跟不取消创作奖根本没有分别,还是鼓吹大家单打,与及分拆的公平性争议依然存在。您想知道写了多少个DYK,不懂自己用{{User DYK|n}}做吗?--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2:00 (UTC)回复
我好像有说过“这种情况下会很容易算错”这句话,对吧?此外,2020年当时的讨论有意见认为“用共识决定谁是主编的评选仍要有”(A2569875),我觉得这类意见不可能到了2023年就完全消失。老实说,我觉得你上面说到的那些什么“鼓吹大家单打”、“鼓吹霸占条目”完全是夸大其词,我倒是觉得就算中文维基百科没了所谓的“主编制”大家也还是照样单打。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2:10 (UTC)回复
“这种情况下会很容易算错”应该是贵客自理的问题了,不应依赖管理员。还有@Lopullinen上面也明确表示“不设‘主编’”,不认为3年前的所谓共识今天不可变。取消了之后会不会继续单打是一回事,但也不应该在制度上还是予人单打的感觉。--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2:17 (UTC)回复
我甚至觉得你这里说到“在制度上还是予人单打的感觉”也同样是夸大其词。GFAL其实也没有什么主编字段,但同样也存在一种不成文(但不具强制性)的所谓“主编制”,要是这样说的话,其他人也可以说GFAL评选“在制度上还是予人单打的感觉”,但我也不需要你解释GFAL评选为何并非“在制度上还是予人单打的感觉”的情形,因为这里事实上是否如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群普遍认为是否如此。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2:30 (UTC)回复
“GFAL其实也没有什么主编字段,但同样也存在一种不成文(但不具强制性)的所谓“主编制””也很明显是您自己的原创想法了,GA、FA有重审制度,如果理解为主编制,变相承认该条目永远由某人主编,与WP:OWN违背。--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2:39 (UTC)回复
我觉得你对“主编制”本身的含义有误解。就拿革命之雨这篇条目来说吧,一开始是我翻译过来的,所以那时我是主编,但我翻译得不好,于是一年之后Milkypine重新翻译了,那时候Milkypine取代我成为主编了。这种情况下这个条目的主编并非永远都是同一个人,但仍然是“主编制”的情形。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3:15 (UTC)回复
这样就明显涉及到时效性的特质了,GA、FA并不管时效的,您把有时效特质的“主编”概念强加上去就有问题了。--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3:23 (UTC)回复
这到底是我“强加”还是单纯是你跟不上(或无法理解)现在社群普遍的套用方式我觉得值得商榷。不过其实我比较重视的还是要顾虑“用共识决定谁是主编的评选仍要有”之类的意见,现在都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有两个这类的意见出来了,我认为这进一步印证了我的顾虑不无道理。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3:37 (UTC)回复
能用Bot搞好的事,为什么要人手自己算?我想知道自己写了多少条DYK,用您的Bot就已经帮我算得一清二楚了。--Ghren🐦🕗 2023年7月14日 (五) 12:21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既然这类意见不可能到了2023年就完全消失,那还是有必要顾虑此类意见,而且社群一直也在依赖bot计数(我个人也认同Ghren的意见),如果真的要计划取消这个安排的话,我认为有必要先通知所有用户页上有{{ProduceEncouragement}}的用户,不然到了取消安排以后他们就会跳出来问为什么{{ProduceEncouragement}}不计数了,但用户页上有{{ProduceEncouragement}}的用户颇多,就算是批量发送消息,从规模而言也有滋扰用户的感觉。这样看来,我的提议是副作用最小的方案。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2:22 (UTC)回复
这样的话废除与不废除还有什么分别?只要是给人家认可的计数,那实质意义上还是一种“荣誉”,换汤不换药。--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2:29 (UTC)回复
这里也只有你一个人认为这“还是一种‘荣誉’”而已,其他人并不这样觉得,我甚至还觉得现在的“维基创作奖”本身也不能算是“荣誉”。我之所以赞同废除“维基创作奖”,根本的原因就是“维基创作奖”这个名字很容易让社群将之误解为一般意义上的“荣誉”或“奖励”,在Wikipedia:维基荣誉#维基创作奖而不是其他更合适的地方介绍“维基创作奖”更是错上加错的安排。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2:32 (UTC)回复
这样去理解的话,只能是叫做把维基创作奖变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废除”(都觉得他本身就不是“荣誉”了,哪还要“废”什么?)。--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2:43 (UTC)回复
反正我这里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我上面说到的误解而已,这到底该叫作“废除”还是“变质”对我而言并不重要,但至少我做的事情的方向某程度上跟这里的各位有一致的地方。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3:11 (UTC)回复
其实所谓的“这“奖”并不是申请得来的”是否真的可以说明它不应该是个荣誉?维基助理主编、维基执行主编、维基资深主编实际上也不需要另外申请才能获得,而是依赖其他投票结果而可以自动获得的,与维基创作奖也是按推荐的投票结果自动获得而不需要申请的性质相同;这岂不是说前三者其实也不应该视为“荣誉”?所以看来所谓的“误解”根本不存在,“这“奖”并不是申请得来的”不能是“变质”的合理理由。--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4:55 (UTC)回复
实务上的操作确实如你所说的一样,但理论上维基助理主编、维基执行主编、维基资深主编这三个维基荣誉都是要到Wikipedia:维基荣誉/申请与变更那边去自己申请的,而现在并没有任何的规则明确容许那套实务上的操作,因此这三个维基荣誉不能跟维基创作奖直接类比,它们的性质也不相同。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5:11 (UTC)回复
Wikipedia:维基荣誉/申请与变更其实并无规定各项荣誉“必须”透过申请才能获得的,只是规定不可自我授予,所以您的理论并不成立,实际上不经申请直接颁予他人荣誉是可行的,正如 阁下的资深主编荣誉并非经申请而是直接按赛果授予一样。--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5:19 (UTC)回复
所以我才说“实务上的操作确实如你所说的一样”啊,但Wikipedia:维基荣誉/申请与变更也有说明“如果发现到其他应该被授与荣誉者,可以在其用户讨论页使用{{subst:HonorNomination|榮譽名稱|榮譽附加分類|subst=subst:}}留言以提示这名用户可以前往本页申请荣誉”,但确实没有说过可以不经申请直接颁予他人荣誉。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5:38 (UTC)回复
法无禁止即可为啊,“确实没有说过可以不经”≠“不可以不经”,不然您现有的资深主编荣誉会变得不合法了,因为您真的没有申请过。--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5:45 (UTC)回复
“法无禁止即可为”好像不是这样用的,这应该只适用于私权,对公权而言应该是“法无授权即禁止”,授予荣誉应该不是私权的范畴。要是我现有的资深主编荣誉真的被确认为“不合法”,那我大不了自己走一遍申请程序,反正我本来也符合申请资格。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6:00 (UTC)回复
个人荣誉当然是私权啊;不然就不需要规定“不可以自己授予自己”。--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6:14 (UTC)回复
“如果您申请的是维基荣誉,则由助理编辑或以上荣誉(注册达30天、编辑达250次)的维基人根据维基荣誉的得奖的条件授予”的规定又是怎么一回事?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23:37 (UTC)回复
“如果您申请的是维基荣誉”≠“维基荣誉必须透过申请”--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0:34 (UTC)回复
如果所有管理人员都如此不自重的话,那也难怪中文维基百科当时会出现社群无力自治的局面。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06 (UTC)回复
难道要说当时直接给您颁授资深主编的人也是“不自重”么?我想不应该这样解释吧。--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8:19 (UTC)回复
不要拿其他人来道德绑架我。而且当时颁授资深主编荣誉给我的人又不是管理人员,我们也只是人微言轻的一般用户而已,你觉得我们有能力enforce那些规则?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23 (UTC)回复
那还一样,他作为一般用户作出如此的颁授,并未违反任何规定。--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1 (UTC)回复
如果现在连管理人员也带头任意重新阐释规则的话,那我无话可说。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5 (UTC)回复
您将“可以”阐释为“必须”,不知道谁才是带头任意重新阐释规则?--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9 (UTC)回复
我觉得你把属于公权范畴的东西解释成属于私权范畴比较有问题。如果这真的属于私权范畴的话,那就不应该限制只有具助理编辑或以上荣誉的人才能授予荣誉。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41 (UTC)回复
为何是“私权”,我想已经解释过“不然就不需要规定‘不可以自己授予自己’”,再说下去只是轮回,还有私权本来就是可以施加限制的,您要是不认同我也没有办法。--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8:46 (UTC)回复
我是认为DYK计数应该和GA计数那样“去正式属性”。比如两人合写了一篇条目,说两个人都贡献了这个DYK,这完全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按现在的统计模式,要么只能归功一个人,要么两个人都别要。自己给自己+1吧,好像又是“对全社群造假”;给自己+0.5吧,DYK又没按半数算的。而且如果编者关注自己写了多少DYK,就说明他应该在乎(也希望别人在乎)自己写过哪些条目。既然这样,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把条目名单列在用户页,这样数字就很清楚了。然后在申请翻译奖/原创奖时,这个列表也一样好用。至于去除“维基创作奖”,只是去正式属性的副作用。
既然DYK被去正式属性了, “主编”这个概念自然也不存在了。当然,“主要贡献者”确实是事实上存在的,而且可以不止有一个。我认为主要贡献者的意义在于,他有能力解答评审者的问题,而其他提名人可能是随手提名,对于评审人的意见很可能完全无法应付。--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2:40 (UTC)回复
我只能说不只这一个理由。某一次在DYKC讨论的时候,有一个先辈和我说:“我在参选DYK就是为了宣传,让自己喜欢的东西上首页”之类的说话。能上首页本身就是很大的吸引力。--Ghren🐦🕗 2023年7月14日 (五) 12:24 (UTC)回复
上首页和取消正式计数不冲突的。FA/GA也没有正式计数,但是吸引力比DYK大多了。DYK也按FA/GA的模式走就好。--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3:00 (UTC)回复
@Lopullinen:但存在量级的分别。GFAL的提名没有正式计数没错,但一般人并不会像提名DYK那样提名GFAL(就提名频率而言),而且GFAL是条目状态的资格,而不是像DYK那样上了首页就完事,因此GFAL的计数方式与DYK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也简单得多),没有可比性。这个量级的分别我不认为可以忽略。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3:20 (UTC)回复
我想大多数用户的DYK也不见得比这位用户的GA多。而且一位用户没什么FA/GA,就说明他最值得展示的条目也就是DYK了。他自己都费几个小时写的条目,现在连列出条目(甚至手动更新计数)的时间的不想花,那说明他大概也不把DYK当回事,不计数也就不计了。--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3:27 (UTC)回复
参Ghren在2023年7月14日 (五) 12:21 (UTC)的意见,我认为你“连列出条目(甚至手动更新计数)的时间的不想花,那说明他大概也不把DYK当回事,不计数也就不计了”的假设违背已知事实。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3:38 (UTC)回复
我也想知道我创建了多少条目。如果有这样的工具当然好,但没有也就没有了,我不是特别在乎我创建多少条目。真的在乎的编辑会自己开个页面把所建条目全部列一遍,如果他不列,还是说明他不在乎,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够在乎”。--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4:02 (UTC)回复
我不认为你这个揣测是妥当的。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24 (UTC)回复
我喜欢吃牛肉和我要养牛是两回事啊。--Ghre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08 (UTC)回复
可以写个JS自动+1啊,或者你设定一个条件,以个人身份找机器人自动帮你+1也行。但我认为现在给DYK正式计数的方法(即将所有贡献排他性算到一人头上)负面影响很大,不应该作为正式计数。--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4:16 (UTC)回复
首先,请不要假设所有人都懂得写JS。其次,如果社群普遍并不认为这样做“负面影响很大”的话,那你不断重复这个观点是没有意思的,上边那个提议限制DYK上首页的“提案”也是同样的情形,我不希望这里的讨论也变成那个样子。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20 (UTC)回复
所以既然您理解了我的论点及理由,就不要好老回复我了好吗。我不回复您,显得我不礼貌;我切题地回复您,您又说我“不断重复观点”。--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4:37 (UTC)回复
我只是单纯觉得我问的那些并不重复的问题不应该获得完全一成不变的回答,还有你提出的那些见解可能要先论证存在相当的社群普遍认可会比较好而已。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47 (UTC)回复
如果我的见解和社群共识抵触,您直接把总结贴出来便是。而且这个讨论是给所有人看的,有些问题相信其他看客已经有了答案,所以我点到为止。--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6:34 (UTC)回复
另外如User:MilkyDefer所言。我认为DYK是应该有人情味,而不是一个“4支持=1分”的机械数字。而且这个1分更把其他或多或少付出贡献的编辑排他了。--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3:33 (UTC)回复
如果这种“人情味”会引致严重的副作用的话,那我宁可不要有这种“人情味”。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3:39 (UTC)回复
现在的编辑很少完整审阅其他编辑的条目。我想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出在DYK的身上——再认真地帮助其他编者校对,最后的荣誉只能是主编一个人的。我认为现在的“没有人情味”整个就是负向操作(连副作用都谈不上,起码副作用还是在指整体向好东西的次要方面)。--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4:02 (UTC)回复
Lopullinen君的意见正好就反映了为什么我会说这种计数是在“鼓吹大家单打”。--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4:07 (UTC)回复
还是如我在2023年7月14日 (五) 12:30 (UTC)所说的一样,“事实上是否如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社群普遍认为是否如此”,如果你(们)是打算直接忽略下边的那些意见的话,那我不认可。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18 (UTC)回复
但我觉得街灯您们要面对现实,实际上多数维基好的条目主要靠“单打”而成,不论DYK或GA、FA都是。你们鼓吹的“协同”当前现行属于乌托邦,不如您们先把维基百科:协作计划救起来吧。--Djhuty留言2023年7月14日 (五) 20:23 (UTC)回复
“协作”不等同于吃大锅饭,文革时候自己单干还要被治罪,维基百科的多人协作并不简单说是每个人一起做同一件事,也可以是在广阔的平台上承包自己的一份田地。----Cat on Mars 2023年7月14日 (五) 23:03 (UTC)回复
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写出来的FA/GA未必能叫“好”。有时候我评审FAC,都能见到条目一些句子语焉不详;而GA已经要求句子意思清楚(FA是句子优美),所以FAC结果连GA标准都不符合。而这些问题如果其他编者愿意协助润色(比如就在DYK前润色一次),那问题早就解决了。所以您说的对,现行DYK模式是鼓励编者本人写出总体效果好的条目。但这样的结果是,细部改善方面其他编者不想帮忙。这概括来说就是“下限高,上限低”吧。十年前我们很缺条目,这种快速吸引编者创建条目的做法很不错,但现在我认为也是注重品质的时候了。而DYK的“写条目只是主要编辑者的事”的思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维基人,我认为这是需要改变的。--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5日 (六) 01:13 (UTC)回复
这倒是--Djhuty留言2023年7月15日 (六) 02:56 (UTC)回复
不过您们也不得不承认是如果真的有几个人合力写一个条目来DYK,他们最终也还是颗粒无收的,没有任何管理上给予的计数。--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0:45 (UTC)回复
确实,如同上面Lopullinen和您阐扬的,当前制度也有所缺陷,但也如同Sanmosa也提醒,“多人主编”问题在动员令上也有。整个综观来说,并不是只有DYK、GA等在鼓励“单打”,是当前整个中文WIKI环境都是,包含动员令或编辑松、非洲月等活动。要翻转整个生态,不是靠小小的DYK改革了,要整个革命了吧。--Djhuty留言2023年7月15日 (六) 03:15 (UTC)回复
“‘多人主编’问题在动员令上也有”……其实也还是DYK惹的祸,早期的动员令甚至是跟DYK直接挂钩的,就算动员令现在没有要求DYK,我想很多参与动员令的人仍然会把DYK的单打计数作为考量,从而令动员令的条目终究还是以单打为主。所以即使其他的地方都有单打的情况,我想问题的根源其实还是来自DYK的计数方式。--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4:06 (UTC)回复
那你还是看不到问题真正的根源(真正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真正的根源是如何在多人主编的情况下“承认并适当表彰这些主要贡献者”,废除DYK计数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只要如何在多人主编的情况下“承认并适当表彰这些主要贡献者”未有合适处理,那你就算废除了一切的计数大家也还是在单打。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4:17 (UTC)回复
我的想法是:废除单打计数,大家就会失去想单打的诱因,从而写条目时不再以单打作为首要考量,而可能更多地选择与人合作。以不鼓励功利主义的我来说,不论单打和合作都不彰表其实就是最公平简单的方法。所以根源的确还是围绕DYK只对单打进行计数的问题上,“那你就算废除了一切的计数大家也还是在单打”恕敝人不认可。--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4:42 (UTC)回复
所以我才说你还是看不到问题真正的根源(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计数并不是单打的“诱因”,就算是也没有你想得那么重要,因为单打是习惯问题,当时DYK规则的设定想必也受到习惯的影响。换言之,你把社群个人习惯与DYK规则的关系搞混了:应该是社群个人习惯催使了DYK规则的规定,而不是DYK规则的规定催使了社群个人习惯。“不论单打和合作都不彰表其实”一来不可能为社群所接受,我觉得下方的意见已经足够清晰地表达了这个观点了,我也不想重复,二来这样做很有可能适得其反。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7:57 (UTC)回复
对不起,我认为“DYK规则的规定催使了社群个人习惯”这个现象的确是真的,才不是“社群个人习惯催使了DYK规则”,很简单,往年动员令里不参加DYK的条目占了多少?其实已经可见一斑。--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8:16 (UTC)回复
我都明明白白地跟你说了问题真正的根源(真正的问题),但你坚持不信,我也没办法。而且,你一样还是无法反驳“社群个人习惯催使了DYK规则的规定”这点,难不成当时DYK规则的规定是完全不依照社群个人习惯制定的吗?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单打”的倾向是社群里的人本就有的,而不是被DYK规则的规定带出来的。再者,你拿“往年动员令里不参加DYK的条目占了多少”来说也完全没有说服力,这完全可以是因为绝大部分提交到动员令的条目的主编本来就习惯写或提交DYK。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19 (UTC)回复
但我还是认为因为DYK的计数缘故,从而导致动员令的条目绝大多数都是独力完成,这一点看法我不会改变。--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4 (UTC)回复
只要你不是想尝试强套你这个想法给其他人并逼迫他们接受的话,那我一切都好。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在现实上非常讨厌强套他们自己的想法给我的人。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7 (UTC)回复
  • (!)强烈抗议:我仍然觉得“用共识决定谁是主编的评选仍要有”,不然条目经过各种改动,我要怎么“证明”我曾经主编过?抗议取消所有“用共识决定谁是主编的评选”,不然条目经多次迭代更改,根本没能证明“曾经主编过”,连“曾经”,都不给留了是不是,用户不能声称条目所有权,所以我认为“留下‘曾经’主编过 的纪录”至关重要,至少要留有一种“用共识决定谁是主编的评选”,这同时也能增加新手编辑意愿。要说“曾经主编过”任何人都能声称,而且各个人标准不一,但“用共识决定”至少还有一个依据,也是一种可参考的标准,所以(!)强烈抗议把“用共识决定谁是主编的评选”全部弄到没有!!(!)强烈抗议。--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4日 (五) 12:44 (UTC)回复
我把ProduceEncouragement直接删了,没必要显示这个。Fire Ice 2023年7月14日 (五) 13:25 (UTC)回复
  • (!)强烈抗议:我认为将主编的名头删除绝对不是好事,将会减损创作条目的热情。既然无法证明该人对条目好坏的贡献,为何需要将条目写好并维基化,而不是将各项资料列好就行?个人认为这种磨灭创作热情的作法会让维基百科的水准降低。Waylon1104 2023年7月14日 (五) 13:30 (UTC)回复
我认为相关制度目前还有存在的价值,直接废除并没有什么好处。有人视之为阻挠多位编者协作的障碍,同时也有视之为促进编者贡献百科全书之动力者。我不认为社群应当轻易否定这其中任何一种意见。当然,我想社群意见会很分歧,事实上这在目前的讨论中也体现出来了。现阶段我认为应该先考虑改革新条目推荐主编制度,让对条目有相当贡献者都能获得创作奖肯定;不是“一分为多”,而是“共享”荣誉。至于具体标准如何,可以由参与评选的编者定夺。我想这应该是有益无害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4日 (五) 14:20 (UTC)回复
连动员令也无法处理的多人主编的情况,到现在谈DYK却能处理得了的话,我只能说非常神奇。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22 (UTC)回复
维基百科社群神奇之处可不少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4日 (五) 14:25 (UTC)回复
那倒确实。既然如此,我倒是想看看如果真的从这个方向来谈的话到底能谈出些什么东西出来,如果有足够建设性的话,我个人很乐于参与相关讨论。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27 (UTC)回复
另外,我意料废除创作奖的决定将遭到不少编者反弹。应当广泛征询社群意见,谨慎研讨改进或替代方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4日 (五) 15:34 (UTC)回复
我感觉我在2023年7月14日 (五) 11:33 (UTC)的正式提议就很温和,毕竟就是换了个名字、不再叫作“创作奖”而已(反正我不觉得那能称之为“奖”)。我翻查了一下2020年的讨论,当时似乎并没有任何对此本身的反对意见,但我感觉这里提议的具体的执行方式的不同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群的态度。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5:43 (UTC)回复
你们觉得多人主编实现不了这是技术问题呢,还是别的什么问题呢?--MilkyDefer 2023年7月14日 (五) 14:28 (UTC)回复
我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但就算大家知道了,关键还是怎么处理那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处理方法,那不还是徒劳吗?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4:32 (UTC)回复
其实Waylon1104说到了一个重要的点:应该具体的表彰荣誉者作出的贡献,即他的条目具体好在哪里。或许真的可以把创作奖改成提名制:编者积累一定的条目后可以提一次名,提名中展示这段时间他贡献的条目,并分享一下他编写条目的秘辛。比如我就很希望获奖理由是“Lopullinen虽然写了很多小条目,但也翻译了许多内容充实的条目,其中包括长条目XXX。除电子游戏条目外,他还尝试了XXX领域的XX条目。此外,他也协助润色了XXX条目。”而不是“Lopullinen写了5篇DYK。”
共享分数这个出发点是很好,但这样做会不会让分数精确到0.1分之类?然后长条目编辑者会说“我条目比他长10倍,就不能多加0.5分”?然后我担心这个分数会陷入另一种更有争议的循环。如果这个分数能被看淡,就像编辑次数那样浮动一点没有人在意就好了。--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6:08 (UTC)回复
“Lopullinen写了5篇DYK。”  --Iridium(IX) 2023年7月15日 (六) 03:58 (UTC)回复
“抵制住贴标签与道德说教的诱惑,读者可能并不会接受你告诉他应该怎样思考的好意。让事实自己说话,让读者自己决定。”虽然这本来是拿来说中立的观点的,但我感觉在这情境下也适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4:33 (UTC)回复
在这里“每个人怎样思考”就是“事实”。而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就有助于其他人了解更全面的“事实”。其他编者能否理解并接受我的观点,取决于我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我的意见是否会改变,也取决于您和其他编者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只要没有把自己的观点说成社群的共识,那大家都自由表达意见就好。好了,还是回归创作奖的事情吧,不要跑题了--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5日 (六) 05:25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虽然写了很多小条目,但也翻译了许多内容充实的条目,其中包括长条目XXX。除电子游戏条目外,他还尝试了XXX领域的XX条目。此外,他也协助润色了XXX条目”这种句子来理解一个用户做过了一些什么,因为这类型的描述(用你的话来说,应该是有“人情味”的描述?)是主观的,但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不一样。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00 (UTC)回复
荣誉这个东西是为了激励人的,而正是因为每个人受到激励的点都不同,所以我们才要陈述自己的想法,看大家的想法有没有共同点,能否让荣誉能激励到更多的人。毕竟就算“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其他人持有和我完全相反的想法”,您也需要其他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才能看出来啊。(而且如果我不说,您又能否知道居然还有人持有这样的想法?)--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0 (UTC)回复
但社群更偏好客观的描述。另一方面,我就单说你给出来的那段主观描述好了,我总感觉有些流于虚无缥缈。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33 (UTC)回复
比如我刚做完的Talk:极地战嚎3:血龙GAN,很多工作其实也可以默默无闻地校对掉,而不是放在曝光量较大的评审区让人看到。而且即使放在评审区,我也丝毫不奇怪有人想“这个叫洛普利宁的用户是不是有问题,有那么点翻译能力居然不给自己给写dyk拿创作奖,而是花几个下午一句句看其他人的条目”。我青睐英文维基“提名人和评审人共同改善条目”的理念;我不能证明社群其他人怎么看(毕竟都想您这样“理性”的说话,那永远也证明不了),但我是认为社群多少是有“条目是其他主编的,给他看条目就是白给他干活”的气氛。我希望校对者、审阅者也把能促成GA/Dyk也当成贡献,完整仔细的检查条目,并且也希望社群将他们的贡献是为重大贡献。读条目固然比写条目快,但如果条目比较长,这也不是十分钟半小时能搞完的。DYK机械性的主编名头让这种“合作”分享荣誉的可能性疏远,这就是我希望不要单纯以数字来钦定贡献者的原因。当然,我理解您认为我说的话是胡扯。在做这项工作之前,我见这句话大概也是觉得在胡扯。--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5日 (六) 09:04 (UTC)回复
个人以为这与目前学术界"共同一作"、"通讯作者"一类的衔头有共通之处。如果要搞这个(先说我不认同条目有主编之称),建议向学术界借镜。--Temp3600留言2023年7月14日 (五) 14:34 (UTC)回复
我认为大家都心知肚明维基百科大多数条目实际上是有主要贡献者的。社群内部予以承认并适当表彰这些主要贡献者,并不代表让特定编者垄断条目所有权。我想社群还是能很清楚区分两者的差别。——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4日 (五) 15:37 (UTC)回复
但我感觉这里有一些用户似乎没有区分两者的差别的能力。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6:04 (UTC)回复
事实上如果有较公平的算奖方法,我是不介意保留创作奖制度。现有的计数方法有什么不公平不合理,上面我想都已经说到口臭。但要怎样才可以有更公平的计法?似乎又真的很难想。--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4日 (五) 16:10 (UTC)回复
同意Cdip150君。--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4日 (五) 16:38 (UTC)回复
这应该不是强推会引致严重的副作用的提案,并阻挠副作用非常小或无的提案的理由吧?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23:49 (UTC)回复
这之所以说“似乎又真的很难想”,我也很想有一个副作用非常小或甚至无的提案。--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0:54 (UTC)回复
我觉得我的提议副作用非常小。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1:53 (UTC)回复
没有解决问题那还讲什么副作用?--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5日 (六) 02:35 (UTC)回复
我对这里的具体问题的理解跟你不同。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3:03 (UTC)回复
先整理一下问题。
1. 第一个问题也就是一开始的废除维基创作奖机制的争论
ProduceEncouragement机制本质就是dyk计数器,虽然名义上叫做奖励,但实际上和级别和奖励关系都不大,(+)支持改名。
2. 第二个问题是讨论维基创作奖提名机制的改革方向
如果要将维基创作奖转化为真正的奖项,需要的是一整套评价机制,这可能需要另外一个讨论区集中讨论,相对而言改名的成本会比较低。
3. 第三个问题是维基创作奖和多人主编之间的关系
有人主张个人奖项不利于多人协作,这就让我想起文革大跃进的吃大锅饭。虽然维基百科主打协作,但协作只是达成维基百科的目标的手段,很多时候包产到户比起多人协作更有效率,我心目中的协作不是一堆人写同一个条目,而是是某个人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相互评鉴达成更好的质量。如果追求协作的话,巡查员应该把那些小小条目全部打捞起来,事实上条目质量往往需要有人负责。--Cat on Mars 2023年7月15日 (六) 04:31 (UTC)回复
赞同上述意见。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5日 (六) 08:00 (UTC)回复
我觉得我不妨问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是支持把维基创作奖模板({{ProduceEncouragement}})改名,也就是把模板上显示的文字改掉的?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6日 (日) 12:04 (UTC)回复
@MilkyDeferUjuiUjuMandanLopullinenCatOnMarsMilkypineGhrenDjhutyA2569875Fire-and-IceWaylon1104Ericliu1912。我之所以要问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这里的讨论还是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如果能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的话,我会比较好办事。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6日 (日) 12:09 (UTC)回复
@SIridiuM28Temp3600Cdip150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6日 (日) 12:10 (UTC)回复
明明历史记录里就能看出来谁是第一贡献者,FA和GA的实践也已经证明了这点,结果一个小小的DYK评审居然还能让这个社群还诞生出“没有主编头衔就无法证明主要编者”的想法。这个社群你们自己玩吧,我累了。BTW:我赞成CatOnMars的意见。不过我想补充的是,负责条目品质的人是提名者,这个人一般是主要贡献者,但只要提名人愿意负责提名流程,那也可以不是。--洛普利宁 2023年7月16日 (日) 13:46 (UTC)回复
常言道要谁来负责,反正负的是职责而不是责任,是谁负的也其实差不多啦。常言道编者每一个都是来当义工,主编开个DYK评审然后滚蛋的事也不罕见,毕竟当义工的不是皇皇然扰乱秩序也唯有多多包容,还能要求什么?你看今时侯选上多半的条目也不是新条目,一个不是‘新条目’的‘新条目’多时又哪能分出真正的主编,没有主编又何来所谓的个人奖项?难不成真要以历史页所记录的某某贡献字元比另某某多出两千来定夺谁的贡献才是贡献?这也不过是多次提过为了编者冠冕堂皇而不矫揉造作的‘自我满足/激励人心’目的而为吧,乃至也不乏假DYK真GA来顺便蹭奖的事。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把奖励的形式去除,至于另确立为奖项还是多人主篇的问题只能容后才谈。要说搞个什么维基拓基奖,奖励长期建立具有质素潜力的DYK短条目,能造福后人发展成GA/FA而成他人之美(从评级而非领域出发的拓荒奖)的编者也总比现时这维基苦力奖带多点意义。--Iridium(IX) 2023年7月16日 (日) 17:02 (UTC)回复
既然两边不讨好(虽然很明显是某登能儿故意捣乱),我能给的意见只有“摆烂”。不管日后大家怎么提交DYK、投票DYK,只要没人存档、上首页、添加次数,自然而然就不会有问题。毕竟许多人会提交、投票,但也有许多人不会处理存档、上首页、添加次数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7月16日 (日) 14:22 (UTC)回复
恕无法支持改名。管理上授予的计数,意味着就是在彰表人家,那本身就是一种荣誉,不见得改名有何实质意义。--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8日 (二) 02:44 (UTC)回复
看完一长串讨论,我觉得我比较认同User:靖天子所提的观点。因此回应上面这三个问题:
1. (-)不支持改名,维基荣誉仍然可以作为鼓励新手、让新手参与条目编写的动机。
2. 调整维基创作奖的评选机制,是废除现行以DYK计数的机制为前提。但是既然没有要调整DYK计数机制,仅是调整创作奖的等级上限,自然无需调整评选机制。况且,目前已有提名制的原创奖、翻译奖、主题拓荒贡献等奖项,若再加上创作奖,同质性是有点高了。
3. 原文便有提到,希望借由在10等(50个DYK)之前仍保留维基创作奖,之后便不再计数的方式,鼓励编者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包含参与清理、修订、协作等,在写新条目之外的其他对维基百科的贡献方式。--巴波留言2023年7月18日 (二) 03:22 (UTC)回复
‘维基创作奖(或者说DYK数量)这样的制度,本意应该是为新手设计 ... 但让维基百科变成像yahoo奇摩知识加或百度百科那样功利的获奖荣誉制度,是否有点不合维基百科的初衷?’
‘我甚至觉得创造这种友好的环境,淡化甚至遏制现在荣誉奖项泛滥的风气,是我们这些老手的责任。’--Iridium(IX) 2023年7月18日 (二) 04:14 (UTC)回复
我再确认一下,您的意见是“1. dyk计数与创作奖不分离;2. 创作奖评选机制不改变;3. 限制创作奖的等级上限”。----Cat on Mars 2023年7月18日 (二) 05:30 (UTC)回复
是的。--巴波留言2023年7月19日 (三) 01:39 (UTC)回复
同意Cdip150君的意见。希望社群还是先考虑改革奖项内涵。——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8日 (二) 06:40 (UTC)回复
是讨论Cdip150评选“DYK的计数”的问题,还是“取消创作奖”的问题,是如何评选DYK的问题,还是如何评选创作奖的问题。----Cat on Mars 2023年7月18日 (二) 13:25 (UTC)回复
@Cdip150Ericliu1912巴波:我觉得CatOnMars在他2023年7月15日 (六) 04:31 (UTC)的留言的第一点说得很好,把DYK计数视作“荣誉”本来就是misconception。我自己的意见如果连DYK计数模板({{ProduceEncouragement}})都无法改名的话,那这里整个讨论串的讨论基础都是错误的,这里的讨论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而我也可以说在没这种misconception的情况下,乍得湖事件根本一开始就不会发生。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9日 (三) 00:29 (UTC)回复
只说改名但又不实质改变制度本来就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言了。--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0:34 (UTC)回复
把DYK计数视作“荣誉”本来就是misconception,改名了不就能更正这个misconception了吗?怎么可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言”?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9日 (三) 00:37 (UTC)回复
由于是官方给的计数,自然就是官方给您的认可,所以不存在您所谓的misconception。除非把计数从制度上完全非官方化,否则乍得湖的问题依然会有。--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0:40 (UTC)回复
你把“官方认可”与“荣誉”、“表彰”挂钩本身也是一种misconception。不过既然你能完全无视问题真正的根源并坚持认为是DYK计数催生了社群个人习惯,甚至还否定问题真正的根源本身,那我也不预期你会意识到你认知上的错误。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9日 (三) 00:44 (UTC)回复
“官方认可”都不视为“表彰”才是misconception,表彰人家的同时当然就是在认可人家啊,连这种常理都不识的话,我反而觉得您的认知有问题。--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0:47 (UTC)回复
改名的实质是dyk计数和创作奖分离,如果社群认为创作奖有脱离dyk计数独立存在的必要性,才有必要讨论创作奖评选的形式问题。dyk记录作为“能以共识的形式留下纪录的‘谁曾经主持过某个条目的编辑’”的一种形式,实际上和创作奖表彰的作用并行不悖,没有必要一定要把dyk计数和荣誉绑定在一起。----Cat on Mars 2023年7月19日 (三) 03:58 (UTC)回复
正如Lopullinen君所说:“明明历史记录里就能看出来谁是第一贡献者”,如果另外还要DYK的计数作为“能以共识的形式留下纪录的‘谁曾经主持过某个条目的编辑’”,那么这种形式实质上还是一种表彰作用,把它脱离荣誉但却仍要官方给予计数,当然是相悖了。--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4:29 (UTC)回复
这两种说法实际上也是有区别的,DYK的计数是一种“共识”,不是光看编辑记录就可以得出的。----Cat on Mars 2023年7月19日 (三) 05:27 (UTC)回复
那为什么还要“能以共识的形式留下纪录的‘谁曾经主持过某个条目的编辑’”?除了是为了表彰之外,我实在看不出这是为了什么。--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5:55 (UTC)回复
  • 为什么需要“能以共识的形式留下纪录的‘谁曾经主持过某个条目的编辑’”?道理很简单,因为单看历史记录编辑字节数很大的并不一定能看作贡献,也没有一个实质的标准能够判断是不是有效贡献。就好比说你今天为实验室写了一个程式,程式有几万行,那就是贡献了吗? 几万行在资料记录上字节数变化量肯定大,但重点还是要看这程式的帮助性大不大,比方说我要给指导教授用用看,指导教授说,OK不错,那这才叫做有贡献;不然随便写,写出来像垃圾一样还用不着,一亿行也没有屁用。同理,条目也是要经过评审才能知道这段贡献到底是不是贡献,有了“能以共识的形式留下纪录的‘谁曾经主持过某个条目的编辑’”才有“Ok这个人的这段贡献是一个有用的贡献”,作为一个比“字节数大小”更靠普的标准。--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16:42 (UTC)回复
@Cdip150:那请问我编辑完之后有人编辑比我更多,我要用什么依据来说明那个曾经我有主要编辑过?没有东西留下?我被消失了,我的存在没有了,大家都讨厌我,我可以死了。--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45 (UTC)回复
参Ghren在2023年7月14日 (五) 12:21 (UTC)的留言:“能用Bot搞好的事,为什么要人手自己算?我想知道自己写了多少条DYK,用您的Bot就已经帮我算得一清二楚了”,我们就只是想要个bot计数器而已,这就是我们的共识,这又跟表彰有什么关系?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9日 (三) 10:46 (UTC)回复
因为“共识”是一种标准。我认为比主张我编辑过XX条目更客观的标准。比起谁编辑几字节更好的标准,他是由评选参与者讨论出来的,共识的价值我认为胜于数值。严格来说有存档就可以了 记不记数也不重要。- -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21 (UTC)回复
那考试为什么要有及格线,除了奖励那些好学生之外我看不出来有什么意义。法考、驾考、语言考试什么的都不需要,反正就让那些学过的拿个证书获取成就感。----Cat on Mars 2023年7月19日 (三) 06:25 (UTC)回复
至于为什么 因为我会焦虑 我不知道我写了多少算是足够的贡献 想问别人这样是否够了 作为是否要继续画大量心思的停损点 如果用评选获得共识是“Ok”一定程度足够了 那我就可以放心力到下一个条目;原有条目转成维护模式- -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28 (UTC)回复
“成就感”,让人有成就感终究还是一种表彰,完全看不出其他意义。--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6:49 (UTC)回复
@Cdip150:那请问我编辑完之后有人编辑比我更多,我要用什么依据来说明那个曾经我有主要编辑过?没有东西留下?我被消失了,我的存在没有了,大家都讨厌我,我可以死了。--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51 (UTC)回复
我觉得不是成就感,我希望有管道能传达我有在做事,我不希望我还要努力装作我有做事的样子。证明曾经是主编的共识纪录正是我有做事的证明。我想证明我不是没有做事,我想证明我不是随便修错字装忙好像感觉有在做事,是社群共识认证的我有在做事。我想证明我是真的有在做事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我不希望没有东西能证明我有在做事的状况出现。如果没有相关管道,没法证明我会非常焦虑不知所措。--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55 (UTC)回复
我现在的想法没有把DYK当作荣誉,而是咨询方式,咨询社群这次贡献的足够程度,不够 那我就继续改,够了的话 就可以把主力移动到下一个条目,原条目转成维护模式 不放全部心力。不然连咨询管道都没有很无助耶。- -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30 (UTC)回复
如果连这种咨询确认管道都要移除,那我写条目真的很无助耶,我怎么定义停损点?不让我问社群共识?那我写起来很心累耶。又不是每个条目都有时间弄到GA。- -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32 (UTC)回复
然后我咨询社群取得共识叫做荣誉?这是哪门子的逻辑???- -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34 (UTC)回复
所求:“我对这条目做的够不够”。就这样。我想要知道“我对这条目做的够不够”,想请社群鉴定。够了,下一条目;不够,原条目继续改善;当然,够了也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往GAFA走。--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40 (UTC)回复
如果你们要移除,那我要请求新的鉴定管道,谢谢。--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41 (UTC)回复
而且按您们的逻辑,GA/FA其实也没有任何官方给的计数,那是否要说FA/GA不能让大家有成就感、不能确认自己做得够不够?--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6:53 (UTC)回复
@Cdip150:GA/FA要花的时间成本太高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时间精力。--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7:16 (UTC)回复
时间成本跟做得够不够并没有关系。--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7:24 (UTC)回复
@Cdip150:DYK有分提名人和主编者,提名人不能证明提名人有做事,唯有主编者能证明主编者有做事。请注意要后者存在才能证明。只是提名不能证明--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7:27 (UTC)回复
@Cdip150:我希望有管道能传达我有在做事,我不希望我还要努力装作我有做事的样子。证明曾经是主编的共识纪录正是我有做事的证明。我想证明我不是没有做事,我想证明我不是随便修错字装忙好像感觉有在做事,是社群共识认证的我有在做事。我想证明我是真的有在做事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我不希望没有东西能证明我有在做事的状况出现。如果没有相关管道,没法证明我会非常焦虑不知所措。--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6:59 (UTC)回复
如果你们要移除,那我要请求新的证明有在做事的管道。我就是那么不安,一定要有人告诉我我算不算有在做事,不然我就是会非常不安,也不知道怎么半。你们的提案即将摧毁的心理建设了,我快要死掉了。我整个研究所都是在这个状况,每周都在想办法跟教授证明我有在做事,不然写一个程式算是有贡献吗?我不知道,教授说我有贡献我才能安心地接受我有贡献。同理,我写了一个条目,我算是有贡献吗?我真的不知道,所以我只能问社群,我有贡献吗,DYK说有,那我应该就是我有贡献了吧,但如如果没有这个,我要怎么知道我有没有贡献,算不算贡献? 我要写到哪里 才算贡献? 我人生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来研究什么东西算贡献吗? 我不知道 我算不出来拉QAQ。 我现在觉得没了DYK天要塌下来了 世界要毁灭了 怎么办才好--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7:00 (UTC)回复
那还是同一个逻辑:是否要说FA/GA不能让大家知道某人有做事?--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07:20 (UTC)回复
@Cdip150:GA/FA要花的时间成本太高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时间精力。我需要一个门槛较低的。--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7:21 (UTC)回复
DYK有分提名人和主编者,提名人不能证明提名人有做事,唯有主编者能证明主编者有做事。--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07:23 (UTC)回复
我认为有没有奖项其实并不重要,希望保留的是一个能以共识的形式留下纪录的“谁曾经主持过某个条目的编辑”,请注意是“曾经”,留下一个共识性的纪录。因为编辑可以是修错字或小改什么的,每个人都可以说我编辑过我有编辑过的每个条目,什么是“曾经主持过”透过共识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我的诉求只有希望能留下至少一种这样的评选方式,GA跟FA有时难度太高,并不一定有时间弄,这是对于现实生活忙碌的人,类似DYK这样的评选似乎是目前仅存的唯一一种方式。所以有没有奖励其实不重要。- -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8日 (二) 08:38 (UTC)回复
Reputation is what people think of you. Character is what you are.--Wikimycota🧬 2023年7月20日 (四) 00:00 (UTC)回复
我还是一样意见,我需要一个“证明我有没有做事,做的事是否足够,由社群讨论共识决定”的管道,至于社群认定“你有做事”了,要不要荣誉都不重要。另外再次声明“证明了我有做事”不代表我会产生成就感,有做事和有成就感是两回事,有时做了事不一定会有成就感,甚至只是有时太久没写条目需要生出条目来不然亏待了维基百科,这时硬逼自己写条目哪来的成就感。。。但是动力不足时就只能问社群“我这样算是有做事了吗”只有DYK主编制能问出来,因此仅需要“证明了谁有做事”的共识资料以存档的形式存留就好。我的焦虑症就是需要这种管道缓解,谢谢。- -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20日 (四) 04:20 (UTC)回复

不再默认用户开启DYK计数 编辑

之所以一开始只要求改名,就是考虑到DYK计数存在的激励作用,我觉得没有必要全部废除,同时将条目送去进行评审也是比较好的改进方式,最后讨论创作奖是否有必要改革才不会一定和dyk联系在一起。我觉得既然有人需要有一个dyk计数器,并且既然社群已经有一个了,那就继续保留又有何不可,反正都是机器人执行,也不一定要管理员的脚本执行,要么不必默认开启,就叫有需要的用户自行添加到机器人的执行列表上。
既然管理员的意见已经很明显了,DYK计数才是导致个人主义的源头,所以觉得DYK和创作奖绑定、创作奖评选形式根本不重要,只有DYK不计数才会善罢甘休。既然多数维基百科荣誉都是自主提名、自愿参加,那么维基百科创作奖也应该是自主提名、自愿参加,只有用户主动要求才去添加。我现在的提案就是DYK计数自愿,甚至没有必要管理员维护,社群维护一个公共脚本,是否改革DYK评选形式的话后面再说。--Cat on Mars 2023年7月19日 (三) 12:16 (UTC)回复
这有点儿仿效维基香港内容奖,通过评选后不会自动获奖和计数,而是主编者事后自行另外登记申请,由他人再三确认后才给计数。其实也不失为一种折衷的办法,只是能不能根治个人主义的现象?倒成疑问,要看之后评定机制改成怎样。--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19日 (三) 12:58 (UTC)回复
如果考虑评定机制,甚至你可以在申请DYK的时候要求是否积分,就像现在还有很多人还不希望DYK之后给自己加模版一样,默认就不要积分;如果你们要积分,可以设立多样化的DYK评选标准,允许多人协作共同获奖,自选一种DYK达标方式要求多少积分。反正对于新手就是花样、有趣,写得多了也无所谓要不要积分,多几种DYK评选标准也免得现在DYK通关像流水线批发一样。----Cat on Mars 2023年7月19日 (三) 15:09 (UTC)回复
的确,要不要计数这本身就是私权,应该交由主编者自己决定要还是不要。像是上面@巴波君引述@靖天子君的情况,现在有理没理都要先给主编者加计数,然后主编者根本不想计数而又自己减回。那倒不如让主编者想要的时候才自己申请,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较为合理,也便于多人协作要怎样评分、甚至出现把草稿分拆几次上DYK要怎样评分、当选后立即把内容推倒重写再选要怎样评分等等问题,可以在另外申请计数的时候再个别详细评估。@AT--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20日 (四) 03:40 (UTC)回复
我还是一样意见,我需要一个“证明我有没有做事,做的事是否足够,由社群讨论共识决定”的管道,至于社群认定“你有做事”了,要不要荣誉都不重要,要不要记录谁做了几件事也不重要。所以是否要取消自动计数或申请后计数,我没意见。另外再次声明“证明了我有做事”不代表我会产生成就感,有做事和有成就感是两回事,有时做了事不一定会有成就感,甚至只是有时太久没写条目需要生出条目来不然亏待了维基百科,这时硬逼自己写条目哪来的成就感。。。但是动力不足时就只能问社群“我这样算是有做事了吗”只有DYK主编制能问出来,因此仅需要“证明了谁有做事”的共识资料以存档的形式存留就好,其他你是否要映射到计数,也就看申请人决定吧。--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2023年7月19日 (三) 16:26 (UTC)回复
我本就认为Cdip150的认定不合理,这种提案我是绝不可能支持的,这点我是不可能妥协的。社群没有责任为个别管理员的错误判断负责。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9日 (三) 23:40 (UTC)回复
我感觉这个议题如果要推动下去,需要U:sanmosaU:Cdip150之间单独讨论一段时间,感觉又是无解。----Cat on Mars 2023年7月25日 (二) 09:18 (UTC)回复
我觉得但凡Cdip150意识到他这里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在公然故意与社群意见作对的话,这里的讨论也不至于如此,毕竟这里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非常坚决反对他的观点。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5日 (二) 10:25 (UTC)回复
您可以说我的提议可能不为部分人所接受(事实上也不是只有一个人支持如上的观点[如AT、Lopullinen],阁下经常使出“不只一个人”的论调来支持自己,本来就已经不妥),但就此把我形容为“公然故意与社群意见作对”实乃对本人非常不文明的贬低。您近期屡屡对本人一言不合就口不择言,经即场提醒后不久又依然故我,本人认为现在有必要对阁下之言论移送WP:ANM评估。--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25日 (二) 13:10 (UTC)回复
评估就评估吧,让社群看看你对我的指控是否公允也不失是一件好事。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9:23 (UTC)回复
返回到项目页面“維基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