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漫画大擂台

全国漫画大擂台台湾曾经存在的漫画比赛,分别在1984年及1986年举办二届,挖掘出麦仁杰孙家裕萧言中郑问鱼夫朱德庸陈冠君张静美杨若笙林政德等本土漫画家。

概要 编辑

全国漫画大擂台由《中国时报》、《时报周刊》、中华民国漫画学会世华银行文化慈善基金会中华电视台联合主办,创设“连环漫画组”(黑白、彩色分组)、“四幅漫画组”、“单幅漫画组”等三大组别;而参赛资格依年龄区分成“成人组”、“青少年组”与“儿童组”。该比赛创下奖金金额最高的纪录,除显示身为当时社会主流媒体的中国时报系对于漫画有着高度的期待,也吸引许多立志朝漫画界发展的新人参加。虽然很多参赛者师法日本漫画的画风技法,但从实际得奖作品来看,日式画风技法反而得不到评审团的青睐。

不过,随着《欢乐漫画半月刊》于1988年5月10日停刊,全国漫画大擂台停办。直到时报文化的《High漫画月刊》创刊,才举办“全国漫画擂台金High奖”。

得奖名单 编辑

1985年 编辑

1986年 编辑

  • 连环漫画组:
    • 第一名:杨若笙《默剧》
    • 第二名:卓昆峰
    • 第三名:林荣杰
  • 四幅漫画组:
    • 第一名:黄志涌(麦克斯黄)《我就这样过了一生》 (龙少年星少女创刊总编辑)
    • 第二名:
    • 第三名:柯凯仁


  • 单幅漫画组:
    • 第一名:张振益
    • 第二名:柯凯仁
    • 第三名:郭宏法(红胶囊

评论 编辑

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陈仲伟著作的《台湾漫画文化史: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台湾漫画的兴衰》一书中批评时报文化的心态为:

“全国漫画大擂台”所寻求的,是马上就能在杂志上作战的强大战力,虽找出不少高手,也活络了80年代的台湾漫画出版界,但奖金减少后,又没有在培养上下功夫,造成(挖掘创作者的数量)急速萎缩。漫画比赛挖掘出来的新人画力坚强,充满个人风格,但以“画技和艺术性”为优胜标准的创作者,普遍缺乏剧情构成的组织能力,与日本漫画一比成为票房毒药。

虽然这段话[3]有争议性,但也点出台湾漫画家欠缺编剧与故事题材的窘境。

但是,也有人认为在日本盗版漫画猖獗的1980年代,创办了《漫画星期六周刊》、《欢乐漫画半月刊》、《星期漫画周刊》等杂志,提供有志漫画创作的人才一个挥洒表现的舞台[4]。因此,全国漫画大擂台比赛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内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当时孙家裕以女朋友的名义报名参加,实际上得奖作品是他执笔绘画的。资料来源参见《台湾漫画40年初探》,洪德麟著,时报文化,1994年1月14日,页209。
  2. ^ 当年黄厚铭还在当兵,代表该组佳作群上台领奖,当天因为是周四莒光日,他还特地请假北上,回部队后指挥官不认账因此被关禁闭。资料来源参见《关于政治.漫画与我的对话》,黄厚铭著,前卫出版社,2013/07/15。
  3. ^ 参看该书第103-104页。
  4. ^ 参看月乌斋:在台湾与漫画之间 part.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