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森林砍伐

婆罗洲森林砍伐(英语:Deforestation in Borneo)的速度从1960年代起,就以工业化的规格进行。婆罗洲是世界第三大岛屿(面积为748,168平方公里,参见世界岛屿面积列表),由印尼马来西亚文莱三个国家分开拥有。这个大岛曾经由茂密的热带雨林亚热带雨林所覆盖。印尼称此岛为加里曼丹

在印尼所属的婆罗洲(加里曼丹),大片森林遭到砍伐,以利煤矿挖掘作业(2013年)。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婆罗洲森林遭到人类以焚烧、砍伐和清理的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清除,然后通常以农业种植方式 - 一方面是森林砍伐,另一方面是以油棕种植园取而代之,这种做法持续到2000年代,速度才稍微放缓。全球每年有一半的热带木材英语tropical timber产自婆罗洲。油棕种植园正迅速吞噬残存的原始雨林所在地。而此地的森林砍伐大部分都是非法进行的。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将婆罗洲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生态区域,包括覆盖该岛大部分区域的婆罗洲低地雨林英语Borneo lowland rain forests(面积为427,500平方公里(165,100平方英里))、婆罗洲泥炭沼泽森林英语Borneo peat swamp forests巽他荒原森林(称为Kerangas,或称Sundaland heath forests)、婆罗洲西南部淡水沼泽森林和巽他陆棚红树林。在岛屿中部高地,海拔1,000米(3,300英尺)以上的地方,则有婆罗洲山地雨林英语Borneo mountain rainforests。这些地区是许多濒危物种(如婆罗洲红毛猩猩婆罗洲象)和稀有的特有种,如行踪难以捉摸的霍氏缟灵猫的栖息地。自2016年起,婆罗洲红毛猩猩被归类为极危物种

婆罗洲除在生物多样性保存和碳汇方面具有重要性之外,当地的森林对原住民社区的水安全英语Water security食物主权英语Food sovereignty也很重要。[1]

马来西亚婆罗洲 编辑

 
卫星影像显示雨林遭到砍伐后,改为油棕种植园。[2]

马来西亚的领土位于岛屿北部,有砂拉越州和沙巴州(加上纳闽,三者合称东马)约占婆罗洲面积的26%。由于马来西亚胶合板行业在此大肆伐木,导致森林面积迅速缩减。位于沙巴州山打根的西必洛研究中心( Sepilok Research Centre)[3]的两名林业研究人员[4]在1980年代初期发现四种生长迅速的硬木品种,并在马占相思和和云南石梓的种子收集和处理方面的困难解决,而将此类速生热带树木种植在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的大片土地上。

马来西亚领土部分的原住民在未经他们表达自由、事先取得和知情同意英语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的情况下,他们的祖传英语Ancestral domain森林因伐木作业而受到影响。他们透过和平示威活动[1][5]和社交媒体倡议[6]来提高人们对原住民森林权利英语Indigenous land rights的认识,并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但关于这类伐木许可在未经社区原住民同意的情况下,是如何颁发的问题仍未获得解决。[7]

当地雨林因在1997年至1998年发生的大火而遭到严重的坏,这场大火是因为人们利用刀耕火种方式清理森林,以开辟耕地所造成,当时的厄尔尼诺现象所产生的异常干燥天气更助长火势。在大火期间,卫星影像中可清楚看到众多的起火点,由此产生的雾霾对周边的国家如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均发生影响。马来西亚政府在2008年2月宣布将执行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计划英语Sarawak Corridor of Renewable Energy[8]主要是透过建立数十座水坝,以利用婆罗洲北部原始腹地中的水力资源来发电。在伐木、建设水力发电大坝和其他矿产和资源开采活动之中,预计森林会遭受进一步的砍伐,生物多样性会再进一步受到破坏。

印尼婆罗洲 编辑

 
加里曼丹岛伐木道路,以及伐木影响的对照,图片中左边为砍伐中的森林,右边为原始森林

在婆罗洲,印尼所占有的土地面积约为73%;印尼称呼该国在婆罗洲的领土为加里曼丹岛。

印尼政府为解决爪哇岛的人口过剩问题,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期间大规模把爪哇的贫困农民和无地农户迁移进入婆罗洲(参阅印尼国内移民计划),在森林已被清除的土地上从事农业耕作,但因为土地养分已被树木吸收殆尽,而裸露的土壤受到热带强降雨的冲刷而流失,开垦的成效有限(因婆罗洲的土壤没火山灰供应养分)。

印尼政府在1996年于加里曼丹岛南部启动巨型植稻计划英语Mega Rice Project(简称MRP)。目标是把一百万公顷的“没产出”和人烟稀少的泥炭沼泽森林转化为水稻田地,以缓解全国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政府在修建灌溉渠道和砍伐树木方面投下巨额资金,但计划并未成功,最终选择放弃,但已对环境造成可观的伤害。

加里曼丹岛南部的泥炭沼泽森林是个相当特殊的生态环境,其中有许多独特或稀有物种(如红毛猩猩),以及生长缓慢但深具价值的树木。泥炭沼泽森林是个双重生态系统,各种树木矗立在10至12米深的泥炭层(部分腐烂和浸水的植物残留物)上,而在泥炭层之下是相对贫瘠的土壤。泥炭是重要的储存库。如果将之破坏并加以焚烧,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进入大气层中,是导致全球暖化原因中的一种。[9]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5年9月24日卫星影像,显示2015年东南亚霾害覆盖的范围。

为合法林业修建的排水道、公路和铁路,也让非法林业趁隙潜入这些区域。在进行MRP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从1991年的64.8%下降到2000年的45.7%,砍伐仍在进行,照此看来,几乎所有可销售的林木都会从MRP的区域中消失。

事实证明,那些原本用来灌溉用的渠道,反而发生排泄泥炭沼泽森林储水的结果。通常这样的区域在雨季时的水深可达2米,现在的表面则是一年四季均呈干燥状态。虽然政府已放弃MRP,但干燥之后的泥炭层很容易受到不断发生的大规模火灾所引燃。[10]

泥炭沼泽森林经排水之后,受到大火肆虐,残余的森林和野生动物,连同新辟的农地一并遭到烧毁,婆罗洲及其他地区的上空充满浓烟和雾霾,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这种破坏,对当地人民的生计产生重大影响。而烟雾对50万名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造成严重健康问题。[11]

泥炭沼泽森林遭到破坏,也对河川产生硫酸污染。在雨季,渠道将富含黄铁矿硫化物矿物)的酸性水排放进入河流中,这可能是导致150公里之外入海口区域渔获量减少的原因之一。[12]

一项由英国和印尼联合在1998年所做的印尼木材产业研究显示,该国大约有40%的木材产量来自非法作业,价值估计超过3.65亿美元。[13]最近的估计,将合法采伐的木材,与已知的国内消费量加上出口数量作比较,显示该国有88%的伐木在某种程度上是非法的。[14]这些非法采伐的木材产品主要都经过马来西亚,而后再次出口。[15]

伐木 编辑

 
在砂拉越的运送木材卡车。

由于婆罗洲的土壤贫瘠、气候不佳以及充满疾病风险,在当地的森林砍伐数量一向不高。有规模的森林砍伐活动是在20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工业规模的伐木作业在1970年代把马来半岛的森林砍伐殆尽,以及印尼独裁总统苏哈托为巩固其与军方将领的关系,而分配大片森林让他们牟利。伐木作业在1980年代显著扩大,而新开辟的伐木道路为移民和开发商提供通往偏远地区的便利。[16]

1980年代和1990年代在婆罗洲的伐木作业,其密集程度是有史以来最高者,每公顷可采伐到60-240立方米的木材,而在亚马逊盆地的采伐数量是每公顷才23立方米。例如在加里曼丹岛,大约80%的低地均被开放用来伐木,而几乎全部的红树林都遭开放以砍伐。到1980年代末期,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在此地都因过度采伐,而清楚显现木材危机的问题 - 当地木材厂的需求远超过木材生产所能提供。[17]

森林火灾 编辑

婆罗洲大多数火灾都是由于清理森林土地所引起。虽然历来印尼政府都把肇因归咎于采用刀耕火种的小农户,但WWF指出,根据卫星影像,大规模土地转化的商业行为,特别是开辟油棕种植园,才是恶名昭彰的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最大单一原因。近日在当地,每年仍会因清理农地和退化森林而引发火灾。在气候干燥的时候,火势很容易蔓延到邻近的林地,然后成为失控的大火。日益增加的火灾频率和严重程度,正引发附近地区的紧张局势。印尼的邻国,特别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指责印尼未能控制火灾。反过来,印尼指责是马来西亚公司在清理土地的过程引发许多火灾[18]。由此而产生对森林资源应进行可持续管理,特别是在伐木方面的需求。但要实现这一点,要确认保护以及养护森林不能仅靠印尼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想依赖少数拥有世界上剩余雨林的大部分,但又高度负债的国家,让其单方面负责全球公共福利的想法极不合理[19]。这是一项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保护热带雨林的工作,而反过来会助于解决印尼和马来西亚在婆罗洲开发热带雨林所遇到的问题。

林地复育 编辑

最近在印尼东加里曼丹省举行的一项林地复育项目已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功。由荷兰保育运动人士威利•史密斯英语Willie Smits博士创立的婆罗洲红毛猩猩保育基金​​会英语Borneo Orangutan Survival Foundation (BOS) 在东加里曼丹省购买近2,000公顷受到森林砍伐而退化的土地(曾受到机械伐木、干旱和严重火灾肆虐的土地),在其上广植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基金会最终目的是把热带雨林复育,为抢救的红毛猩猩提供安全的避风港,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收入来源。这个项目被命名为Samboja Lestari英语Samboja Lestari,大致可翻译为“为Samboja提供永续保护”。 1°2′44″S 116°59′15″E / 1.04556°S 116.98750°E / -1.04556; 116.98750[20]这个项目的核心做法是重新造林和复育,有数百种本土物种在此栽种。到2006年中,种植的树种已经达到740多种。[21]

国际红毛猩猩基金会英语Orangutan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为其森林恢复计划(Forest Restoration Programme)已在拉曼道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英语Lamandau Wildlife Reserve种植60,000多株树苗。[22]种植这些树苗的目的是为重新造林,把曾受火灾破坏的地区完成复育。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Claims over Mount Sadong to be probed, says Awg Tengah. The Borneo Post. 2013-11-20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2. ^ Deforestation in Malaysian Borneo. NASA. 2009 [2010-04-07]. 
  3. ^ 存档副本.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4. ^ Sabah Forestry Departm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est.sabah.gov.my. Retrieved on 2012-01-22.
  5. ^ Claims over Mount Sadong to be probed, says Awg Tengah. The Borneo Post. 2013-11-20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6. ^ Campaign to save Mt Sadong goes online. The Borneo Post. 20 November 2013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7. ^ Problem solved, logging licence at Mount Sadong revoked, assures Manyin. The Borneo Post. 2013-11-21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8. ^ SCORE Plan. RECODA. 2008 [2008-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8). 
  9. ^ Sabangau Forest. orangutantrop.com
  10. ^ Boehm, H-D.V. and Siegert, F. Ecological Impact of the One Million Hectare Rice Project in Cantral Kalimantan, Indonesia,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 Retrieved on 2012-01-22.
  11. ^ Pearce, Fred. Borneo fires may intensify 'Asian brown haze'. New Scientist. 2002-08-12 [201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The smog from fires killed "as many as a million people a year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s" according to UNEP director Klaus Toepfer 
  12. ^ Haraguchi, Akira. Effect of sulphuric acid discharge on river water chemistry in peat swamp forests in central Kalimantan, Indonesia. Limnology. 2007, 8 (2): 175. doi:10.1007/s10201-007-0206-4. 
  13. ^ Indonesia-UK Tropical Forestry Management Programme (1999) Illegal Logging in Indonesia. ITFMP Report No. EC/99/03
  14. ^ Greenpeace (2003) Partners in Crime: A Greenpeace investigation of the links between the UK and Indonesia’s timber barons. See http://www.saveordelete.com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4.
  15. ^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and Telepak (2004) Profiting from Plunder: How Malaysia Smuggles Endangered Wood.
  16. ^ Deforestation : Forest Loss in Borneo. Mongabay : Borneo. [201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17. ^ Logging and Transmigration. Mongabay : Borneo. [201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18. ^ Fires. Mongabay : Borneo. [2011-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19. ^ Todaro, M. P., & Smith S. C. (2009).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Todaro, M. P., & Smith S. C. (10th Ed) Economic Development (pp. 483–529). Essex: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 ^ BOS Australia websit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4-05.. Orangutans.com.au. Retrieved on 2012-01-22.
  21. ^ Samboja Lodge websit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1-18.. Sambojalodge.com. Retrieved on 2012-01-22.
  22. ^ Orangutan Foundation: Forests. Orangutan Foundation.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