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妇人会是由奥村五百子日语奥村五百子于1901年在日本东京创立的妇人团体,主要工作有达成军事辅助事业和分担生活辅助、慰问军眷或遗族、筹备军事后援与救济救护的资金[1]。其成员多为日本皇族华族等上流阶层的女性,主要是从事社会事业,后来随着战争爆发改担负后方妇人奉公的任务[1]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愛国婦人会
假名あいこくふじんかい
爱国妇人会通常会员章
爱国妇人会特别会员章
表面
背面

沿革 编辑

爱国妇人会的创立者是九州佐贺县人奥村五百子,1900年八国联军时,她在中国华北见到日军伤兵的惨况,并在返回日本后得知阵亡日军将士家属缺乏照顾,遂积极筹组妇人团体义务支援照顾工作[2]。1901年该会成立时,请到皇族闲院宫亲王夫人担任总裁,后来由日本社会支持得以迅速增加支会,而台湾方面则到1904年2月与6月在台中、台南、台北设立支部,后来在1905年7月17日在台北成立爱国妇人会台湾支部(1933年升格为台湾本部)[2]

爱国妇人会不管在日本还是台湾,成员均由上流社会阶层人士之夫人组成,主要工作有照顾日本征战受伤军人、遗族,以及募款充实军需。战争告一段落后,爱国妇人会亦从事社会工作,如与日本赤十字社合办巡回诊疗等[2]。而该会的经费来源除了创会当时日本天皇日本皇后等人捐款,还有一般入会费、经营事业收入与各界捐款[2]。在1937年时,爱国妇人会的总会员数已达311万多人,除了日本内地,在桦太南洋群岛朝鲜、台湾、满州国亦有设置地方的爱国妇人会组织。

1941年6月10日,日本内阁决议将爱国妇人会、大日本连合妇人会日语大日本連合婦人会、大日本国防妇人会等三个组织统一。此三组织于是在1942年2月被合并为“大日本妇人会日语大日本婦人会”。然而,随着大政翼赞会在1945年6月13日解散,大日本妇人会亦解散,改编入“国民义勇队女子队”,此组织在战后解散。

徽章与感谢状 编辑

 
爱国妇人会壹等有功附加章
 
爱国妇人会参等有功章

对于捐款达到一定金额者以及有功的干部,爱国妇人会会依其规则颁予徽章或感谢状,最初有功徽章由该会总裁亲自颁授,较为偏远的地方才由地方支部长代为颁授[2]

爱国妇人会的勋章最初分为一等七宝制有功章、二等七宝红星金色有功章、三等七宝红星银色有功章三种,1907年于〈有功章谢状赠与规则〉中增列特别徽章,1917年再增列附加章、特别勋章,1931年再次修正规则且沿用至该会解散[2]。1931年时该会有功章分为最高特别有功章(原特别徽章)与一等至三等有功章四种,而一等到三等的有功章各增有附加章一项[2]。七种有功章和附加章的条件如下[2]

勋章 条件
特别有功章 捐款千圆以上、介绍会员千人以上
壹等有功章、附加章 捐款五百圆以上、介绍会员五百人以上
壹等有功章 捐款三百圆以上、介绍会员三百人以上
贰等有功章、附加章 捐款二百圆以上、介绍会员二百人以上
贰等有功章 捐款一百五十圆以上、介绍会员一百五十人以上
参等有功章、附加章 捐款一百圆以上、介绍会员一百人以上
参等有功章 捐款五十圆以上、介绍会员五十人以上

另外,该会有两种感谢状,一种是发给捐款七圆以上者,另外一种是七圆以下者[2]

爱国妇人会台湾本部 编辑

 
爱国妇人会台湾本部前发送军人慰问袋之景象(本部位于台北市表町一丁目)

历史 编辑

爱国妇人会于1904年2月成立爱国妇人会台中、台南支部;1904年6月成立台北支部。1905年7月,三支部合并为爱国妇人会台湾支部,会址在台北,由后藤新平之妻后藤和子担任支部长,并在当时19个地方厅设置干事部[3],而此时台湾支部的会员仅限日本女性,从事军事援护以及妇女社会教化工作,例如奖励放足与进行女子教育[4]。于1908年10月,月刊《台湾爱国妇人》创刊发行。1913年6月,位于台北市表町一丁目的爱国妇人会台湾本部事务所落成,并设有养蚕室、幼稚园和女子职业学校。1924年1月,成立财团法人爱国妇人事业后援会。1927年7月,开始举办全岛幼稚园保母讲习会;同年10月,修筑台南市五妃庙。1930年4月,发行《台湾爱国妇人新报》,同时亦开始巡回诊疗。1932年5月,开设“乳儿健康相谈所”。自1935年,与日本赤十字社台湾支部合作从事巡回诊疗。1933年6月,升格为爱国妇人会台湾本部[3]。1942年,改为大日本妇人会台湾支部[4]

二战后,原爱国妇人会台湾本部改为妇联会台北分会附设复兴幼稚园(私立复兴实验高中前身)[5],而各地的原爱国妇人会馆则移交予中华民国红十字会[6]

台湾本部事务所 编辑

爱国妇人会台湾支部事务所于1912年8月兴建于文武町六丁目的高等法院现址,并兼作养蚕室使用。在养蚕事业废止后,改由女子职业学校使用。由于后来高等法院的兴建计划,爱国妇人会台湾支部事务所于是在表町一丁目兴建新事务所,而部分建筑则是从原址移筑而来,整体工程于1931年1月落成,幼稚园及女子职业学校亦迁入[3]

各州厅支部 编辑

爱国妇人会的各地方支部除了支援台湾本部的事业外,还负责当地妇人会馆的建设、神社庙宇之维护及修建、设立特殊纪念建筑物、诊疗所、托儿所、幼稚园等设施[3]。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更积极从事军事后援、出征军人家庭、遗族家庭之扶助及慰问等服务,以及募款、募集千人针日语千人針、慰问品、慰问袋等活动[7]

爱国妇人会台湾本部会员数(1939年底)[3]
支部 分会数 会员数(人)
内地人 本岛人 合计
台北州 2市9郡 14,419 27,830 42,249
新竹州 1市8郡 4,174 34,219 38,393
台中州 2市11郡 6,731 45,380 52,111
台南州 2市10郡 5,802 59,651 65,453
高雄州 2市7郡 7,440 29,695 37,135
台东厅 3郡 1,210 2,603 3,813
花莲港厅 3郡 3,385 4,819 8,204
澎湖厅 - 376 3,791 4,167
合计 60 43,537 207,988 251,525

附属事业 编辑

爱国高等技艺女学校 编辑

爱国妇人会于1915年即在台北开办女子教育机构,并逐渐改制为“私立爱国高等技艺高等女学校”,其位于台北市桦山町,然而此校在1938年因战事而废校[3]。部分校舍至今仍留存,在战后由粮食局使用,并于2016年被登录为台北市历史建筑

台北幼稚园 编辑

爱国妇人会经营的台北幼稚园可追溯至1912年由牧师河合龟辅借用成渊学校设立的私立台北幼稚园,于1912年11月交由大谷虞经营。随着入园人数增加造成空间渐不敷使用,在1916年12月通过了园舍新建计划,由官民捐款了6,370圆,然而捐款尚未达标,加上后来的物价飞涨,于是借用总督府海军幕僚旧厅舍之一部分作为幼稚园,在应急修缮后于将幼稚园于1919年6月迁至此处。之后却因经费困难及经营者佐田文世于1926年3月去世,接手的井村冬子于是与爱国妇人会台湾支部交涉并将幼稚园让渡之,而爱国妇人会于1926年9月正式接手台北幼稚园。1927年1月,幼稚园借用后方与总督府旧厅舍相邻的空地,新建一栋保育室[8]。1931年,幼稚园迁入表町一丁目[3]

私立台北幼稚园园生统计(人)[3][8]
年份 内地人 本岛人 合计
1926年9月 20 12 32
1929年7月 124 26 150
1933年 - - 172
1936年 - - 180
1939年 - - 200

二战后,台北幼稚园由陈仪之妻古月芳接收,改名为“复兴幼稚园”。妇联会于1949年成立后,改为“妇联会台北分会附设复兴幼稚园”,并在1959年迁至私立复兴高中现址,成为其前身[5]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重耀建筑师事务所. 《臺南市市定古蹟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報告書》. 2003年10月: 2页. ISBN 957-28555-4-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简秀昭. 〈愛國婦人會〉. 《台湾文献别册》9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4-09-30: 24─33页.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大桥舍三郎. 愛國婦人會 臺灣本部沿革誌. 1941-02-11. 
  4. ^ 4.0 4.1 林秋敏. 謝娥與臺灣省婦女會的成立及初期工作. 台湾文献. 2012. 
  5. ^ 5.0 5.1 283億復興中小學也是婦聯會的?綠委要求清查. 自由时报. 201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6. ^ 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7. ^ 爱国妇人会台湾本部. 時局と愛國婦人會の活動. 台湾地方行政. 1937-12-20. 
  8. ^ 8.0 8.1 爱国妇人会台湾支部. 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貳拾五周年.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