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心(1882年—1957年),女性,彰化人,出身彰化杨吉臣家族,1898 年与雾峰林家林献堂结婚。

杨水心
性别
出生1882年
彰化
逝世1957年(74—75岁)
居住地台中雾峰
语言汉语、日语、白话罗马字
儿女4 人,长子攀龙、次子犹龙、长女关关、三子云龙[1]

杨水心在婚后家庭思想开放、经济能力较佳,以及接受教育习得文字书写能力等条件的支持下,除了管理大家族的日常家务外,得以吸收新文化、走出家门,从事购物、旅游、参与社会文化团体等活动。现可从其留存的四本日记中,一窥日治时期台湾上层阶级女性的思想与生活。[2]

生平 编辑

出身于彰化望族——杨吉臣家族,父杨晏然,母郭珠,其为长女,有两弟两妹。[3]早年曾受私塾汉文教育。十七岁时与雾峰林家林献堂结婚,婚后育有三子一女。其心性仁厚、喜吸收新知,为林家打理家务,张罗人际往来、公关应酬,为林献堂成就其政治事业一大助力。[4]

林献堂相较同时代仕绅对于女性更有尊重平等的观念,因而杨水心在林献堂不限制其出入下,常与家人、朋友结伴或自行到台中逛街购物、用餐、看电影、拜访友人,也常回彰化娘家探亲,亦四度未在林献堂陪伴下,赴日本和中国旅游,展现出传统妇女少见的行动自主;并发展自己的社交生活圈,与台中仕绅富商阶层的夫人女儿等交好,尔后更参与中部妇女文化运动。[5]

日本时代中部妇女运动 编辑

在1920年代整体世界与台湾社会鼓励自由的风气下,不少官方与民间的妇女团体成立,举办妇女活动,旨在于传授新知、培养技能、谋求妇女自立向上,提供妇女在学校教育外,有另外学习新知、训练自信、参与社会、发展社交的管道。[6]

杨水心因其家世,常与中部地方仕绅妇人圈交际,又因其夫婿林献堂儿子林攀龙从事以文化启蒙台湾人的推广运动,积极提倡妇女地位的提升与知识的启蒙之故,杨水心亦参与中部妇女启蒙活动。

雾峰一新会 编辑

1932年由林攀龙成立、林献堂主导,以林家成员与雾峰庄及附近庄民为主要会员,目标为提升农村文化,主要为办理文化讲座活动、体育活动、社会福利活动,并设置公益学堂教授日文与汉文。 在会议干部中有不少女性成员参与,包含杨水心、曾珠如(林攀龙妻)、吴素贞(林资彬妻)等多位雾峰林家女性,从新观念演讲到新技术传授,借由公共事务带动雾峰地区妇女文化智识的发展。

杨水心在一新中担任顾问与演讲者,如在“日曜讲座”(周日讲座)总计演讲十一次,主旨为分享其旅游中见闻;至吴厝、坑口巡回演演说;又或在1932年于“妇女亲睦会”上致开会词,翌年在“妇女恳亲会”中畅谈如何打破迷信。[7]

台中妇女亲睦会 编辑

1930年由台湾首位女医师蔡阿信等人担任发起者所成立的妇女运动组织,以“联络感情交换智识,力求妇女生活之进步”为目标,组织联系台中上层阶级女性彼此交流,参与者多为当地具有名望、声望的夫人、小姐以及“先生娘”,杨水心亦在其中。

该会原希望她担任常务理事,但其力辞不敢接受,只愿意做普通会员,后由林献堂出面协调,乃出任普通理事。10月7日举行成立大会时,她因担任议长一职须当众致词,由于欠缺经验,事前在丈夫与儿子的协助下反复练习,顺利于兴业信用组合完成主持发会式、经过报告、选举座长、审议会则、选举理事、恳谈等程序。[3][7]

家族 编辑

父亲杨晏然,为长女。丈夫林献堂。17岁结婚,婚后育有林攀龙林犹龙林关关,及林云龙三子一女。[8]

著作 编辑

杨水心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其日记现存四本。1942年(昭和十七年)的日记由其长子林攀龙将藏书捐赠予中研院文哲所图书馆时附带于其中。1928(昭和三年)、1934年(昭和九年)的日记由林家林献堂的长孙林博正收藏,中研院台史所经同意后,扫描日记做研究解读使用。1930年(昭和五年)的日记由林呆的孙女将日记影本赠予中研院台史所的许雪姬老师。[9]

1928年的日记经中央研究员台湾史研究所出版为《杨水心女士日记》[10]。日记主要以白话罗马字及汉文写成,由女性自我为中心来叙事,可分成三大部分:一为地方仕绅大家族家主夫人日常关注、从事的事务,包括祭祖、年节、亲朋往来、夫婿子女动态等生活点滴:二为纪录参与社会文化运动的经验,如一新会、台中妇女亲睦会等;三为日常休息与娱乐纪录,举凡读报、写信、学日语、看电影或旅行、购物、上餐厅等,并有印善书、放生的纪录。[2][11]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BDB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2. ^ 2.0 2.1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3. ^ 3.0 3.1 TBDB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4. ^ 许雪姬. 〈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日記—由陳岺、楊水心日記談起〉.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2008, (16). 
  5. ^ 李毓兰. 〈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 《兴大历史学报》 (新北市: 国立台湾图书馆). 2012, (第24期). 
  6. ^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7. ^ 7.0 7.1 李毓兰. 〈林獻堂生活中的女性〉. 《兴大历史学报》 (新北市: 国立台湾图书馆). 2012, (第24期): 59-98. 
  8. ^ 张隆志等, 跨越世纪的信号2:日记里的台湾史. 燈火闌珊處:楊水心的東京之旅. 台北台湾: 猫头鹰出版. 2021: 408. ISBN 9789862624524. 
  9. ^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 「臺灣日記知識庫」新開放《楊水心女士日記》. 中央研究院. 2016-10-17 [2021-04-09] (cn(tw)). 
  10. ^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2020-12-15 [202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cn(tw)). 
  11. ^ 刘世温. 〈《楊水心女士日記》的內容與解讀〉. 《台湾学研究》 (新北市: 国立台湾图书馆). 2018: 10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