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念佛是指不借助语言文字、佛菩萨圣号或形象,而直接以忆念的方式来想念一尊佛菩萨。因念佛时无形无相,故名无相念佛。根据《二十世纪中国佛教》记载,佛教正觉同修会将无相念佛作为其修证体系的重要行门[1]。此念佛法门出自净土五经之一的《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些净土宗大德也提倡此忆佛念佛之法门,如广钦老和尚的念佛方式便是“心想忆念阿弥陀佛”[2]、净空法师劝母亲念佛往生极乐:“我劝她(即法师的母亲):‘你从今以后,把想我的念头改为想阿弥陀佛,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我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将来就能天天见面了。’”[3]等。

持名念佛的三个阶段 编辑

将佛号大声从口中念出称为持名念佛,依照心念的转折一般可以分成三阶段。

初生念 编辑

忆佛念刚升起,知道在忆佛,但尚无语言文字。无相念佛的境界就是在此阶段。

清晰念 编辑

心中已经形成清晰的语言文字佛号,但是不形成声音从口中念出。佛号心念心听的境界就是在此阶段。

出声念佛 编辑

将已经在心中形成的佛号,以控制吐气、嘴形及舌头形状位置的方式出声念出。持名念佛的境界就是这个阶段。

修练方法 编辑

选定佛菩萨 编辑

修练之前先选一尊和自己较相应的佛菩萨,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都可以,只要较容易和自己相应。

体验无相念 编辑

实际体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内容中的“如母忆子”[4]境界,如心中升起清晰的语言、文字或形像,就把这些境界舍弃,念头放淡,往前推到前述“初生念”的境界;如心中因为散漫而掉落其他杂念或无念的境界,就摄心再提起忆佛念。如此反复念太清晰就放淡,念掉就提起,就能体验无相念的境界并逐渐养成习惯,一提念就进入此境界[5]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ISBN 957-9622-37-X,陈兵教授及邓子美教授著, 现代禅出版社,2003 出版,繁体中文版,第七章“禅宗的振作”,第 357 页。
  2. ^ 参见:周宣德《我与广钦菩萨的一段因缘》。
  3. ^ 参见:净空法师讲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4. ^ 大正藏楞严经》卷五。
  5. ^ 即《楞严经》“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