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扫衣是指去捡被丢弃在垃圾堆中的破旧的衣服,而把这些衣服裁制成袈裟

提婆达多规定弟子们穿着粪扫衣,便可远离贪著,增长求道之心。[1]比丘戒中有所谓授四依法,即依粪扫衣、依乞食、依树下坐、依腐烂药。《摩诃僧祇律》卷十六云︰“粪扫衣者,里巷中弃弊故衣,取净浣补染受持,是名粪扫衣。”比丘得衣服,加以浣染作袈裟色,方可使用。

《四分律》更列出十种粪扫衣:牛嚼衣、鼠啮衣、火烧衣、月水衣、产妇衣、神庙中衣、坟间衣、求愿衣、往还衣、受王职衣。[2]《十诵律》也列有四种:坟间裹死人、裹死人衣,持来施比丘者、无主衣、土衣。[3]

注释

编辑
  1. ^ 《四分律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说:“此乃世人所弃,无复任用,义同粪扫。论曰:一、体是贱物,离自贪著;二、不为王贼所贪,常得资身长道。又少欲省事,须济形苦,故上士著之。”《十住毗婆沙论》说:“著粪扫衣十种利:一、不以衣故,与在家者和合。二、不以衣故,现乞衣相。三、亦不方便说得衣相。四、不以衣故,四方非法求索。五、若不得衣,亦不忧。六、得亦不喜。七、贱物易得,无有过患。八、顺初受四依法。九、入粗衣数中。十、不为人所贪夺。”
  2. ^ 《四分律》卷三十九
  3. ^ 《十诵律》卷二十七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