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来发(1958年—2009年1月8日),香港出生的文化人、环保人士、传媒工作者、专栏作家与画家[1]

学历背景 编辑

公共屋邨长大,中学就读于圣芳济书院,1981年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毕业,主修经济管理社会学,后于2001年取得香港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另于2000年在香港大学完成修读电子商贸证书课程。

中学生时代已参与当时标榜“新文化”的香港新左派刊物《文化新潮》杂志的出版。70年代末、80年代初,参与香港的学生运动,后当选香港大学学生会财务秘书与《学苑》副总编辑,当时的总编辑为吕大乐

传媒工作 编辑

毕业后曾在多份香港中文报章工作,由前线记者与编辑,晋升到管理阶层。任职机构包括《信报财经新闻》、香港与纽约《中报》(已停刊)、《花花公子》中文版(已停刊)、《香港经济日报》、《资本》杂志、《华南经济新闻》(已停刊)、《天天日报》(已停刊)、《星期天周刊》(已停刊)、《明报》等,曾主理《明报》副刊、娱乐版与经济版,负责范围广泛。生前为文化艺术评论月刊《文化现场》的总编辑。

专栏写作 编辑

赵来发亦为专栏作家,擅写传媒与文化观察、健康与治疗、新纪元(New Age)心灵与宗教题材、时事评论与人物访问等;用过的笔名有张月爱、赵明、赵眉、祝依恩等,文章见于《信报财经新闻》、《天天日报》、《快报》、香港《联合报》、《星岛日报》、《香港经济日报》、《明报》、《号外》杂志、《ELLE》中文版、《温暖人间》、《文汇报》、《文化现场》等香港主要报刊杂志。

其他活动 编辑

1997年至1998年间,曾在香港电台深宵节目《海琪的天空[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以“赵公子”名字担任嘉宾主持。他于1999年底,离开传媒行业,任职香港大学发展及校友事务部,参与统筹香港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多项活动,亦于2000年“锺庭耀事件”中处理大学与传媒公共关系。

2004年,他转任智库机构“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研究香港政党选举策略与传媒关系。此外,他曾以副业方式,参于广告工作。2005年后,因病转为自由撰稿人,2005年底开始撰写个人网志(个人日志[2])。

1980年代曾参与创办新类型环保团体绿色力量,推动当时刚在香港萌芽的绿色运动素食生活。多年来曾参与不同宗教(包括佛教与道教)活动。1990年代多次于印度游历,跟随灵性老师圣人H. W. L. Poonja英语H. W. L. Poonja学习吠檀多解脱之道,是圣人少数华人学生之一。他把寻师过程写成《让沉默说法》一书。

自1990年代中起,他一直为香港艺术发局担任文学评审委员。赵来发亦为香港活跃“新纪元人”,对新纪元与心灵文化有丰富认识,是业余手相家。

2009年1月8日,因膀胱癌玛丽医院离世,终年50岁。

著作 编辑

  • 《文化失言》(曙光图书,1980)
  • 《素食宣言》(香港聚贤馆,1992)
  • 《大时代创业策略》(香港聚贤馆,1992)
  • 《后现代心灵》(香港次文化堂,1996)
  • 《让沉默说法》(香港次文化堂,2007)[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趙來發 想要逃 偏偏注定要落腳.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