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温(890[1]—939年),字文美,卢龙军(今河北省卢龙县)人。辽朝(契丹)将领、政治人物,辽太宗时南府宰相。

生平 编辑

赵思温年轻时果锐,有膂力,力大过人。以骁勇闻名。原为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幕下。李存勗问罪燕国,赵思温率偏师抵御。赵思温中流,撕下衣裳止血,继续战斗。赵思温被李存勗部将周德威擒获。李存勗任用赵思温为部将,于后梁莘县之战,赵思温表现骁勇,李存勗任命他为平州刺史兼平州营州蓟州三州都指挥使。神册二年(917年),耶律阿保机经略燕地,赵思温降契丹。后从阿保机平渤海国,任汉军都团练使,率汉军力战,攻克扶余城,身负数伤,阿保机亲为调药。辽太宗即位,以功擢赵思温检校太保、保静军节度使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太原石敬瑭遣使求救,赵思温受命率军自岚州宪州出援。撤兵后,改为南京留守、卢龙军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兼侍中,赐号协谋静乱翊圣功臣。官至临海军节度使。会同元年(938年),赵思温为副使,出使后晋行册礼使,回国后,加检校太师。会同二年(939年),庭中落陨石,去世。追赠太师、魏国公。其子孙历仕辽、,致身通显。与韩、刘、马共称为燕京四大族

编辑

  • 赵延照,一作赵延煦,长子,推忠奉节毅勇功臣、永清军节度使、侍卫亲军事、特进、检校太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统和二年(984年)三月,辽圣宗赠故同平章事赵延煦兼侍中。
  • 赵延祚,次子,燕京留守、检校太师、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 赵延靖,一作赵延卿,三子,竭节匡邦保义功臣、大同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官至使相
  • 赵延构,四子,供奉官、东西班都点检。
  • 赵延宁,五子,一作赵延威,推忠佐命翊赞功臣、保静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 赵延晞,六子,飞龙院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 赵延诲,七子,保静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 赵延光,八子,顺义军节度使。
  • 赵延玉,九子,彰国军节度使。
  • 赵延煦,十子,点检。[2]
  • 赵延绍,十一子,同州兵马使。
  • 赵延旭,十二子,内库提点。

编辑

共十四女。

  • 长女,嫁泰安州刺史傅知宝
  • 次女,嫁天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韩巨美
  • 三女,嫁弘农杨氏。
  • 四女,嫁竭诚奉国翊赞功臣、东平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赵国公、尚书令、判三司使韩德枢
  • 五女,嫁榆州刺史张彦英
  • 六女,嫁彭城刘氏。
  • 七女,嫁左羽林大将军张美
  • 八女,嫁宣徽南院使、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判三司韩𪟝
  • 九女,嫁清河张氏。
  • 十女,嫁博陵崔氏。

后裔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辽史·卷76》,出自脱脱辽史

参考资料 编辑

  • 辽史》卷76 列传第6
  •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48《卢龙赵氏家传》
  1. ^ 卢龙赵氏家传
  2. ^ 元代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八所载卢龙赵氏家传写作延煦,姓名或为误记。
  3. ^ 金史》卷91:赵兴祥,平州卢龙人。六世祖思温,辽燕京留守,封天水郡王。父瑾,辽静江军节度使。
  4. ^ 《金史》卷127:赵质,字景道,辽相思温之裔。大定末,举进士不第,隐居燕城南,教授为业。明昌间,章宗游春水过焉,闻弦诵声,幸其斋舍,见壁间所题诗,讽咏久之,赏其志趣不凡。召至行殿,命之官。因辞曰:“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况圣明在上,可不容巢、由为外臣乎。”上益奇之,赐田亩千,复之终身。泰和二年卒,年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