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福智(1873年—1922年1月28日),俗名吴灿明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清濛乡人,台湾日治时期佛教禅师,闻名于艋舺龙山寺住持任内大幅整修寺院事迹[1],世人称其福智和尚福智禅师,获尊称为福智大师

释福智
艋舺龙山寺福智大师纪念堂
本名吴灿明
法号福智
出生1873年
 清朝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池店清濛乡
圆寂1922年1月28日
日治台湾台北州台北市艋舺龙山寺方丈室
国籍 清朝
 大日本帝国
著名成就整修、改建艋舺龙山寺
宗派禅宗曹洞宗
呼号福智大师
驻锡于艋舺龙山寺
师承意来禅师

生平 编辑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吴灿明生于福建省晋江县,幼年家境清苦。成年后只身渡海来落脚艋舺。初于糕饼铺从事打杂,后渐累积蓄自营糕饼业,然未达一年即因经营不善而卖店偿债,顿时穷途潦倒。迷失人生方向的吴灿明前往龙山寺投奔时任住持意来禅师获得收留,遂于寺内充任伙伕等杂事,偶时参禅礼佛,深获意来禅师赏识,自此披剃出家、皈依佛门,法号“福智”。于意来禅师圆寂后的明治36年(1903年)3月4日继任为住持。初任住持期间曾有闲人诬传其私养女眷,释福智为自清,毅然决定去势。其苦持修行以粗衣恶食,人称“乞丐和尚”。[2][3]

大正6年(1917年)5月6日,释福智率众信徒重返福建泉州参香,拜谒艋舺龙山寺祖庙晋江龙山寺

大正8年(1919年)艋舺龙山寺年久失修,木构建筑长年接触潮湿气候致使白蚁孳生,建物逐日被腐朽蛀蚀,全寺已然成为危楼,随时皆有坍塌之危。福智禅师遂邀集台北地方士绅参与筹措修复资金,并以身作则率先捐出多年积蓄7200日圆[4]该次募捐集资成果最终募得现款23万7千余元及时价27万余的建筑材料。翌年元月正式动土重建。[5][6]

大正11年(1922年)1月28日,福智大师于龙山寺住持任上圆寂,世寿五十载。[7]乡绅辜显荣、吴昌才等负责重建事务的董事会要员亲礼聘任觉力禅师继之为住持。

福智大师法体荼毗后之灵骨纳以瓷瓮,原置于观音山凌云寺塔内。民国38年(1949年)5月12日,移寄古亭区宝藏岩附设之宝藏塔。[8]

身后纪念 编辑

艋舺龙山寺得以于福智大师身后的1924年3月23日顺利整修落成。1995年寺方董事会以及众信徒为感念福智大师毕生对于寺院的贡献,特于寺院后殿华佗厅后侧成立“福智大师纪念堂”[9],内奉有全彩福智大师全身塑像一座,高约140公分、双手合十,以玻璃柜罩之。后悬“佛心”墨宝,落款“戊寅年。福智大师:民国八年发心,捐其一生积蓄,兴龙山寺于颓危;功德至深且钜,足资后人楷模。缘会恭书。”字样。[10]纪念堂用以陈列文物兼作禅房,并不向外界开放参观。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艋舺龍山寺觀音會和唸佛會之歷史與現況──兼論女性虔信者在寺廟組織中的角色.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2. ^ 艋舺龍山寺歷史典故.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3. ^ 台灣名人傳.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4. ^ 影響臺灣的100位名人風水實證 - Page 49.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5. ^ 圖說艋舺龍山寺 - 第 21 頁.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6. ^ 蓬萊米的故事 - Page 30.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7. ^ 臺北市志 - Volume 10.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3). 
  8. ^ 刘克明,《龙山寺全志》,页27。《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1年1月26日〈福智师病笃〉。
  9. ^ 臺北艋舺龍山寺「民間佛教」性格之歷史考察 (PDF).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27). 
  10. ^ 台灣佛教高僧的頂相造像◆ 陳清香 (PDF). [2023-02-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13). 

外部链接 编辑

前任:
释意来
艋舺龙山寺住持
公元1903年—1922年
继任:
释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