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th60/试验:香港公营房屋楼宇设计类型 - 塔式

塔式(英语:Tower Block),是香港公营房屋其中一系列之建筑设计,目前有两款,由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及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改良设计)规划、设计及发展。

由于此系列设计中央均设有巨大天井空间,故此有井型公屋、天井型公屋井字型公屋之别称[注 1]

历史与概述

编辑

塔式大厦分为两款设计。

塔式(Tower Block, TB)

编辑

一座约28层高的塔式楼宇。各单位皆设有露台,大厦中央设有一个巨大天井,由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设计。

实际上于1966年6月,坪石邨处于设计规划阶段,此时存在另一(早期)方案,该方案计划兴建五座多边形塔型大厦,每座楼高416英尺、楼高50层或48层,设有16个7人单位。然而,相关塔型大厦的设计没有及时完成,计划被逼搁置,其后改用现时的设计、同样为塔型大厦但方案细节与设计大幅改变[1]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单塔式 Single Tower 风车叶形 1960年代 晚于1967年2月 坪石邨(1970年) 坪石邨
 
坪石邨
 
坪石邨翠石楼
楼宇平面图
坪石邨
多边形塔型大厦(实际名字有待确实) Polygon Tower(按中文直译) (不详) 1966年6月 (没有兴建) 坪石邨早期原定方案

主要由前屋宇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后来升任房屋司政务司廖本怀先生设计,于1964年至1970年期间构思与设计。

高低两塔相连,高座约24至28层高,低座约21层高。各单位皆设有露台。由于大厦中央设有一个巨大天井,所以称为 "双塔式" 。

双塔式原本是廖本怀为华富邨度身订造而设(有点近似 "非标准型" 或 "特别设计" 等概念),后来加以数次改良,并且成为标准建筑类型设计之一。

另外,双塔式中央天井是留空的,优点是空气流通,尤其在夏天塔内单位大多打开门户,而每层每户大门均是互相对望,所以若有偷窃等事件发生、则容易被人发现,故其设计上具有保安功能。

然而大厦内两个天井,无论从高处望下抑或从低望向高处可能令人产生不安的感觉,两个洞更成部分有意轻生人士跳楼自杀的地方;在日间非正午时份,阳光亦难抵达洞的底部,造成井底光线长年都较暗淡;加上兴建双塔式大厦耗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大,不过每个单位的面积都相当细小(平均单位建筑面积不多于40平方米,最大的单位也只有大约55平方米),不适合给于5人或以上的家庭居住;另外,双塔式的大部分单位在面向走廊的墙身都有一个面积很大的通风窗户,令偷窃者和偷窥者透过通风窗户进行偷窃或偷窥,使单位内的住客失去了安全感和隐私,故此房屋署在1980年代开始已停止在新型屋邨兴建双塔式大厦。

华富邨版本(Wah Fu Estate version)

编辑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双塔式 - 华富邨版本 Twin Tower - Wah Fu Estate version 吕字形(两座口字形合成) 1960年代 1964年 华富邨(1970年7月) 华富邨
 
华富邨双塔式楼宇
 
华富邨华昌楼
 
华富邨
 
内部天井庭院
 
从天井庭院向上望
楼宇平面图
华富邨
单位平面图
华富邨

改良标准版本(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编辑
楼宇类型 英语名称 外形属性(鸟瞰外形) 设计时期 脱稿或发表时间 首批楼宇竣工(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竣工(时间) 首批楼宇拆卸(时间) 最后一批楼宇拆卸(时间) 著名例子 相片 图则
双塔式 - 改良版本 Twin Tower - Revised version 吕字形(两座口字形合成) 1970年代 爱民邨(1975年) 秀茂坪邨秀明楼(1984年) 爱民邨彩云邨竹园南邨秀茂坪邨秀明楼、顺利邨顺天邨长青邨丽瑶邨象山邨秀山楼、乐山楼、湖景邨友爱邨广福邨隆亨邨新翠邨禾𪨶邨
 
爱民邨(左下角楼宇)
 
顺利邨
 
秀茂坪邨秀明楼
 
禾𪨶邨双塔式楼宇
楼宇平面图
标准 - 布局D
单位平面图
  • 单位模组

参考的文献

编辑
  1. ^ 屋宇建设委员会. Housing Authority Annual Report 1966-1967. 香港: 屋宇建设委员会. 1967年: 第8页. 

备注

编辑
  1. ^ 但这些别称其实是坊间普遍对香港公营房屋之塔式建筑的描述